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境界 成功的境界是什么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成功的境界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成功的境界是什么和成功的境界的精彩内容哦。
成功的境界 成功的境界是什么(一)
上个世纪初,有一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就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听听吧。”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3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演奏家。”老人又问道:“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
于是,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非常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的目的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你现在已经是这样,那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
老人的一番话,让少年恍然大悟。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少年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作调节生活获得快乐的一种活动。他做什么事都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不再去刻意地追求成功了。
20年后,这个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影响世界的伟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耿辉摘自《青年科学》2006年第1期)
成功的境界 成功的境界是什么(二)
她的名字叫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现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她已是76岁高龄的老人,仍在坚持上班,她每天早上9点准时到达自己的办公室。
在很多人看来,像她这般年龄,早已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可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丝毫没有休息的迹象,而是频繁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坚持写作和教学,每天工作达十几个小时。
埋头耕耘,终有回报。她以卓越的学术贡献,被授予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此奖项的女性。
获奖第二天,奥斯特罗姆依旧和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教室里,认真完成了两个小时的授课,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接着,请求采访的媒体纷至沓来,但都被她婉言拒绝。她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我从来都没有想过得诺贝尔奖,我只是想做更多的研究。”
就算诺贝尔奖来临,也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才是人世间最波澜壮阔的“心静如水”!■
成功的境界 成功的境界是什么(三)
有一个小男孩,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因为生活拮据,一家5口,挤在一闻四面漏风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高低床,把豉油捞饭当作天下最好的美食。他从小就长相一般,寡言孤僻。小伙伴们都觉得他又脏又不好看,都不愿跟他在一起玩。上学后,更是受到同学的奚落和羞辱,被人称为“没有父亲的野孩子”,他曾经自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读书时,他非常顽皮,好动、贪玩,成绩也一直不好,为此,每次的家长会,他的母亲必被请到。
他对拳击和武术有着狂热的兴趣,每场比赛必看。从小,他练得最多的就是咏春拳和铁砂掌,后来还偷偷练过泰拳,最喜欢李小龙自创的“截拳道”。他几乎每天勤练功夫,甚至还与其他小孩打架比试,以切磋武艺,为此,没少受到母亲的责骂。他曾经渴望做一名像李小龙那样的功夫高手,但却因体质较弱,最终没能被体校选中。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公司做助理,但因种种原因,他没能继续在那家公司任职。
他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但结果都未能长久。
1983年,他结业成为香港无线艺员。同年被选派到儿童节目“430穿梭机”当主持人,一做就是4年。当时有记者写过这样一篇报道,说他只适合做儿童节目的主持人。他把这篇报道贴在床头最为醒目的位置,时时提醒和勉励自己:握紧拳头,一定要创出一番像样的事业,让人们对自己刮目相看!
从此,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痴迷上了演艺事业。从早期的跑龙套开始,他一步一步地迈进了影视圈。但是,在繁星璀璨的香港影视圈,他只能扮演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配角,勉强混个盒饭。对待失败,他从没有选择放弃,也不去和别人攀比。他在日记中写道: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做好自己!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个人经历:在片场,他曾扮演一具死尸,大火烧身,在导演没有喊停时,他一直强忍剧痛。这种近乎残酷的坚毅表演,使他在圈内逐渐有了名气。继而,他独辟蹊径,赋予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幽默俏皮的风格。正是看似荒诞不经的“无厘头”表演。以及那种小人物的市侩和富有正义的矛盾对立,使他开了喜剧表演的先河。
虽然,他最终没有成为李小龙那样的功夫高手,但他却用另一种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成了一个最出名的喜剧演员,他的名字叫周星驰。20年前,他是被人呼来唤去的“星仔”,20年后,他的名字叫做“星爷”。仅《功夫》一剧的全球票房就超过了6亿港元,他开创了香港电影的票房神话。
成功的定义,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像周星驰那样,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更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攀比。成功不可复制。关键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中,演绎好自己不平凡的角色。很多时候,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成功的境界 成功的境界是什么(四)
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所大学演讲,大教室中满是对他充满崇敬之情的师生。演讲完毕,由现场人员开始自由提问。
一位女生站起来问:“您被誉为科学界的巨人,您认为自己是巨人吗?”
爱因斯坦微笑着说:“巨人并不是长得高大的人,大家看我如此瘦小,怎么能算巨人的形象呢?也许我看得远一些,那也只是因为我站得高一些而已!”
一个男生接着问:“您提到比别人站得高一些,我想起了不久前您在阿尔卑斯山的高峰之巅曾和一位女士长谈过一次。我不想问您谈话的内容,只想知道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您有没有意识到在科学史上自己也已站成一座山峰呢?”
爱因斯坦仔细地看了看发问的人,微笑着问道:“你看我长得像一座山峰吗?我这个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而且,没有一座高峰不是被人征服的,我们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山顶的人!”
说着,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站在山顶,你并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
然后他转过身,对台下的人讲:“我虽然站得高,可在世人的眼中依然是渺小的!最后我可以告诉大家一句话,这句话也是我在阿尔卑斯山绝顶之上对那位女士讲的最后一句:任何一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从无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
台下掌声一片。当年在阿尔卑斯山上聆听爱因斯坦教诲的那位女士,是居里夫人!
(征明摘自北方网)
成功的境界 成功的境界是什么(五)
他是一个私生子。
他在单亲家庭里长大,自幼在贫民区摸爬滚打。
他童年时除了上课外,都在为生活和学费四处奔波:早晚卖报,周六帮人卸货车,周日到游乐场打工。14岁就辍学到罐头厂当童工。
少年时,他曾对一个姐姐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到40岁不结婚。我要有一座大房子,一个房间里要堆满书。”
他喜欢航海探险,15岁后因生活所迫,成了一名小海盗。16岁以船长的身份带着另一个女海盗头出海掠夺,成为队伍里最年轻的人。期间,他最喜欢的是喝得大醉,或者选一摞书,把舱门锁上,一个人仰在床铺上读。
他选择过死亡,后来为一位渔夫所救。
结束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后,他加入了渔场巡逻队,并曾独自赤手空拳面对过一支枪和16把刀,最终取得胜利。
18岁时他开始流浪,成了最伟大的“流浪王子”。
他扒过火车,亲眼目睹同伴被火车轧断腿。冬天,积雪的日子,露宿铁路旁的树林是他的家常便饭。到处漂泊的许多日子,他只能靠乞讨为生。
他信仰社会主义,并认为仁慈之心的体现,不是施舍,而是同甘共苦。
19岁这年,他又和另外3个伙伴开始了北极圈的淘金生涯。
他们的全部家当是8000磅食物。因为付不起运费,4个人花了3个月时间往返山地间,背运物品到目的地。结果,淘金梦仍无情地破灭了。几个人坐无篷船19天行了1900英里,才搭上了一条轮船,得以回家。
除了水手外,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名作家。为了这个愿望,他一度靠典当度日:把自行车当掉,等挣了钱再赎回来,如此反复。
另外就是出海做水手,几个月回来一次,攒些钱开始写作,等用完了,再去出海。
除了饥饿,他最大的烦恼就是时间。为此,他一天只休息5个小时,余下的19个钟点都在学习或写作。
另一方面,贫穷仍使他焦头烂额。一次,他的作品发表了,而自己却一文不名,只能干站在邮局外,看着发表自己作品的杂志。
到这里就打住吧。关于他的坎坷故事,接下来还有很多很多,我的叙述只不过才粗粗讲到他生命刚开始的二十几个年头。
他就是杰克·伦敦,一个永远拒绝在困难面前低头的人。
他的老乡,作家欧文·斯通在他的传记里这样写道:
作家晚年,他的姐姐曾对他说:“杰克,你是世上最孤独的人,你内心所要的东西,你从来没有得到过。”杰克却问:“见鬼,你怎么知道的?”
作家死后,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欧洲报纸报道他逝世的篇幅比早他一天去世的奥地利国王还要多。
一位先生曾在他逝世的当日,对喧闹嬉笑的大学生喊道:“不要笑了,杰克·伦敦死了!”
其实这句话在生活里,我们也可以改成:“朋友,不要自怨自艾了,想想杰克·伦敦吧!”
以上内容是关于成功的境界和成功的境界是什么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