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飘飘 古诗词 飘 叶

国学综合

古诗词 飘飘 古诗词 飘 叶

一路拔剑围观:℉更新时间:03-05 10:26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诗词 飘飘 古诗词 飘 叶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诗词 飘飘 古诗词 飘 叶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古诗词 飘飘 古诗词 飘 叶

10首古诗词,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

一庭秋风一山黄,一地落花一夜霜。

一砚残墨一支笔,一腔热血伴灯凉。

一道残阳一云帆,一杯冷酒一花笺。

一声鸦啼一残梦,一身离愁度华年。

一山一水一云舟,一汀兰芷一沙鸥。

一行归雁一堤柳,一人独吟一山秋。

一抹斜月一小楼,一帘幽梦一泪眸。

一屏一键一杯酒,一词一话寄离愁。

秋风拂去了盛夏积淀的浮躁与荒芜的尘嚣,轻嗅一捧落叶凋零的芬芳,黄金色的飘叶,纷纷洒洒,化为明朝的春泥。枝头缀满的春华秋实,象征着成熟与收获。画轴转浓,醉了金杯。

10首古诗词,秋风中各自诉说人生的喜乐悲欢!

那生长在河边颜色苍青的芦苇,化作了此时眼底绿草茫茫;那晶莹凄凉的白霜,换作我看你时的眼波流觞;那萧瑟中带着寒意的秋风,吹皱的不再是秋江,而是烟花三月的碧波流淌。

倚浅秋的凉意里,看陌上风起,听秋风低语,数时光过往的痕迹。仰望,淡淡的一层薄云,用轻柔的视线隔开那层朦胧,捡一处空旷,将浅浅的心思融入,点点滴滴,全都放飞在天际里,如一缕薄烟。

秋风起,叶纷飞,桂香飘十里,月下独酌浅饮杯;夜雨急,花满地,零落散清溪,窗前无语空流泪。

半点秋风送清寒,一世哀伤散尘寰,孤墨淡酒落樽前,咫尺浮生叹流年。秋风起,江湖恶,朋友,珍重!

你说青梅煮酒,相濡以沫,后来不见竹马,泪如雨下;你说潇湘暮雨,墨染锦年,后来陌上花开,杏吹满头;你说秋风萧瑟,秋叶无情。。。

秋风秋雨踟蹰,雨送黄昏无数,春风曾几度?情到深处无助。回忆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梦,拂面而来的都是往日秋风。

秋思如梦,秋情难眠,一窗旧风月,两处独自闲。鞠一捧时光,时光清浅,招摇着,旧梦在波光里潋滟。总是瘦不尽的相思,展不开的眉弯,一阕清词,描不尽秋色连波,波上寒烟。

旧时歌,他乡谁人吟;我抚琴,可笑无人听。暗香初醒,秋风画冷屏

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

一种感情,叫倾情;一种相知,叫懂得;一种语言,不必出声,却字字心声;一种相依,不必表白,却是心脉与心脉的交融。秋风与诗,明月和你。

秋之水,本无秋;秋之韵,韵在秋;秋之白华,心中秋。缠绵悱恻好个秋!

关于飘逸长发诗句(描写飘逸长发的古诗)

1.描写飘逸长发的古诗

1、《月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2、《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

唐代:冯延巳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

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译文:华丽的梳妆台已经落满了灰尘,我的头发也很久没有好好梳理打弄过了。美丽的帘帐上,流苏系绳静静垂立,似乎也在为你不在而哭泣,玉屏遮掩着屋里的愁寂,没有一点声息。我已病了多时,如那天上浮云,无法安定心神,也无法捕捉你的踪迹。

3、《思帝乡·云髻坠》

唐代:韦庄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译文:如云发髻飘坠,凤钗在耳边低垂,浑身无力慵懒地斜倚在枕上。残月西落,翡翠绣屏昏暗,更漏声依依倾诉,说尽人间天上事,相思深情只有相爱人心知。

4、《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5、《伤春》

宋代:陈与义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译文:朝廷没有良策击退金兵入侵,竟使边塞的烽火照亮了甘泉行宫。我正惊呼京城里竟然听到战马嘶鸣,哪知可怜的皇帝已到海上逃生。我这孤臣忧虑国事愁白了头发,又适逢春天繁花吐艳,更叫人触景伤情。幸喜长沙有个抗金的将领向子湮,他率领疲弱之师,敢抵抗兽军的锋芒!

2.描写飘逸长发的古诗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暧度春宵.----白居易《长恨歌》 绿云扰扰----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云鬓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小小宫娥到内园,未梳云鬓脸如莲.自从配与夫人后,不使寻花乱入船. 鬓似云欧阳詹 【韦晤宅听歌】 服制虹霓鬓似云,萧郎屋里上清人.等闲逐酒倾杯乐,飞尽虹梁一夜尘. 蝉鬓杨巨源 【观妓人入道二首】 碧玉芳年事冠军,清歌空得隔花闻.春来削发芙蓉寺,蝉鬓临风堕绿云. 孟郊 【临池曲】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鬓绕蝉施肩吾 【观美人】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 也单称“蝉”和凝 【宫词百首】 结金冠子学梳蝉,碾玉蜻蜓缀鬓偏.寝殿垂帘悄无事,试香闲立御炉前. ——学梳蝉即学梳发.高鬓王涯 【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一丛高鬓绿云光,官样轻轻淡淡黄.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凤髻冯延巳 【如梦令】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螺髻和凝 【宫词百首】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 云髻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万金酬一顾,可惜十千钱.翠髻、绿鬓王建 【宫词一百首】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高髻、云鬟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髻盘鸦孟迟 【莲塘】 脉脉低回殷袖遮,脸横秋水髻盘鸦.莲茎有刺不成折,尽日岸傍空看花.小髻罗虬 【比红儿诗】 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可得红儿抛醉眼,汉皇恩泽一时回.云鬟晁采 【子夜歌十八首】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绿鬟白居易 【闺妇】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绿云鬟元稹 【刘、阮妻二首】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翠鬟高蟾 【华清宫】 何事金舆不再游,翠鬟丹脸岂胜愁.重门深锁禁钟后,月满骊山宫树秋. 翠云鬟杜牧 【山石榴】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鸦鬟陆龟蒙 【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 一宫花渚漾涟漪,俀堕鸦鬟出茧眉.可料座中歌舞袖,便将残节拂降旗.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暧度春宵.----白居易《长恨歌》 绿云扰扰----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云鬓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小小宫娥到内园,未梳云鬓脸如莲.自从配与夫人后,不使寻花乱入船. 鬓似云欧阳詹 【韦晤宅听歌】 服制虹霓鬓似云,萧郎屋里上清人.等闲逐酒倾杯乐,飞尽虹梁一夜尘. 蝉鬓杨巨源 【观妓人入道二首】 碧玉芳年事冠军,清歌空得隔花闻.春来削发芙蓉寺,蝉鬓临风堕绿云. 孟郊 【临池曲】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鬓绕蝉施肩吾 【观美人】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 也单称“蝉”和凝 【宫词百首】 结金冠子学梳蝉,碾玉蜻蜓缀鬓偏.寝殿垂帘悄无事,试香闲立御炉前. ——学梳蝉即学梳发.高鬓王涯 【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一丛高鬓绿云光,官样轻轻淡淡黄.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凤髻冯延巳 【如梦令】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螺髻和凝 【宫词百首】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 云髻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万金酬一顾,可惜十千钱.翠髻、绿鬓王建 【宫词一百首】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高髻、云鬟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髻盘鸦孟迟 【莲塘】 脉脉低回殷袖遮,脸横秋水髻盘鸦.莲茎有刺不成折,尽日岸傍空看花.小髻罗虬 【比红儿诗】 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可得红儿抛醉眼,汉皇恩泽一时回.云鬟晁采 【子夜歌十八首】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绿鬟白居易 【闺妇】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绿云鬟元稹 【刘、阮妻二首】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翠鬟高蟾 【华清宫】 何事金舆不再游,翠鬟丹脸岂胜愁.重门深锁禁钟后,月满骊山宫树秋. 翠云鬟杜牧 【山石榴】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鸦鬟陆龟蒙 【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 一宫花渚漾涟漪,俀堕鸦鬟出茧眉.可料座中歌舞袖,便将残节拂降旗.。

3.形容“美女长发飘飘、超然脱俗”的句子有哪些

1、白光中突然出现了一位长发飘飘,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的白衫美女。

2、林锋不由得一呆,眼前赫然是陆雪瑶,她长发飘飘,螓首蛾眉,双眸若星辰,口如含朱丹。

3、从衣服的破洞能看到瘦骨嶙峋的肋条骨,长发飘飘,眼睛炯炯有神,神情朗朗,见到粉面狐媚眼的冷月,一下子呆住了,稍顷,面带几分腼腆,道:你,打中原过来的吧。

4、在找好宝物后,燕飞飞蓝色微红的站起来,看着她古代女子的长裙丝衣、长发飘飘,精致的五官如同玉琢办,皮肤白如温玉,脸蛋因为羞涩带着一丝丝的微红。

5、她的衣服仿佛天上的云霞,漂亮而又飘逸。

6、这个女孩散粉色的上衣和一条飘逸的红色裙子,他的家人在她的头上盖上了一件衣服以防被摄影记者拍照。

7、那位女演员身穿飘逸的长裙翩然走进房间。

8、她有最飘逸的秀发,最清澈的眼睛,最可爱的笑脸,最动人的舞姿,最甜美的歌声

9、留了那一排额发。使她更具有一种飘逸的风姿

10、一位姑娘,把那飘逸的长发在水中梳洗,微风吹来,长发迎风飘荡,轻抚着河水。

11、姐姐脑后那束乌云般的秀发,随着脚步有节奏地甩动,秀美而飘逸。

12、她虽然任穿着往日的衣服,却无比干净、整齐,眼角早已刻上饱经风霜的皱纹,但头发梳地特别整齐,额前长长的头发,宛如初春细嫩的柳枝,柔软,飘逸。

13、微卷的长卷发,在春季带来更加清新飘逸感。

14、她飘逸的长头发与无肩带连衣裙是完美搭配。因为它把所有注意力都转移到你的脸和身体上半身。

15、小丽留着长发,真是清新又飘逸。

4.形容长发的古诗词

1、孟郊《临池曲》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

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2、鬓绕蝉 施肩吾 《观美人》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

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 3、高鬓 王涯《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 一丛高鬓绿云光,官样轻轻淡淡黄。

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4、凤髻 冯延巳 《如梦令》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

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5、螺髻 和凝《宫词百首》 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 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

6、云髻 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 万金酬一顾,可惜十千钱。

7、翠髻、绿鬓 王建《宫词一百首》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 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8、高髻、云鬟 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9、髻盘鸦 孟迟《莲塘》 脉脉低回殷袖遮,脸横秋水髻盘鸦。 莲茎有刺不成折,尽日岸傍空看花。

10、小髻 罗虬《比红儿诗》 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 可得红儿抛醉眼,汉皇恩泽一时回。

11、云鬟 晁采《子夜歌十八首》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12、绿鬟 白居易 《闺妇》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5.形容长发的诗词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暧度春宵。

----白居易《长恨歌》 绿云扰扰----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云鬓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小小宫娥到内园,未梳云鬓脸如莲。

自从配与夫人后,不使寻花乱入船。 鬓似云欧阳詹 【韦晤宅听歌】 服制虹霓鬓似云,萧郎屋里上清人。

等闲逐酒倾杯乐,飞尽虹梁一夜尘。 蝉鬓杨巨源 【观妓人入道二首】 碧玉芳年事冠军,清歌空得隔花闻。

春来削发芙蓉寺,蝉鬓临风堕绿云。 孟郊 【临池曲】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

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鬓绕蝉施肩吾 【观美人】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

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 也单称“蝉”和凝 【宫词百首】 结金冠子学梳蝉,碾玉蜻蜓缀鬓偏。

寝殿垂帘悄无事,试香闲立御炉前。 ——学梳蝉即学梳发。

高鬓王涯 【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一丛高鬓绿云光,官样轻轻淡淡黄。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凤髻冯延巳 【如梦令】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螺髻和凝 【宫词百首】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

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 云髻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

万金酬一顾,可惜十千钱。翠髻、绿鬓王建 【宫词一百首】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

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高髻、云鬟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髻盘鸦孟迟 【莲塘】 脉脉低回殷袖遮,脸横秋水髻盘鸦。

莲茎有刺不成折,尽日岸傍空看花。小髻罗虬 【比红儿诗】 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

可得红儿抛醉眼,汉皇恩泽一时回。云鬟晁采 【子夜歌十八首】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绿鬟白居易 【闺妇】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绿云鬟元稹 【刘、阮妻二首】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翠鬟高蟾 【华清宫】 何事金舆不再游,翠鬟丹脸岂胜愁。

重门深锁禁钟后,月满骊山宫树秋。 翠云鬟杜牧 【山石榴】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鸦鬟陆龟蒙 【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 一宫花渚漾涟漪,俀堕鸦鬟出茧眉。

可料座中歌舞袖,便将残节拂降旗。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暧度春宵。

----白居易《长恨歌》 绿云扰扰----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云鬓花蕊夫人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小小宫娥到内园,未梳云鬓脸如莲。

自从配与夫人后,不使寻花乱入船。 鬓似云欧阳詹 【韦晤宅听歌】 服制虹霓鬓似云,萧郎屋里上清人。

等闲逐酒倾杯乐,飞尽虹梁一夜尘。 蝉鬓杨巨源 【观妓人入道二首】 碧玉芳年事冠军,清歌空得隔花闻。

春来削发芙蓉寺,蝉鬓临风堕绿云。 孟郊 【临池曲】 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

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 鬓绕蝉施肩吾 【观美人】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

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 也单称“蝉”和凝 【宫词百首】 结金冠子学梳蝉,碾玉蜻蜓缀鬓偏。

寝殿垂帘悄无事,试香闲立御炉前。 ——学梳蝉即学梳发。

高鬓王涯 【宫词三十首(存二十七首)】一丛高鬓绿云光,官样轻轻淡淡黄。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凤髻冯延巳 【如梦令】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螺髻和凝 【宫词百首】螺髻凝香晓黛浓,水精鸂鶒飐轻风。

金钗斜戴宜春胜,万岁千秋绕鬓红。 云髻鲍溶 【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

万金酬一顾,可惜十千钱。翠髻、绿鬓王建 【宫词一百首】 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

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高髻、云鬟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髻盘鸦孟迟 【莲塘】 脉脉低回殷袖遮,脸横秋水髻盘鸦。

莲茎有刺不成折,尽日岸傍空看花。小髻罗虬 【比红儿诗】 轻梳小髻号慵来,巧中君心不用媒。

可得红儿抛醉眼,汉皇恩泽一时回。云鬟晁采 【子夜歌十八首】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绿鬟白居易 【闺妇】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绿云鬟元稹 【刘、阮妻二首】 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

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 翠鬟高蟾 【华清宫】 何事金舆不再游,翠鬟丹脸岂胜愁。

重门深锁禁钟后,月满骊山宫树秋。 翠云鬟杜牧 【山石榴】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鸦鬟陆龟蒙 【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 一宫花渚漾涟漪,俀堕鸦鬟出茧眉。

可料座中歌舞袖,便将残节拂降旗。

燕歌行古诗词

燕歌行古诗词1

古诗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翻译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注释解释

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一般以为本诗所讽刺的是开元二十六年,张守珪部将赵堪等矫命,逼平卢军使击契丹余部,先胜后败,守珪隐败状而妄奏功。这种看法并不很准确。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元戎:军事元帅。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碣石;山名。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极:穷尽。

凭陵:仗势侵凌。

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腓(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

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边庭飘摇: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摇,一作“飘飘”,随风飘荡的样子。

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

绝域:更遥远的边陲。

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

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

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

一夜:即整夜,彻夜。

血:一作“雪”

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

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创作背景

《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燕歌行》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作者有感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与奚族作战打了败仗却谎报军情,作诗加以讽刺。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年),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诗文赏析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

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不能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燕歌行古诗词2

【原文】

《燕歌行·并序》

作者: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解】

1、《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前人曹丕、萧绎、庾信所作,多为思妇怀念征夫之意。

2、御史大夫张公:此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开元二十三年张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二十六年(738),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3、"汉家"四句:开元十八年(730)五月,契丹及奚族叛唐,此后唐与契、奚之间战事不断(参《通鉴》213卷)。汉将:指张守珪将领。"非常赐颜色":破格赐予荣耀。

4、摐金伐鼓:军中鸣金击鼓。榆关:山海关。逶迤:连绵不断。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北。此借指东北沿海一带。

5、羽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瀚海:大沙漠。猎火:狩猎时所举之火。狼山:阴山山脉西段,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此外借瀚海、狼山泛指当时战场。

6、凭陵:逼压。

7、穷秋:深秋。腓(一作衰):变黄。隋虞世基《陇头吟》"穷秋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8、"身当"二句:一写主帅受皇恩而轻敌;一写战士拼死苦战也未能冲破敌人的包围。

9、铁衣:借指将士。《木兰辞》:"寒光照铁衣"。玉箸:白色的筷子,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10、城南:长安城南,当时是百姓居住区;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此泛指东北战场。

11、边风飘飖:一作边庭飘飘,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宁。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12、三时:早、午、晚。阵云:战云。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铜器。

13、死节:为节义而死,此指国捐躯。

14、李将军:指汉将军李广,能征善战,在战场上常身先士卒,又体恤将士,被后世视为好将军的典范。事见《史记·李将军传》。

燕歌行古诗词3

【注解】:

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啤

2、啵夯鳎

3、金:钲,行军乐器。

4、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5、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凭陵:侵凌。

6、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 解除重围。

7、铁衣:指远征战士。

8、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 泪。

9、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0、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

【韵译】: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 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 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评析】: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 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 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 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简炼地描写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开头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性 质:“嘟鸱ス南掠芄兀旌旗逶迤碣石间”。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失败,战士 们出生入死,将军们荒淫无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第三段十二 句,写被围战士的痛苦:“铁衣远戍辛勤久”,以及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死 节从来岂顾勋”,“相看白刃血纷纷。”另方面也写征夫思妇久别之苦,边塞的荒 凉,渴望有好的将军来领导。

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韵平仄相间,抑扬 有节,音调和美。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词 飘飘 古诗词 飘 叶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诗词 飘飘 古诗词 飘 叶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飘零古诗

标题:古诗词 飘飘 古诗词 飘 叶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30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