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栋梁感人故事 国之栋梁的真实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国家栋梁感人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国之栋梁的真实故事和国家栋梁感人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国家栋梁感人故事 国之栋梁的真实故事(一)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
童第周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山东大学动物系主任兼教授等职。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从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近半个世纪,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末平均成绩才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
此后,他就与“路灯”常相伴:天蒙蒙亮,他在路灯下读外语;夜熄灯后,他在路灯下自修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他的平均成绩达到70多分,几何还得了100 分。这件事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能办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之后,这也就成了他的座右铭。
大学毕业后他去比利时留学。在国外学习期间,童第周刻苦钻研,勤奋好学,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获博士学位后,他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没有电灯,他们就在阴暗的院子里利用天然光在显微镜下从事切割和分离卵子工作;没有培养胚胎的玻璃器皿,就用粗瓷陶酒杯代替,所用的显微解剖器只是一根自己拉的极细的玻璃丝;实验用的材料蛙卵都是自己从野外采来的。就在这简陋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和他的同事们完成了若干篇有关金鱼卵子发育能力和蛙胚纤毛运动机理分析的论文。
解放以后,童第周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的同时,研究了在生物进化中占重要地位的文昌鱼卵发育规律,取得了很大成绩。
到了晚年,他和美国坦普恩大学牛满江教授合作研究起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相互关系,他们从鲫鱼的卵子细胞质内提取一种核酸,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结果出现了一种既有金鱼性状又有鲫鱼性状的子代,这种金鱼的尾鳍由双尾变成了单尾。这种创造性的成绩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国家栋梁感人故事 国之栋梁的真实故事(二)
大钊同志少年读书的时代,正是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一浪高一浪地向前推进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到了每个人的面前。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陵轧黔首,残毁学术”,“抑塞士气,摧折人权”,“口谤腹诽,诛夷立至,侧身天地,荆棘如林”②,使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正如大钊同志在日后的文章中说的:“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飘泊之人”。中国人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先进的分子,“相率奔驰,昭揭真理之帜,以号召俦类,……掷无量之头颅、骸骨、心思、脑血,夙兴夜寐,无时不与此贼民之徒,相激战于黯黯冤愁之天地中”;③而他们的声音愈益得到了广泛的反响。大钊同志的家乡一带,由于外出经商的人多,消息比较灵通。幼年时,他就听到了鸦片战争等痛心的历史故事。五岁上,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十一岁那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冀东各地也普遍建立了义和团的组织。不久,八国联军侵至乐亭附近,占据了昌黎、滦州等地。帝国主义的蛮横侵略,和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在大钊同志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大钊同志的家乡,大地主、大商人残酷地剥削农民,阶级分化也日益加剧。全村七千多亩土地,绝大部分掌握在几家地主手里,加以连年天灾,更使广大农民饥寒交迫。大黑坨村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线串黑豆场街卖,河里杂草上戥盘。”
大钊同志看到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向老师问道:“为什么洋人在中国横行霸道?”“为什么穷人没饭吃、没衣穿?”问得老师也无法回答。从那时起,他就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憎恨残暴的封建制度,憎恨腐败的清朝政府。十三岁时,听了老师黄玉堂讲太平天国的故事,他就激动地说:“我长大了一定要学洪秀全,推翻清朝皇帝!”
虽然,祖父想让他成为一个光耀门楣的读书人,他却沿着一个爱国者和革命者的道路前进了。他决心发愤读书,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来挽救祖国于危亡之中。正象后来他在《狱中自述》里回忆的:“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在永平府中学,大钊同志进一步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常常和要好的同学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他热烈搜寻当时宣传新思想的书刊,贪婪地读着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著作,几乎手不释卷。
在永平府念了二年书,祖父去世了,家里的财产被姑母和一个本家叔叔挥霍殆尽。大钊同志原想到通都大邑继续求学,这时不但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还面临着失学的威胁。就在这个时候,井家坨的财主宋举人有意笼络他,派小车来接他去,表示愿意资助他到外埠升学。但是,大钊同志断然拒绝了。事后,他对表姑说:“宋某做官来的钱不正,这些人的钱都不是好来的。我就是不念书,也不用他们的钱!”他终于依靠着夫人的支持,“辛苦艰难,典当挪借”,④到天津求学去了。
一九○七年夏天,大钊同志与两三个同学一起,到天津报考学校。当时天津有三个学校正在招考: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和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大钊同志不喜学军医;考银行专修所虽被录取,但他认为“理财致个人之富,亦殊违我素志”。⑤一心期望着为祖国寻找出路的大钊同志,“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⑥决定投考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此后,大钊同志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六年,学习法政诸学和英、日语。那时,称为“新学”的资产阶级文化和“旧学”的封建文化间的斗争,正在日益开展。大钊同志比较广泛地接触了“新学”,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孕育着革命的志向。
少年时代的大钊同志,刻苦学习,积累了渊博的学识;追求真理,焕发着“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爱国思想,这就为他一生壮丽的革命事业种下了根苗
国家栋梁感人故事 国之栋梁的真实故事(三)
走过了秋天,迎来了冬天。在这瑞雪飘飞的季节,我们盼望着,就像花蕾盼望绽放,就像孩童盼望过年,终于盼来了我们的相聚。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请允许我向全体同事表达我心中最最真诚的问候和祝愿———问候一声辛勤工作的我的同事们,你们辛苦了!祝愿一声,无悔奉献人生的我的同事们,你们新年好!
50多年的风雨兼程,民政工作几经沧桑,却始终没有离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宗旨。在人民最危难之时,我们代表党伸出了救援之手,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当群众遭受贫困困扰时,我们精心部署,辛勤工作,为人民构筑了“最后一道防线” ;我们以人为本,勇于开拓,为居民营造安居乐业的家园;我们为孤老残幼的生计寝食不安,为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鞠躬尽瘁;我们为人民子弟兵解除后顾之忧,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添砖加瓦;我们为长辈们奉献爱心和孝心,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筹谋策划~~~~
而我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民政新成员,要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学习,怎样能把一个平凡的工作,做的如此的出色。和他们在一起工作我懂得了什么叫克尽职守;什么叫无私奉献;什么叫开拓创新;什么叫锐意进取。这些在纸上看着是那么空洞的词语,在工作中却被他们诠释的淋漓尽致。也许有些同志会说:“哎!咱们做的都是自己分内的事儿,没什么好学习的。但是我想对你们说:“你们宝贵的工作经验,朴实的工作作风,给我做出的就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榜样。”我一定会刻苦努力学习,熟悉各项有助于开展工作的业务知识,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做到和各位一样的一名合格的民政人。以优异的工作业绩来感谢领导的关心、培养,感谢同事的支持、帮助,回报你们对我的期望。
作为一名民政人,我把民政比作一盏灯,一盏照亮所有黑夜中孤独灵魂的明灯,巴金老人的灯曾经使他微笑面对生活,我们民政这盏长明灯将更亮更暖,而我愿是这灯光中的一朵小火花,捎去民政人的心愿,投入这壮丽的事业中!
额
国家栋梁感人故事 国之栋梁的真实故事(四)
那是1998年我第一次从事摩托车配件销售,首先了解车型价格,当时我的老板是在上海,在店里开业之前,老板把店里存折户名开的我的,教我怎样给厂家打款,我刚刚下学打款对我来说真是陌生,一直没有接触类似情况,我都一一记在心里,有一次老板在上海通知我取款,而且数额是五十万,我也是第一次在银行取这么多,心里特别激动,我的开户行在建设银行,老板让我转到中国银行,我电话提前预约好,第二天我九点就到银行去了,当时银行人特别多,排了好久才到我,工作人员是新员工,点了钱就给我了,我当时一看是给了五十二万,我也没有说,就直接回公司了,到了公司我给老板电话,老板当时就把我骂了一同,然后教我怎样做人,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就电话打来,我承认了此事,到了银行哪个新员工非常激动,一直在感谢我,而且他们领导也是一样,后来银行领导打开录像,正好一个花挡住钱,当时领导还把哪个新员工批评好久,说我是个好人,正因为有了此事,我在公司提拔的好快,我要谢谢老板给了我机会,才让我有了今天
国家栋梁感人故事 国之栋梁的真实故事(五)
那一天,我感动了
人世间,看过一路的风景,酸、甜、苦、辣,应有尽有,可最永恒的还是那种无言的帮助,无名的感动……
那是几年前的一天了吧,可我依然记忆犹新。他不仅使我感动,也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助人为乐精神的可贵。
一个周末,我独自骑车去学琴,在我准备回家时,却发现车子的轮胎瘪了。我顿时慌了神,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和我一起学琴的小伙伴们跑了过来找我去踢球。我犹豫不决,因为很担心自己的车子。可伙伴们硬是拉着我去,还满不在乎地说:“车子随时可以修,等踢完球之后再修也不迟,球不能不踢。”经不住诱惑,我便答应了他们,急匆匆地放了车子便跑,以至于连车子也忘记上锁。
踢了多久,天色渐渐黑了下来,我赶忙跑向我放车的地方。当我走到那里时,才发现车子已经不知去向。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寻找,却总也找不到我的车子。这下我可急了,这可怎么办啊?我可不能走着回家,这里离家太远了。还有,丢了车子,父母肯定会责怪我。我越想越害怕,干脆就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这时,一位老爷爷走了过来,亲切地对我说:“小朋友,你是怎么了?为什么哭啊?”
听到了别人的安慰,我心中更加难过,哭得更厉害了。
老爷爷摸着我的头又问,“哦,你是不是丢了车子?“
我听了,马上止住了哭声,着急地问道:“老…爷爷,你…你是怎么知道的?”
“哎呀,真的是你的车子啊,我可总算找到你了。今天下午,我发现有一辆车子倒在这里,而且车胎已破。想想车主人肯定着急,于是我便主动给它修好了。修好后,看到车子没上锁,怕它被偷,我就一直在这等车的主人!走,现在就跟我支取车。”
“哦,好吧,谢谢了!”我半信半疑,世上真有这等好事?我跟着老爷爷走了一会儿,来到了一个修车铺。我的车子果真就在里面!老爷爷把我的车推出来,发现我的车蹬的点松动,又对我说:“等一下,我帮你再修修。”说完,就蹲在地上给我修了起来。看着他划满伤痕的双手,头上的汗水……我又愧疚又激动。“好了,车子修好了,快回家吧!要不你的爸爸妈妈就要着急了。”
“嗯……太谢谢你了。爷爷,等我到家后,就给你送钱来!”
“送什么钱啊!又不是什么大修, 这只是举手之劳,不要放在心上,赶紧回家吧,路上骑车要小心!”
这件事,真的让我非常感动!我不仅感受到了老爷爷的那种善良朴实的人性美,我更真正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助人为乐。它犹如一丝光明照亮夜行无助的人,犹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温暖孤独无依的人……
时光流逝,虽然模糊了老爷爷的面容,却永远忘不了他那善良真诚的微笑,忘记不了他那助人为乐的精神。
现在想来,还忍不住要大喊一声:“那一天,我真感动了!”
感动就在身边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让我们感动,一句温暖的呵护,一个甜美的微笑,一声亲情的呼唤......感动是人心底的歌,是最美的歌......
今天在家看书时,偶然间看到这样的一个故事:女儿在家总是忙家务,还要上学。父亲是一个工地的工人,一个月就几百块钱的收入,家里十分困难。更不幸的是母亲也早早因为没钱治病而去世了。这天,父亲因为在工地上受了工头的气而满肚子火。乖巧的女儿刚刚做好饭。父亲喜欢吃煎鸡蛋,儿女则喜欢吃煮鸡蛋。女儿每次都会在父亲的碗里放一个煎好的蛋,在自己的碗里放一个煮好的蛋。父亲走到饭桌前,看到鸡蛋有些煎糊了,便破口大骂:“这么大了,连个鸡蛋也煎不好吗?”便端起碗走到客厅去吃了。
过了一会,父亲的气消了,想起刚才对女儿发脾气,想到女儿和自己一起受苦,有些后悔,便走到女儿旁边,对她说:“乖女儿,刚才是爸爸不好,不应该把火发在你头上。”父亲见女儿碗里的煮鸡蛋还没吃,就伸手拿边拿那个蛋,边说:“爸爸帮你剥鸡蛋吧!”女儿还没来得及阻止,便从鸡蛋里流出了一股热水,父亲的手被烫了一下。父亲感到奇怪,鸡蛋里怎么都是热水,仔细一看,才发现鸡蛋壳上有一个小洞。
原来女儿为了给家里省钱,把鸡蛋液从鸡蛋中取出来给父亲煎鸡蛋,而把蛋壳放在自己碗中,让父亲以为自己吃了蛋。父亲一把抱住女儿,很久才说出一句话:“乖孩子,是爸爸错了!”读到这儿,我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了下来,鼻子也是一阵酸。才明白,原来感动这么简单,原来感动是这么美好。心底的歌被唱了出来,是多么的动听,悦耳......
感动,不带一丝杂质;感动,不需要多大但一样美丽,感动就在身边......
感动常在
感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因为人有思想。当心灵被触动,由心底迸发出的那份情感,便为感动。感动常在,人性未泯。
灾难无情,那不倒的脊梁是感动。
玉树地震时,才哇,这个铁打的汉子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职责。他火速奔赴扎西达通村去救自己的村民。家里的房屋塌了,他没有停下在废墟刨挖的双手,家里的人被压了,没有拽回他那颗流泪的心。短短的回家路,却因要帮忙运送各族群众变得无比漫长。面对亲人的尸体,他没有倒下。他说,他不能离开他的村民。
旧是天灾,舟曲泥石流时,战士王伟错过了他妻子最后一个电话,只为营救更多的人。舍小家为大家,王伟和才哇一样,灾难面前,他们挺直身躯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人性本善,因这灾难的映衬更显伟大,更为动人。
光阴如梭,那不变的坚持是感动。
矿山人郭明义坚持提前两小时工作,坚持献血,积极捐款救助他人。他并不富有,甚至是贫困。但他坚持为他人付出,为他人奉献。一件小事,坚持几天,要坚持十几年就不那么简单了,更何况捐钱献血对郭明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
八零后姑娘刘丽在外地打工,做着一份普通的“洗脚妹”的工作。她自己的生活并不算好,却总是省吃俭用攒下钱来捐助给贫困学生。她资助了数十个学子,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
不为自己,只为他人。好人的坚持在有些人眼中就是“傻”,在更多人的眼中却是美丽,是感动。人性本善,不因时光而改变的善意坚持。似银器在岁月打磨下熠熠生光,更为动容。
苦痛似刺,那不屈的神情是感动。
看守所管教孙炎明六年前被确诊患上脑癌,后动过三次大手术。能活着本来就是不易,而他竟强忍着病疼坚持着他的工作。用微笑,用坚强唤醒重犯的良知和对生活的希望。
烈火中三进三出的教师王茂华为救幼童重度烧伤。他在治疗的过程中最惦记的仍然是自己的学生。他满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爱的坚持。烧伤植皮多次截肢,他遭受的苦痛绝非常人能想象到的,但他却总是充满生的希望。
苦痛折磨,正如“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越是苦,越是痛,就越是不屈服,越是不低头。那神情令人动容,那无畏的爱令人震颤。
感动无处不在,平凡普通或伟大卓越,只要人性未泯,只要坚定信念,一样会酿出感动的酒,浇出感动的花
学习是件愉快的事, 祝你学习进步,跪求采纳!
地震中的感动
感动有许多种,对一件事情的感动,对一句话的感动,对一个微笑的感动……我就被今年的一件大事所感动。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以四川汶川为中心的8.0级地震。汶川是四川省的一个宁静的小镇,背靠青城山,西邻都江堰和成都,然而,在14:28分,这里往日的平静,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地震所打破。
三天后,解放军战士进入了这个小镇。他们发现了汶川中心小学,学校已被水泥板死死的压住,他们只好用吊车把水泥板吊起来。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虽然几个战士听见了撤退命令但是仍然不顾个人的安危,转头又要往废墟里钻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孩子,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那个战士已经泣不成声。
看到这里,我的泪水已经情不自禁的留了下来。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无私无畏的战士们,他们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在大雨倾盆下,用自己的生命来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多么感人的事迹,多么无私的举动,他们放弃休息,为受灾的人们抬起一块块沉重的水泥板,给灾区人民带来了生的希望;多么感人的行动,多么无私的奉献,他们体现了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甘于奉献的精神,他们用爱拯救了受灾群众。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不必在烈日炎炎中抢救群众,不必在洪水中抢救伤员,也不必在废墟中艰难挺进。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我们在学习上不也需要有这种拼搏、顽强的精神吗?学习不是一天就能学会的,要学会有恒心,有毅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他们的形象将深深地印在受灾人民的心中,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英雄子弟兵的这种舍生忘死,救死扶伤的精神使山河为之哭泣,大地为之动容,他们的这种精神也让我深深地敬佩,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就是我在地震中的那份久久的感动!
以上内容是关于国家栋梁感人故事和国之栋梁的真实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