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寒食节的故事 寒食节的传说民间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寒食节的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寒食节的传说民间故事和中国民间故事寒食节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中国民间故事寒食节的故事 寒食节的传说民间故事(一)
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
??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
??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顺便一提哦,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中国民间故事寒食节的故事 寒食节的传说民间故事(二)
卖香屁
作者: 谢少萍
从前,嵯峨山下有一个嵯峨屯,屯里有一个穷人,叫林义,家里尚有80多岁的母亲,一贫如洗,母子俩相依为命,家里的生计全靠林义上嵯峨山采些中草药材拿到市里去卖来维持。
有一天,林义上了嵯峨山,刚刚采得一支灵芝,心里好生欢喜,心里想,今天运气不错,可以割半斤肉回去给老娘过生日了。这时,恰巧遇上山主的巡山管家陈三苟。陈三苟是山主陈员外家的管家,平时仗着山主的威风,时时欺压山民,所以山民们都叫他的谐音“巡山狗”。
这“巡山狗”看见林义采得一支特大的灵芝,他想据为己有,就说这灵芝是他养育的,要林义交出来,林义气愤不过,同他争辩几句,巡山狗恼羞成怒,一脚将林义踢下悬崖去。林义顺着山坡一路滚下去,也是他命不该绝,滚到半山腰,却被一株老松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38646432树挡住了,卡在树杈上,林义昏迷了很久,才从树杈上苏醒过来,他醒来一看,唬得舌头伸出来缩不回去,原来他身处悬崖峭壁,脚下云腾雾绕,是个百丈深渊,若是失足跌下去,准是粉身碎骨的。林义顺着老松树往下爬,松树蔸下有一个山洞,洞里阴森森的,阵阵凉风从洞里吹出来,他知道那头准是有一个出口,要不,那来的风呢?他只好硬着头皮往山洞里钻,顺着山洞走了一段路,才看见洞里有一人个宽阔的平台,阳光从岩顶上的缝隙照射下来,照在平台上一堆花花绿绿的东西上,他走近一看,我的老天,原来这堆东西,是一条水桶般粗的大蟒蛇,盘成一堆,蜷在那里。这蟒蛇太贪吃了,它正在吞食一只牛犊般大小的麝獐,麝獐的身躯正卡在它的喉咙上,大蟒正翻着白眼没有一点力气,林义从腰间抽出柴刀上前去三两刀就劈死大蟒蛇,从蛇口里扯出麝子,嗨!也算他走运,这是一头公麝,胀鼓鼓的麝香包完好无损,他一阵欢喜,割下麝香包,扛着麝獐摸爬滚打下了山。
真是因祸得福,翌日,林义到县城摆摊卖药,当然,目的是想卖掉那个麝香包。他刚摆好摊,真是冤家路窄,远远又见巡山狗走来,躲避已来不及。他知道这只昂贵的麝香包难保了,情急生智,他把麝香包放入裤裆里,又怕它掉出来,就顺手塞入肛门里。
巡山狗走近来一看,见林义没有死,气就不打一处来,他上前去要把林义的药材没收,林义和他论理,他就动手打林义,一时引起人们的围观,这时恰逢县太爷路过,一声令下,两人均被拿下,捉回衙门,由于巡山狗在衙门里有熟人,所以他没遇到什么麻烦就获得释放。轮到林义过堂,县太爷一声令板敲响,林义被放翻在地上。
县太爷喝道:“大胆的刁民!你竟敢聚众当街斗殴?”
林义心里一慌,放了一个响屁,噗的一声,麝香包被排在裤裆里。奇怪!顿时满室异香扑鼻。
谁知这个县太爷有两个僻好,一是爱嗅香气味,是一个嗅香僻。另一个是好色,他年过五旬,却讨了五房姨太太,他的官邸种着各种鲜花,满室芬芳。他和姨太太的闺房每天不断用香炉子薰着。用他的话来说,他每天就是“惜玉偷香”。但是他从未亨受过这样奇异芬芳的气息。他口吻放得温和地问道:“你不要害怕,老实告诉我,你有什么异法,使我的公堂满堂芳香,你说了,我不但不责罚你,我还重重的奖赏你呢!”
林义一慌神,随口说:“刚才我放了一个响屁!”
县太爷把“响屁”听错成“香屁”。他一拍令堂板说:“胡说!屁也有香的?我不信!”
林义又说:“是的!我不敢瞒老爷,你若不信,请你嗅一嗅我的裤裆就知道我说的不假。”
县太爷:“来人!嗅嗅看,看他的香气到底从哪里来?”
一个差役走过来,将鼻子凑近林义裤裆,像头猎狗一样到处嗅着。嗅到林义的屁股,果然从他的裤裆里放出一股浓烈馥郁的芳香气息。
差役禀告:“启禀大老爷,香气出自他的屁股眼!”
县太爷眉开眼笑地对林义说:“好!好!我不罚你,我奖赏你10两银子,你回家买一套干净得体的衣服,沐浴更衣再来见我,我还有重赏!”
林义又一次因祸得福,他得了银子,欢欢喜喜回了家。从此,林义每天都是穿着干净得体的衣服,屁股夹着麝香包,来到县内衙门,撅着屁股让大老爷嗅他的屁香。每天得了不少的赏钱,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人也精神多了。
有一天,在街上他又遇见巡山狗,巡山狗见他现在每天都出入衙门,自然是不敢欺负他了,反而巴结他,硬是拉他到县城最繁华的酒楼——万福楼喝酒。三杯落肚,巡山狗讨好地说:“林贤弟!到底你有什么法术让县太爷迷恋你,每天他要你到衙门去干什么?能否讲给兄弟听?”
林义:“因为我的屁是香的,他要我去是要嗅我的香屁!”
巡山狗:“我不信,屁怎么会是香的?”
林义:“不信你明天早上到县衙门口等我,你试嗅嗅看,就知道我不哄你了。”
翌日,巡山狗在县衙门前截住林义,低头凑近他的屁股一嗅,果然异香扑鼻,他低声下气地说:“好!好!老弟!我信!我信服你了,告诉哥哥,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屁是香的呢?”
林义知道,巡山狗是一个鱼肉乡里的恶棍,他财迷心窍,现在正是整治他的好机会。就装出十分神秘地压低嗓音在他耳畔说:“明天你买一斤巴豆,用香油炸了,吃下肚去,保证你放出的屁就是香的。”
巡山狗听了,信以为真,喜出望外,他果然买了一斤巴豆,用香油炸了,用来下酒,果然越吃越香,直吃到感觉喉干舌燥,又咕噜咕噜地灌凉水,果然肚子胀鼓鼓的,肚子阵阵雷鸣,老是想放屁。他一阵窃喜,就拚命忍着、憋着。翌日天才蒙蒙亮,他就买了一只货郎鼓,在县衙门前边摇边唱道:
“卖香屁!卖屁香!祖传香屁美名扬,老爷买来熏钱柜,太太买来熏衣裳!”
差役走入去禀报老爷说:“启禀大老爷,外面又来了一个卖香屁的,说这才是正宗的祖传香屁呢!”
县太爷:“好!传我的令,叫他进来!”
不一会儿,巡山狗被带到县太爷的面前,县太爷问道:“你的屁真的也是香的?”
巡山狗叩头说:“启禀大老爷,我的屁才是最正宗的香屁,比林义的屁香10倍呢!”
县太爷:“能否当面试试?”
巡山狗满口应承,他邀功请赏心切,为了将效果胜过林义,他自作聪明地说:“禀报老爷,我的屁能十日余香不息,只是……”他欲言又止。
县太爷:“只是什么?你快说上来!”
巡山狗:“我要脱裤放屁!”
县太爷:“此话怎说?”
巡山狗:“我要脱掉裤子才放屁,老爷你的鼻子,要凑近我的肛门,效果就更佳了。”
县太爷:“你说该怎么做?”
巡山狗:“拿两张矮板凳放在炕上,我脱光裤子,一只脚踏一张板凳,蹲在板凳上,老爷仰面朝天,躺在两张板凳中间,鼻子对着我的‘香源’,等香屁一放出来,老爷就要作深呼吸,将香屁吸入肚子里去,包你十日异香扑鼻。”
县太爷接受巡山狗的建议。
县太爷躺在炕上,置头部在巡山狗的胯下,仰着脸,张着嘴巴对着‘香源’,时时作深呼吸的准备。
老爷这奇特的“吸香”,消息很快传遍内衙,这时太太、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姨娘、丫环、婢女、奶妈等都来围着观看,窗下门外挤满了人。
“吸香”开始,巡山狗蹲在板凳上,他哼哼唧唧呻吟着,肚子咕咕直响,他深深吸口气憋着足足有一分钟,才运足劲一鼓气,花喇一声,一股又腥又臭的稀屎,喷在老爷的脸上,那节硬屎头,不偏不倚正塞入大老爷的口腔里,灌满一口粪便。呛的他哗哗直叫。
厅堂里,哄的一声,发出哄堂大笑,夫人、姨太太、丫头、使妇们个个笑得前仰后合,有人笑得喘不过气,有人笑得直揉肚子叫痛……
原来巴豆是烈性泻药,经香油一炸,更是厉害。加上巡山狗邀功心切,而且是忍耐了很久了的,憋在肚子里,现在是突然开闸,其气势可想而知了,使大老爷满脸都是稀屎,眼睛都睁不开了。
县太爷足足呕吐了三日三夜,才一面打着干呕一面审案,他恼羞成怒,将这个卖香屁的骗子,下令打300板屁股,直打得皮开肉绽,几次昏死过去。
(原创发表于《故事林》1996年第4期)
不是历史故事,就是一个故事吧:
明朝赵南星(1550——1627)写的《笑赞》一书中,有一段“屁颂”,把阿谀奉承者讽刺的入木三分。 原文如下:
一秀才,数尽(应有的寿命完了)去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献《屁颂》一篇曰:
“高竦金臀,
弘宣宝气。
依稀乎丝竹之音,
仿佛乎麝兰之味。
臣立下风,
不胜馨香之至。”
阎王大喜,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十年限满,再见阎王。这秀才志气舒展,望森罗殿摇摆而上。阎王问是何人?小鬼说道:“是那做屁文章的秀才。”赞曰:此秀才闻屁献谄,苟延性命,亦无耻之甚矣!犹胜唐时郭霸以尝粪而求富贵,所谓遗臭万年者也。
大意翻译:
一个气数已尽的秀才,死了以后去见阎王爷。恰逢阎王放了一个臭屁,才思敏捷的秀才见机行事,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马上做了一篇歌颂阎王爷放臭屁的短赋。“啊,多么尊贵金贵的臀部啊,放出了弘大响亮的宝贵之气!像似听到了美妙的丝竹之音,又仿佛闻到了馨香四溢的麝兰之味。幸运啊,太幸运了。我正好站在下风,这股美味全让我享受了,美哉!美哉!”因此,阎王爷就又给了他十年的阳寿,又舒舒服服地活了十年。
满意望采纳,山间牛。。。
一千零一夜
中国民间故事寒食节的故事 寒食节的传说民间故事(三)
这是古代许多无名的人整理流传的故事,所以没有具体的作者。
中国的民间故事,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有神话故事,历史人物的故事,名人佚事等等。民间故事,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具体地来说,它是民间文学里重要门类之一,关于民间故事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即民间故事是指民间神话、传说、寓言之外的那些具有幻想性或现实性较强的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所谓广义,即民间故事是泛指人民群众所创作和传播的所有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
其中每一个故事都清晰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些都是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
中国民间故事寒食节的故事 寒食节的传说民间故事(四)
长篇神话小说《天仙配》,主要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憨厚的青年董永,私自从天庭下到凡尘,冲破重重阻挠与董永结为夫妻。
玉皇大帝得知怒不可遏,命令七仙女立刻返回天庭,七仙女为了不使董永受到伤害,只好忍住悲痛,在槐荫树下与董永泣别的故事。
最后,玉皇大帝被七仙女和董永的真情打动,同意七仙女与董永在人间相伴永远,恩爱一生,成就他们惊天地、动人心、泣鬼神的美好爱情。
扩展资料:
从本质上说,小说颂扬了七仙女、董永、七仙女的姐妹们等角色人性光明美好的一面,也鞭笞和抨击了玉皇大帝等角色的丑恶与黑暗。
同时,也刻画了傅员外的儿子傅官保这些卑鄙小人的丑陋,而且,傅员外的儿子还有几份喜剧色彩。这部神话小说表现了天上人间的真爱与真情。
可以说,天仙配主题思想积极,内容健康向上,人物性格鲜明,故事跌宕起伏.精彩好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极强的好作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天仙配
《天仙配》的故事就是我们知道的《牛郎织女》。
故事梗概: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hkewoipj8dspw4[o'w'0resd 就是《牛郎织女》改的黄梅调样。
天仙配
【简介】
《天仙配》为安庆黄梅戏戏曲传统经典剧目。董永卖身葬父,玉帝第七女(七仙女)深为同情,私自下凡,与董结为夫妇。一百日后,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树下忍痛分别。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晋时已见于曹植《灵芝篇》和干宝《搜神记》。戏曲或名《织锦记》、《百日缘》、《槐荫
中国民间故事寒食节的故事 寒食节的传说民间故事(五)
中国的四大民间故事是指: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二: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三: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寒食节的故事和寒食节的传说民间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