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重阳节 红楼梦重阳节诗社

国学综合

红楼梦重阳节 红楼梦重阳节诗社

神医剑仙围观:℉更新时间:10-16 11:0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红楼梦重阳节 红楼梦重阳节诗社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红楼梦重阳节 红楼梦重阳节诗社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红楼梦重阳节 红楼梦重阳节诗社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世袭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知野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搭返喊唱,其事徒骄逸。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红楼梦》中贾府的重阳节透出什么气息呢?

曹公在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芙苑夜拟菊花题"章回里,通过贾宝玉安排丫环袭人让宋嬷嬷给史湘云送粟糕,引出贾府过重阳节一系列热闹而又诗意的活动。

"品糕"是贾府过重阳的第一个场景,写得很简单,旨在低调地道出重阳节吃糕点的习俗。

因《红楼梦》是一部为闺阁女子立传的长篇世情小说,就省去了重阳登高的习俗,毕竟过去闺阁女子养在深闺,一般不抛头露面,"品糕"更贴切雅致些。

书中是这样写这一场景的:

宋和迹亩嬷嬷给史湘云送去两个小梅丝盒子,一个装的是鲜果,另一个装的是一碟子桂花糖蒸新粟粉糕。

这粟糕,在过去是重阳节既应景、又讲究的一道美食小吃。清代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就专门记载了粟糕的做法:

煮粟极烂,以纯糯粉加糖为糕蒸之,上加瓜、仁、松。

重阳节赏海棠、菊花(桂花),是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曹公在《红楼梦》里是不吝笔墨钩陈了这一场景。

先是在三十七回里,通过贾家远房子弟贾芸低调"尽孝",送给"义父"贾宝玉两盆白海棠,之后曹公马上笔锋一转,在"金陵十二钗"正册排四的贾探春的提议下,大观园以钗黛为首的闺阁女子积极响应,于是便成立了"海棠诗社"。

书中对海棠诗社结社后赏菊写诗的场景写得奢华而又有内涵。诗社成员所写的12首七言菊诗《忆菊》《画菊》《访菊》《种菊》《咏菊》《问菊》《菊梦》《对菊》《供菊》《菊影》《簪菊》《残菊》,可以说写得异彩纷呈,可谓行云流水,用心良苦、用意深远。

曹公先以薛宝钗所写的《忆菊》、《画菊》开题,接着是贾宝玉的《访菊州誉》《种菊》,林黛玉的《咏菊》《问菊》《菊梦》,史湘云的《对菊》《供菊》《菊影》,最后是贾探春的《簪菊》《残菊》,以《残菊》收题,隐隐的以这十二首菊花诗,象征"金陵十二钗",这海棠诗社,是她(他)们在大观园最后的欢愉时光,《残菊》为结,弦外之声,预示了各自悲剧性的人生命运。

钗黛二人及宝玉、探春、湘云作完十二首自选命题菊诗后,李纨作唤森了点评,"潇湘妃子"林黛玉所写的《咏菊》《问菊》《菊梦》构思新颖、句子巧妙、很有韵味,写得最好,取为前三,尤以《咏菊》夺魁: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白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贾探春以"蕉下客"为笔名所写的《簪菊》表达了重阳节古时的一个习俗:头戴菊花,称为"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诗中所指的陶令与彭泽先生,都指的是东晋时期的彭泽县令大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而著称,他在《饮酒》一诗中所写"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名句,千古传诵家喻户晓。

九九重阳佳节!那关于重阳的古诗词有哪些呢?

重阳节的诗词名句

1、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2、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3、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4、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稿慎裂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5、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参》

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7、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8、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妙信《九日酬诸子》

9、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10、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11、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12、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孝森高》

13、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14、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15、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16、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7、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8、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9、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0、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22、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23、记长楸走马,雕弓{扌笮}柳,前事休评。——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4、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25、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潘希白《大有·九日》

26、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27、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28、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韩琦《九日水阁》

29、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30、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31、菊花何太苦,遭键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32、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3、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34、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杜甫《九日寄岑参》

35、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7、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38、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9、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40、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41、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42、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43、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44、朔风万里入衣多,嘹呖寒空一雁过。——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45、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46、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7、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48、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49、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50、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关于重阳的古诗词一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齐安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落后、消极的一面。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蜀中九日》是唐代王勃的诗作。咸亨元年(670年)重阳节,王勃在异乡参加送别友人的宴会并登高回望故乡,他在诗中表明心中已经厌倦南方的愁苦,并将思乡之情寄托于鸿雁身上,表达了自己希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愿望。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背景,后两句将作者的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关于重阳的古诗词二

《 谢新恩》

【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晚秋的悲凉便透纸而来。

《醉花阴·重九》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愈是佳节,孤身一人的愁苦便愈加浓重。秋风萧瑟,落花满地,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踏莎行》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结尾一句景色描写即见之前言语不过强颜欢笑,眼前风雨欲来之景,又何尝不是国家飘摇的写照,可惜词人一腔热血,满心忧患,却无人能解。

《采桑子·九日》

【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

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词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杀萧索景象。“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看似平淡,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螃蟹咏》

【清】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此诗出自《红楼梦》,为薛宝钗所作,借闲吟景物暗讽*丑恶,笔锋犀利,可见蘅芜居士虽惯常明哲保身,内里却仍是一片晶莹如雪之心。

《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独步诗坛。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红楼梦重阳节 红楼梦重阳节诗社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红楼梦重阳节 红楼梦重阳节诗社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红楼梦中重阳节诗社名称

标题:红楼梦重阳节 红楼梦重阳节诗社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23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