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 苗族除恶传说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 苗族除恶传说

铁幕降临围观:℉更新时间:08-18 19:14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苗族除恶传说和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的精彩内容哦。

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 苗族除恶传说

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 苗族除恶传说(一)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贵州黄平施秉两县的苗家照例要过“除恶节”。为什么要过这个节日呢?

传说,从前有个魔王,长得非常高大,力气也很吓人,最可恶的是他专门偷吃人们的牛马,害得人们有田无牛耕,有货无马驮。个个都在咒骂:“要是有人杀掉这个恶魔就好啦。”正在人们期盼的时候,有个小姑娘,名叫阿妮,她说:“我能除掉恶魔。”

人们听了,都很惊奇:“你这么小,怎么杀得掉恶魔?”

阿妮说:“你们找到十箩筐的破锅铁,请到最高明的炼铁匠,我就有法子除掉恶魔。”

人们听了,都非常高兴,马上找到这些东西。阿妮立即叫炼铁匠把破锅铸成三种铁球,一个有囤箩那么大,一个有水缸那么大,一个有鼎罐那么大。

阿妮又叫大家编了一双象渡船那么大的草鞋,摆在大铁球上。最后,她把一头牛拉到草鞋旁边吃草。

一天,恶魔看到了牛,好不高兴,马上跑过去,想把牛吃掉。谁知,来到近处一看,发现三个铁球整整齐齐地放在地上,有看见地上坐着一个小姑娘,就大声问道:“这是哪个人的铁球?”

阿妮答道:“是我爸爸的。”

“你爸爸打铁球干什么?”

“打来玩嘛!”

“你爸爸能玩这些东西?”

阿妮指着草鞋说:“你看这是什么?你说我爸爸的力气大不大?他能不能玩这些铁球?”

恶魔又问:“你爸爸怎么玩这些铁球?”

阿妮说:“我爸爸玩这些铁球,就象那鸡蛋鸭蛋一样容易。他把小铁球抛到天上落下来,脚拇指一顶就顶住了;他把中铁球抛到天上,用膝盖一顶就顶住了;他把大铁球抛到天上,用脑壳一顶就顶住了。你能办到吗?”

恶魔不服气的说:“你爸爸有什么了不起?看我的。”接着他就按照阿妮说的那样,把小铁球抛上天,用脚拇指顶,可惜没顶住,反而被砸出了血。阿妮笑着说:“哈哈,你没接住。”恶魔不服气,又把中铁球抛上天,用膝盖去顶,没有顶住,膝盖掉了一块骨头。阿妮笑着说:“哈哈,你的膝盖受伤了。”

这时,恶魔气得说不出话来,又抓起最大的铁球往上一抛,只有树那么高就落下来了,他急忙用脑壳去顶,哪知,啪一声,他的脑壳开了花。

人们看见恶魔死了,一齐跑出来围住阿妮,夸她是个勇敢的姑娘。这天正是农历七月十三,为了纪念这个小姑娘的聪明勇敢,就把这一天定为“除恶节”。

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 苗族除恶传说(二)

贵州白水河上游有个富饶的坝子,名叫坡五担,汉名扁担山。这里四面环山,只有几个山口通到外面,道路险峻,易守难攻。居住在这块肥沃土地上的,都是布依族人民。从前,勤劳勇敢的布依族人,不愿受统治者残酷剥削,就组织起来,抵抗官家的压迫。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横征暴敛,逼得人民纷纷起来反抗。坡五担的布依族人为了生存,男人们就日夜轮流去山口守关把口,防备兵匪盗贼进山来骚扰抢掠。田地里的庄稼活路,全靠妇女们做。

六月里,太阳象火一样晒着大地,白水河谷变成了一个大蒸笼。田坝上,秧苗和杂草一起风长,大地都晒得裂了缝。

妹竹天不亮就起来,连头也来不及认真梳理,连饭也顾不上吃,就用花背扇把娃娃背起,挑了桶就出门了,一边走,还一边给孩子喂奶。

这时,各寨的布依族妇女,也都先后扛锄挑担上山了。好长时间不下雨,地里的包谷都干巴了,杂草丛生。妹竹挑水泼地,到太阳正顶了,才想起丈夫阿戎在南山守山,还没有吃饭,她要回家做饭给男人送去。

妹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媳妇。她从地里回来,一边走一边想,阿戎这时一定饿坏了,假若昨天多送一点饭过去,现在就不用饿肚子了。可是,这么热的天,头一天煮的吃不完,第二天就馊了,送多了放不长。

一想到阿戎饿肚子,妹竹忘记了自己从早晨开始就滴水未沾。她一路走,一路摘了许多竹叶,回来以后切了一大块腊肉拌在一大锅糯米饭里,还放了许多佐料。用竹叶包了三包,送到南山。她把竹叶包的熟糯米饭交给阿戎,说:“田里的活很忙,阿戎你守山又离不开。这些竹叶糯米饭你留着,等到饿了好充饥。”

阿戎把竹叶包收下,把妻子的热心热肠收下,饿了,他把竹叶糯米饭拿出来和大家分着吃。

妹竹留下的竹叶包糯米饭很香,人人夸奖妹竹的方法好。于是,第二天六月六,守山的男人们都叫家里人学着妹竹的样子,用竹叶包了糯米饭到山上去吃。从此,不论兵荒马乱的岁月,还是太平盛世,扁担山的布依族人都去摘了竹叶或者高梁叶,包上糯米饭腊肉、酥麻等,煮熟了带到山上去吃。

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 苗族除恶传说(三)

相传北方有叫”故洪故流”的地方,住着一位无儿无女的老年妇女.一天,老人在屋前河边洗衣服,看到上游漂来一物,一只彩色的鸟张着两翅覆盖着.老人打捞上来一看,原来是只铜锅.锅内躺着一个小孩,浓眉大眼,高鼻方唇,逗人喜爱.老人抱回家抚养,给小孩取个名叫”阿德”。“德”,苗语是龙,小孩从河里打捞得的,那只彩色的鸟,也随老人回家,在屋边一株大树上做窝,每天太阳出来就叫着,大家都说它是太阳变的,叫它“太阳鸟”。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阿德已长大成了一个结实而强悍的小伙子,白天随老人下地干活,一有空闲就在屋前坪上敲打铜锅玩,树上那只太阳鸟听到铜锅声就飞下来,在地面跳跃着,吸引一群群的青年男女聚集到屋前坪上,姑娘门模仿着太阳鸟起步跳起来。

一年某日,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洪水暴涨。太阳鸟飞上树枝,啄下片片落叶,变成朵朵白云,漂浮在空中。白云载着人们往西北去,西北尽是冰天雪地,阿德只得随着太阳鸟往东南飞。飞呀!飞呀!飞到了南方,才看到一座大山露出水面。不久洪水落下了,现出了森林、山地、峡谷,开始落脚下来,动手砍树架屋,开山造田。随着阿德南来的五百男女,互相结为夫妇。

阿德南来后,曾立下三戒,以教导后人:一要光大宗族;二不下山坡;三不易服饰。所以现今苗人多居山地,喜着苗服,崇敬祖先,热爱宗族。

阿德逝世后,子孙尊称他为“王”曾在“嘎良”西山脚下为他塑像立庙。过去每逢苗年和二月二日,苗民都聚集在苗王庙前击铜鼓、吹芦笙、唱歌、跳舞,纪念“苗王”。

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 苗族除恶传说(四)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的赶鸟节。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华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等等熬过了严冬,看到山桃花开了,伸动翅膀,飞上天空,站上了高枝,看到山里人来了,就唱起欢乐的歌;看到妹姑手里金灿灿的包谷籽,一把把,一串串,撒进了黑沃沃的山土里,唱得更欢了,邀集伙伴,快来“会餐”!这样,它们往往成群结队,飞如乌云遮日,落象黑幕压地,耕山人一走,它们巧妙地试探了“稻草人”,飞落坡地,用尖利的嘴巴不停地啄,不一会儿,山土就糟蹋地不成样子了。鸟害成了耕山人的一块心病。山地里没有了收成,耕山人只有吃蔬菜,官府的钱水粮流也枯竭了,皇上发了慌,忙下圣旨:“谁制住了鸟害,赏林九架,免税九年。”

圣旨传下来之后,山主、耕山人都想开了办法。盘云寨有个盘英姑,很爱唱歌。耕山人听了她的歌,口里象溶了一块蜜;她向着山泉唱,山泉都停止了流淌;她向着山林唱,鸟雀们都羞得不敢开口,盘英姑的歌停了,鸟雀们还久久不肯离开。耕山人想到:要赶鸟,盘英姑一定有办法。于是,盘云寨的男男女女都来到英姑的木楼,跟她学起了唱歌,并商量把歌传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间去,约定下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下种以前,把鸟雀从九山引开,赶到没有阳春作物的白头山去。在盘云寨,有个叫盘阿肚的山主,养了一对画眉,每天清晨,他把鸟笼挂在木楼的房梁上,逗着画眉唱。说也奇怪,也引来一些山雀,日停寨头,夜宿楼檐,山主十分高兴:“哈哈,九架岭又到我名下了。”于是,他急忙修书,报告皇帝。皇帝朱笔一点,命令各山寨:山主们多养画眉,正月末一天,以鸟引鸟,把九山九岭的鸟雀引上白头山石岩岭。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就要种早包谷了,天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着聚会寨头。九十九寨的山主,看着鸟雀一群群飞出山林,飞来山寨,好不高兴,举起鸟笼,抢在耕山人的前头,向白头山汇集。鸟雀也真的追着歌声,跟着人们,飞往白头山。

这天,白头山上人多,鸟也多。晴天,鸟雀飞成排,为歌唱者遮日荫,雨天,鸟雀飞成队,为唱歌人挡风雨。耕山人从清晨唱到黄昏,鸟雀真的忘了飞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石上,人们悄悄离去。到第二天,鸟们飞到云头寻找歌声,它们围着白头山飞,好像山头有听不完的歌声。这样,鸟雀们在白头山呆了半年,等到它们醒来,坡地上只剩了稻谷杆子,耕山人们早把粮食收进了寨门。

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 苗族除恶传说(五)

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四、五三天,是苗族的盛大节日——踩花山。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山脚下,吹芦笙,弹响篾,踢脚架,耍大刀,斗牛,斗画眉……特别是倒爬杆更是引人注目:一个咪朵腰扎彩带,头箍布帕,背贴花杆,伸出两只手,举过头顶,反扳住花杆,两只脚轻轻向上一举,就头朝下,脚朝上,一纵一跃,向花杆顶端爬去,一个爬了另一个接上。顿时,叫好声此起彼伏。这就是苗家特有的踩花山。

这节目是怎么来的?

传说古时候,苗家居住在平原地方。那地方土地宽得连着天,平得象操场,年年风调雨顺,家家有吃有穿。

那时,苗家有个王叫蒙子酉,他人很好,有九个儿子,八个姑娘。每天夜里,他就领着儿子姑娘吹芦笙,打牛皮鼓,唱歌,跳舞。

有个晚上,牛皮鼓的声音传到皇宫,震摇了宫殿,惊动了满朝文武。于是,皇帝派人四处查访。

一天,皇帝知道苗家有一大块好田地,家家有钱有粮,眼睛红了,心生歹念,就派兵来打蒙子酉。皇兵每到一处就大肆抢占,无恶不作,搅得苗家不得安宁。这下子,就把蒙子酉给惹火了,他带领苗家,一同抵挡皇兵。但是,因为蒙子酉兵器不好,结果屡战屡败,一直被赶到深山老林里。

这深山老林,一峰比一峰大,一峰比一峰高,连绵不断。苗家逃到这里,喊也喊不应,找也找不到。蒙子酉就砍了一个又高又直的杉树,修枝剥皮,染成红白两色,解下他腰间的红布带,拴在花杆的一端,立在最高的山峰上,用来召见苗家儿女。苗家人看到了,就纷纷聚拢来。蒙子酉就在花杆下扎下营寨,叫九个儿子和八个姑娘各统领一部分苗民,分别驻守在各大山顶上。他们一边打猎,一边耕地织布,同时造房子,打兵器。没有几年,苗家又富裕起来。于是,苗家又打牛皮鼓,吹芦笙,唱歌跳舞了。

牛皮鼓的声音传到皇宫里,皇帝又派来了兵将,顺着鼓声来攻打蒙子酉。蒙子酉听到消息,就将儿子和姑娘召集起来,问:“皇兵又打来了,兵器造足没有?”他们齐声回答:“造足了。” 蒙子酉又问:“所有关卡守严没有?”除了儿子农耍咪以外,其余的人都回答:“守严了。”蒙子酉见农耍咪没有吱声,就生气地问道:“你呢?”农耍咪笑嘻嘻的回答:“我没有堵住关卡。”蒙子酉听了,大怒,吼道:“你不堵关卡,难道你要放皇兵进山,杀你的兄弟姐妹,来砍我的头吗?”农耍咪仍旧笑嘻嘻地回答道:“阿爸,我想敞开大门,将皇兵引到花杆脚下,关起门来打。皇兵兵器好,人又多,不这样做打不赢他们。”蒙子酉听了这番话,怒气稍稍减退,问:“你打算怎么引法?”农耍咪看了看八个妹妹,回答说:“前几年,我们同皇兵打仗,他们回回胜利,这次他们一个会疏忽大意,我们可以选一些姑娘打扮一番,同时挑选一些武艺高的小伙子、姑娘在花杆下跳舞,引诱皇兵到花山上来,周围埋伏下重兵,等皇兵到达半山腰,我们挂旗为号,四周的兵马杀拢过来,花山上的精兵杀下去,里外合攻,就会把皇兵杀光……”蒙子酉听了之后,转怒为喜:“好好好,那么,谁来挂旗呢?”农耍咪回答:“这一仗的关键在挂旗人,挂旗一定要适时,挂得快,既要有胆量,又要有气力,还要灵活……”蒙子酉听到这里,转喜为忧,不等农耍咪说完,又急着问道:“那,谁来挂旗呢?”八个儿子冲到 跟前,争着抢着要挂旗。蒙子酉反反复复看了几个儿子,还是决定不了谁来挂旗。农耍咪对八个弟弟说:“比赛爬杆,谁赢了谁挂旗。”蒙子酉听了连声叫好:“好好好,就这样办!”

比赛开始,苗家纷纷涌到花杆下,里三层外三层将蒙子酉九个儿子围住。九个儿子又将花杆围住。蒙子酉站在花杆下,拿着红旗。霎时,整个山头站满了人。蒙子酉看了看九个儿子,问:“哪个先爬?”

话音没落,小儿子芝梭朵走到花杆下,抱住花杆,象松鼠一样沙沙爬上去,又沙沙地滑下来。众人见了,纷纷叫好。叫好声中,芝梭朵对父亲说:“怎么样?把红旗交给我吧!”

以上内容是关于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和苗族除恶传说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苗族除恶传说

标题:民间小故事苗族除恶节 苗族除恶传说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3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