梁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辉煌时刻 梁氏家族历史文化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梁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辉煌时刻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梁氏家族历史文化和梁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辉煌时刻的精彩内容哦。
梁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辉煌时刻 梁氏家族历史文化
解读百家姓梁姓。本期梁氏文化说一说建于清末时期的梁氏古屋。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
梁姓文化之梁氏古屋
怀集县马宁镇高松根村有几座梁氏古屋,古屋是明朝怀集举人梁英山,梁魁后代梁修琳、梁修李兄弟俩的故居,也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梁灼华家乡。
历史
古屋建于清末时期,至今保存完好。据旧《怀集县志》记载,梁英山嘉靖年间任雷州分府桂东县正堂,梁魁(原名梁毓魁)嘉靖年间任富川教谕。梁氏21世祖梁修琳、梁修李兄弟俩也许受儒林家族遗传教育,兄弟俩自小勤奋好学,长大后就成为织染买卖布匹生意行家,而且交朋结友很广,他做的布匹品种多质量好,特别是织染的绸缎在当地和广西一带十分畅销,还远销杭州、浙江等地,生意给他们带来滚滚财源,兄弟俩于清末时期在上底屋(现叫高松根村)建了这座奇特的豪宅。据当地群众说,从选址,施工,进宅共花两年多时间,至今古屋已有150多年历史。
特色
古屋占地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屋顶左右两边全部筑上凤尾型塑像,显得精美华丽。尤其是屋内外墙壁书画十分精美,诗画中西文化含意深奥,而且有两幅壁画十分特别,全部画边圈画有英文字,在怀集古屋里有很少见的西方文化迹象。
在画中还有用中文注明是杭州八景之一的画题。在画两边还有两首诗联,诗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蒲落城。北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倚故园情。另一首诗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古屋前座楣檐下的壁画里,还画有古代乐器琵琶等图画。从远处看古屋,显得格外华丽独特。从诗画中可以看得出,梁修琳兄弟俩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也可以看出梁氏家族是很早就懂得西方文化知识的——翰林世家。
梁克家墓_位于泉州城东草邦水库南岸
解读百家姓梁姓。浅说梁克家墓,位于泉州城东草邦水库南岸。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
梁姓文化之梁克家墓
梁克家墓在泉州城东草邦水库南岸,距新铺村约1公里。墓穴坐坐庚向甲,墓地背后向只侧卧的雄狮,墓对面山地形似五只虎,称“五虎朝金狮”穴地。抗战时,墓穴被盗毁
1958年建草邦水库时,墓址大部淹没。现墓址在冬季枯水期仅可见墓庭石翁仲一只、石羊二只及一些残存石块。
梁克家简介:
梁克家(1127~1187年),福建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字叔子。生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卒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中解元,翌年联捷状元,历官平江签判、秘书省正字、着作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事兼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建宁知州、福州知州等,封仪国,又进封郑国公,卒赠少师,谥文靖。
浅说梁氏窑村_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解读百家姓梁姓。本期说一说梁氏窑村,远近闻名的“首富村”。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
梁姓文化之梁氏窑村
梁氏窑村在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常乐路西段,是一个仅有56户人家、237口人的村庄。这个村人口不多,但经济发展却非常快。2003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到了5000元;2006年,达到了7800元。成为杨凌独具特色的商贸专业村和远近闻名的“首富村”。
早在10年前示范区成立时,这里却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村庄。社会治安情况复杂,村风比较混乱,人们一提起梁氏窑村就摇头。自1997年杨凌示范区成立后,该村两委会紧紧抓住示范区建设发展的大好机遇,投资1000多万元,兴办了杨凌首家建材市场,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2000年3月正式开业。建材市场建成后,带动了房屋出租业、餐饮业、运输业等一批相关产业,为该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当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就达1800元,人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梁氏窑村成为杨凌农村经济发展的“样板”。
目前,梁氏窑村外来人口已有1000多人,是本村人口的5倍多,外来人口的进入也刺激了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原来该村没有1户做生意的,如今已有11户参与建材生意,2户从事餐饮业,5户搞大型运输,十六七人蹬三轮跑运输,村里也没有闲人了。村民都忙于做生意赚钱,再也没有时间惹是生非了。经济发展了,农民的思想观念也转变了,文明素质也提高了,公益事业、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高涨了,物质文明也带动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2005年,梁氏窑村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小康示范村”。
梁氏窑村现状
该村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如今,梁氏窑村盖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村委会大院,村民从此有了活动场所。村里还盖起了能容纳500多人的大礼堂,每年的村民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更让村民们高兴的是,村里集资900多万元盖起了4幢住宅楼,每户村民都可免费分到一套110平方米的单元房,村民们将过上城里人的生活。6月中旬,当记者来到这里时,小区楼房已经盖好,内部装修正在进行,从外面看,红楼绿树掩映,环境整洁优美。徐有仓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年底,全村56户村民将全部搬入新居。同时,西区建材市场2006年4月建成后,每户还分到一套3间两层的门面房,每年能获得1—2万元的收入。
梁氏窑村的变化,是示范区成立后杨凌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无论走进杨凌哪一个村庄,水泥路面的街道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的门前绿树成行,白墙红瓦,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梁氏宗祠_梁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解读百家姓梁姓。梁氏宗祠,乃是梁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
梁姓文化之梁氏宗祠
梁氏宗祠是梁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梁氏宗祠位于香港新界八乡元岗村,由元岗村梁族兴建,建成已约200多年,是香港法定古迹。
历史沿革
梁氏族人源于广东东莞,在17至18世纪期间由十二世祖梁国初带同族人迁徙至新界,及后其子梁大成定居元朗八乡并建立元岗村,梁氏宗祠即由梁大成祖所拥有。
据村中父老忆述,元岗村的得名与其地形有关。元岗乡公所背后原有一座圆形山岗,村庄因此取名圆岗,但由于村落不断扩展,这座小山岗已被移平并发展成现今的休憩处,村名也随之改为的元岗村。由于新界乡村不断发展,元岗村内很多旧村屋已被重建或拆卸,梁氏宗祠是村中少数仅存的历史建筑物。宗祠仍用作举行祭祀、点灯、秋祭等传统仪式,同时也是梁氏族人议事的地方。
建筑特色
梁氏宗祠是典型的清代两进式建筑,两进之间为天井,天井两旁建有厢房。右厢房设有厨房,该处曾在喜庆活动时用作烹煮盆菜。
祠堂的正面墙身以花岗石和砖建造,墙顶配有雕刻精美的封檐板和中式壁画,外观庄严。正门上方是刻有“梁氏宗祠”四字的石额。屋脊的灰塑装饰以梅花、牡丹、莲花与鳌鱼等瑞兽和吉祥图案为主题,山墙也有精美的草尾灰塑装饰。祠堂后进明间置有神龛,安放历代先祖的神位。神龛刻有各类色彩斑斓的花卉植物,如梅花、青竹、牡丹、桃花和莲花等,以代表四季生生不息,寓意梁族开枝散叶。
姓氏文化之建于宋初的梁氏墓群
解读百家姓梁姓。梁氏墓群,该墓群建于宋初,位于东平县州城镇。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
梁姓文化之梁氏墓群
梁氏墓群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北12.5公里的梁林村西,面积约100亩。该墓群建于宋初,是北宋时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及家族墓葬群。题有“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的门联。该墓群建筑宏伟,林堂内外古柏参天,四周有高4米围墙围护。有坟莹3700座、石碑3000余座,御葬坟7座。林堂门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1对。现存宋中书侍郎梁子美神道碑1幢,梁固碑1方。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构成
墓群由7个形似长石棺的坟头由东向西排列组成,依次为“大明沧州渔隐梁公安人何氏麦氏墓”、“大明……墓”、“大明善翁梁公安人何氏二位墓”、“元宜恒梁公安人□氏墓”、“大明□庭梁公安人公安人□氏墓”、“大明林皋梁公安人黄氏墓”、“大明梁□□墓”。
广东墓群
位于广州市,在大沙街姬堂社区新围村后山。始葬于元代、持续至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墓群深约2米,宽约14米,面积约28平方米。
墓群数据
每个坟头用“鸭屎石”整块凿成长棺状,纵向放置,前高后低,上部为半圆形。正面高0.67米、宽0.67米,上部半圆形半径为0.335米,下部刻碑文处为凹入状,宽0.22米、高0.34米,深0.015米。坟头背面高0.53米、宽0.53米。坟头纵深1.36米,坟头前有一宽0.73米的平台。
该墓群墓制结构形式独特,为本区仅见,现保存完好,周围种满树木。
以上内容是关于梁氏家族在历史上的辉煌时刻和梁氏家族历史文化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