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年的由来 中国民间故事来源地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年的由来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民间故事来源地和中国民间故事年的由来的精彩内容哦。
中国民间故事年的由来 中国民间故事来源地(一)
年兽,中国远古时期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和过年除夕、春节有关。
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扩展资料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后来引申为年节的简称。在历史发展演变中,由于朝代更迭、历法变动,新年在日期上亦有变动,历代的新年,设定日期并不一致。
上古干支纪元,正月建寅(摄提格),立春为岁首。夏朝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
汉朝初期沿用秦历(颛顼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一日为岁首恢复为以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王莽篡汉后,规定十二月朔为岁首,是为殷正。魏明帝曹叡也一度改为殷正。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用周正。唐代以后以一月一日为岁首基本固定下来。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很久以前,天与地是相连的,,中间有个叫盘古的人。他在一天天长大,他一撑,一边连着的天地就开了,他用斧头砍开了另一边,盘古头顶天,脚踩地,不停的长,天与地就分开了,盘古的血化为海河,眼睛化为日月,肉体化为大地和山脉,世界形成。——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传说,古时候有一只凶猛的怪兽,它头长尖角,生性凶残,常年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任免管它叫“年”。
“年”很喜欢睡大觉,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当它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每到这个时候,它就下山寻找食物,等肚子填饱之后,又回到山上睡大觉。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这年除夕,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也劝他跟着大家上山躲避,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不住他,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里跑出来。它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东看看,西瞧瞧,只见家家户户寨门紧闭,街上一个人影儿也没有。当“年”走到老婆婆家门前时,突然看到门上贴了两张红红的东西,他觉得头有点晕晕的,连忙往后退了一步。
接着,“年”透过窗户看到屋子里闪烁着两点红光,那红光一跳一跳的,仿佛两只血红的眼睛,把它吓得浑身一颤。就在这个时候,院内突然响起“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年”吓得浑身战栗起来,转身撒腿就跑,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的神仙。欣喜若狂的乡亲们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整夜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最后形成了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年兽实际上不是兽。为了过除夕,人们得到了叫做"年"的神仙的帮助,赶走了"夕",因此有除夕和过年的说法。以下是另外一种说法
年兽又称年。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大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屠杀武器。屠杀结束后,年兽会吃掉所有人的头颅。为了防止有人诈尸或侥幸逃脱,年兽假装离开村子后折回来屠杀幸存者,甚至让村子发生剧烈的晃动。就连婴儿、孩童都难以幸免。人们利用年兽怕红色、怕巨响、怕火光的三大弱点,放爆竹,贴门联,驱赶年兽的进攻。为了防止年兽的再次骚扰,放爆竹、贴春联渐渐成为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潜移默化地沿袭至今以及影响世界各地。
中国民间故事年的由来 中国民间故事来源地(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
好象还有民间工匠的各种手艺.
中国民间故事年的由来 中国民间故事来源地(三)
据历史记载,围场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迹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属燕领地,秦朝属渔阳郡 (注秦长城就修在围场县境内,乾隆皇帝还有关于《古长城考记》现还有古长城遗存),三国两汉时 为鲜卑地,隋唐时期为契丹属地,宋时不属中原,属金中京路大定府辖地,元代为羽林军猎场,明代 为鞑靼人放牧地,清初为蒙古族游牧地,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 大清王朝在平定“三藩之乱”的当 年,康熙皇帝在这里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狩猎场和“肄武绥藩”之所———“木兰围场”。
当时开辟木兰围场是清政府“肄武绥藩”,巩固北部边防的战略决策。清军入关后,娴熟弓马的八 旗子弟逐渐骄逸自安,耽于游乐,战斗力日益衰退。而当时的北方又战乱频繁,康熙四年(1665), 沙俄重占黑龙江的雅克萨,又入侵喀尔喀蒙古色楞格河流域,煽动民族分裂;康熙十四年(1675), 察哈尔蒙古布尔尼叛乱,康熙十六年(1677)漠西北蒙古即新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发动 叛乱,进攻和硕特部,侵占青海和外蒙古,并勾结沙俄进行民族分裂活动。
内忧外患给刚刚以“弓矢 定天下”的清王朝笼罩了一层阴影。因此,整饬武备,团结蒙古诸部,巩固北部边防,成了清政府的 当务之急。于是,清朝选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建立围场。这样既可锻炼军队,提高战斗力,又可借助满、蒙民族围猎的活动,联络感情,加强团结, 从而实现“以蒙古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安国大计。
木兰围场名称的来历是:“木兰”是从满语“哨鹿”的发音衍生而来的,“哨鹿”是当时清代在此 打猎时的一种诱猎方法。狩猎时八旗士兵猎人潜伏在草丛中,头戴假鹿头,口中吹木制的长哨,吹出 仿效鹿求偶时发出的“呜呜”声,或引诱鹿到此以便猎杀。围场就向鱼民打鱼一样用八旗士兵事先设 制包围圈,将猎物围起来再进行集中打猎方式。 自从康熙于1681年(康熙二十年)选中了这个地方,就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献牧场”,据清 廷(清末《围场厅志》记载:“两部所献之山川约在伊逊河以东,为围场全境之东半”),再加上西 部原属清廷的领地,构成了阔达一万平方公里以上,在围场内根据山势地形的变化和飞禽走兽的分布 情况,划分为六十七个小“围场”。以木栅、柳条边为界,设置了四十座巡逻哨所(满语称卡伦),巡 边保护,绝对禁止一般平民进入这个皇室禁地。也许正因为如此,境内林木参天,野兽遍地。
(画家、诗人、法官)钱维城
清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状元钱维城(1702-1772),字幼安,号茶山,江苏武进人,出身诗书世家,其投身科举时,很少有人知道他书画均佳,直到状元及第后,一次随乾隆去承德木兰围场狩猎,乾隆击毙一虎,钱领命作"射虎图",乾隆看后连称:好笔法!逐将此此画刻石,并详记猎虎过程,留于木兰围场。从此名声大振。他书法师承苏轼,苍劲深厚,流畅含蓄,笔端横溢着才气,其诗 正如《茶山集》的命名。不乏清香诱人的品味。
在仕途上钱也深得乾隆器重,官累进至刑部侍郎,经常参加六部九卿的要案会审,断案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从不冤杀无辜,错判罪孽,是法官席上的真正法官,是非场上的决断老手。
有人说钱作为诗人太浪漫,作为画家很豪放,作为法官又冷酷无情,是充满各种矛盾的争议人物。
围场在清代又叫“木兰围场”,木兰即非花名,也与花木器厂兰无关,清代初期,围场多鹿,中秋节前后,猎人头戴鹿帽,吹起木制的笛哨,模仿鹿的声音,诱鹿捕杀,满语查标之为“木兰”,也就是哨鹿的意思。
中国民间故事年的由来 中国民间故事来源地(四)
<饭团子咕噜噜的转>>简介
住在乡间的2户农民爷爷奶奶(一家善良,一家贪婪)和老鼠家族的故事:
善良的老爷爷不留神把他吃的饭团子掉到了一个很深的洞里,后来就出现了著名台词歌谣:饭团子饭团子骨碌碌地转,饭团子饭团子骨碌碌地转,饭团子饭团子骨碌碌地转……老爷爷老爷爷骨碌碌地转……后来老爷爷也掉进洞里了,还得到了老鼠家族送的金子.后来消息传到了贪婪的那家那里,他们也仿效善良的老爷爷把饭团子扔到洞里自己也跳了进去,但是在他们偷金子的时候被老鼠们发现了,仓皇逃跑时被压在坍塌洞里了.
太老了```都没资源了```饭团子咕噜噜的转>
故事叫《老鼠和饭团》,是日本民间传说之一。土豆和酷六上的都有视频,不过是台国语版本,翻译是“饭团咕噜噜噜真好吃~”听不到熟悉的“饭团子饭团子,咕噜噜噜转,老爷爷,老爷爷咕噜噜噜转了。”回忆一下吧^0^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中国民间故事年的由来 中国民间故事来源地(五)
《新白娘子传奇》漫画绝对有,去淘宝网,直接搜索《新白娘子传奇》,大概到了后几页中,就有新白娘子传奇漫画。
《新白娘子传奇》,剧本并非其编剧原创,乃集民间传说与历代小说、戏曲剧本之精华综合而成,新白连续剧中从白娘子许仙相认相识相恋,到许仙发配苏州发配镇江,再到瑶池盗草,水漫金山,被压雷峰直到出塔升仙等一系列情节均在清乾隆三年黄图珌和清乾隆三十六年方成培所写之梨园剧本《白蛇传》等众多小说及剧本中有所描写。因此,现今所见之《新白娘子传奇》,情节基本为民间传说故事与古人之描写,换言之,此新白剧情和中国千百年流传之白蛇传是基本一体的。
= =漫画么 不太可能
不会吧0.0
还有漫画= =
没有
我家开书店的
以上内容是关于中国民间故事年的由来和中国民间故事来源地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