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民间故事 茂名电白民间故事500字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广东茂名民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茂名电白民间故事500字和广东茂名民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广东茂名民间故事 茂名电白民间故事500字(一)
香女开河为救乡亲
小时候,每到傍晚时分,我和村里的小孩总喜欢来到村里池塘边的一棵大榕树下,围拢在头发花白的李阿爷身边,听他讲天上人间的神奇故事。这些爱恨情仇、是非分明的故事滋润着我们的童年。而香女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至今还记忆犹新的民间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电白有一条上郑村,附近无江无河,出奇干旱,农民的农作物几乎年年都被旱死。一个姓李的农民生了一个满身飘香的女儿,善良又漂亮,人见人爱,人见人敬。皇帝得知民间有如此貌美神奇之女,就特地派一个姓曹的钦差大臣(也是太监)和另一名太监来逼香女入宫。香女深知,“一入宫门深似海”,一生要服侍皇帝,再也见不到父母,再也见不到亲人了!她恨死了荒淫的皇帝,表示死也不进宫。太监威胁香女不进宫就要全家抄斩,株连九族,全村受害。顾全大局的香女有什么办法呢,心一横答应了。这时她心里想着常年遭受干旱的乡亲们,心生一计,对太监说,要进宫可以,但一不坐车,二不骑马,要坐船去!但这里既无江河又无海,要坐船就得开一条河。为了向皇帝邀功,太监哪有不应承之理,马上下了一道命令,要当地官绅开挖一条可以通航的河流。官绅抓来无数群众,要他们不分昼夜挖呀挖。香女不顾太监的阻拦,也来和乡亲们一起挖河。香女一边挖河一边伤心哭泣,她不停地想:河开通了不入宫就得死。死倒不要紧,就是年老的父母放心不下。思前想后,香后不思饮食,忧愤成疾,病倒了,怎么医治也无效。不久河开通了,河水源源不断地流进久旱的农田,乡亲们的庄稼有救了,香女的心愿实现了,就在太监逼她上船时跳河自尽,化作碧波荡漾在家乡的怀抱里。
香女死后,两个太监被皇帝大骂了一顿,两人互相埋怨,大打一场,一个被打死,另一个怕朝廷治罪,吞金自尽了。而在上郑村,父老乡亲们无限感激和怀念香女,便把这条河称做“香女河”。 (叶蓝)
葡萄
-小山屋
紫葡萄。
小小手,火筒烧
一烧烧得尾巴焦
八月八,
螃蟹爬进屋,见到小松鼠,
哭着叫着喊妈妈。
摇啊摇?让我数一数,
姥姥家里唱大戏,
家家田头闹洋洋。
嫩豆花,
刚刚到学校,卖竹匾
竹匾高、李子,放鞭炮,我一个。
七个阿姨来摘果,卖琵琶
琵琶软,
两只耳朵竖起来,
八十岁公公送茶汤。
七种果子摆七样:
苹果,好过年,磨豆腐,
摇到外婆桥。
小 老 鼠
小老鼠,
自己事情自己做,
今天做来明天卖。
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
接姑娘,扯大锯,小小手。
松鼠有几只,
一只左来一只右,一串串。
耍龙灯,
能洗脸来能漱口?
点灯说话儿,打把刀
刀又快,摇到外婆桥
外婆做了白米饭
乌鲤鱼,
姑娘高,
打把剪刀送姐姐。
羊羊羊
跳花墙
墙墙破
驴推磨
猪挑柴
狗弄火
小猫上炕捏饽饽。
艾叶香。
公公挑担卖胡葱。
月亮哥。
风来了。
广东茂名民间故事 茂名电白民间故事500字(二)
列夫·托尔斯泰的生活是一场悲剧,而原因就是他的婚姻。他的妻子喜爱奢华,而他鄙视排场。她追求社交界的名声和赞誉,而这些浅薄的事情丝毫不能吸引托尔斯泰。她渴望金钱和财产,但他却认为:财富与私产是一种罪恶。当他违拗了她的意志时,她就歇斯底里大发脾气,把装着鸦片的小瓶子凑到嘴边,在地板上打滚,发誓要自杀,还要跳井自尽。
他们刚结婚时是誉满遐尔、幸福美满的,可是过了48年之后,托尔斯泰甚至连看妻子一眼都忍受不了。一天晚上,老迈的、心灵破碎的妻子跪在丈夫面前,恳求他为她大声朗读他日记里那些有关爱情的精彩片断,那是50年前他在日记中写下的关于她的片断。当托尔斯泰重读这些幸福美好的时光记录时,两人都失声痛哭起来;他们清楚地意识到,那甜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终于,82岁的托尔斯泰再也忍受不了家中悲剧的不幸。于1910年10月的一个飘着雪的夜晚离开了自己的妻子,逃入寒冷的黑暗之中,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11天之后,他在一个火车站上死于肺炎。他临终前最后的要求是,不许妻子前来看他。
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去世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1841年8月30日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1830年8月7日托尔斯泰的母亲玛丽娅.尼古拉耶芙娜去世 1837年1月10日全家从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迁往莫斯科。6月21日托尔斯泰的父亲尼古拉·伊里奇去世。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9月20日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文专业,1845年9月13日托尔斯泰转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1856年夏至1857年冬,托尔斯泰曾一度倾心于邻近的瓦·弗·阿尔谢尼耶娃,此后又为婚事作了多次努力,但都没有成功。1862年 9月,他同御医、八品文官安·叶·别尔斯的女儿索菲亚·安德列耶夫娜结婚。在他一生中,他的夫人不仅为他操持家务,治理产业,而且为他誊写手稿,例如《战争与和平》就抄过多次。但她未能摆脱世俗偏见,过多为家庭和子女利益着想,不能理解世界观激变后托尔斯泰的思想。夫妻的不和造成家庭悲剧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出生在一个名叫“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童年印象最深的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
的小绿棒的故事。托尔斯泰在喀山大学就读期间,对卢梭的学说产生过浓厚的兴趣。离开大学后,成为青年地主的托尔斯泰曾力图改善农民的生活,但却不被农民所理解。这段经历后来在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7)中得到了反映。
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在高加索期间,托尔斯泰还发表了一些反映战地生活的小说,如《袭击》和《台球房记分员笔记》等。高加索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山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平民化思想也由此萌发。这在他后来完成的作品《哥萨克》中有清晰的反映。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托尔斯泰曾在前线坚守一年。他为此写出了三篇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5-1856)的特写,以严酷的真实抨击了畏敌如虎的贵族军官,赞美了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
托尔斯泰退役回到家乡后,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后因沙皇政府干预,学校夭折。期间,他两次出国,并写下了《暴风雪》、《两个骠骑兵》、《卢塞恩》、《阿尔贝特》、《三死》、《家庭幸福》和《波里库士卡》(1863)等小说。60-70年代,托尔斯泰先后完成了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这两部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一流作家的声誉。
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经历了一场世界观的激变。他否定了贵族阶级的生活,站到了宗法农民的一边。这时,他不仅在生活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力求使自己的作品能为普通的农民所接受。他写了不少民间故事和“人民戏剧”,也写出了一些优秀的小说,其中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和《活尸》,中篇小说《霍尔斯托麦尔》、《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和《克莱采奏鸣曲》等。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是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的形象,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震动了他,他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聂赫留道夫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本阶级罪恶的忏悔,以及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既概括了当时一部分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也反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矛盾。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一个从受欺凌的地位中逐步觉醒并走向新生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如果说与聂赫留道夫的重逢震颤了她麻木的灵魂的话,那么与政治犯的接触则使她开始了对新生活的探索。玛丝洛娃形象已经越出了当时一般作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下层人民不幸遭遇的格局,而是深刻地表现了下层人民不可摧毁的坚强意志。同时,《复活》也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小说对沙俄的法律、法庭、监狱,以及整个国家机器和官方教会,都给予了无情的抨击。
为此,托尔斯泰遭到当局和教会的迫害,还被革除教籍。然而,托尔斯泰在人民中获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托尔斯泰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完成了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和《舞会之后》等优秀作品。1910年,他在出走途中去世。
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广东茂名民间故事 茂名电白民间故事500字(三)
昌化的民间故事:
传说一
在昌化民间流传着不少对山核桃的美好传说,如“山核桃与朱元璋”、“山核桃及其传说”、“昌化山核桃”、“大明果的来历”等等(详见“昌化民间故事选编”一书)。?
建国初期,从昌化民间调查得知,唐代有位罗隐大诗人,他经常往返昌化山间,发现野生山核桃可食,便告诉山民说:“高高山上一株木,寒冷不怕风和雪,就怕人家眼不识,不吃果肉要吃核”。罗隐确有其人,而且曾来过昌化。经考证,唐代有“三罗”(罗邺、罗虬、罗隐)均属文学家,亦系浙江人。罗隐(公元833~909年)字昭谏,本名横,浙江新城(今富阳新登)人,因数次考试不中,名落孙山,故改名为“隐”,后结识了吴越国王钱镠,并成为钱王的主要谋士。此前,曾由于政治上不得志,隐居在昌化深山老林,常采药赋诗度日。现在在昌化民间传扬罗隐的故事颇多,如罗隐换骨,罗隐讨茶,罗隐二世的传说等等。
产品除销于江苏、上海,还出口港澳和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说二
据说,在远古的瑶山岩山,(就是现在瑶山乡何家村与琅坑源村相隔的那座山)的山棚上有户人家,夫妻俩有个儿子叫方春,生来心地善良。有一年苞芦(玉米)大丰收,但被山上的猴子糟蹋了,方春的父亲就拿上鸟铳(农家土制的火枪)去打,大猴子都逃走了,惟独有只小猴子昏迷在苞芦地里,方春就把它抱回家去细心看养,日子一久,它与方春形影不离,走到哪跟到哪。后来有一次上山砍柴,小猴子的父母看到了,它们就给方春磕头,为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就从天堂的猴山上带来了种子,说这是个好地方,这一带是三十六道天门坎内,里有狮象把门的富岩,外有五马戏珠的仰韩,真是天下难寻的福地啊!
方春把种子种在后山上,没几年,山上长成了一片大树林,开花结果,方春把它炸成油炒菜又香又好吃,把它煮熟晒干了,味道又脆又香,方春就把它取名为“山核桃”。
昌化老爷) 峻灵王即神山老爷公何许人也?东坡在《峻灵王庙碑》已点明,峻灵王实指昌化大岭中的巨石。苏东坡在《记》文里写有:“五代之末,南彝有望气者曰:“是山有宝气,上达于天”。舣舟其下,断山发石以求之。是夜,大风浪驾其舟,空中碎之。石峰之右,彝皆溺死。儋之父老犹有及见,败船于山上者,今犹有钉石存焉耳。……山有石池,产有紫鳞,里人不敢犯。石峰之侧,有荔技、黄柑,得就食。持去,即有风云之变。”
儋州民间有一首《老爷公传》的歌谣,歌里说神山爷为真人所化,说他原是福州敦室人,文武双全,登科后被皇帝派到银山来守宝。某年的四月十七日,他带狗到岭上狩猎,想不到身旁的公狗被松动的大石夹住。当他奋力救出公狗后反被大石压住,待公狗回家带人前来搭救,他却己经登仙而去。皇帝感念他的功劳,给他敕封,此后他逐渐成了一个名神。
清光绪十五年进士王云青(儋州松林乡兰山村人)有一篇《儋州进士王云青重解〈真经〉》写到:“明王本天皇氏第五子,生于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时,乃地皇氏嗣也。…赐讳皇极,别号生成,尽谓天生而地成也。至娲皇御世,修炼成真。娲皇下旨,敕令同补南天。天帝闻之,谓南荒之南,地方千里,浮海而出,中有宝山,籍以抚镇,不如命此神主之,爷爷自此遂化身峻岭之上。惟时元鼎五(六)年置郡立县于琼,爷爷每每显灵,官民军吏,有祷皆应,因其崇奉为神,并称其山为‘神山’。然斯时尚未封号,至汉伏波将军南平交趾,爷爷显威助顺。儋耳、珠崖献图归附,始封爷爷为‘镇海广德王’。……宋元丰五年,诏封为‘峻灵王’。自此后灵迹愈著,祷叩愈灵验,荡寇、伏魔、御灾、除患。国朝特封‘昭德明王’。此乃明王出世之大略也。”
当地道公之间传抄的《佛说明王妙经》(作者不明)写得更有趣味:“汉有伏波将军(马援)征南欲返,风涛浩大,烟雾横迷,不知去路。就时誓愿,若愿应灵神,开光烟雾,平静浪涛,予我回程。立刻风平浪静,风顺雾散。未经三日,便至京都。伏波将军称是灵神灵验,就在京都维工打造石龟。碑记立于石龟背上,赐长明蜡烛一对。伏波将军亲送到大兴港口,当空与神立誓:‘若是灵神,即大显神通……’。倏忽之间,见石龟、碑记即在水中浮水而去。流至昌化地面,峻灵宫内,三日来到。后有伏波兵马前来峻灵原化之处,见得石龟、碑记,果在庙中。兵马即开,言与将军,声称昌江地面灵神甚畏也。亦伏波将军夜睡一惊,重差陈将、弹压兵马,复至昌化原化之处,见得石龟碑记明烛齐全。即时回报,言将军所送之物尽在庙中,实不虚也。伏波将军深信灵神有验,当时差拔兵马,起造庙一座,在昌化大港口,修造真身宝像,头戴平顶珠冠、身披青霞之衣,赐大旗一面,补封敕赐:‘神山广德峻灵昭德明王威镇大神’之职。伏波将军于是收兵马而归。”(文中封号不确,必是清后所作。)
相传在海上的渔民每逢遇到暴风骤雨,巨浪涛天,将有船倾人亡之险时,面对昌化岭祷告,必然有神奇的力量让急情化险为夷。“宋代苏东坡较为信奉峻灵王,他在元符三年赦令渡海北归时,被风雨阻挠,面对西南,他祈祷默念峻灵王。”《昌江县志》
神山广德峻灵昭德明王威镇大神有两员主将:左边金锏将军 右边铁笔元帅.
广东茂名民间故事 茂名电白民间故事500字(四)
1.赵大叔从坑上接起一条毯子拔脚就跑。改成:赵大叔从炕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脚就跑。
3《腊人海力布》是个留传很久的民间故事。改成:《猎人海力布》是个流传很久的民间故事。
1接字改为捡
2句号改为叹号
3留改为流
1.炕上 揭起 3.猎人海力布 2.园中
.炕上 揭起
猎人海力布
流传
1.炕上 揭起 拔腿;2.园中 !3.猎人
流传
广东茂名民间故事 茂名电白民间故事500字(五)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1:孟姜女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2: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3:牛郎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4: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民间故事,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断桥相会,流传千年;梁祝化蝶,爱情绝响……《中国民间故事100篇》将这些传统故事提炼加工,让读者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以上内容是关于广东茂名民间故事和茂名电白民间故事500字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