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病害及防治办法 红掌常见病害治疗方法

国学综合

红掌病害及防治办法 红掌常见病害治疗方法

玄门鬼葬围观:℉更新时间:05-23 02:51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红掌病害及防治办法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红掌常见病害治疗方法和红掌病害及防治办法的精彩内容哦。

红掌病害及防治办法 红掌常见病害治疗方法

红掌病害及防治办法 红掌常见病害治疗方法

红掌细菌性枯萎病

病症表现

该病的病原主要通过植株茎叶上的伤口、植株清晨叶片边缘的吐水气孔不能及时关闭等途径,进入植株体内引起病害。其病症表现分为两种:一种出现在花叶上,在花叶的背面出现水渍状的斑点,后期逐渐扩大想成棕褐色的斑点,并伴随黄色的晕环;另一种表现在茎上,茎上出现黄色病斑,随之感染叶片,叶片暗淡发黄,茎上会有白色液体流出。

防治办法

细菌性枯萎病主要以预防为主:

环境预防:加强温度的控制,细菌较为理想的繁殖温度为30℃作用,将温度在此范围以下。 保证植株周围环境的卫生,经常清理枯枝残叶。

肥料预防: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尽量少使用氨态的氮肥。生长过程中,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并喷洒啥仅仅消毒。

药物预防:定期喷洒药剂预防。红掌对于铜制剂的药剂较为敏感,通常选用土霉素、新植霉素、溃枯宁等,使用时用清水稀释后使用。

红掌炭疽病

病症表现

植株感染病菌,沿叶脉形成圆形的棕色病斑,病斑逐渐链接,形成棕黄色的大病斑,最后干枯。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经常通风,及时清理病叶和病株。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物防治,常用药剂有百菌清、克菌丹、代森锰锌,清水稀释后喷洒植株,7~10天用药一次,2~3次即可见效。

红掌生理性病害

盲花,花畸形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根压的过大,或者植物本身的遗传性原因。可通过后期养护纠正。平时注意控水,选择透气较好的土壤,及时松土,栽培一段时间即可改善。

佛焰苞不开

佛焰苞是红掌色泽最艳丽的部分,但养护不当,佛焰苞会呈现蜷缩状态,影响美观。养护时注意增加室内的温度,适当浇水,经常往植物叶片上洒水,保证足够的空气湿度。

金银花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金银花的病虫害主要有褐斑病、白绢病和白粉病。

金银花褐斑病

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发病后,叶片上病斑呈圆形或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黄褐色,潮湿时背面生有灰色霉状物。7~8月发病重。

防治方法:清除病枝落叶,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抗病力;用3%井冈霉素50毫克/千克液或1:1.5:200的波尔多液在发病初期喷雾,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金银花白绢病

白绢病主要为害根茎部。高温多雨易发生,幼花墩发病率低,老花墩发病率高。

防治方法:春、秋扒土晾根,刮治根部,用波尔多液浇灌,病株周围开深30厘米的沟,以防止蔓延。

金银花白粉病

白粉病是苗木花卉常见的病害,主要为害新梢和嫩枝。

防治方法: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加强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结合冬季修剪,尽量剪除带病芽,越冬菌源;早春鳞片绽裂,叶片未展开时,喷0.1~0.2波美度石硫合剂。

金银花白粉病

白粉病发病原因

病菌以子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温暖干燥或株间荫蔽易发病。

施用氮肥过多,干湿交替发病重。

金银花白粉病症状

主要损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茎和花。叶上病斑初为白色小点,后扩展为白色粉状斑,后期整片叶布满白粉层,严重时叶发黄变形甚至落叶;茎上病斑褐色,不规矩形,上生有白粉;花扭曲,严重时脱落。

金银花白粉病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留意通风透气;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避免湿气滞留。

3、配以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胶体硫100克兑水20公斤或15%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金钻病虫害及防治办法

病害

病症表现

金钻常见病害有叶斑病、炭疽病,二者症状相似,都是真菌引起的。

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不规则的病斑,颜色逐渐加深,病斑相互连结形成大片病斑。叶片下垂,叶色暗淡。植株自上而下逐渐为难,直至枯萎死亡。

防治办法

加强管理:金钻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极易滋生细菌、真菌,形成病害。所以在养护中,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但要经常通风,适当控水。一旦发现病叶,及时摘除,以免感染其他植株。

药物防治:从发病初期开始喷药,防止病害扩展蔓延。常用药剂有20%硅唑·咪鲜胺10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800-1000倍液或4%氟硅唑1000倍液等。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生物防治(使用室外栽培):选用哈茨木霉菌300倍液,直接喷施于病部叶面,同时配合烟熏制剂进行烟熏,可有效防治叶斑病。阴天也可以施药,温度湿度对药效影响不大。

虫害

病症表现

常见虫害有红蜘蛛、蚧壳虫,他们主要以吸食叶片汁液为生,吸收植株营养,造成植株生长瘦弱,叶片破损。虫害严重时,叶片出现网状破损,影响美观。

防治办法

家庭养护时可用牙刷将其轻轻刷除,或用水流冲洗。

发生量大时,在若虫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剂1000倍液喷洒。

加强管理,红蜘蛛可通过增加空气湿度来预防,经常通风可预防蚧壳虫。露天阳台养护金钻石,为避免室外昆虫损伤叶片,可在植物周围加上网状物,既防虫又防晒。

雏菊的病害防治

雏菊枯叶病

叶枯病多从叶缘、叶尖侵染发生,病斑由小到大不规则状,红褐色至灰褐色,病斑连片成大枯斑,干枯面积达叶片的1/3-1/2,病斑边缘有一较病斑深的带;病健界限明显。后期在病斑上产生一些黑色小粒点。

具体症状:病叶初期先变黄,黄色部分逐渐变褐色坏死。由局部扩展到整个叶脉,呈现褐色至红褐色的叶缘病斑,病斑边缘波状,颜色较深。病键交界明显,其外缘有时还有宽窄不等的黄色浅带,随后,病斑逐渐向叶基部延伸,直至整个叶片变为褐色至灰褐色。随后在病叶背面或正面出现黑色绒毛状物或黑色小点。

雏菊苗期猝倒病

幼苗未出土或出头后均可发病。未出土时发病,胚茎和子叶腐烂;出土后幼苗发病,幼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色,缢缩成线状,幼苗倒地死亡,死亡时子叶尚未凋萎,仍为绿色。高温高湿时,病株附近表土可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

雏菊灰霉病

灰霉病病苗色浅,叶片、叶柄发病呈灰白色,水渍状,组织软化至腐烂,高湿时表面生有灰霉。幼茎多在叶柄基部初生不规则水浸斑,很快变软腐烂,缢缩或折倒,最后病苗腐烂枯萎病死。

雏菊褐斑病

真菌性病害,下部叶子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后期为黑色,直径为5-10mm,界线分明,严重时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

雏菊炭疽病

该病浸染雏菊的叶片。发病的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大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浅褐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褐色环圈。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上出现淡桃红色的黏孢子盘。炭疽病发生在4-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盘在病落叶中越冬,由风雨传播。

雏菊病害防治方法

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喷施针对性药物加新高脂膜,提高农药的有效成分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栽培时应避免密植,尽量保持通风、透气、光照充足的凉爽环境条件,否则会造成植株细弱徒长。

保持清洁,发现受感染的植株、叶片,必须随时摘除清理。病害发生时,立即采取药剂防治措施。

以上内容是关于红掌病害及防治办法和红掌常见病害治疗方法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红掌常见病害治疗方法

标题:红掌病害及防治办法 红掌常见病害治疗方法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2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