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60分钟合集 中国民间故事100个

国学素材成语故事

民间故事60分钟合集 中国民间故事100个

天佑良安围观:℉更新时间:08-16 14:43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民间故事60分钟合集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中国民间故事100个和民间故事60分钟合集的精彩内容哦。

民间故事60分钟合集 中国民间故事100个

民间故事60分钟合集 中国民间故事100个(一)

关于龙游民间故事的调查

【摘要】:龙游的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尤其是其中的民间故事,不仅十分有趣,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我们凭借自己对龙游的一定了解,收集到了一定信息。之后,我们有走访了塔石镇舒村,了解到了当地一些比较经典的民间故事。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了龙游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关键词】:民间故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县的民间文学遗产浩如烟海,俯拾即是,但许多艺术珍品尚未被挖掘整理。仅从已经整理出来的作品中,人们便可以窥测出女真及其后裔所形成的民风、习俗、文学艺术为载体的民间文化,蕴藉厚重。数百年来,流传在海伦的民间故事,虽不是历史的直叙,但却始终保持着这一段历史投影。它由生存在蚂蚁河流域的人们世代相传而得以保留下来,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结晶,及时地搜集,认真地整理可以使优秀的作品得到推广,还可以将千百年来在群众中流传的民间文艺作品保存下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我们通过上网搜索资料(通过网上查阅,书籍查阅,剪报等方式获取有关龙游县民间艺术的信息),实地走访(向村中老人询问有关知识)等方法去研究,收集我们所需的信息。

通过上网搜索资料,我们发现了有关龙游的地域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的传说。而通过当地走访发现了我们以前所没有听过的故事。

1.龙游发糕的传说 饮食文化

对于我们龙游的饮食,大家最最熟悉的东西没过与龙游发糕了。龙游发糕起始年代已很久远,因风味独特,制作精美,又是“福高”的谐音,象征吉利,因而成为节日礼品。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蒸制作糕,用作点心或馈赠亲友。

传说朱元璋攻占衙州后,将街州路更名为龙游府。朱元璋坐上龙椅后,认定自己从“潜龙勿用”一跃成为“飞龙在天”,是得了龙游这个地名的“口彩”相助,不由得对龙游另眼相看。这年暮春时节,朱元璋与几个亲信再次进龙游游览。朱元璋扬言要踏遍龙游域内,尝遍坊间美食。在太监而聂的指引下,朱元璋跨进了庙前乡晓溪村的一户张姓人家。虽然朱元璋是微服私访,但待得朱元璋跨进张家大门,张诚缮只瞥了他一眼.就断定其人绝非是寻常客商。朱元璋率众人一番风卷残云,桌上瓜果已所剩无几。见状,张诚缮转身奔进厨房,捧上了当地特有的食品----发糕。朱元璋品尝龙游发糕后,对发糕的色、香、味、形大加赞赏,从此龙游发糕就扬名天下。。

2.鸡鸣山的传说 地域性文化

鸡鸣山是龙游的一块风水宝地。这里有山有水,风光秀丽,交通十分便利。它历来就是一处风景旅游胜地,宋时被命名为龙游八景之一,清代时命名为龙游十二景之一“鸡鸣秋晓”。明代诗人陆律曾有诗为证,“鸡鸣招隐处,旧是读书台,塔古聚霄出,山奇石座开,台空人不见,鸡唱晓还来,我欲诛茅出,昔贤安在哉”。足见鸡鸣山是文人雅士聚会交友、吟诗作画之胜地。

为什么叫鸡鸣山呢?历来传颂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北宋嘉佑末年(公元1063年),有一位叫吕大防的学者,在这里开设义学,办起了吕大防讲学所,慕名前来求学者甚多。某日,吕大防登山游览,忽闻鸡鸣声,他发现荆棘中有鸡在觅食,便取食喂之,偶然间发现草丛中有白银一堆,他不据为己有,而将银子全部送交官府,为了纪念吕大防先生拾金不昧的高贵品质,把此山命名为鸡鸣山。

除以上凭借我们对龙游的了解之外,我们还走访了塔石乡舒村,与当地老人交流,了解到了大量民间传说。

1.人物传说

明朝时期,舒村出了一个员外,外号叫“白蛇”。本来是个人,可是在夜里,洗澡要用一担水倒在豆腐桶内还要一张木梯,蛇头挂在梯子上。有一次,被一个佣人看到。据说人生肉眼看,蛇就眼睛瞎掉,第二年就死亡了,佣人也在本年被吓死了。有一次,本里有一个人向他借米,无意中叫他一声“白蛇”,可白蛇也不计较,还装了一袋米给他。谁知借米人一袋米背在肩上走了一天还没有走出房屋。

从前有个秀才考状元路过,田畈里农民耘田随口说秀才你到哪里去说去赶考。农民说我说个对子你对对如何?秀才说你出。“上联是:稻草捆秧父抱子。”秀才听了始终对不出上联。后来秀才想自己还不如一个农民,就放弃了赶考到处去流浪。时隔一年,一天他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妇女,篮子里装着笋在叫卖。秀才看到这领悟到原来是“竹篮装笋母抱心”。这说明农民也有学问。

2.故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到午时家家门口都要插艾叶菖莆避邪。原因是黄巢造反失败后遇到一位妇女,这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另一手还牵着一个小孩。黄巢问何不让他走?这个妇女说走路的是自己的小孩,不能苦了别人孩子。黄巢听了觉得此女人良心好,对他说你回去,初五时用艾叶、菖莆做成宝剑插在门上,如此如此。妇女照办,果然他家平安无事,别人家都发了瘟疫。后来这位妇女将黄巢对他说的话告诉了村人,一直流传到今。

3.生产习俗:求雨

遇到大旱年成,村民组织青年壮汉十八人捆起草龙,带上供品到寿昌灵栖洞求龙水。选 一个水性好的人从水洞中游到里面无水洞中,从石缝中取下泉水(龙眼泪),装在竹筒内封好口,带到家乡挂在几百年的大樟树上,有几年真的是求雨的一路回家,天上的乌云直跟在头顶下起雨来。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梳理了种种的龙游民间故事,发现它们无论是对地域名字的来源,著名景观的赋词,还是对节日文化的传承和饮食方面的进取,研究民间文学的传播媒介等问题都有其重要的意义。民间故事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民族性和民间性。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鲜明地体现着这一点, 传承它保护它不是单纯的怀旧复古,也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为传承而传承,而是要接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接力棒,在保护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让我们的民间故事充实到我们的文化活动中来,宣传它们,让它为广大群众所认知、 所接受、所热爱,从而达到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族文化的目的。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民间故事,并宣传它们,号召大家一起做好挖掘整理,抓紧发掘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故事。

其次,建议党和政府正确处理民间文学遗产的艺术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系,把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当成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途径,把民间文学遗产的传 承与保护看成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创新的广阔舞台,从而激发人民群众保护民间文学遗产的积极性。

再者,我们要推广、普及民间故事,让充满泥土芳香和生活气息的民族故事焕发出时代的光彩,显示出勃勃生机。

【结论】: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听过老人们讲的流传于口头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异常美丽而动听,有些故事伴随我们一生也不会忘记。我们是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这种民间文学的滋养而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是因为这些口碑流传的民间故事使我们最早知道了人应该善良,而且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相信正义最终有战胜邪恶,相信有情人最终能成为眷属;知道了人类因为有爱世界才美好,我们活着才会感到温暖,同时,民间文学的流传也使我们感到来自这方水土,来自祖辈先人们感情链条的代代传递,我们必须把这条美丽的情感链传递下去。

参考文献:1.《龙游县志》2.《民间传奇故事》2022年10期


这个你要哪个国家的民间故事呢,要说清楚···········


民间的故事有很多!比如圣诞节的由来、织女牛郎鹊桥相会等等,很多!

民间故事60分钟合集 中国民间故事100个(二)

从前有一个儿女,她有三个女儿,第1个很丑,第2个也很丑,第3个是最漂亮的,她特别善良,父王父王开心的时候做白色的凳子,难过的时候做黑色的凳子一天国王问他们三个女儿,问他们有多爱他,第1个女儿说我爱的你像爱我的面包一样,第2个女儿说我爱你像爱白葡萄酒一样,第3个女儿说,我爱你爱的像盐一样爱你,这说完就把她赶出了家门


从前有一个渔夫,结婚很多年了,妻子也没有给他生孩子。一天,他带上鱼网又到附近的湖里去打鱼,网上了一条又漂亮又肥大的鱼。这条鱼一被拉出水,就请求渔夫放了它,还答应渔夫,为了报答他的仁慈,指点他到附近的一个水塘去打鱼,只消一刻就能网上满满的一网。听到鱼能说话,渔夫先是吓了一跳,没多想就把它放了,这条大鱼钻进水里,一下子就消失了。渔夫到水塘里试了两网,果然网上很多鱼,他回家时带回的鱼连头驴子都驮不动。

妻子问他今天怎么回事,竟打回这么多鱼来,他就一五一十把今天的奇遇跟妻子说了。妻子一听。冲着他就骂起来:“笨蛋!你把这么好的一条鱼都放跑了!明天再去,把它给我打上来,带回家,我要配上酱汁煮了它解解馋。”

第二天,渔夫为了讨妻子高兴,又来到湖边,撒下网,又把那条会说话的鱼拉了上来。但这一次他又被它的恳求和眼泪打动,又把它放了,随后又到昨天那处水塘里打上很多其他的鱼带回了家。妻子听了渔夫的话,越发生气了。她双手叉腰,破口大骂:“笨蛋!窝囊废,好运气往身上撞你都不知道接着?明天你要么把那条鱼给我带回来,要么我就要你好看。听明白了吗?”

一大早,渔夫又来到湖边。撒下网,一拉,那条鱼又在网里了。这一次,渔夫既不听鱼解释也不顾它流眼泪,快步跑回家,把这条还活着的鱼交到了妻子手里,妻子把它放在一个水箱中。两个人靠在水箱旁盯着这条鱼,看到它又肥又大,就商量着用什么最好方法烧煮它。这时,只见这条鱼把脑袋露出水面,说:“我知道我是死路一条了,但至少让我留下几句临终遗言吧。”

渔夫和妻子马上就答应了,只听这条鱼说:“我死之后,煮好分成两份,我的肉让妇人吃了,我的汤要让家里的母马喝了。我的头扔给那条母狗,我的三根最大的刺要立着插在菜园子里,我的胆囊要挂在厨房的梁上。你们很快就会有几个儿子,一旦哪一个儿子遇到灾难,胆囊就会往外滴血。”

杀了鱼,煮好后,夫妻两人按鱼的临终嘱托一件件地做好了。不久,妇人、母马和母狗怀孕了,而且在同一天晚上,母狗产下了三只小狗,母马产下三只小马驹,妇人生下三个小男孩。这三胞胎兄弟像极了,如果不在他们身上做记号,就很难分清他们。而那三根插在菜园里的鱼刺,已经变成了三把锋利的宝剑。

当三兄弟长大以后,爸爸分给他们每人一匹马、一条狗、一把剑,还给他们每人配了一杆猎枪。老大早就对家乡贫穷的生活厌倦了,想要出外闯荡一番,碰碰运气。他骑上马,牵上自己的那条狗,把剑和猎枪背在肩上,跟家人告了别,就走了。出发之前他对两个弟弟说:“要是看到胆囊滴血,你们就来找我,那说明我要么死了,要么遇到了劫难。再见。”说完,疾驰而去。

骑着马走了多日,经过很多不知名的村镇,老大来到一个王国的城门口,城门大开着,无人看管,他便走进城去。居民全都穿着黑农,个个脸上都是一副忧伤的神态。他来到一家客栈,坐在一张小桌旁,边吃着东西边问店主,这里发生了什么悲哀的事。店主说:“怎么?你没听说有条长着七个脑袋的龙吗?它每天中午都来到桥上,索要一个姑娘吃,要是不满足它,它立即就进城来,吞吃它遇到的所有人。居民们每天抽签决定送一个姑娘去,今天轮到公主了,一到中午她就要到桥上去,喂给龙吃。国王已经贴出告示,上面写着,谁能救下公主,就把她嫁给谁。”

小伙子说:“难道就没有人去解救公主,把整个城市从这场灾祸中解救出来吗?我有一把利剑、一条勇猛的狗和一匹强壮的马,走!带我去见国王。”

店主立即领着他去见国王陛下,小伙子请求允许他去与恶龙交战,把恶龙杀死。

国王说:“勇敢的小伙子,你知道在你之前有很多人已经尝试过这一壮举,但都丢了命吗?真是悲惨呀!如果你甘愿冒险并战胜了恶龙,你就可以娶公主为妻,并在我死后继承我的王位。”

小伙子毫不畏惧,他牵上狗和马。来到桥上,坐在栏杆上等着。

到中午了,国王的女儿身着黑纱,后边跟着她的宫女、侍从。到了桥中央,随从的人把她一个人留在那里,哭着回去了。她转头一看,旁边坐着一个小伙子,还带着一条狗,就对他说:

“壮士,你来这里干什么?你不知道龙马上就会来吃我吗?要是看到你,它也会把你吃了。”

“我当然知道。”小伙子回答,“我来这里就是要救你,然后娶你。”

公主哭着说:“快走吧,可怜的人。要不然,龙今天就会吃掉我们两个人,让我一个人去送死吧。这条龙浑身都是魔力,你怎么可能杀死它呢?”

小伙子一见到公主,立即就爱上了她,说:“不管怎么样,为了得到你的爱,我甘愿冒此风险,就听天由命吧。”

他们刚说完这些话,王官的大钟敲响了中午的钟声,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只见地上裂开一个洞,那条七个头的龙在烟火当中冒出来。它的七张嘴都张开着,冲向公主,看到旁边还有一个人,它高兴地嘶嘶叫着,以为今天为它多准备了一份。但小伙子并没像它想的那样站在那里等死。他飞身跳上马,呼唤狗向龙冲来。他手里的剑左右挥舞着,一个一个地把六个龙头砍了下来,这时龙提出休息一下,小伙子也气喘吁吁的,就说:“那我们就歇一会再战。”

没想到,龙用剩下的那个脑袋往地上一蹭,掉下来的那六个头一个个又长回到身上。看到这个情形,小伙子马上明白了要想杀死它,得一下子把七个脑袋全砍下来。他奋力地挥剑向前,左右劈杀,终于把七个龙头全砍下来了。然后他用剑割下七根龙舌头,对公主说:“你有手帕吗?”

公主递给他一块手帕,小伙子把七条舌头包了起来,收好。然后,他又骑上马,去了一家旅店,想换下这身满是尘土和龙血的衣服,干净体面地去见国王。

真是节外生枝。正巧这座桥旁边的一个小棚子里住着一个阴险狡诈的烧炭夫。他远远地看到了小伙子跟龙搏斗的全过程,就想:这个傻小子把七个龙头都留在这里,浪费时间去换衣服打扮,我可要好好利用这机会!于是,他把割下来的七个龙头收集起来,装在一个口袋中,又把一口刀沾了些龙血,急急忙忙跑到国王面前,说:“英明的陛下!我就是杀死龙的人,这是我用刀割下的七只龙头。陛下您要兑现诺言,把公主嫁给我。”

国王看到眼前这个面目丑陋的家伙,心里很不舒服。他没有亲眼看到搏斗的经过,但心里猜想:一定是那个勇敢的年轻人被龙吃了,这个烧炭夫等龙快要死了的时候赶了过去,只需给龙一刀,就捡了这个大便宜。可不管怎样,国王的允诺无法反悔,于是就回答道:“要果真如此,我的女儿就是你的妻子,你可以娶她。”

这时,公主正在候见厅里,听到这个决定,她大叫起来,说这个烧炭夫是个骗子,杀死龙的人不是他,而是另一个小伙子,他马上就会到王宫来。公主和烧炭夫争吵起来,但烧炭夫一口咬定是他杀死了龙,而且有七个龙头为证。国王看到事实在此,无法否认。不得不吩咐女儿安静下来,让她做好准备,等着嫁给烧炭夫为妻。

国王马上派人告知臣民,王宫要摆宴三天,大庆胜利,在第三天的宴席上为公主举行婚礼。这时真正的杀龙英雄来到王宫,但看门的侍卫坚决不让他进入王宫,同时他又听王宫传令官在广场发布公告说公主要和烧炭夫结婚。小伙子一再争辩,请求让他面见国王澄清事实。但侍卫根本不听他的要求,像石头一样无动于衷。这时烧炭夫出现了,他吩咐侍卫要对小伙子毫不留情,当即把他赶走。可怜的小伙子只得满腔怨气地离开王宫,回到了客栈。

王宫的宴会准备停当。国王邀请了所有的名门望族出席。烧炭夫身着丝绒衣服坐在公主的身旁。因为他身材矮小,仆人在他的椅子上垫了七个座垫,这样他才显得稍稍高了些。

在客栈里,小伙子绞尽脑汁地想着办法。他叫醒趴在脚下的狗说:“菲多,你去一趟,去找公主,跟她玩耍玩耍,但我告诉你,只能跟她一人玩,他们快要吃饭的时候,你把宴席上的饭菜弄翻,再逃回来。小心别让他们抓住你。”

这条狗,一听主人的话,就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它跑了出去,来到王宫,跳到公主的腿上,“汪汪”地叫着,然后在公主的脸上和手上又是舔又是蹭。公主认出了它,高兴地看着它,一边抚摸着,一边对着它耳朵问救了她的人在哪里。但烧炭夫看到公主和这只狗这么亲热,心生疑惑,想把它赶出宴会厅。这时,仆人端上一份汤放到桌上,这条狗咬住桌布的一角,使劲往下一拽,桌布跟上边的所有的东西都摔到了地上,摔得碎片满地都是。然后,这条狗抬腿窜到楼上,没人追得上,也没有人看见它藏在哪里,宴会厅一片混乱,人们只好中止了宴会,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

当举行第二次宴会的时候,小伙子又对狗说:“菲多,再去,像昨天一样再干一回。”公主一见菲多又出现了,高兴地笑了起来,烧炭夫却是又惧怕又怀疑,坚决要把它打出去。公主全力保护菲多,弄得烧炭夫虽然心里憎恨,但也不敢与公主作对。这一次,当汤端上餐桌的时候,狗又咬住了桌布,把所有的东西摔到地上,然后风一般地逃走了。侍卫和仆人们追着狗,上气不接下气,最后还是让它跑了。

第三次宴会时,小伙子又说:“菲多,再去一次,像上两次一样干,但这次,要让他们追着你,找到我这里。”

狗又把宴席搅了个底朝天,侍卫们追着它找到了小伙子的房间,他们把他抓起来,带到了国王面前。国王认出了他:“你不是那个要杀死龙,救我女儿的小伙子吗?”

“是我,陛下,是我救了她。”

听到他这句话,烧炭夫嚎叫起来:“假话!龙是我亲手杀的,是我把它的七个脑袋带来的。”说完,吩咐仆人把七个龙头摆在国王脚下。

小伙子不慌不忙,他面向国王,说:“他带回了七个龙头,而我嫌龙头太重,只带回了七条龙舌头。我们来看看这些龙头的嘴里是不是还有舌头。”

龙头里的舌头果然都不见了。这时,小伙子从口袋里掏出那块包着龙舌头的手帕,向大家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烧炭夫还不想认输,提出舌头必须一条一条地跟龙嘴里对上,看看它们是不是原来在上面的,结果每一个都正好对得上。到最后,他溜到餐桌下藏了起来,然后逃了出去。但侍卫马上就把他抓了回来。得到国王的吩咐后,立即带到广场绞死了他。

王宫上下一片欢腾,国王、公主和来宾们坐到餐桌前狂欢起来。并当即举行了婚礼。到了晚上,大家都各自散去。第二天天刚亮,小伙子起身下床,打开窗户,看到对面有一大片森林,里面飞着各种禽鸟,他兴奋地想要进去打猎。但新娘求他别去,因为那是一片中了魔法的森林,人们进得去,却出不来。别人越说那里危险,小伙子情绪越高。他带着马、狗、剑和猎枪,就出发了。他打了很多的飞禽,正要回家,这时天色大变,刮起暴风,下起骤雨,雷电交加,好像到了世界末日。小伙子浑身湿了个透,到了天黑也找不到回家的路,看到一处山洞就躲了进去。山洞里面到处是石像,都是用白色大理石造出来的,神态各异。但小伙子又累又湿也没顾得上多看。他捡了几根干柴,用打火石点着一堆柴火,一边烤着衣服,一边烧着鸟肉。

不一会,一个老妇人也进到洞里躲雨,她从头到脚湿了个透,冻得牙齿直打战,请求小伙子让她也过去烤烤火取暖。小伙子说:“来吧,老婆婆,来跟我做个伴。”

老妇人坐到火堆旁,给了小伙子一些盐蘸着烤鸟肉吃,给了他的马一些谷糠吃,还给了狗一块骨头,然后又拿出些油脂,让他涂到剑上,但小伙子、马、狗一吃下东西,剑刚被涂上油脂,他们全都变成了石像,待在原来的地方一动不动。

公主看到丈夫一直没回来,以为他已经死了。国王也伤心地发布命令,让全城戴孝。

这时,在渔夫的家里,自从老大外出后,爸爸和两兄弟每天都去厨房看一眼挂在梁上的胆囊。一天,他们发现厨房的地上都被血淹没了,胆囊像下雨一样往下滴血。老二说:“我大哥要么死了,要么遇到了大灾祸。我去找他,再见。”说完,跨上马,带上狗,背起剑和猎枪,疾驰而去。

每走到一个地方,老二就向人询问哥哥的情况:“你们见没见过一个长得跟我一样的小伙子?”

人们都笑起来:“笑话!上一次不就是你从这里经过吗?”

于是小伙子明白了他的哥哥一定也曾从这里经过,就继续前行。来到那座城里,当穿黑戴孝的人们看到他进来,都惊讶地说:“是他,是他!他还活着!活着!我们国王的女婿还活着!”

人们把他带到王宫,国王和宫廷上下,甚至连公主都把他当作老大。国王责怪他不该这样鲁莽,要他以后一定注意。老二假装什么事也没有,请求大家原谅,然后又装作跟公主和好如初。他对大家的问题对答如流,从中了解到了哥哥的全部情况,包括他的婚事和失踪的事。

晚上该上床睡觉了,老二拔出剑来,把剑刃朝上放在两人中间,对公主说,两人各睡一边。公主虽弄不明白缘故,但也只好上床睡觉了。

早上,刚起床,老二也打开窗户,看到对面的那片森林,说:“我想到那里去打猎。”

公主马上说:“你好不容易捡了一条命回来,这还不够吗?还要让我忍受这担惊受怕的煎熬吗?”

老二没有听从公主的话,骑上马,带着狗、剑和猎枪就出发了。老大遭遇的一切。他也同样遭遇了,结果他也留在洞里变成了石像。公主左等不来,右等不见,心想这次他真的回不来了,整个城市按照国王的命令又披上了黑纱。

在渔夫的家里,厨房梁上的胆囊又滴出血来。老三没有多想,立即骑上马,带上狗、剑和猎枪出去寻找两位哥哥了。骏马疾驰而行,他一路走一路问:“看没看见过两个像我一样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人们回答:“你这人真滑稽!怎么总来问同样的问题?不就是你吗?真怪!”

老三知道自己走对了路,一直来到那座城里。人们欢天喜地地迎接他,好像看到一个死人复活了一样,国王、公主和王宫上下又都把他当作老大。晚上,他也跟公主上了床,把剑放在床中间,两人各睡一半。早上,来到窗前看到窗外的那片森林,他说:“我要出去打猎。”

公主又一次不满地告诫他:“难道你就只想去送死吗?你究竟还爱不爱我了?每次都把我吓得要死!”

但老三急着要找回两个哥哥,就出发了。为了躲避暴风雨,他也来到那个洞里,他一个一个地察看那些雕像,认出两个哥哥也在里面。他心里想:这里一定有名堂,我得小心戒备。

他把柴火点着,刚要烤些鸟肉吃,一个老妇人出现在洞口,她客气地请求让她也来烤火,但小伙子斜眼瞥了一下,说:“别进来,你这个老妖婆,别靠近我。”

老妇人看上去对他的无礼很伤心,呜咽着说:“难道你对别人一点同情心也没有吗?我只想给你点东西,让你吃得更好些,这些盐是就着烤鸟肉吃的,谷糠是给马吃的,骨头是喂狗的,还有这些牛油是让你涂在剑上的,防止它生锈。”

小伙子说道:“奸诈的老妖婆。休想骗我上当。”说着,朝她扑过去,把她掀倒在地。用膝盖压住,然后左手掐住她的喉咙,右手拔出剑架在她的脖子上,咬着牙说:“卑鄙的妖婆,要么还我兄弟,要么我现在就杀死你。”

老妖婆还想狡辩,说自己没做过任何伤天害理的事。小伙子立即把剑朝她的喉管按了下去,最后,逼得她交待了施魔法的经过,并答应听他的吩咐,救回他们的性命。她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瓶能让石像起死回生的药膏。但小伙子根本不想放开妖婆,他用刀顶住她的后腰,逼着她自己给石像抹上了解药。所有的石像一个一个都变回成了活人,很快就挤满了山洞。三兄弟一见面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兴奋不已。其他被救活的人也纷纷走过来对老三千恩万谢地致意。在一片喧闹中,妖婆想乘机溜走,刚走到洞口,就被三兄弟发觉,他们一起扑了上去。毫不留情地把妖婆杀死了。森林的魔咒被解除了,老大从巫婆那里夺过了那瓶能起死回生的药膏。

回城的路上,大家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议论着,三兄弟互相讲述了各自的遭遇。当老大听到两个弟弟跟自己的妻子公主睡了一夜,妒火中烧,拔出剑,杀死了他们。

但他行凶以后便恢复了理智,立即内疚起来。他不顾一切地把剑对准自己的喉咙,由于被大家拦住才没自杀成。这时,他想起那瓶药膏,他把药涂在两个弟弟的伤口处,两个人马上又活了过来。健康得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的。在一片高兴的气氛中,老大请求弟弟们宽恕他。他们都原谅了他,并且对他解释,他们睡觉时都把剑放在床中间,让他别误会。走了一段路后,他们全都到了王宫。

大家招呼公主出来,此时的公主眼泪都快哭干了。看到三兄弟后,她一时竟辨不出哪个才是自己的丈夫。这时,老大主动迎出来,向公主介绍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国王当即从他们救出的人中选出两个贵族的女儿,让她们跟两兄弟结成夫妻,然后又任命他们在宫廷中做官,还把老渔夫夫妇接到了宫中,一起生活。

(摘自《意大利童话》)


一个爱父亲像爱盐一样的公主

在印度斯坦的北边,有一个国王,他有七个女儿。一 天,他问女儿们:“孩子们,你们一个个告诉我,有多爱我?” 六个女儿异口同声地告诉父亲:“父亲,我们爱你就像 爱甜蜜的糖一样。”最后一个女儿半天不说话,国王让她说, 她回答:“父亲,我爱你像爱盐一样。” 国王听了这个回答,气坏了,命令把她赶出去,再也 不见她。仆人们把公主赶到一片森林里,就回去了。公主又 饿又怕,在森林里到处寻找安身的地方,走了好久,终于在 森林中看到了一座玉石砌的宫殿。宫殿里没有人,公主走遍 了里面所有华丽的房间,最后终于在一间屋子里,看到里面 躺着一个昏睡着的漂亮王子,浑身插着针。 公主于是坐下来开始把王子身上的针给拔掉。她一根 一根地拔,整天整夜地拔,足足拔了四天四夜,还没有拔 完。公主在宫殿里找了些吃的,开始住下来。 几个星期以后,王子身上的针只剩下头顶的一根。公 主知道这根拔下后,王子就会清醒的,于是她打算去洗个 澡,打扮一下。 其实,这王子身上的针是他的恶毒妻子扎的。等到公 主走了,这个狠毒女人看到王予身上的针都被拔掉了,于是 她过去把最后一根拔掉了,救活了王子,.等到公主回来,就 听到王子在询问谁拔出了针,救活了他。那个女人走出来说 是她和她的侍女拔的。公主没有反驳,只是沉默地做了这个 官里的侍女。 王子渐渐康复了,他看出来这个侍女太美丽,不像一 般人,但是他很怕他老婆,也没说什么。等到有一天王子要 出国游历的时候,询问妻子要带什么,同时也问侍女要带回 什么。他妻子说要珠宝和绸缎。公主说她要~一只太阳盒子。 王子没听过太阳盒子,但他答应一定带给她,于是就 出发到了国外。 在旅行中,王子时时刻刻想着这个太阳盒子,可是他 到处打听,没有一个人知道。在王子快要回国的时候,晚上 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穿过一片树林,走进了一个隐士的 茅屋。这个隐士已经接连睡了九年,这人有一只太阳盒子。 第二天王子就带着侍从骑马去找这个隐士,经过他梦 中的那个树林,看到了那个茅屋。王子看到一个隐士正在那 里睡觉,身上长满了杂草,=F是王子帮他把草清理干净,就 等着隐士醒来。 两星期后,隐士醒了,他看到自己身上很干净,知道 是坐在旁边的王子做的,于是感谢了一番,问他需要什么东 西。王子请求给他一只太阳盒子。 隐士沉吟了一会,答应了。隐士到了一口很好看的井 里,往下走,到了一个红色仙人的家里,这个仙人有王子要 的那个太阳盒子。隐士站在水里念了咒语,仙人就出现了。 隐士表示要太阳盒子,于是仙人捧出一只美丽的小盒 子。仙人解释说:“这里面有七个小人,一支魔笛。除了要 这个盒子的人,别人不许打开。本人要打开,也必须在夜里。” 隐士谢了仙人,就出来把盒子交给王子,并告诉他仙 人的话。王子很高兴,赶紧带着盒子回家了。 王子带给妻子珠宝、绸缎。然后把公主叫来,给了她 太阳盒子,告诉了她要在夜里打开。 晚上,公主做完了活,就一个人跑到树林里,坐在空 旷的地方,打开盒子。公主拿出那支魔笛开始演奏,而盒子 里就出来了七个小人开始随着乐曲跳舞。小人边跳舞边帮公 主梳头,她们把公主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公主吹着笛子 就哭了起来。小人们问公主为什么,公主回答道:“我父亲 既不公平又狠心。只因为我的姐姐们说她们爱他像爱糖一 样,而我说爱他像爱盐一样,就把我赶出了宫廷。我爱上了 一个被老婆扎得满身针的王子,而他不知道是我帮他把针给 拔了。” 小人们就安慰公主:“别哭,别哭,慢慢地一切都会好 转的。” 公主吹起魔笛,小人们就又回到了盒子里,然后公主 就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公主又带着太阳盒子出去了,在老地方 吹奏起魔笛,和七个小人聊天。这时候,有一个樵夫正要回 家路过这里,他听到了美丽的笛声,就偷偷过去看,然后就 看见公主在那里哭泣:“我父亲不公平又狠心,只为我姐姐 说她们爱他像爱糖一样,我说爱他像爱盐一样,就把我赶出 了宫廷。我还爱上了一个浑身被自己老婆扎得满身针的王 子,是我救活了他。” 第三天晚上,樵夫在经过这里时又见到了昨晚看到的 一切。樵夫非常疑惑。于是第二天,樵夫就到王子的宫殿 里,告诉了王子他亲眼看到的一切。王子很惊讶,于是说: “今晚我和你一起去看看。” 这天晚上,和上次一样,公主吹起笛子,小人们就出 来跳舞。王子和樵夫躲在树上听到了那些话。王子知道了这 个侍女原来是一个公主,并且救了他。王子跳下树来,跪倒 公主面前,求她饶恕,并且向她求婚。 王子带着公主回到宫殿,命令手下人把自己狠毒的妻 子送到边远的岛上,同时准备和公主的婚礼。 公主于是写信给自己的父亲和姐姐们,邀请他们参加 婚礼。 公主的父亲和姐姐们都来了,看到她仍然活在人间,很 是惊奇。王子和公主的婚礼非常热闹,大家在宫殿里整整庆 祝了一个星期。这段时间里,公主给别人准备的是既有甜的 也有咸的菜肴,但是给她父亲准备的菜肴只放了些糖。她父 亲每天吃这些甜的菜,吃得都腻了。一星期后,公主给父亲 做了一盘有成味的菜,父亲才体会到盐是这么可贵。 国王悔悟了,分了一部分国土给自己的女儿和女婿,从 此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印度]莫里克·拉兹·安纳德

民间故事60分钟合集 中国民间故事100个(三)

鍦ㄦ?娲茬殑姘戦棿鏁呬簨閲岋紝寰峰浗浜虹殑鏁呬簨鎬绘槸瓒e懗鍗佽冻锛屾渶鏈夎叮鐨勫ぇ姒傜畻銆婂惞鐗涘ぇ鐜嬪?閬囪?銆嬶紙鎴栬瘧銆婃槑甯岃豹妫??娓歌?銆嬩簡锛夛紝鍚瑰緱澶╄姳涔卞潬涔嬩綑鍙堜技涔庝簨浜嬮兘鏈夋牴鎹?紝涓

标签:中国民间故事100个

标题:民间故事60分钟合集 中国民间故事100个

链接:http://m.zhaichaow.cn/sucai/gushi/122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