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对联故事 李调元对联大全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李调元对联故事 李调元对联大全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李调元对联故事 李调元对联大全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我也是无意中看到的,是一对联,上联是画中荷花河中画.对一下联
原上联是:画中荷花和尚画
下联是: 书临汉字翰林书
这是有典故的:
有一天,李调元来到川东的一座山上,看到一座古刹,钟声阵阵,烟雾缭绕,香火甚是兴旺,他兴致正浓,便走了进去。
庙中的和尚素闻李调元之名,赶紧禀报进去,由长老和尚亲自前来接待。长老和尚也很好客,领着李调元山前山后、庙里庙外,看了一个尽情尽兴。并把他请入方丈室中,办了一席很丰盛的素宴款待他。
席上,李调元见长老和尚几次欲言又止,料定他还有事相求,就主动问他。长老和尚这才说出原委。
原来,这座寺庙中有幅画,是这位长老和尚的师傅画的,画的是三两枝出水的荷花。笔法简洁,晕染得法,恰似真的一样。
据说,当时的长老和尚做画之后,正逢江南的才子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唐伯虎也毫不推辞,悬腕展臂,龙飞凤舞写下几个大字:
画上荷花和尚画
当时的长老和尚刚要提问,唐伯虎就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此对的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说完甩笔而去。
李调元听长老和尚这么一说,兴趣陡增,马上要长老和尚把画给他看。长老和尚当即焚香净手,揭开方丈室中那一面挂在墙上的红缎,取下裱褙得很好的生宣水墨画一看,果然画妙字绝,地道的唐伯虎真迹,他望着这个对子一寻思,才发现其中的妙处。
原来,这句七字对,无论分念顺读,其字音均是一样的,难怪唐伯虎要出此大言。
李调元对画沉思片刻,微微一笑,向长老和尚说:“大和尚,请借墨砚一用!”
长老和尚将大号提笔一支捧到李调元面前说:“请大人锦上添花!”
只见李调元提笔在手,略一沉思,便紧靠唐伯虎对联之旁,写下一联:
书临汉字翰林书
从此,这幅画就作为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挂在这个方丈室中了
四川诗人李调元小时候与先生的对联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东坡文、太白诗、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对联故事——磊桥戏对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任时,每日上、下衙门,都要经过一座石桥,这座桥,由三块巨石砌成,故名“磊桥”。
有一天,李调元乘轿回家,路过磊桥,正巧有一个孩童,在桥上玩耍,用三块小石头,模仿磊桥的样子,搭成一座小石桥。由于轿夫走得快,那孩童刚一闪开,轿夫便将小石桥踏倒了。孩童拉住轿夫,嚷着要赔。当孩童得知,轿内是学政大人时,便高声说道:“我要和李大人对对。若他能对上,就放他过去,对不上,就得还我桥来。”李调元从轿内,探出身来,见孩童天真可爱,便笑着说:“你且出上联。”孩童手指着石块说:
踏倒磊桥三块石;
“这……让我想想。”李调元苦思良久,未能成对,便对孩童说:“我一时对不上来,待我回去,想出后,明早在桥上答你。”李调元回家后,左思右想,仍未想出来。“唉!明早要交卷,如何是好?”边想边在房间踱方步,显得心事重重。李夫人见状,便问明原由。李夫人笑道:“这有何难,‘剪开出字两重山’,不就对上了!”李调元一听,心中大喜。
第二天一早,李调元经过磊桥时,对着早已等在桥上的孩童说:“我已对上,你听着:
剪开出字两重山。
不料,孩童摆手笑道:“这不是你对的!你平时不常用剪刀,哪会想到剪字。”李调元吃了一惊,没想到,竟被孩童识破。李调元问孩童:“那么,你猜是谁对的?”孩童拍手笑道:“是尊夫人对的!”李调元高兴地抱起孩童,捋髯哈哈大笑。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李调元对联故事 李调元对联大全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李调元对联故事 李调元对联大全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