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的小故事简短 防灾的故事大全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防灾的小故事简短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防灾的故事大全和防灾的小故事简短的精彩内容哦。
王悦在第12期《黄河黄土黄种人》上撰文介绍美国人的防灾意识。有一次,百人礼堂座无虚席,正在召开一个年度会议,台上总经理正在讲话。突然,墙上的喇叭里传出尖利的警报,一个熟悉的声音说:“自然灾害预警演习开始,请大家到指定疏散地点集合……”总经理立刻合上笔记本电脑,边往外走边说:“训练结束我们再接着谈。”开会的人也纷纷起身,井然有序地离开会场。
我在美国工作了4年,每年公司都有两三次这样的预警演习。每次无论同事们正在干什么,大家都会放下手头的东西,自动到预定地点集合。对他们来说,有意不遵守规定,逃避演习是不可思议的。
我住在印第安纳州,当地龙卷风比较频繁,所以多数房子都有地下室。很多朋友都和我们一样,在地下室放一个小冰箱,接通自来水,这样即使被困在里面也能坚持很久。
之前我们曾住在佛罗里达州,那里飓风很多,我们当时租的房子没有地下室,主卧室的卫生间里也没有窗户。刚开始觉得特别不方便。后来房东告诉我们,盖房子时,是特意如此设计的。如果听到飓风警报,就躲进卫生间里,里面还装了一台小型汽油发电机,即使飓风刮断电线,也有备无患。我们住的社区每周五下午4点都有飓风警报测试,各个小区设的警报器同时拉响3次,目的是测试各处的器材是否好用,防止在关键时刻出现哑巴警报。
防灾的小故事简短
2022年伦敦奥运会的规划逐渐浮出水面,人们再一次领略到了伦敦人的算计功夫。
据规划组介绍,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将容纳8万人,但奥运结束后,将被压缩到1.8万人。其实,从上世纪1970年代开始,要是算上新建场馆和相关设施的费用,很少有奥运会能够实现营利。很多比赛场馆临近比赛才刚刚建好,曲终人散之后,又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正是看到了这些,伦敦人的想法是:不仅要规划奥运,还要规划“后奥运”。不能为了20来天的奥运会,“像悉尼和雅典那样,给自己留下一个赛后几乎毫无用处,却还要花大量资金去照顾的体育馆。”
伦敦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都在东部的下利亚谷举行,该地区是“废弃的工业区,英国最贫穷、公共健康记录最差的社区之一;失业率高而技能水平低……”伦敦人的算盘是奥运只是一个契机,要看怎么运用。在发达的区域举办,势必要大拆一番,而在这个最穷的地方开,顺便也能把这个老城区给改造了。
政府与民众的讨价还价,更是到了“锱铢必较”的程度。为了获得普通民众的支持,在这个最贫穷的地区,规划组要一家一家地上门解释,他们院子里的菜地能否保留,会挪到什么地方去。对于担忧奥运会增大交通流量、污染大气的群众,不是用“为国增光”之类的理由,而是跟他们一起算计:如果伦敦不搞,就可能去了巴黎,那么就会产生更长的飞行距离,因为很多航班都是经过伦敦转飞巴黎的,这样产生的污染更多,而伦敦人却什么也捞不着。
伦敦人算计来算计去,目的就是想让最多数的民众能够满意——外宾再满意,他们也没有资格在选举时投上一票。一个向下负责的制度保证了即便是在奥运会如此重大的事情上,政府也不能随心所欲,以“大义”为借口而轻言“搭台唱戏”。
防灾的故事大全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是十九世纪美国三大富翁之一。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几十亿美元,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共汽车回家,缺少一毛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秘书说:“请别介意,一毛钱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正色道:“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一块钱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有一毛钱的利息啊!”
还有一件趣事,洛克菲勒和秘书习惯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一毛五分钱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五分钱。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我绝不吝惜那一毛钱。”
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以上内容是关于防灾的小故事简短和防灾的故事大全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