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杂交水稻之父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和杂交水稻之父的精彩内容哦。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一)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 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 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二)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个部落,原来居住在大沙漠以西地区,后来因为受别的部落排挤,为求生存,就离开家乡,流落到欧洲伏尔加河流域,以放牧为生。可是过了很多年,俄国控制了伏尔加地区,就把土尔扈特人看成是它的臣民,千方百计剥削他们,向他们征税,还要求他们改信俄国宗教,甚至让土尔扈特人到前线为他们打仗。土尔扈特人不断反抗,同时更加怀念故乡。当他们听说清朝政府对蒙古族采取优待政策、现在国内安定的时候,十分高兴,就忙派人回国,向康熙皇帝进贡问好,表示自己仍然是中国皇帝的臣民。
又过了多少年,土尔扈特人再也无法忍受俄国政府的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决定返回祖国。1770年的冬天,渥巴锡率领十几万土尔扈特人启程,义无返顾地向东方进发,向着祖国的方向前进了。俄国政府派军队追赶阻截,土尔扈特人一边作战一边赶路,尽管有许多人战死、饿死和病死,可他们没有屈服,回国的决心更坚定了。第二年,只剩下几万人的土尔扈特人终于进入新疆境内,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这动人的爱国壮举使清朝乾隆皇帝十分感动。他嘉奖了渥巴锡和他的部下,并下令将他们妥善安置。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三)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振兴中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成了人民群众共同的愿望和行动。被称为“铁人”的王进喜就是胸怀祖国、发愤图强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进喜本来是玉门石油矿普通工人,可他一心为国分忧。有一次在北京街头上,他看到汽车没油烧,在车顶上放着大大的煤气包,靠烧煤气行驶。他难过得吃不好睡不着,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现在国家缺油,我有责任啊!”不久,他被调到大庆,参加开发新油田的会战,他兴奋得像有使不完的劲,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没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干打垒的简易棚子里,吃冷饭,睡地铺。钻井机到了,可没有吊车下不了火车,他一声呐喊,带着工人用绳子拉,肩膀顶,终于把机器卸下来运到工地。第一座井架竖起来了,没有水灌井,他和工人们用脸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来,争分夺秒地开了钻。发生井喷事故时,没有搅拌机,他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的是尽快打出石油,改变祖国石油工业落后的面貌。
因为常年劳累,饮食没规律,王进喜得了严重的胃病,经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说:“为了拿下大油田,我宁可少活20年!”正是这种铁人精神,正是这种为国忘我的劳动,使得大庆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国摘掉了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四)
鄷云鹤是我国著名的苎麻纤维专家。她本是山东利津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后来家乡遭水灾,一家人流落到济南。她去给人家当佣人,每天扫地、做饭。在旧中国,主人家一般瞧不起佣人。鄷云鹤想认字,请求那家小姐每天教自己认一个字,竟被那小姐斥骂了一顿。她生气极了,辞了工,发誓要上学读书,后来进了一所免费的学校。谁也没想到,这位贫农出身的女孩子学习那么好,不但上了中学、大学,还取得了留学美国的资格,成了博士。
鄷云鹤回国后,立志要在麻纺织业上做出成绩,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她努力钻研,在世界上第一个从草类纤维上抽出了人造丝。日本人听说后,要用高价买她的专利。她痛恨日本侵略中国,就说:“我不卖,我要把这项技术留给我的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鄷云鹤成了苎麻纤维的大专家。为了解决麻纤维不容易合成和染色的难题,她反复试验,终于完成了苎麻纤维的化学变性。我们现在经常穿的麻织品又结实了美观,我国的麻纺工业也十分发达,这和鄷云鹤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她为祖国的富强做出了切切实实的贡献,也实现了年轻时立下的志愿。
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五)
人们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比作使中华腾飞的两个“翅膀”,是非常正确的。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会有国家的强盛。
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科学家。为了建立中国的地质科学,探明地下宝藏,他到外国留学后,不愿在外国当工程师,而是回到国内,不辞辛苦地到各地考察,进行地质研究,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他把力学的理论用到地壳变动的研究中,提出了地质力学的理论,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国人一直说我国是贫油地区,用石油只有从外国进口。李四光不信那一套。他经过周密考察,用自己的理论,推断中国的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后来,科技工作者和石油工人,根据这一理论,果然在我国东部找到了大油田,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石油生产基地。这不但证实了李四光预言的正确,还彻底甩掉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现在我国不仅可以石油自给,还出口到国外,大大增强了国力。
像李四光这样为祖国富强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还有不少。他们是爱国者的典范,是民族的精英。
以上内容是关于杂交水稻之父和杂交水稻之父手抄报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