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化战略视角下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50年代,多元化;这一概念被美国战略管理鼻祖H. I. AnsofF (伊戈尔?安索夫)提出。Ansoff指出,所谓多元化,是指利用新产品进行新市场的开发,他认为多元化是一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长久并且稳定的发展所采取的一种经营策略。多元化战略与专业化战略相对应,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一种,是企业在许多相关或不相关的领域中获取市场、扩大规模、谋取发展、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种中长期经营方针和战略思路。当下,大部分企业在其正常运营过程中,为了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通常都会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同时,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战略。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发现,并非大力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公司,其业绩表现就越佳。所以,在多数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当中,对于一些不相关的业务都进行剥离,对其重点的业务进行专心经营,呈现出多元化;到归核化;的企业行为特征。这种归核化;的经营战略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学者们纷纷针对多元化是不是会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实证检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到底会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何种影响,理论界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观点:即中性论、折扣论以及溢价论等,但至今也没有获得一致的结论。因此,如何实施正确的多元化战略,并且通过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可以对公司的绩效产生何种影响一直都是学术界所关心的问题。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公司的经营理念、制度环境、公司治理结构等,然而,公司治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管理层是否能够有效的制定和实施多元化战略。
..
1.2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在企业管理领域,公司的治理结构及治理水平是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这给公司的治理增加了新的难度。但公司治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水平,进而引起绩效的变化。良好有序的公司治理不仅可以提高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决策环境。因此,企业的经营情况与其治理水平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与此同时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是未来企业发展旳重要战略部署,其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因此应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经营战略计划,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和经济效益。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上市公司实践背景,建立以公司治理、多元化战略、企业绩效为基础的理论模型,主要围绕公司治理如何影响多元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如何影响公司绩效;以及多元化战略在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作用;这几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研究。在样本选取方面,本文选取2021年-2021年沪深两市上市的制造类公司为样本,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两个层面对公司治理进行划分;以熵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和业务单元数来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对于公司绩效的评价,本文选取9个财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对综合的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在对变量进行界定及维度划分之后通过统计学分析软件,结合理论模型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反复的分析论证,确保结论的真实准确。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多元化战略研究现状
多元化经营的含义即为将经营多样化、多角化,这一概念是上世纪50年代的学者安索夫首先提出的。在《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中,多元化经营被定义为资本主义垄断企业的一种扩展生产服务的经营方式;在《辞海》中,多元化经营被定义为企业在生产及相关业务领域中的经营方式;在《现代经济词典》中,多元化经营被定义为某一行业或某一产业的多样化以及其销售产品的多样化。仅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包含众多方向,如:产品种类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途径的多元化以及资本种类的多元化。通常所指的多元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多个行业中同时进行投资经营活动,在不同的市场中提供不同的产品及服务。早在上世纪,外国关于专家学者就对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进行了阐述,指出多元化经营就是为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还有的学者认为,企业涉及多个领域即为多样化经营。通过上述理论成果可以看出,在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早期,对市场及行业的定义都是确定的,即市场与行业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有的专家将行业用业务来代替,指出多元化经营的实质是企业同时进行多项业务。自此以后的多元化经营的概念转向从战略的方向出发,着重强调了企业各项业务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整体上分析多元化经营的意义。多元化经营逐步发展为企业利用内部、外部两条途径同时发展新的业务领域,这种经营方式改变了原有的企业结构,将企业的管理流程不断细化。
.
2. 2国外文献综述
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与高管激励被认为是内部公司治理机制中最为核心的三个领域,尤其是股权结构可以说是公司治理的基石。公司的多元化程度会受到公司经营者的影响,同时,公司的内部治理因素,例如公司的激励机制、董事会构成等也会影晌经营者的决策以及行为。本文将通过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这两个维度对公司治理与多元化战略关系的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学者Amihud直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对多元化战略的影响i,Amihud等(1981)发现管理层持股数较高的公司,最为常用的规避风险的手段就是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学者Denis (1997)认为,一方面,规模较小的企业较难实行多元化战略,同时,公司管理层人员持有的公司股份越多,公司的多元化水平越低;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层的稳定状况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但是学者Chen等(2002)在以145家新加坡企业为样本研究后发现,董事会的持股比例并不会影响到企业的多元化水平,但是企业外部大股东掌握的企业股份越多,企业多元化水平会随之降低。学者Anderson (2000)认为,企业的治理结构会受到企业战略的影响,同时企业多元化水平会受到一些内部因素例如管理层的薪酬、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章研究设计.....16
3.1研究变量的界定与测度.....17
3.2理论模型的构建.....22
3.3研究假设的提出.....23
3.4本章小结.....27
第四章实证分析29
4.1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29
4.2变量的测量.....29
4. 3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33
4.3.1公司治理描述性统计分析.....34
4. 3. 2多元化战略描述性统计分析.....36
4. 3.3公司绩效描述性统计分析.....37
4. 4变量相关性分析.....39
4.5公司治理与多元化战略的实证检验.....41
4. 6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实证检验.....44
第五章实证结果分析
5.1公司治理与多元化战略关系的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第四章的研究结果,假设1-4均通过了检验。股权结构方面,A股流通股比例与多元化战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国上市公司中流通股比例所占比重逐渐提高,许多公司甚至达到股份全流通。流通股的绝大多数股东是小股东,他们更倾向于搭便车;,因此较大比例的流通股股东不仅没有对公司经理们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更加严重的问题是,他们可能会被管理企业的经理人员所利用,变为经理们进行资本融资的工具。尽管流通股股东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经理人员的控制和影响力,但他们往往不能够借助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作用来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针对股权集中度问题,本研究中通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赫芬达尔指数来作为股权集中度指标。实证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指标与多元化战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第一大股东因为持有较高比例的公司股权,其对公司经理人的监督能力显著增强,避免了高层经理人为谋求私利而大规模的进行多元化经营,最大化个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决策中,大股东们确确实实能够发挥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而且能够有效的减小公司的代理成本。
..
结论
本文基于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多元化战略以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 公司治理一多元化战略一公司绩效;的理论框架模型。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1757家制造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多元化战略的关系;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多元化战略在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间的中介效应;三个问题。本研究中对公司治理从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治理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多元化战略采用熵指数、调整的赫芬达尔指数和业务单元数衡量,公司绩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绩效的综合指标。运用统计学的多元回归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A股流通股比例与多元化战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多元化战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与多元化战略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在中国公司治理内部机制中,股权结构这一内部治理机制是较为有效的。
(2)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多元化战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董事会会议频率与多元化战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现实、高管持股与多元化战略没有明显关系。在中国公司治理的内部机制中,董事会这一内部治理机制部分有效,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3)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会损害公司绩效水平。股东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以及控股股东与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4)多元化战略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及董事会会议频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说明上市公司通过调整公司治理机制及结构,影响多元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影响到公司绩效水平。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