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州民间故事 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田州民间故事 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

战皇围观:℉更新时间:08-21 04:37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田州民间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和田州民间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田州民间故事 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

田州民间故事 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一)

1.五象传说,南宁为什么会被称为“象城”的原因。

五象的传说很多,最著名的有两个。一是从前南宁是个山好、水好、人也好

的地方,但是常有野兽侵袭。后来5头神象下凡,帮助人们耕种,赶跑了野

兽;另一个故事则是说,5象是被秦始皇赶到南宁,治理山洪水患的。

2.刘三姐唱山歌,这也是南宁为什么会每年举办民歌节的原因。

刘三姐的故事广为人知,呵呵,我想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颠公的故事(壮族民间故事)

一,舔盘

颠公家里很穷,靠父母租种地主几亩薄田维持一家四口人半饱生活。颠公有个姐姐叫田花,长得水灵灵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邻村走亲戚,路上遇见邻村地主的驼背儿子虾公。虾公看见田花,以为是仙女下凡,呆呆地看,连眼睛都不眨。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亲。

颠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虾公。后来虾公的老子亲自登门来要田花的年庚八字。田花父母不给。虾公老子威胁说:“不愿把女儿嫁给我做媳妇也行,明年你别种我的田,欠我二十两银子马上还清。”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给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说什么宁死也不嫁给虾公,虾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来。

一天下午,颠公对田花说:“姐姐你别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来。”他父母说:“没有银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还难啊。”

颠公晚上到地主家,对虾公说:“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来问你什么时候去接亲,她好准备准备。”虾公很高兴,留颠公在他家吃晚饭。

吃饭的时候,颠公装出很贪吃嘴很搀的样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饭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盘子里夹菜。虾公一家人都吃饱了,他还在慢慢吃。桌上四只盘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盘子来舔,舔干净一只又换一只,舌头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残渣刮进嘴里,油汤沾湿胸前的衣服也不顾,把盘子舔完还装未饱的样子。虾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杂技一样。地主婆说:“老弟,你这样舔盘子太难看了,不饱再炒嘛。”地主公嗤之以鼻说:“穷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样,有填饱的时候吗?”

颠公又不停地舔着刮盘子的两只手,恬不知耻地说:“我舔盘子算什么,我姐在家连炒菜的锅头都舔亮哩。”地主公大惊说;“要这种媳妇简直是败坏门风,丢十八代祖宗的脸。”说完把田花的八字丢给颠公,厉声说:“饿鬼,给我滚!”

家丁把颠公轰出大门,颠公一阵风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报喜。

二,挖棉田

颠公十二岁就给地主当长工,经常因为完不成地主规定要做的活儿挨打挨饿。

清明过后有一天,地主叫颠公去挖棉花地。早上出门前地主说:“今天装两个红薯当午饭,挖一天要挖得一件衣服的棉花地啵。”

颠公到地里,拖下衣服铺在低上,用棍子画出衣服的轮廓,然后挖一会儿就挖出形状象件衣服的一小块地。

颠公就和伙伴们下河去钓鱼,到烂泥田里去挖泥鳅,到山上捡野果吃,那时三月泡,茶泡满山都是,玩得痛快极了。

傍晚地主到地里只见挖得象件小孩那么宽的地,怒气冲冲说:“懒鬼,一天才挖得猴子屁股那么宽的地,今晚你莫吃饭。”颠公脱下衣服盖在新翻的地上,说:“你看,刚好挖得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主喷着唾沫星子,说:“我叫你挖出一块种出的棉花够织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颠公问道:“织一件衣服要多少棉花?”地主答不上来。颠公又问“做一件衣服的棉花要种好宽的地?”地方结结巴巴也答不上来。颠公理直气壮地说:“我今天按你的要求挖得了一件衣服那么宽的地了。”

地主自知理亏,边走边说:“你鬼马,明天。。。明天。。。我要罚你。。。”颠公笑首说:“明天最好罚我再挖一条裤子那么宽的棉花地。”在场的小伙子都捧着肚子哈哈大笑。

三,卖石头

颠公父亲瘫在床上,母亲咳得很凶,地主三天两头上门逼债。颠公在家里翻箱倒柜想找件值钱的东西去当,抓点药回来给爹妈治病,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有找到。他父亲说:“穷人家那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如果石头也能卖出钱,门口倒有两堆。”颠公拍着脑门说:“对,对,卖石头!”

第二天颠公挑一对空油箩去镇上,走到离镇上还有半里路,颠公打开油箩盖,放石头进箩里,然后盖上盖子,把盖子外边的麻绳捆好。半袋烟的功夫,颠公把百多斤重的石头挑到镇上专门收茶油的不知吃了多少穷苦人家称头的铺子里。他用毛巾擦了把汗,对老板说:“周老板,东家喊我挑百多斤茶油来卖给你。”老板边打算盘边回答说:“好的,等一下就过称。”颠公焦急地说:“东家喊我买二两人参回去,药店快关门了,老板你能不能先支五十块钱给我,等我买得药回来过了称再结帐好不?”老板知道颠公是虾公的长工,经常挑油来卖,他都吃了他不少的称头发了不少的横财,老板想这一担油少也值百多块钱,就从抽屉里拿出五十块钱给他。颠公得了钱,到药店为爹妈买了药,又在街上买了点酒肉,就连夜赶回家。

油店周老板左等右等不见颠公回来结帐。天快黑时,他心里暗自窃喜,他心里想等你不来,我称过了称,把一百斤说成是五十斤的,赚你一笔。就喊伙计把油过称并倒进油缸去。当伙计把油倒进大油缸时,只听见“咚。。。咚。。。”几声响,油四处飞溅,老板叫苦连天,哭丧着脸说:“原想赚他虾公一笔钱,反倒五十块钱买一担石头,差点把我的大油缸砸烂。”

田州民间故事 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二)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田州民间故事 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三)

在秦岭主峰太白山药谷,生长着一种十分名贵的中草药,名叫七叶一枝花。此草药长得非常独特,七个叶子一个茎,茎顶一朵花,十分好看。据《中国中草药大辞典》记载,此药对医治毒蛇咬伤和跌打损伤有着特殊的疗效。

传说古时候太白山药谷鱼养泉旁有一村庄,住有十几户人家,以耕种、打柴、采集山果、草药为生,而山上毒蛇猛兽成群结队,经常伤人,吓得山民慌恐不安。其中有一条修炼近百年的毒蛇成妖,变化多端。蛇妖有时变成一妩媚的美女或标致后生,有时变成一年迈的老妇或老翁,迷惑人们上当受骗。

有一次,蛇妖变成一只受伤的梅花鹿,正好被一打柴的中年汉子发现。中年汉子立即扯下自己的衣服前襟为梅花鹿包扎伤口,就在他即将把伤口包扎完结的时刻,梅花鹿伸出它细而长的舌头添了中年汉子的手臂,中年汉子只觉得浑身发烧难忍,紧接着半个身子就麻木不能动弹了,两眼一黑便昏死了过去。随即梅花鹿化为一股青烟随风而飞了。一同打柴的人将此情景看得一清二楚,吓得赶快跑回村里向人们述说了此事。这件可怕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并迅速传到了本村一户姓叶的人家。

叶家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们个个身强力壮、体格魁伟、心底善良、勤劳勇敢;女儿生得如仙女一般,心灵手巧,机智聪明。叶家儿女经过仔细研究,决心为民除害,首先由老大上药谷斩除蛇妖。一天,老大来到太白山药谷,发现一美丽女子身着花衣、手提花篮、哼着花歌,在药谷采花。老大心想,此时为初冬季节,哪有什么鲜花可采?一定是蛇妖变的。于是他趁蛇妖不备,迅速举起砍柴刀用力砍去。美女摇身一变露出蛇妖原形,迅速伸出舌头舔了一下老大的手臂。老大顿时昏死了过去,蛇妖便化成一股青烟逃跑了。

老大没有回来,老二老三老四便上药谷寻找哥哥。他们翻山越岭,跨峰涉涧,终于找到了哥哥,却发现哥哥已死。弟兄们悲痛万分,放声痛哭。这时,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妇人。只见那老妇人身穿蛇纹绫罗裙,张口说话声音低低的,舌头细长。老四便已明白八九分,就向二位哥哥一使眼,并飞起一脚踢倒了老妇人。老妇人顺势一滚,缩成一团,头一伸竟是一条大蛇妖。兄弟三人便与蛇妖展开了殊死搏斗,只战了五六个回合,叶家三兄弟便被蛇妖一个个咬伤后毒发身亡。

叶家剩下的老五老六和老七,见四个哥哥先后被蛇妖咬伤毒发身亡,心情无比悲痛。他们经过商量,作了充分的准备,便结伴上了药谷。他们隐藏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观察,不一会儿就看见一条水桶粗的大蟒蛇正摇头摆尾,一眨眼工夫竟变成了一个身背背篓手拿小锄的采药老头。弟兄三人便一齐上前厮杀。经过一番搏斗,老七的柴刀只斩断了蛇妖的一截尾巴梢。狡猾的蛇妖迅速伸出舌头分别舔了兄弟三人。只一会儿功夫,老五老六和老七也被蛇妖咬伤后毒发身亡了。

村里人得知叶家七个儿子先后被蛇妖咬伤毒死,吓得再也不敢上山了,还有几户迅速把家也搬离鱼养泉。叶家女儿十分伤悲,决心要继承七位哥哥的遗志,除妖蛇为兄报仇,为乡邻们除害。村里人们规劝她不要去,并说,“你一个年轻弱女子,怎能敌得过妖蛇?还是呆在家里吧。”可叶家女子是个有志气的姑娘,她说:“我决心已下,说到做到,决不反悔。”

当春暖花开之时,叶家女子穿着一身特制的针衣,带着宝剑只身一人离开了鱼养泉,独自上了药谷。正当她在七位哥哥们的尸骨前痛哭之时,身后有一漂亮小伙拉住她的衣襟说:“姑娘好美啊,跟画上的仙女一般,咱们还是结为夫妻,同享百年吧。”姑娘一听顿时火冒三丈,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二话未说便与小伙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姑娘手疾眼快,一剑刺伤了小伙的腹部,小伙大叫一声,立即变成一条大蟒蛇,咬伤了姑娘的手腕,姑娘终因精疲力竭被蛇妖吞吃了。这时,那条蟒蛇突然犹如万箭穿心,躁动不安,很快就呜呼哀哉了。

可是奇迹出现了,就在姑娘死去的地方,很快长出了一棵棵野草:一枝枝长茎中间长出七片叶,顶端一朵花,十分美丽。人们见它生得奇异,就试着用它贴毒蛇咬伤处,一贴就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叶家八兄妹为民除害,造福山民的恩德,就给此药起名叫七叶一枝花,以示永远的纪念


潮汕民间故事,在潮州府志、县志和潮汕史籍中,已有不少记述。现当代潮人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大都是“五四”以后,在全国民间文学运动的影响带动下开展起来的。“五四”前夕,即1918年春,北京大学成立歌谣征集处,在《北京大学日刊》上附登《歌谣选》。两年后,歌谣征集处改为歌谣研究会,1923年冬编印了《歌谣周刊》,并从单纯刊登歌谣扩大到登载民间故事等多种民俗学资料。但最早刊载民间故事的,还是《妇女杂志》,该杂志1921年(第一卷)就刊出了民间故事的很多资料。民间文学运动初期,1921年1月,顾颉刚在《现代评论二周年增刊》发表了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孟姜女故事研究》,是当时学术界射出的一道强光,许多学人从心里感到惊异佩服。(1)1927年以后,随着北方一批民间文学的专家、教授到中山大学任教,南方的民俗学活动也活跃起来,他们组织了民俗学会,成员有顾颉刚、容肇宜、董作宾、杨成志、钟敬文等先辈,并编辑了《民间文艺》(后改为《民俗》)。 潮汕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就是在全国这一背景下展开的。揭阳林培庐,可谓此项活动的先驱。林培庐(1903—1938)原名植桐,揭阳桃山苏坑(今揭阳登岗镇)人,早年就读于北平国立平民大学(6年),毕业后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民俗学的研究,先后在本地和香港、天津、绍兴、山西等地报纸主编民俗周刊、旬刊与民间文艺特刊等,并编著《耒臿集》、《揭阳乡土记》、《潮州七贤故事》(包括《潮州前七贤故事》、《潮州后七贤故事》、《潮州历代文人故事》)、《民间世说》、《岭东畲歌集》、《潮州民间文学概论》、《岭东文学史》、《揭阳乡土地理》等。这些专集,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成果结集兼而有之,内容十分丰富。 林培庐的《潮州七贤故事》,由著名民俗学研究专家容肇祖、周作人、赵景深等为之作序。容肇祖在《序言》中写道:“捧诵之余,钦佩无量。故事之造成,地方风俗之习惯与崇尚,即可于说话之间,粗得一些梗概。”他的另一本书《揭阳风土记》颇受推崇,周作人评道:“自有民俗学以来所未之有也。” 林培庐虽然英年早逝,但他在民俗方面的卓越贡献是必须充分肯定的。与林培庐同一时期在民俗学活动中辛苦耕耘、并有建树的潮人,还有编著《潮州习俗》、《潮州俗谜》的杨睿聪,编著《潮州歌谣》的丘玉麟,编著《潮歌》的金天民,另有揭阳的黄昌祚、徐志庵,潮阳的姚亚民等。正是这批民俗学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潮汕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研究的热潮。 潮汕地区全面开展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1984年5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向各省市、自治区发出关于编辑《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潮汕各县市都成立专门机构,培训骨干,派出专人,拨出专款,发动群众,用两年时间完成普查、搜集、整理编辑任务。据统计,全地区所属9县市177个乡镇,开展普查的170个,占96%,共挖掘征集民间故事3761篇,经回炉筛选之后结集12本近百万字;采录歌谣8894首,谚语5738条(经鉴别、合并、筛选和剔除重复的,整理出谚语3000条选本。)另汕头市“集成办”积累有谚语资料2000条左右。(2)各县市分别把搜集到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整理后编成县市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先打字油印综合本,复审后再按门类分别出书。当时统辖各县市(县级市)的汕头市,再从全地区的资料本中筛选较精萃的,按三个门类编印成三本书。 在搜集与整理民间故事过程中,由于某些故事涉及鬼神、封建伦理道德、色情、封建迷信等内容,因此本地报刊发表了学者与读者的文章,对民间文学的“精华与糟粕”、“继承与批判”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明辨是非,划清界限,统一认识。各县市民间故事集编印以后,普遍开会总结,或请学者、干部、教师举行座谈会,听取意见。他们还在报刊上宣传、评介县市出版的民间故事集,如陈诗侯的《揭阳民间故事集成的特色》、陈创义的《瑰丽的潮阳民间传说》、马风的《出土明珠光熠熠·〈饶平民间故事〉(第一辑)》、李纯的《澄海民间传说艺术特色》、蔡泽民的《潮州民间故事的多功能作用》、蠡测的《花开两朵,再表一枝。读〈饶平民间故事〉第二辑有感》等。这些评价文章,都以鲜明的观点,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材料,从各个方面述说了民间文学的主题、题材、思想性、地方性、艺术特色和作用,有宣传、总结意义,也有指导阅读赏析的作用。 民间故事传说经大量搜集和整理之后,如何对它开展研究,是民间文学工作者、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上述报刊民间文学的讨论与评介文章,虽有一定的研究意蕴,但它的侧重点在评介及对某些问题的界定,就研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早有专家指出,如果把民间故事传说的研究局限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上,就会落入旧研究方法的窠臼,就会千人一面,成为“民间故事传说特点”的解读。当然也不能获得新的更深入的研究成果。 民间故事传说产生于不同时代,它反映了不同区域历史时期的情况及民俗心理。例如,古人迷信鬼神,确信神鬼的存在;今天,我们认为神是人造的,鬼是不存在的,这是古人与今人相异的民俗心理。民间故事传说的研究,应贴紧故事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应体现区域的特点,揭示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特点与一定的历史真实和人文心态。 下面根据有关资料,探讨几个问题: 1、潮汕先贤与神鬼。 过去,潮人迷信神鬼,城市乡村神庙林立,长年香火不断,游神赛会尤为热闹,大事小事都要问卜求神,祈求吉祥。可是,传说中的不少潮汕先贤,不仅不敬神,反敢使唤神,甚至侮辱神明。如翁万达传说,讲土地爷给翁万达的父亲托梦,诉说他年迈站立不方便,要翁父告诉其子上学不要从土地庙经过,免得他站起来行礼受累。翁万达听说此事后十分恼火,把土地神的胡须都掇下来。土地神又来向翁万达的父亲哭诉,翁父究问万达,万达更是气愤,先是把神像搬到路上任人踩踏,后来索性把它扔到河里,并说:现在令你到北口充军去。30多年后,翁万达任三边大总制,督兵御俺答(蒙古兵),一老兵进帐叩拜,伸述他原是桑浦山土地神,受万达所遣至此充军已久,要求回原地复神职。万达忆起旧事,答应他的请求,但叫他派一老虎为明军擎大旗。土地神遂唤来一只老虎为翁军擎旗打先锋,俺答溃败退兵。 遣土地神充军的还有明代户部给事中的陈洸和官御史巡按的海阳吴一贯。 是不是讲述先贤不怕神,就反映了百姓对神不信不敬的心态?其实不然。因为百姓相信朝臣大官都是“天上有星”,神仙降世,如认为翁万达是天上的白虎星,故传说他随父下海捕鱼时,鱼虾见而生畏,四处逃窜,使其父捕不到鱼。又认为林大钦、李龄、陈洸、吴一贯等众多文官,是天上的“文曲星”、“紫薇星”等星煞再世,他们命里注定是神仙,结束人间生活之后,仍然升天为仙。在百姓眼里,神仙降世的朝官,是大神仙,土地神是下层地方小俗神,小俗神理当受大神仙的驱使召唤。因此,写先贤使唤甚至责罚土地神,只是反映了百姓心目中神仙界上下级的权位,并无对下层神亵渎之意。这从先贤对待阎罗王的态度上可以说明,先贤人物传中记述潮阳人提学李龄和直隶总督揭阳郑大进,都曾被阎王请去当家庭教师,都看到自己的亲属在地府里受刑罚,但他们只是要求赦免自己亲属的罪错和刑罚,与对待土地神的态度大相径庭。因为阎王是冥间世界决定人的寿夭,负有惩恶扬善的责任。民间传说的中国四大阎王是隋朝名将韩擒虎、北宋的寇准、范仲淹、包拯,他们都是受敬仰的著名人物,地方先贤也需对他们敬重三分,未敢因为他是鬼神而对他傲大无礼。 讲述古时先贤能与阎王沟通,或是驱使土地神,也反映了老百姓对先贤敬重、尊崇的态度与心理。被潮人赞誉为古代贤豪志士的,大都是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朝官,且他们致仕回乡之后,或兴学育才,或疏浚河溪,为百姓做好事。 人物传说对潮汕先贤的赞颂,也反映了科举制度给市民与下层百姓开辟了一条科举进身的道路。潮汕高踞朝官的上层人物,许多原来出身贫寒,属下层庶民,经十年寒窗,奋力拼搏之后,得中高第,跻身于上层社会行列,扬名显亲,社会地位大改变,并有了业绩,受到尊崇。


荆棘鸟的童话

当今百灵鸟是歌声最美丽的鸟,然而在很久以前,它在鸟儿歌声排行榜中只名列第三……

名列第二的是谁呢?

是一种身体黑色,有绅士风度的鸟,名叫乌鸦!

百灵一直从师于乌鸦!

排行第一的是一种叫做荆棘鸟的鸟。

但是,很少有谁见过荆棘鸟,更很少有谁曾听过荆棘鸟的歌唱,只听说过关于它们如下的传闻:

世上只有一对雌雄荆棘鸟,它们从来都出双入对,它们不生育后代,它们在快老的时候,会找到一棵荆棘树,然后它们同时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它们美丽的歌声会带着自己的生命注入到对方的身体,使对方获得新的生命。因此它们没有繁衍后代。

但是它们一生只唱这一次,因此,许多鸟都怀疑荆棘鸟的歌声,乌鸦尤甚。它一直都想听到荆棘鸟唱歌,想亲自和荆棘鸟比试一次。

后来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

这一天,荆棘鸟心情非常好,因为今天它们准备开始它们新的生命,它们飞离了家很远,玩的好开心,它们经过乌鸦的家,飞到森林边,找到了一棵大大的荆棘树。

就在它们要把自己的身体扎进荆棘的时候,它们听到了一阵阵的哭喊声,它们顺着哭声看去,原来那里曾经发生了一场战争!

原来那是战争双方的奴隶主为了自己的利益,组织各自奴隶发动的一场战争。奴隶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战场上却只留下了奴隶们的尸体和奴隶们的妻儿老母的悲恸哭喊。

看到这一切,雌荆棘鸟流泪了,它把头靠在雄荆棘鸟的翅膀上,抽泣地说,亲爱的,我很难过,我不该看到这一幕的,我知道我以后再也不会快乐!

雄荆棘鸟说,亲爱的,我也很难过,我知道你现在心里有一个决定,我同意这个决定,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它们从树上取下两根最长、最尖的荆棘,飞到奴隶们的身边,把身体扎进荆棘,唱出那最美丽动听的歌声,把它们的生命注入到战死的奴隶们的身体里……

……

荆棘鸟从此在世界上消失。

这一切被暗中的乌鸦看到,它大为吃惊,荆棘鸟的歌声竟能把死去的人唱活!它无法相信,它再也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不平衡,它也飞到有死人的地方拼命地歌唱,试图把死人唱活,直至唱撕裂了嗓门,死人也没活过来,但是乌鸦并不甘心,它还是不断地寻找有死人的地方,在死人家的屋顶上不断地鸣叫……

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


我老家邻村有一个地方,名字叫“影三郎”。这是真实的,我去过那里。这个叫“影三郎”的地方,其实是由4坐几米高的大土堆构成的,但你无论从哪个方向来看,都只有三座,只有爬到土堆上面去,才能看到第四座。我们老家那都传说“影三郎”里面住着狐仙,它不害人,只是喜欢跟人开玩笑,比如“鬼撞墙”,就是晚上走夜路路过那里的话,怎么也走不出去,总在那不停地转。我姥爷给我讲,他年轻的时候出去做工,晚上回来路过那里,就是一直围着“影三郎”转圈,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直到天亮才回家。狐仙也帮助人,老家以前穷,谁家遇到婚丧嫁娶时用的桌子椅子锅碗盆瓢都要到处借,有时候实在凑不齐,就到“影三郎”找狐仙借。头一天在“影三郎”烧香摆上贡品,然后表明身份,说明原因,说好何时归还,第二天再去,就有足够的桌椅板凳什么的,用完后一定按约定的时间按时如数归还。说有一个人特别贪婪,借了不想还,结果不光借来的桌椅板凳不见了,家里还遭了灾。

其实这个“影三郎”是东汉时期的陵墓,现在是我们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到东汉,还有一个传说,说当年王莽追杀东汉汉光武帝刘秀,刘秀跑到那个地方跑不动了,眼看追兵越来越近,他便脱下鞋子,在那里倒了四堆土,从鞋子里倒出来的土一下子变成了四个大土堆,挡住了追兵,刘秀成功逃脱,最后当上的皇帝。


潮汕其它民间艺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地方... 一是取材于地方民间传说或地方实事编撰的剧目,如《荔枝记》、《苏六娘》、《金花女》、《龙井渡头》等,... 荔镜记 (1961)故事梗概 根据潮剧《陈三五娘》改编。 元宵之夜,潮州城灯火辉煌,笙歌沸腾,大家闺秀黄五娘携婢女益春外出观灯,巧遇邻妇李姐相随做伴。泉州才子陈三途经潮州前来观灯与五娘邂逅,两人一见倾心。李姐请五娘讲灯屏故事,五娘熟读诗书,谈吐雅俊,陈三大为钦佩。陈三遗扇在地,李姐拾扇给五娘。五娘读了陈三扇上题诗,见其诗情奔放,才思横溢,顿生爱慕之情。五娘与陈三四目相接,含情脉脉,但因彼此以礼自待,各奔东西。宦官之子林大,灯下观五娘美貌,拦住去路,幸李姐解围,五娘和益春才仓皇离去。帘外桃花满树,五娘挥毫和陈三诗一首。聪明的益春道破五娘心事,五娘斥之。五娘之父贪财附势,将五娘许婚林大。五娘哀求父母缓提亲,而老父顽固不允,反斥女儿不孝。五娘见林大为人粗鄙,痛断肝肠,愈加思念陈三。陈三护送哥嫂到广南任所后,专程重来潮州,但寻遍全城,未见五娘。一天,陈三自楼下经过,与五娘意外重逢。五娘情不自禁,以绣帕裹荔枝投掷。陈三大喜,装成磨镜少年,人府与五娘相会,但因失手镜碎,惊动了黄父,两人未能交谈。陈三卖身进入黄府,欲向五娘倾吐衷肠。不料黄府家规很严,内外隔绝,反增二人相思之苦。来年春天,五娘考虑再三,命益春唤陈三花园相会,岂知又节外生枝,见面难说真话。陈三一怒之下,决定离开,幸被益春苦劝留下,并为其安排见面机会。一日,黄父外出,益春帮助陈三上楼与五娘相会,两人互吐衷肠。黄父突然返回,与黄母同上绣楼。陈三躲在帷中,目睹黄父迫女成婚,五娘抗拒,甚至将以身殉情,深为感动。五娘父母离去,陈三与五娘誓共生死。随后在林大一再催嫁、黄父逼女成婚的情况下,陈三与五娘不再顾忌,相约出走。是晚三更,陈三、五娘和益春三人一起逃离黄府,奔向光明。

田州民间故事 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四)

女娲闲着蛋疼,创造了白矖和腾蛇 ,之后他们生下一女,名白素贞,白素贞与许仙相爱,被他的他的前夫法海知道了,法海觉得丢人,要带白素贞回家,白素贞与许仙抵抗,法海生气了,就把她关在雷峰塔中了~~~~~~


fdgv


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白素贞。。。。。。。。青蛇。。。。。。。。。。许仙 。。。。。。。。。。。。。。。。。。。。。。。。。。。。。。。。。。。。法海。。。。。。。。。。。。。。。。。打架 。。。。。。。。。。。。。。。挂


搞个

田州民间故事 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五)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四大汉族民间爱情传说。这四大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和《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

以上内容是关于田州民间故事和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

标题:田州民间故事 田阳县用壮话讲民间故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3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