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拟人修辞手法句子训练 小学语文拟人句的修辞手法讲解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小学拟人修辞手法句子训练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小学语文拟人句的修辞手法讲解和小学拟人修辞手法句子训练的精彩内容哦。
小学拟人修辞手法句子训练 小学语文拟人句的修辞手法讲解
比 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
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①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②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
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因此,必须是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本体),以让人对原本不认识的事物得以认识,绝不可用人们不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熟悉的事物,更不可用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去比喻人们都不认识的事物。则否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
①说明本体的可能性。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
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②阐明本体的情况。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例如: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
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④肯定本体的情况。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象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象飞蛾扑火那样。
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1、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3、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
例1:狗像忠实的朋友。
例2:垂老之年是生命成熟之果。
例3:夏日炎炎如地狱之火。
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5、比喻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6、分类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
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
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
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
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
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7、常用比喻词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
8、比喻的修辞举例
(1)带有比喻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胸有成竹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a明喻:
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
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
望穿秋木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2)比喻句举例: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④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⑤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⑥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⑦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⑨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拟人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甲】
把非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④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电车”、等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乙】
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③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老舍《月牙儿》)
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⑤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杨朔《樱花雨》)
⑥连每一根小草都在跳舞。(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油蛉”、“蟋蟀”、“鸟儿”、“青蛙”“高粱”、“向日葵”、“垂柳”、“芦苇”、“樱花”、“小草”等有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丙】
把抽象概念拟人化。例如:
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③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呵,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里,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④祖国大搞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兴奋地赶来参加,你的领队是数、理、化,理、工、农、医都是你的战友和部下。(高士其《让科学技术为祖国贡献才华》)
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童话中拟人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对动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种具体和抽象事物、概念、观念、品质的拟人化,但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拟人不仅不能违反所拟之物原来的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和支配它们的自然和生活规律。假如无缘无故地叫小鸟去访问鱼儿,鱼儿飞到天上去找月亮,这样的写法就很难认为是成功的。
排比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具体的运用如下:
(一)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朴和谦逊,他的胸如:“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二)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再看郭风《松坊溪的冬天》一文中“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这两句都很好地表现出了景物的细微特征。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四)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的事理,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借代
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运用方式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用鱼鳞代替鱼。
2、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迅《故乡》)
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3、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4、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5、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第二个“李公朴”,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6、以结果代原因
例如:令人捧腹
捧腹是捧着肚子,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以“捧腹”的结果代之“笑话”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7、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夸张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要无缘无故地故作夸张。夸张与浮夸有着严格区别,浮夸是违背客观事实,说假话,必须坚决反对;夸张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一种修辞方式。夸张的真实性不在于表面的真实,而是在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夸张的奥妙在于不似真实,又胜似真实。下面的例句就没有现实基础,属于浮夸:
我们的大河网犹如另一个地球社会,日夜运行着,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又多出一个行星世界。
同志们,你来看,我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求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又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钢锹驾火箭,驾起青龙上云端,三山五岳听我令,玉皇下马我上鞍。
毛的著作,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
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描写瀑布的优美句子(李白写庐山瀑布举世无双)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想象力奇崛,天下闻名。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其实一共有两首,其中第一首是五言古体长诗,而第二首就是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那一首七绝。
七绝的创作时间与作者一直存在着争议,在这里我们就不讨论它了。先和大家聊一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其一》和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借着二位大诗人的诗篇,对庐山瀑布作一次纸上游览。看看他们是如何将庐山瀑布的雄奇景色,掺入奇幻的想象描写出来。再看一下这两首诗歌,究竟传递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唐·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白话翻译:
我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百丈,喷涌出山壑,绵延数十里。迅捷仿如电光飞逝,隐隐像天上的白虹。
初见即惊叹,是银河落到了地面上。瀑布水由云空向下飘洒,仰头观察山顶,才发现它的雄奇壮美,更显出造物者的鬼斧神工。瀑布就像一条白色绢带,海风也吹不断它。
在江天明月的映照下,更显得一片空灵。水花四处喷溅,清洗着左右青色的岩壁。溅到空中的水珠,像轻霞一样消散。瀑布底下激起的水沫,则在岩石上沸腾。
像我这样喜欢名山的人,对着庐山瀑布就觉得心情悠闲。更不必说,它既可以当琼浆玉液来饮,又可以帮我洗去面上的灰尘了。我愿意让我与友人一同隐居于此,永远地辞别人间。
李白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初年,全文用五言写成,像是一篇小小的风景游记。他先是从西面登上了庐山,俯看瀑布向下飞泻,蜿蜒流泻到十里之外。这是从上向下看瀑布。
说庐山瀑布似飞电,似白虹,仿佛银河落九天,又像自半天云中洒下来的一样,这是平视时得出的结论。“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又是从远处,从夜景的角度去观察瀑布了。
跟着,他观察瀑布溅起来冲刷岩壁,以及空中水珠消失,岩下水沫如沸水,又是超近距离的描写。最后李白说这是一个隐居修道的好地方,他愿和朋友一道前来,永远不再回人世间。
一般人都认为,李白这一首五言古体诗不如第二首的七绝写得好。不过,第二首七绝中的句意,其实全部都包含在这第一首五言古体诗中了。
除了“日照香炉生紫烟”以外,后面三句基本都能在第一首中找出影子。尤其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在第一首诗里是“三百丈”;“疑似银河落九天”,在第一首诗里就是“初惊河汉落”。
长诗自然有长诗的好处,所以相比那首七绝,这首五言古体诗对庐山瀑布的描写更加细致入微。看得出来,李白对庐山的感情是真实的。
二、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唐·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白话翻译:
瀑布汹涌盛大,从万丈高处往下落。长长的瀑布带着紫色的水雾。它穿过山腰上的杂树,飘飘洒洒,向下奔流,仿佛穿过一重又一重的云层。
阳光照到瀑布上,泛起了彩虹的霞光。天气晴朗的时候,也可以听到它唱响风雨的声音。庐山的风光多么美啊,天边的白云和瀑布上的紫雾融成了一片氤氲。
张九龄这首诗写得特别地欢快,创作时间大概在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前后。在此之前的几年,张九龄曾经因故被贬,那时唐玄宗又把他升为了冀州刺史。
于是,他向唐玄宗提出,希望能在江南一带当官,方便照顾母亲。唐玄宗批准了,将他改为了洪州都督,后又改任桂州都督。
对于皇帝的这一番情谊,张九龄感动莫名。所以,他带着对皇帝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身前途的希冀,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他通过远距离观察,来描写庐山瀑布,诗歌的第一句用夸张的口吻描写庐山瀑布之高。李白说瀑布“三百丈”,张九龄就来了个“万丈”。
第二句中,张九龄观察到瀑布的水是紫色的。那是因为他站在比较远的地方,在光线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看到瀑布水带着紫光。紫色在古代是帝王的颜色,瀑布现出紫色,就是吉兆。
诗的第三、四句里,瀑布向下倾泻的节奏也是十分轻快的。它轻轻松松地“奔流下杂树”,就像一层一层地穿过了白云。
张九龄把阳光下的瀑布,写成了彩虹的颜色,并且着意描写它在天晴的状态下,发出了风雨的声音。
这条瀑布有七彩的颜色,又有动听的声音,它是多么可爱啊。最后这条瀑布溅起的水雾和天上的白云连接成了一片,弥漫开来,形成一片七彩的雾氲。
张九龄在这一首诗中,采用了如儿童般的视角,用奇幻的想象力,借着对庐山瀑布夸张地描写,抒发内心的愉悦之情。
因为作者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心情非常愉快,所以让这首诗也极富感染力,使人读完了也觉得很舒畅。
结语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一》单看,还是很好的,只是不如首七绝那样优秀罢了。因诗中那些诸如“初惊河汉落”一样极富想象力的句子,被更多的细节描写给淹没了。
而且李白基于道家思想产生的感情,对常人来说也缺少了一些感染力。所以,他才会在后来将这首五言古体长诗“浓缩”为七绝(作者是李白的情况下)。
张九龄的这首诗,对瀑布本身的描写并不是特别细致。可他抓住了几个瀑布大致的轮廓,结合自己的心情,以孩子般的视角进行观察、描写,让诗歌更浪漫轻快,有声有色。
采蜜的好句子(乡情散文)
乡情散文:早春踏青
文:韩丽霞
春天来了,风和日丽,早春出来踏青。
走出小镇,走向田野。冬天麦苗铺成绿色的地毯。从脚下延伸到远方。绿色的小麦,经历了严冬的历练,在早春越发的清新油绿。在春风里生长,随风轻轻摆动,坦荡无垠,看不到边际。
小草也发芽了,悄悄地从土里钻出来了。绿色的小草,软绵绵的,很惹人怜爱。蒲公英花有的也开了,开出金黄色的花朵。花朵很小,五个花瓣,金黄色的花朵很像向日葵的花朵,只是小了不知多少倍。
田野里,道路旁,柳树的细叶发芽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牧童呜呜地吹着春天的短笛,悦耳动听。垂柳的柳枝下垂着,身段婀娜多姿,那绿色的发丝,那绿色的身段像美丽的少女,在小河边照出自己美丽的倩影。那一片如烟似梦的绿色,愉悦了人的眼目和身心。东北风呼呼地吹着,吹面不寒杨柳风。吹在脸上凉爽舒服,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脸蛋和皮肤。
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白云,碧空如洗。笼罩春天的大地。阳光也明媚起来。一天天红火起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小河的水也融化了,哗哗地流淌,清得可以看到河里的水草。小鱼儿正在畅快游泳,吃着水草。池塘里的荷叶也发芽了。绿了一池的水。
杏树也含苞待放了,粉红色的花蕾密密匝匝,春风吹了几天,便真的开放了。粉红色的花朵,染红了二月的天空。似天边的云霞。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采蜜,忙得不亦乐乎。
油菜花也开了,金灿灿的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金灿灿的光芒。
地里有农民在给麦苗浇水,施肥。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干渴的麦苗。2023年的冬季没有下过一场大雪,气候干旱,但是它不能阻止春天的到来,麦苗的生长,因为有勤劳的庄稼人的辛勤劳动。浇水,施肥,除草,麦苗更绿了,更青了,更高了。
桃花开了,粉红色的桃花,开得密密匝匝。粉面桃花何处去,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描写桃花的句子太多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在歌颂美丽的桃花。蒋大为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出了美丽的桃花,唱出了美丽无比的故乡。桃花似美丽的少女,似天边扯下的美丽的朝霞。在春风里绽放,美丽绝伦。
远处的大山,映山红花也开了,染红了大山,似绚丽的朝霞,装点着大山,使大山更加靓丽。
山坡里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儿开放了,五彩斑斓,星星点点地在大山里绽放。装点了大山,美丽了大自然。
春天踏青,挖野菜也是很好的劳动。野菜长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有蒲公英,野芫荽,野葱,灰灰菜,曲曲菜等野菜。拿起小铲,拿起小篮子,一会就会挖一篮子野菜。早春踏青,收获真不少,愉悦了身心。野菜怎么吃都好吃,可以蒸蒸吃,用大蒜调调吃,放上香油更美味。也可以蒸馍吃。
在野地里踏青,在大自然里留恋忘返。呼吸着早春新鲜的空气,忘记了寒冷的冬季,把一切忧愁烦恼扰之九霄云外。享受着这春的美丽和温暖。
亲爱的朋友们,在春天的大好时光,我们一起踏青去,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大好春光。真是一种享受。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如果有来生的伤感句子(如果有来生)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
如果有来生,像树一样没有悲欢的姿势,没有感情,也没有放不下
有时候,没有了智慧,没有了思想,也就没有了悲伤和喜悦,麻木着,没心没肺,但也没有了一切烦恼,不再有放不下,因为从未有什么东西值得自己深藏。
其实,有些感情,从一开始就不动心,便没有了后来的放不下。一旦动心了,再说放下,太痛苦。
如果有来生,像树一样站成永恒,一动也不动,树的心思,顺其自然,随风而去
每个人都希望永恒,如果是一棵树,生命便更长久,几百年,一万年,都有可能。即便一辈子站在原地不动,但看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感悟季节交替,然后是落叶随风,绿叶随春,没有什么值得留恋,只有活成自己的模样。
如果有一天,树干被砍伐,被风折断,但依旧无所畏惧,一阵春风,重新发芽,生生不息。
其实,很多感情,看起来没什么,但已经入心了,即便不说,但心已经永恒。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颗勇于奉献的树,不求回报
多一些奉献,不求回报,也就不会那么去抱怨社会不公平,不会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树可以变成楼房,变成取暖的木头,可以为人遮挡夏天的阳光,还可以成为嬉戏的树荫。
人常常抱怨,是因为觉得付出和得到不对等,是心在作怪。无所谓得到,心也就安静了。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无依无靠,唯有自己努力成长
每个人都要学会一个人行走,就像一棵树,从未想过要依靠谁。只有脚下的土地,陪伴自己岁岁年年。但是每个秋天,树叶归根,滋养了土地。树之所以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抱着不依靠谁的想法,一定可以更加坚强,但痛苦来临,才不那么容易奔溃。
作者:朱钟洋;笔名: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七堇年经典句子(人民日报金句摘录)
高考作文句子素材:直接当开头的八字短句
在满分作文中,见过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头,可若问哪种写法最令人惊艳?
莫过于直接引用极致简短,却又精辟诗意的哲理短句。
就像一句“西风渭水,落日长安”,落在表达怀念的文章开头,能瞬间翻涌起人们心里那股望断天涯,思念流殇的愁绪。
10句能在开头直接套用,小众又极具韵味的八字短句。
1.星海横流,岁月成碑。——《三体》
适用主题:感慨时光流逝,珍惜青春岁月等
释义:繁星似海,却在明暗闪烁间转瞬即逝;岁月无情,只留下一座座过往的丰碑。时光易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示例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追忆少时,总觉得拥有大把时光挥霍,总觉得可以实现许多不切实际的梦想。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岁月磨砺,那些曾有过瑰丽梦想的少年终在红尘市井的忙碌中,被刻印上满面的沧桑。
2.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七堇年
适用主题
成长,坚定,不忘初心等
释义:人生的旅程总不会一帆风顺,而我们作为穿梭在世间的旅人,只有初心所向,才能顺利前行。
示例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人生在世往往身陷囹圄,无路可走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回到原点寻找本心。然后就会幡然醒悟:最初立下的信念从未黯然,它于内心深处积蓄力量,于困厄之际指引前行。
3.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司马迁
适用主题:境界,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等
释义:虽然我们的德行达不到孔子那样的高度,但在心中要时刻向往着、憧憬成为那样优秀的伟人。
示例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高尚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让人景仰,虽然我们难以拥有同伟人一样高度的品行和才学,但也应该在心中向往着那样的境界,去研学他们的言行举止,时刻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付诸努力去攀登道德之巅。
4.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林清玄
适用主题:职业操守,从容平和的人生态度等
释义:虽然身上的衣着单调朴素,但内心的品质却熠熠生辉。特别指那些恪守己任、无私奉献的人。
示例
身着白衣,心有锦缎。总有人逆着万千车流,选择默默坚守岗位,他们勇担责任的同时也撑起了万家团圆、灯火通明。
在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如钟南山一般的逆行者毅然选择奔赴最前线,以血肉之躯为你我撑起生命的屏障。这些最美逆行者们,因为高尚的人格与坚韧的性情,使生命璀璨不凡。
5.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冯骥才
适用主题:表现永恒,赞美传统文化等
释义:
岁月总是无声走过,什么也没留下。然而只有石头静默存在,它体会着岁月的流逝、诉说着历史见证下的真言。
示例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戏曲婉转悠扬,在时光洪波中流转出同光十三绝的滟滟光影;书法勾连不断,随着兔缺乌沉展现出古代名士的风流姿态;汉赋辞藻华美,于岁月长河里沉淀着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
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适用主题:珍惜时光、把控人生,坚守自我等
释义:虽然年少岁月早已消逝,但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得志其实也并不算晚。
示例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世有少年得志,更有大器晚成,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姜子牙半生穷困潦倒,曾在朝歌宰牛、棘津贩酒,晚年始遇文王拜为太师,方实现凌云之志。晚达者未必不达,要学会忍耐寂寞、磨练自我,潜心积蓄力量,有朝一日终会凭借好风,直上青云。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
适用主题:不忘初心,追求梦想,踏实前进等
释义:绝大多数人在最开始都会有一颗良好的初心,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迎来美好的结局。开始容易,坚持难。
示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行百里者半九十,行至终点相当不易,也正因如此,才让坚持到底的人显得更为可贵。我们始终怀着初心,勇敢前行,便能如火炬照彻黑暗,在平凡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梦想的远方。
8.马行千里,不洗尘沙。——余秋雨
适用主题:坚持,自律,不过分拘泥小节等
释义:骏马驰行千里,从不会为了洗去尘沙而贸然停下。我们开始做一件事就要专注,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示例
马行千里,不洗尘沙。千里马也好,做事的人也罢,专注和坚持永远是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既然想要达成伟大的目标,就应该保持自律、坚定向前,而不该过分拘泥于鸡毛蒜皮的小事、浪费大好时光。
9.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
适用主题:不甘于平凡,人生态度等
释义:宁可一鸣惊人后死去,也不远静默无语地活着。这是在说人生苦短,但要活得精彩。
示例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是在告诉我们:人活一世,宁愿轰轰烈烈地赴死,也不想默默无闻地诞生。人生苦短,不应甘于平凡,而是需要紧握时间去做自己喜爱的、最正确的事,哪怕仆仆风尘,也活得精彩。
10.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胡适
适用主题:坚持,积累并成长等
释义:象棋中的“卒”虽然一次只能走一步,但每天走一步就总会有进步;努力做某件事所下的功夫一定不会白白浪费,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示例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坚持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收获显著成效的事情,但只要不轻言退缩和放弃,就一定会获得想要的结果。就像古话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随着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迟早能收获非凡的成功、得到应有的回报。
以上内容是关于小学拟人修辞手法句子训练和小学语文拟人句的修辞手法讲解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