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赶走倭寇 戚继光赶走倭寇的故事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戚继光赶走倭寇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戚继光赶走倭寇的故事和戚继光赶走倭寇的精彩内容哦。
戚继光赶走倭寇 戚继光赶走倭寇的故事(一)
明朝的时候,从日本过来的海盗不断从海上入侵我国的东南海疆,杀人放火,抢夺财物,甚至把大批男女抓走当奴隶。人们痛恨这些日本海盗,叫他们是“倭寇”。明朝派了许多优秀将领到沿海平倭,戚继光是最杰出的一个。
戚继光17岁就继承父业,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青年将领,立志为保卫祖国献身。刚到前线的时候,有一次他率军去迎击倭寇,有些士兵竟不敢迎敌,见倭寇来了,回头就跑。戚继光大喝一声:“站住!”随后跳上一块大石头,连发三箭,射倒了三个倭寇头目,又带头冲上去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从此,他的声威大振,倭寇都叫他“戚老虎”。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他重新组建了由矿工和贫苦农民组成的能征善战的新军,严格训练、严明军纪,人称戚家军。戚家军连战连胜,把入侵浙江的倭寇消灭了。
戚继光又率军到了福建。他决定先拔除倭寇在海上的最大据点横屿岛。为了接近横屿岛,戚家军将士冒着巨大的危险,赤膊匍匐前进在海滩上。戚继光亲自擂响战鼓。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盘踞在岛上的大批倭寇被歼灭。戚家军又乘胜前进,把福建沿海的倭寇一一扫平。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危害我国沿海达300年之久的倭寇被彻底平定了。伟大的统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祖国立下了不朽功勋。
戚继光赶走倭寇 戚继光赶走倭寇的故事(二)
1840年,英国向我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这是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中国的第一次侵略战争。虽然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在战争中失败了,签定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赔了大批钱款。但是广大爱国官兵和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侵略者所到之处,都遇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
虎门之战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将士日夜守卫在炮台上,孤军奋战。关天培说:“我们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他们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关天培身负重伤,仍挥剑与敌人搏斗,直到中弹倒下。
定海之战中,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率部下用简陋的武器阻止敌人进攻,打到最后一刻,全都为国献身。
英国侵略军进攻上海吴淞口。老将陈化成面对敌强我弱、内部又人心不齐的不利局面,对将士们说:“为国战死疆场,死也值得!”在战斗中,他亲自操炮发射和敌人决一死战。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血流不止,扑倒在地,又顽强地站起来,挥刀迎战,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爱国官兵的奋勇抵抗,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戚继光赶走倭寇 戚继光赶走倭寇的故事(三)
我们的国家现在实行改革开放,许多外国人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国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礼貌,尊重人家的国格,尊重人家的各种习惯。另一方面也要维护我们的国格国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错误的。这里讲一个冯玉祥将军对待外国人的故事。
冯玉祥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当年担任陕西督军的时候,一次接待了两个外国人。他很有礼貌地请他们坐下,谈话。两个外国人打开旅行袋。拿出一块新鲜的野牛肉,要送给冯玉祥。冯玉祥问:“哪里弄来的野牛肉?”外国人回答:“是我们在终南山打猎打来的。野牛凶得很,不好打。”冯玉祥皱起了眉头:“你们到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领过许可证吗?”外国人忙说:“我们打的是野牛,没有主人,用不着和谁打招呼。”冯玉祥沉下脸说:“终南山在我们中国,是我国的领土。野牛生在这里,自然归我国所有,怎么说没有主人?你们不经允许,私自猎牛,这是犯法的!我作为地方官,有保护国家主权的责任。你们在中国就要守中国的规矩,不能蛮不讲理!”两个外国人理屈词穷,只得承认做了错事。
戚继光赶走倭寇 戚继光赶走倭寇的故事(四)
鉴真是唐代的一位高僧(学问很深的和尚)。他是扬州大明寺的住持,不但精通佛法,还努力钻研医学、建筑、文物、书法等方面的学问,受到人们的尊敬,远近闻名。
当时,我国的东邻日本正在发展时期,非常羡慕和崇尚中国的文化,派了许多人到唐朝留学。有两个日本僧人也到扬州向鉴真学习,并请求他派人到日本传授佛法。鉴真的弟子们听说去日本路途遥远又要渡过大海,都不愿意去。鉴真就决定自己去。但是他5次渡海都失败了,眼睛也失明了。他没有动摇,终于在65岁那年渡海成功,到了日本,被请到奈良东大寺。
日本朝廷请鉴真主持授戒,连天皇、太上皇、皇太后也来让他授戒。鉴真不但传授佛法,主持佛事,还热心传播中国文化,按中国建筑风格兴建了唐招提寺;把中国的雕塑、书法、文字、语言传播给日本人。他还不顾年老失明,亲自用中医药为日本人治病,教他们制作豆腐。日本人民至今尊鉴真是“日本文化的恩人”、“律宗太祖”、“医术之祖”、“圣僧”,连豆腐房也奉他为始祖。他去世后,日本佛教徒为他建造了墓塔。
鉴真东渡日本,不但促进了日本文明的发展,也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大大增强了。
戚继光赶走倭寇 戚继光赶走倭寇的故事(五)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要派使者到西域去结交各国,加强往来。年轻的侍从张骞主动报名要承担这项使命。“西域”指的是当时的亚洲中西部的广大地区。张骞明知到西域的路途十分艰险,可为国探险立功的壮志支配着他带着100多人上了路。路上,他被敌视汉朝的匈奴人扣押了10年,后来逃走,又跋山涉水挨饿受冻,终于到达了西域。
张骞先后到了大宛、康居、大月氏(zhī)、大夏等国(在现在的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阿富汗境内),见到了国王,表示了汉朝愿与他们友好来往的愿望。这些国家的人见到汉朝使者十分高兴。几年以后,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他还派出许多副使到身毒(yāndú)、安息(在现在的印度、伊朗一带)等国,和那里的人民建立了关系。这样,汉朝和西域各国开始了友好往来,特别是经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的先进技术、丝绸、冶铁术、作物栽培法等都传到了西域,西域的葡萄、苜蓿、胡桃和音乐舞蹈也传到了中国。在东西方之间,出现了一条商路,人们叫它“丝绸之路”。来往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知道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以上内容是关于戚继光赶走倭寇和戚继光赶走倭寇的故事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