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对我国制造业集中的作用探讨
第 1 章 绪论
制造业被称为松脚型产业;,具有受自然资源的影响和束缚较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体,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的重要产业。为此,本论文把我国制造业的 FDI 与产业集聚和对外贸易与产业集聚作为研究对象。既要对对外贸易、FDI 与产业集聚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文献分别进行梳理,同时还要分析二者对产业集聚的影响。重要的是要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经济合作与集聚的趋势以及现状特征进行必要的阐述分析,从而计算出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对我国的国际经济合作对制造业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继而提出相关的政策提议。 本论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文主要对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建立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产业集聚理论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对外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做为研究基础,以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对国际经济合作与产业集聚之间相互关联性进行分析和梳理,利于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第 2 章 相关理论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透过他对一个扣针厂的参观,对企业内劳动分工与专业进行了讲解,①在这家工厂中,将企业的生产活动分割成不同工序,并由不同的劳动者负责,是一种分工的表现。而劳动者被分配到不同的工序从事的生产就是专业化生产的体现。②分工理论是整个资本主义管理的理论基础。该理论中斯密将分工粗略划分为三种: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社会分工、国际分工。梁琦则阐述了形成一条新的分工集聚--增长理论链。研究了分工与专业化的运行过程:劳动分工与技术专业化地域分工与地方专业化产业分工与产品专业化价值链分工与垂直专业化。③ 规模经济的内外部性是实现分工、专业化与集聚之间密切联系的根本动力。三者之间互为联系,相互促进。分工与专业化的理论渊源贯穿于产业集聚的研究中,集聚是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是空间组织形态,建立了专业化供应商队伍,促进了地域的分工。为此,许多国内外学者在进行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过程中,都要将测定产业集聚程度和地区专业化水平作为基础。
2.2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
斯密认为增加一国财富可以通过扩大生产实现,而一国的产出生产率则是财富增加的重要途,而产出生产率的提高又离不开劳动分工,斯密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寻找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其对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贡献。杨格(1928)认为斯密定理是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富有启发、富有成果的一般法则;②。第三,在其绝对优势理论中,阐述了国际贸易的优势。斯密分析了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指出每个国家都将会得到好处。一国将本国没有需求的剩余产品通过国际贸易送往国外,并带回本国所需求的另一种产品,就会增加本国人民的享受,同时也为国内产品开辟了新的世界市场,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本国的产品生产将会把产量提高到最大极限,来增加该国的收入及财富。
第 3 章 国际经济合作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关系.........................67
3.1 理论前提 ............. 67
3.2 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 71
3.3 国际经济合作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互动机制.................. 83
第 4 章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历程与现状..........................89
4.1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 ................ 89
4.2 改革开放到 2000 年(加入 WTO 前)..................... 96
第 5 章 中国产业集聚的演变历程与现状....................126
5.1 中国产业集聚的历程与现状........................ 126
5.1.1 中国近代历史制造业状况(1840 年1949 年)....... 126
第 7 章 问题、政策提议
7.1问题梳理
FDI 环境标准的负面影响。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通过 FDI 投资到到我国跨国公司的主要类型基本属于低附加值产业,所以决定了我国的制造业大都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完全是以破坏我国国内环境和损耗我国资源为沉重代价,造就了制造业的这种廉价生产。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形式把转嫁到我国,是我国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抵制,保护我国的环境及人民的生命安全。程思婧、闫登丰(2021)的研究发现,在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之所以主要都在高碳产业中投资,且比例相当高,超过80%。①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环境标准较低。这些国际著名企业,即使是世界五百强,都是在执行两套方案,在本国生产执行一整套完善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但进入我国后,却对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不去作为,破坏了我国的环境。要提高我国制造业行业的低碳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关键,从政府的角度,引进产业链的中高端产业在我国投资,才是长久之计。
7.2政策提议
我国经济合作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为此,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及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制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战略规划,并做好部署工作。要注意合作对象的择优选择,要考虑到经济合作能否给国内经济带来良好契机,能否满足国内的实际需要以缓解压力,能否实现优势互补。如,为了方便东盟各国生产的产品进入中、日、韩等国家主要市场,其分别与这些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协定,不仅如此,还可以享受零关税的待遇进入各主要市场的生产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对 FDI 吸收与消化。鉴于此,政府在制定国际经济合作战略时应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找到突破口,积极避免或缓解与其他国家间的各种贸易摩擦的发生,不断满足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利益。
...........
结 论
本文对于国际经济合作与我国制造业集聚的关系的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产业集聚是某个或某些产业集中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现象,体现为一种空间的非均衡性。集聚不只是一种现象,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动力的驱动机制。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产业集聚理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关性。第二,国际经济合作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机制通过对外贸易、国际直接投资、经济一体化分别对制造业集聚的促进机制的效应实现的。其中,对外贸易对产业集聚的机制体现在:市场扩张效应、技术溢出效应、贸易成本效应、制度变迁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集聚的机制体现在:前后向产业关联效应、示范效应、竞争效应、技术外溢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集聚的机制体现在: 出口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资本效应、就业效应;经济一体化则体现在静态表现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扩大效应,以及动态表现的优化资源配置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效应。同时产业集聚又通过集聚经济效应、本地市场效应、贸易选择效应对对外贸易,通过中间投入品共享、劳动力共享、知识溢出、规模经济、交易成本降低等效应对国际直接投资分别互动影响,构成累积循环因果。因此国际经济合作对产业集聚有积极影响。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