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问题研究
1. 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支撑发展的要素调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变得缓慢,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国外形势严峻,经济增长也遇到了阻碍,进一步深化改革显得愈加重要。为了促进我国快速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从多个角度寻找实现经济增长的着眼点,因此如何扩大内需也显得异常重要。我国经济维持了长达 30 年的高速增长,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外需持续减弱:近年来,欧债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日本的预算赤字,国外严峻的经济形势致使我国的进出口量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消费增长靠外需来拉动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形,我国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实现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突破口,研究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对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保八;的经济指标,尽可能快速的实现 GDP 的增长。然而,十二五计划后,我国的 GDP 增长目标改为了 7%。2021 年一季度同比增长 8.1%,二季度增长 7.6%,三季度增长 7.4%,四季度增长 7.9%;2021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7.7%,二季度增长 7.5%,三季度增长 7.8%,四季度增长 7.7%。2021 年经济增长整体速度为 7.5%,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预期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存在大规模的事业单位,国家承担重要的养老责任。然而,自从计划经济改革为市场经济后,中国人开始自己存钱应对养老,教育和医疗支出。再加上我国保守的消费习惯,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呈现递减的趋势,虽然人均收入增多了,但是居民用于消费的总量的增长的幅度却小于收入增长的幅度。
.
1.2文献回顾及简要评述
卡姆和普雷赛德(mmon and Prasad)(2005)研究发现,居民生命周期内的收入、消费与储蓄行为与持久收入假说的预测并不一致。卡姆和普雷塞德研究了我国 1986 年到 1997 年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状况,结果显示,我过城镇居民中年轻人的储蓄率要远高于其他人群,年轻人亟需消费,一般都是为了买房或者耐用消费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储蓄率开始降低。然而到了退休后,储蓄率又会升高。我国历年来高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增大也有很大的关系。①Arora,Rasha(2005)强调中国居民较高的储蓄水平是中国经济扩张的重要驱动力,民意调查显示中国人均居民收入过去十年增长了 147%,人均储蓄比例达 67%,城镇居民储蓄是总储蓄增加的重要原因,城镇居民人均储蓄过去十年上升了 124%。②Field,Alan(2006)分析了中国为发挥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所作出的政策变化,指出近年来高居不下的居民储蓄率使得消费扩张变得艰难。Qi,Li(2009)强调相对于中国经济其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而言,储蓄份额高于平均水平,消费份额低于平均水平。Orli,Tom(2021)强调中国消费疲软,居民储蓄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在 2021 年达到 30%。i在外界看来,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在世界各地大规模的消费,其实际上,中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还是排行前几名,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消费习惯息息相关。③eidel,Albert(2009)研究了中国农村地区 2000-2005 年的消费差距,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居民的实际消费年均增长7.7%,而贫困地区仅增长 6.5%,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让人们忽视了差距的扩大,数据表明农村居民储蓄近 20 年内大幅增长,农村居民消费增速要慢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储蓄增加似乎是为购买耐用品和为支付医疗和教育费用进行的暂时储蓄。
2.消费理论的概述
2.1 古典节俭的消费理论
西方古典经济学者提出了节俭;的消费理论经,经济学的鼻祖威廉.配第(1623-1687)以及后来的亚当•斯密(1723-1790)、大卫•李嘉图(1772-1823)、法国的经济学家魁奈(1694-1774)等,都是节俭;理论的支持者,他们都主张节制消费,保证积累,促进生产的扩大和国民财富的增加。法国经济学家西斯蒙第(1773-1842),美国的经济学家凡勃仑(1857-1929)和英国的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都是提倡消费,反对节俭。西斯蒙第反对李嘉图倡导的为生产而生产的思想,他强调消费先于生产,生产服从消费;,并把消费者的需要看成生产者的目的。他认为宜奢不宜节俭;,并强调浪费的含义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即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浪费性的消费品现在是人们的必需品。①凯恩斯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并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来解释有效需求不足,主张在短期内政府应扩大支出,刺激消费,在长期,主张收入分配和财富的再分配。凯恩斯还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从需求的角度提出了經典的消费函数,即绝对收入假说,从此,消费理论函数就建立了,促进了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
2.2 消费价值理论
对于消费问题,与其他学者不同,奥地利经济学家欧根•冯•庞巴维克提出了消费价值理论。他认为,一件物品的边际效用越大,其价值越高,而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消费价值理论认为,当消费者收入增高时,其对商品的购买不会像刚开始那样的增长速度,他们会将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储蓄。因此,收入越是高的人群,其边际消费倾向越是低,当收入主要集中在一些小部分人的手中时,将会有更多的收入不能转化为消费。欧根•冯•庞巴维克他边际效用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研究消费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欧根•冯•庞巴维克还提出了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概念,他还研究了时间因素对居民边际消费的影响。A•马歇尔从商品的价格和对商品的需求量两个方面对消费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接受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并且提出了需求规律,需求价格弹性,消费者剩余等。
..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动..........13
3.1 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13
3.2 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变动情况及对比分析 .......13
3.3 我国人均 GDP 及储蓄率和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对比 .....17
3.4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18
3.5 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存在的问题.......22
4.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分析..........24
4.1 公有制比重逐渐降低对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24
4.2 我国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比重加大对居民.......29
4.2.1 我国城镇居民的经营性收入比重逐渐升高 ........29
4.2.2 我国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 ........30
4.3 收入分配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31
4.4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对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 .......35
4.5 信贷约束对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38
4.6 其他因素分析...........38
5.提高居民消费倾向的政策提议..........40
5.1 保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地位不动摇...........40
5.2 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40
5.3 对企业进行改革.......43
5.4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5
5.提高居民消费倾向的政策提议
5.1 保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地位不动摇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同时还要毫不动摇的支持和激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①第四章分析表明,我国公有制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国企的数量和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历史的经验表明公有制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是会导致效率低下,然而我们不能抓住公有制经济的一个缺点而对其全面否定,而是应该在制度上规范,尽量使其发挥其优点并去掉缺点。公平不见得就低效率,高效率也不一定会造成不公平,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我们不能笼统的将公有制归为低效率,将市场归为全能的,高效率的。显然这是不负责任的思考。在实践中二者都表现出了其优越的地方,因此我们就应该通过制定有效的制度来使二者达到一个均衡的现实。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这个已经经过历史的检验。而公有制为主体又是惠及全民的经济体制,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防止过大的两极分化,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才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国企垄断;确实出现了效率低下的情况,但是不能仅仅以此就把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全部否定。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是不能相容的,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公有制为主体主要是生产领域,公有制和私有制相比,要处于主体的地位。市场经济主要是指在流通领域公有制和私有制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公平流通的。
.
结论
我国人均 GDP 还落后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然而储蓄率却位居前三,可以看出至我国属于高储蓄的国家。文章通过对 1978 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消费,价格等综合分析得出了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总体上符合递减规律,但是单独对比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和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却不符合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这与我国农村落后的经济状况以及消费观念关于。总体来看,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处于较低的水平。文章指出若想提高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着重强调了市场的主体地位,这与保持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地位是不相矛盾的,我国必须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公有制为主体主要是生产领域,公有制和私有制相比,要处于主体的地位。市场经济主要是指在流通领域公有制和私有制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公平流通的。马克思说过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决定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坚持按劳分配,而选择市场经济是因为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的特点所确定的。二者不是矛盾的,我们应该找出公有制经济效率低下的原因,使公有制经济快速融入市场经济,更加突出的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