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翻译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其一

国学综合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翻译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其一

最权商围观:℉更新时间:06-10 05:5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翻译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其一的文章,本文对文章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翻译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其一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翻译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一句诗词的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可以分别概括为:乌云密布、大雨如注、风卷云舒、水天一色。

一、出处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二、原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译文

黑云翻涌如同墨水一样遮住了远方的山,暴虐的雨点如同珍珠一样跳进船里。

狂风席地卷来将暴雨都吹散,望湖楼下看到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七;望湖楼,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的西湖边上;醉书,自然就是喝醉的时候写下的诗。

二、赏析

本诗也是一首“半律诗”。一二句是标准律句,读来音调铿锵,声韵宛转。三四句则非律句,但语意承接,余味无穷。从创作来说,本诗主要有几个特色。第一是作者善于抓住及时的画面描写。第二是作者非常善于使用比喻,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六月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绝其一是什么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作者: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青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让人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扩展资料

1、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月亮徘徊留连不已。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

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2、赏析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3、作者赏析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翻译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其一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翻译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其一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翻译 6月27日望楼湖楼醉书其一

链接:http://m.zhaichaow.cn/z/417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