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蓝由攻转守防守形式及效果的研究分析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篮球运动发明至今得到了飞速发展,纵观篮球运动发展历史,篮球比赛已由原来的技术单一、对抗性不强、攻防转换速度慢逐渐向着高技巧、高速度、强对抗方向发展,篮球攻守对抗矛盾日益激烈,防守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更多重视,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守,进攻式与压迫式的贴身防守带动场上队员的积极性,灵活多变的防守体系,有效地帮助球队控制比赛的主动权,以主动防守带动有效进攻。进攻赢得比赛,防守赢得冠军,防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支了不起的防守性球队其标志性特征就是攻守转换,当一支球队进攻完之后就准备防守时,它才有机会赢得比赛。中国男篮自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参加重大比赛成绩:2008 年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取得第 8 名,平历史最好成绩、2009 年天津亚锦赛第二名,决赛时惨败给伊朗队18 分、2021 年土耳其世锦赛第 16 名、2021 年武汉亚锦赛中国男篮经过 4 节苦战以7069 险胜约旦队、2021 年伦敦奥运会第 12 名,五场全败创下 20 年最差成绩、本届亚锦赛第五名,让这支国家队的问题彻底暴露,在和中华台北一战中,中国男篮上半场还一度领先 17 分,但最后仍被对手逆转。中国男篮自从 2008 年以来战绩一路下滑,中国男篮如何才能走出困境,重夺亚洲篮坛霸主地位?本文遵循现代篮球发展方向,借助于篮球比赛中由攻转守的角度和时间段的划分,来观察分析中国男篮本届亚锦赛失利的原因,并提出在攻防转换中防守技战术方法,提高中国男篮的防守能力,以防守能力的提高来带动中国男篮的进攻效率,并从理论到实践训练,再运用到现代篮球比赛中去,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对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韩国、伊朗、中华台北男篮的 3 场比赛,以比赛中各种由攻转守的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对防守形式和效果两个指标来衡量中国男篮在各种转换方式中的防守形式与效果并与对手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揭示各种转换时防守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并找出中国男篮的防守问题,提出提议与方法,形成与众不同防守风格,今后国内青少年培养,中国男篮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指导。
1.2.2 研究意义
在比赛观看过程中发现中国男篮在关键场次中经常跟着对手的攻防节奏,完全在被限制于对手的防守形式之中,无法完成教练员的战术布置,比赛过程显得十分被动。而对手通过强悍的防守,积极的拼抢,获得许多快速地攻防转换的得分机会,在比赛中对手也正是凭借着快速的攻防转换来赶超比分的,这在以往中国队的比赛中是不可能出现。篮球比赛是场上 5 名队员的集体性活动,防守能力的提高,关键是提高队员的个人防守,这是全队防守的基础;其次是进行全队的防守战术训练,能够根据场上对手情况,及时灵活地变换防守形式。成功的防守可以为本队获得更多地进攻机会,因此在进攻遇到困难,比分暂时落后时,不能只在进攻中找问题,可以通过调整防守方法来扭转比赛局面。所以,为缩短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之间的防守差距,针对中国男篮在第 27 届亚锦赛比赛中出现的攻防转换中的防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中国男篮的防守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方法,为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中国篮球事业的快速发展,重现中国男篮的辉煌。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第二十七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所参加的 9 场比赛中的中国队韩国队,中国队伊朗队,中国队中华台北队的 3 场比赛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针对论文需要,本人通过在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查阅关于篮球防守方面的书籍以及体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 80 余篇论文,以及相关网站的报道和防守关于的技术统计数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充足的理论、数据支持。
2.2.2 录像观察法
对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参加的比赛录像进行下载,并反复认真观看:中国队韩国队,中国队伊朗队,中国队中华台北队的 3 场比赛录像,观察 3 场比赛中中国男篮与对手防守形式运用情况和统计防守效果指标数据。
2.2.3 数据统计法
通过对比赛录像观看和收集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 EXCEL 及 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2.4 专家访谈法
本人通过走访我校篮球方面从事多年教学训练的专家、教授进行虚心请教,将本文所设计的各项统计指标及合理性和本文撰写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观点进行了深刻的交流与探讨,并虚心接受了专家教授的意见和提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11
3.1 中国男篮与对手身高、体重、年龄的对比.........11
3.2 中国男篮与对手全队技战术数据统计的对比分析.........13
3.3 中国男篮与韩国男篮由攻转守的防守分析.........14
3.3.1 中国男篮与韩国男篮防守成功率的对比分析......14
3.3.2 失去篮板球后的由攻转守防守形式与效果对比........16
3.3.3 被抢断后的由攻转守防守形式与效果对比....17
3.3.4 掷界外球后的由攻转守防守形式与效果对比......18
3.4 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由攻转守的防守分析.........20
3.5 中国男篮与中华台北男篮由攻转守的防守分析.......27
4 结论与提议.......35
4.1 结论........35
4.2 提议........35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男篮与对手身高、体重、年龄的对比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项目,需要有强壮的身体,高大的身材和充沛的体力,才能在篮球比赛中占据有利空间,在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身高与体重可以体现一名球员的对抗能力,年龄可以反映出队员的体能与经验。本届亚锦赛中国派出的这支国家队除伤病影响无法出战以外,已经是我们 CBA 联赛中最佳阵容,在年龄结构上由老、中、青三代组成,但老将居多,平均年纪达到了 25.6 岁,是近几年中国男篮平均年龄最大的一届。在选人思路上也是最为保守的一届中国队。保守首先体现在新人匮乏,阵中只有刘晓宇和王哲林是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赛,其中有 6 名队员参加过 08 北京奥运会,剩余其他队员也有代表中国队出战过国际大赛的经历。其次过分依赖老将,王治郅、朱芳雨在最后时刻宣布再入大名单,搭上了前往菲律宾的末班车,作为队中最老的球员王治郅原本只是作为一名精神领袖随队出征,并不指望他场场都能身先士卒的与对手力拼,但事实上,当中国队往往陷入困境一筹莫展时,只有大郅站了出来。而在中国男篮最为薄弱环节,后卫位置上派出了 3 名年轻小将,在对韩国、伊朗、中华台北三场关键战役中,球队的助攻总数都少于对手,中国队进攻常常只能依靠个人能力单打,中国队的后卫在这面无疑是不称职的。身高在一定层面上可以体现出一直球队攻防实力,在争抢篮板球、封盖、内线得分时能够发挥身高优势。自姚明退役以后,中国队内线实力虽然有所下降,但在亚洲地区依然算得上条件最好的一支,而且中国男篮是本届亚锦赛多支队伍里,唯一一支平均身高超过 2 米的球队。内线身高一直是中国队的传统优势,阵中有 7 人身高超过 2 米,小将王哲林身高达到 2 米 14。
.......
结论
4.1.1 现代篮球防守的攻击性大大增强,不仅体现在防守范围的扩大,更体现在防守形式的针对性,使对手不能轻易按照自己优势的进攻打法;综合多变的防守战术体系已成为主流,区域联防和人盯人防守形式互相结合、渗透,局部夹击、协防的转换速度更快,防守质量和效果大大提高。
4.1.2 被抢断后的 19S 防守,体现的是个人防守与全队退防能力;掷界外球和失去篮板球后的后 15S 防守,体现的是从前场到后场的全场或半场内的集体防守形式。
4.1.3 中国队在被抢断后的防守失分多,尤其是在被抢断后的 14S 防守成功率最低且失误次数多,在被抢断后的个人防守能力、少防多能力差,退防速度慢,缺少针对被抢断后的防守策略。
4.1.4 中国队在 19S 的防守次数多于对手,在掷界外球和失去篮板球后的后 15S防守形式单一,中国队虽然能够针对对手特点布阵防守,但只局限于全场或者半场人盯人防守,未能及时根据场上情况调整防守形式,忽视对重点人的防守。
4.1.5 在后 15S 防守形式中防守基础配合的掩护挤过、交换防守、夹击与补防上不如对手,防守攻击性不强,防守脚步移动速度慢,防守伸缩性不好,一旦扩出去很难及时回位,前锋与后卫队员篮板球保护意识不强,主要依靠中国队内线队员。
4.1.6 防守观念与技战术方法落后,韩、伊、台三支球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从前场到后场在三种由攻转防方式中 14S 积极退防,做到边退边防或犯规延误,59S 快而不乱组织防守,后 15S 运用灵活多变的防守形式限制中国队优势的发挥,并以一两种防守形式为主,多种行之有效的防守形式作为扭转巩固局势的武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