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5-10分钟及感悟 哲理故事5分钟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哲理故事5-10分钟及感悟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哲理故事5分钟和哲理故事5-10分钟及感悟的精彩内容哦。
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我回到了家乡黑龙江,在省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因为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我的文化底子薄,于是我报考了母校的研究生,可连续两次都名落孙山。当时我已经29岁了,不想再这样折腾了,但就这样放弃,我又有些不甘。那段时间,我一直闷闷不乐。母亲是个知识女性,她对我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真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就是这一句话,让我第三次走上了考场,终于在30岁的那一年成为了北广的研究生。毕业后,我留校任教了。一个女人在大学里当老师,工作既体面又轻松,很多人都羡慕我,但我觉得自己是学新闻的,更应该到一线去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33岁那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来北广要人,我幸运地被录用了。当时来自亲友们的阻力很大,他们说我是头脑发热,都30多岁的人了,还瞎折腾什么。那段时间,我不断地想起母亲的话:“人要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我最后的决定是,不管怎么样,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哪怕失败了,我也无怨无悔。就这样,我在33岁的年纪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一名主持人。
一转眼,我就到了40岁,我突然有一种深深的危机感和失落感。每天患得患失,内心充满着苦涩和忧郁。我把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向母亲倾诉了,母亲说:“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会变老,有的人只是变得老而无用,可是有的人却会变得有智慧有魅力,这种改变,不是最好的么?”那一刻,我迷茫混沌的心豁然开朗。
如果到了50岁、60岁,又有新的梦想在诱惑我,我想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朝着它走去。好的改变,什么时候都不嫌晚。
哲理故事5-10分钟及感悟
一次过斑马线时,马路对面亮起了红灯,于是一堆人挤在斑马线前,等车流通过。这时,我看见一个人从我身边敏捷地迈开脚步,插进了车龙中,趁着车子停顿的间隙,到了马路对面,并很快消失在人流中。我计算了一下,等我们横过了马路之后,他应该已经走出了好几百米了。
这是个违反了交通规则的人。但在对此行某个目标的追逐中,他利用斑马线,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学。中师毕业那年,在我们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走后门挤进了保送上大学的行列。大学毕业那年,他再次走后门避开了学校,分配进了政府办公室任秘书。毕业20周年的同学聚会上,他已是某个局的局长了,而我们的许多同学,还在乡村偏僻的小学校里做教师。
这个同学的超常“成功”,通常被人们总结为两点:有人(后台),有本领。但望着没入于马路对面人流中的那个身影,我忽有所悟。我觉得,我们许多人走路的速度实际上差不多,区别只是在斑马线上,采取的态度、策略、行动不同,得到的结果就大相径庭。
违章过线,说穿了,就是在不正当地追逐利益,并且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出事”是难免的。比如我的那位同学,不久前就“进去了”,原因很简单,像许许多多被抓的官员一样:贪污。
哲理故事5分钟
林德利是德国的年轻画家,擅长风景画,但始终没有闯出什么名堂。有一天,他感到百无聊赖,掏出两马克硬币买了一张足球彩票。结果他中了大奖,奖金高达50万马克。领来奖金后,他首先在乡间买了一幢高雅的别墅,还购入了不少名画和艺术珍藏。他不再工作,过着有闲贵族的生活,因为他懂得收藏艺术品,买来欣赏之余,亦会趁高价卖出,他从中所赚的比中奖所得还要多。
不过,幸运之神忽然舍他而去,别墅一夜之间起火焚烧,屋内所有艺术品亦毁于一旦。林德利没有办法,只好搬回他旧日的住所,晚上照常喝酒,跟朋友聊天。大家知道林德利的不幸遭遇,纷纷前来慰问。林德利一笑置之,“我没有什么损失,最多只算花掉了两个马克而已。”
林德利很快又恢复以往的生活,再度拿起画笔。
林德利“两个马克”的传奇故事成为当地的美谈。大家佩服林德利的人生观。他的画被认为是幸运的象征,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以上内容是关于哲理故事5-10分钟及感悟和哲理故事5分钟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