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简短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简短和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的精彩内容哦。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简短(一)
事例:1、达?芬奇画蛋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2、孙康映雪夜读
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原来是皑皑白雪反映所致,这给了他启发:何不借雪光来看书呢?于是雪夜,特别是月光映照下的雪夜,就成了孙康苦读的好时光。由于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并当上了御史大夫。
3、头悬梁锥刺骨
战国时苏秦,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他夜间读书,苦心钻研,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一直流到脚步上。
汉代孙敬好学,读书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来督促自己努力攻读。
4、被认为是傻子的科学家
本世纪最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后,有位老师对他父亲说:“你的孩子将是一事无成”,甚至勒令他退学。16岁时,他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不恢心。通过勤奋学习,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奠基人。曾有青年问他是怎样成功的,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学习、工作,Y代表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
名言:
1、 三更灯火五更明,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华罗庚
4、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自学,是不必担心不成才的。 ——华罗庚
5、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谚语)
6、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高明
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联)
8、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努力,便成天才。 ——门捷列夫
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言。 ——陶渊明
1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简短(二)
1、周润发
周润发以前是个酒店的伙计,专门负责给顾客擦汽车,有一天他忍不住打开了一辆劳斯莱斯的车门,正想偷偷享受一下,却被值班领事发现了。
领事嘲笑他一辈子也买不了一辆劳斯莱斯,他深受打击,并发誓一定要让这个领事刮目相看,他吃苦耐劳,坚强奋斗,最后成为了著名的演员。
2、贝多芬
贝多芬小时候就展现出了出色的音乐天赋,可是在贝多芬成长的关键阶段,他的耳朵却听不到了,他没有被困难打倒,用嘴巴感知音乐,最后成为著名音乐家。
3、霍金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
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导致肌肉委琐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是后来他没有被打倒,坚持研究,成了著名物理学家。
扩展资料:
战胜挫折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意思是:世界上没有难得事情,只要人的心够坚定,就能战胜困难和挫折。
发音: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英语:It's dogged as does it.
同义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造句:老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原发布者:amyyouchunying
名人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1、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会阅读,上学后在班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2、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以后,人们尊称他为万事之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经常受到族人的歧视.在那个时代,既没有造纸术,也没有印刷术,流传的著作全靠传抄,自己想要保留别人的著作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刀往竹片上刻.把刻好的竹简按顺序保存好,那就当时的书.《易经》便是孔子刻的,所以他经常翻阅,由于翻阅次数太多,十分结实的牛皮绳都断了好多的。。。3、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教
成功之路(林肯的经历)
有这样一位美国人,1816年,家人被赶出了居住地,他必须工作来供养家人;
1832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他赢了;1838年,争取面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1843年,参加国会大选;落选了;1846年,再次参加国会大选,当选了;1848年,寻国会议员连任,失选了;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内担任土地局长的工作,被拒绝了;1854年,竞选美国参议员,落选了;1856年,大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一百张;1858年,再度竞选美国参议员,再度失败;1860年,当选美国总统。他,就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林肯总统的经历为“成功”作了最贴切的途释,成功是热情而不减的结果。
司马迁。过了脚之后写下的司机。海伦凯勒,贝多芬杀穆斯林。写下了家族命运的咽喉。霍金。全身瘫痪,只能靠两个手指设置这个运动。
塞万提斯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后才写出了世界巨著的!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简短(三)
47岁新西兰“无腿人” 英格利斯征服世界最高峰.
47岁的新西兰人马克.英格利斯于2006年曾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双腿残疾者。英格利斯是一个传奇人物。1982年,在攀登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峰时,他的双腿被冻坏。截肢后的英格利斯改练自行车,并获得残奥会银牌。但是,他从未放弃登山梦想,终于在2006年5月15日梦想成真。用英格利斯妻子的话说,“登顶那一刻,他摸到了天”。
斯蒂芬.霍金(1942-)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现年63岁,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着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着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皇家学会会员。
他因患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2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教授是现代科普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这是一篇优秀的天文科普小说。作者想象丰富,构思奇妙,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更让人咋惊,世界之外,未来之变,是这样的神奇和美妙。这本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 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
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本书是关于探索时间本质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读物,是一本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最重要的经典着作,它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观念。本书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时间简史》对我们这些喜用言语表达甚于方程表达的读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书。她长于一个对人类思想有接触贡献者之手,这是一本对知识无限追求之作,是对时空本质之谜不懈探讨之作。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简短(四)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匡衡: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陈胜:年轻的时候就不满足于做一个佣耕者,有远大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拒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
朱自清:宁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
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面对火刑,毫不退缩,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
孔圉(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戴震:善疑多问,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终成清代的大学问家。
牛顿:见到苹果落地,偏要问个究竟,最终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
苏步青不放过一个错标点——严谨治学,一丝不苟。
李白铁杵磨针——坚持不懈,勤奋不已,学习自成。
李政道兴趣广泛——学有所长,广泛涉猎,辨证统一
1.读书的名言:读书名言
1、选择作者如同选择朋友。 -W.狄龙
2、任何时间皆可读书,不需桌椅器具,不需约定时间地点。 -J.艾肯
3、先读最好的书,否则你根本没有机会去读了。 -H.D梭罗
4、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 -B.富兰克林
5、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象。 -W.哈兹里特
6、有些人为思想而读书-罕见;有些人为写作而读书-常见;有些人为搜集谈资而读书,这些人占读书人的大多数。 -C.C.科尔顿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10、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11、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2、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13、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14、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15、]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16、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17、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8、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19、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20、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2.名人读书故事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是当国王还是读书?
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曾给一个小女孩写信说,如果有人要我当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条件是不允许我读书,那么我决不当国王。
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
王亚南睡三脚床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②名人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希?福尔马尔给恩格斯写了一封,说有一位女士对社会主义感兴趣并打算研究社会科学,但不知进哪一所高等学校才。恩格斯复信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大学里每一门科学尤其是经济学被糟蹋得很厉害,关键是要自学,并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
恩格斯在信中说:“从真正古典的书籍学起,而不是从那些最要不得的德国经济学简述读物或这些读物的作者的讲稿学起。”“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从重农学派到斯密和李嘉图及其他学派的古典经济学,还有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著作,以及马克思著作,同时要不断的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系统地读原著,因为“研究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迷途。”
从其阅读过的书目来看,他虽然也读过大量的通俗小册子,报刊等,但花功夫最大,读得最多的还是那些经典原著。他认为,系统读原著是从事研究的一种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而且可以掌握其发展过程,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
杰克?伦敦的“饿狼式”读书法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经过苦难磨练,十分珍视读书机会。他遇到一本书时,不是用小巧橇子偷偷撬开它的锁,然后盗取点滴内容,而是像一头饿狼,把牙齿没进书的咽喉,凶暴的吮尽它的血,吞掉它的肉,咬碎它的骨头!直到那本书的所有纤维和筋肉成为他的一部分。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
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
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毛姆的“乐趣”读书法
英国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
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余秋雨的“畏友”读书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甘宁 原来是一个恶霸 后来读起书来(兵书)成了孙权手下的大将
周处 原本是个坏人 后来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改邪归正 成了一个学者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写一些名人故事:
苏步青出生在贫苦的农民的家里,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准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这一来,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步青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高小去读书了。
在高小的第一个学期,他考了个倒数第一名,陈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表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这是“零布头”帮了他的忙啊。苏步青晚年,事情更多了,可他还是写出了许多数学著作和其他文章。他自己说,这也是抓“零布头”抓出来的呀。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 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简短(五)
乔布斯的故事:关于把点连成线
十七岁的时候,我进了大学。当时我很天真,选了一所学费几乎和斯坦福大学一样昂贵的学校,当工人的养父母倾其所有的积蓄为我支付了大学学费。读了六个月后,我却看不出上学有任何意义。我既不知道自己这一生想干什么,也不确定大学能帮我弄明白自己想干什么。所以,我决定退学。当年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打鼓,但现在往回看,那却是我有生以来做出的最好的决定之一。从退学那一刻起,我就可以不再选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而开始去旁听一些在我看来更有意思的课。
当时,我所在的学校的书法课大概是全国最好的。校园里所有的公告栏和每个抽屉标签上的字都写得非常漂亮。我退学后不用正常上课了,所以我决定选一门书法课,学学怎么写好字。
当时我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有什么实用价值。但是,十年之后,我们在设计第一台 Macintosh 计算机时,以前学的书法一下子浮现在我眼前。于是,我们把这些东西全都设计进了计算机中。这是第一台有这么漂亮的文字版式的计算机。要不是我当初在大学里偶然选了这么一门课,Macintosh 计算机绝不会有那么多种印刷字体或间距安排合理的字号。要不是退了学,我也不会碰巧选了那门书法课。当然,我在大学里不可能把当时的点向前延伸,连成一条线;但是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条线却无比清晰。
你们现在同样不可能从现在这个点上连出通向未来的那一条线。只有当你回头看时,才会发现这些过去的点其实已经画出了那条线。所以,要相信每一个点迟早都会连接到一起。
希望可以帮到你!
童第周小时候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文章转自《一品故事网》 http://www.07938.com
原文地址: http://www.07938.com/mingrengushi/shuxuejiagushi/202206/15060.html
以上内容是关于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和追逐梦想的名人故事简短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