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不会同情弱者 世界不会同情弱者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这个世界不会同情弱者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世界不会同情弱者和这个世界不会同情弱者的精彩内容哦。
这个世界从不同情弱者
第一个故事
23岁,他大学毕业,放弃了父母安排的稳定工作,独闯京城,在家小公司混个小职位,工作还算顺手,月薪三千,混了混,混走了一年的光阴。
24岁,有了女朋友,从二环12人的集体宿舍搬到香山民居,一间平房,二人世界,爱爱爱。偶然约三朋四友,打扑克搓麻将,日子快乐似神仙;
25岁,出了几次差,调了两次岗,薪水涨了不过百,生猛狂飙的物价让现实血淋淋,无力为心爱银儿购件大牌,看场大片都得等快下线时,站在哈根达斯的门店外,盘算计算,心一横吃吧。一路怅然有钱人的日子真好。一郁闷已是年关。
26岁,女朋友终究脑洞大开,与其跟爱的人过穷日子,不如跟不爱的土豪穿金戴银去。回归单身,拿着仅有的三百块,一个人飙歌到天亮,这一伤心就是三百六十五五天。
27岁,公司扩张,新进员工成了上司,心生郁闷,一冲动辞了职。旅行疗伤没有钱,回趟老家吧。三朋四友听闻消息,大邀特邀,一聚会才知差距,官员、老板、教授、海龟……
人人都在力争上游,唯有自己往谷底摆渡。羡慕嫉妒恨,悲切愤怒冷,为嘛当初没有人挽留,如果不去闯荡,也许……可是,回不去了,五年光阴废了。
第二个故事
23岁,他大学毕业,放弃了父母安排的稳定工作,一个人闯京城,进了一家小公司混了一个小职位,工作虽说顺利,却没有安全感,这个社会从不缺人才,公司随时可能新人换旧人,于是,定目标,要做这一小撮人中最优秀的;
24岁,有了女朋友,从二环12人的集体宿舍搬到香山民居,一间平房,二人世界,相互携手,小心规划未来,偶然约朋友,谈股票,聊投资,年关竟额外小赚一笔;
25岁,梦想成真,成了公司主干,有猎头抛来年薪十五万的诱惑,一夜间跻身百强企业领导层,公司人才济济,压力很大,无法懈怠,学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上MBA,考各种证件;
26岁,晋升总监,年薪百万,有车有房,年底与心爱的人坐在哈根达斯吃冰激凌火锅,看玻璃窗外惆怅的眼神一一飘过,被人羡慕嫉妒恨竟是种深深的幸福;
27岁,有半月年假,回了趟家,三朋四友聚会,有官员、有老板、有教授、有海龟,唯独众人羡慕自己:你用你自己的双手和脑袋证明了你自己的实力。
微微笑,五年时间过得很辛苦,奋斗目标会有挫败,不敢有奢侈一次的念头,旅行的脚步总是停留在城内,会被不可一世的暴发户践踏,会错过与亲朋友人相聚的欢快,会被人误解不懂刁难,但是,只要美美的苦过这一阵子,你爸不是李刚,你没干爹干妈,你不曾名校毕业,仅凭努力,你也能成为成功人士。
你27岁了吗?或者30?抑或37?你有成功吗?还是讪讪然,“我已经把世界拱手让人”?这个世界似乎从不缺少这样的声音:“看他们多年轻,我们已经老了,已经没希望了!”
希望不是没有,时间也还有一大把,只是不管你停至何种岁数,你永远没有真正努力一次的决心,这是你致命的硬伤。
你身边从不缺少这样的人,他们跟你一样没有有钱的爹妈,没有漂亮脸蛋,没有神马天赋异禀,你们毕业于同一座院校,曾在同一家公司任过职,但是仅仅三年或五年的时间,你们间的距离简直无法用有没有房有没有车来形容了,他在日进斗金,你却只出不进。什么前提条件都一样,可差距就显而易见了呢?终归是两个字:知道。
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知道自己要什么,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他知道怎么做才能过得更好,他还知道谁能助他一臂之力(反正不是你)。
所以,成功没有那么复杂,那些跟你一样又不一样的人,从屌丝逆袭成贵帅一族,只凭以下几点:
1、我要,我要,我真的要,我一定要
混社会想要混出点名堂,首先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目标要明确,接着有决心要到,要不到也要要,要有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劲头;
2、学习,学习,不是学霸也要学成学霸
你那颗脑袋装不下这个世界,世界天天在变,你紧着学都跟不上它的步调,别说一天、一月、一年不学了。天天学,时时学,不是学霸也要学成学霸,懂得多了,脚下的路也就宽了。
3、别指望穷人能让你发财
穷人总想着怎么赚钱,他都在摸索,你就别指望从他那里学到什么经了;富人总在想我怎么钱生钱,他把钱撒出去,你看到的都是经验和教训。
4、去旅行吧,用很实惠的方式
旅行不一定要花大笔的钱,背包客、骑行一族、搭车旅行、合资出游等等,穷游的方式有很多种,多出去看看这个世界,眼界宽了,见识广了,认识的人多了,成功的机遇也就多了;
5、尝试、尝鲜、尝不曾尝的味道
别总拘泥在你自认为熟悉的小圈子里,多去尝试自己不曾尝试的事,多进入自己不曾进入的领域,我们从不知道什么真正适合自己,正如我们从不知道一件自己并不喜欢的衣服穿在身上有多合体一样。
6、不要,不要,这些统统不要
不要一有时间就睡觉;不要生气、愤怒、后悔;不要羡慕嫉妒恨;不要指望任何人,没有用的,不做情绪困兽,不做懒虫瞌睡虫,不做攀附木棉的藤条,你所有的时间只该做能改变你命运的事情。
7、要么死,要么夹缝求生存,要么石破天惊
这个世界从不同情弱者,穷的、苦的、痛的只是你本人。要么认穷,穷死;要么动一动,少点穷;再要么,拼了,用十二万分的努力来一次石破天惊的创举。
这个世界不会同情弱者
困难只是人生中的顿号
文/柯玉升
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句子中的顿号,只是停一停,顿一顿,顶多也是一只稍事休息的拦路虎。
“给我一片蓝天,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我一片绿草,绵延向远方;给我一只雄鹰,一个威武的汉子;给我一个套马杆,攥在他手上……”当《套马杆》这首耳熟能详的草原歌曲唱响在2022年央视春晚舞台上时,人们自然会想起46岁的“草根”词作者刘新圈。
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农村的刘新圈,由于家乡闹灾荒,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了。穷人家的孩子闲不住,在家里没待上半个月,老爸为他联系上了外出打工的事。临出门时,他的包里带有3样东西,纸和笔,还有一本撕了封面的破得不成样的《三国演义》。工友们笑他:“你不像个打工的,倒像个蹭课的!”
纸用完了,只要见地上有没有字的纸,他就捡起来。一本破烂的《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又一遍,实在没书看了,他就捡起别人垫屁股的书将就看。白天打工,晚上回到出租屋,要是停电了,他就窝在煤油灯下翻来覆去地看,鼻孔被煤油灯熏得黑黑的。诗歌、散文、小说,刘新圈尝试着写,欣喜的是有的变成了铅字,但更多的是石沉大海。22岁时,刘新圈和几位初出茅庐的诗人,被湖北一家出版社看中,承诺出一本《桃花汛》的诗集。本以为可以靠稿费养家了,但一个月后,他接到通知赶到邮局,却发现等待他的只有一麻袋卖不出去的诗集。
在现实面前,刘新圈意识到:“写作已无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是坚持,还是放弃自己一直追求的文字呢?”这个时候,如果选择放弃,就意味着给自己的人生追求画上了句号。人生,只有顿号没有句号!创作上停滞不前,也许是自己没有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就在刘新圈迷惘无助之时,一个知心文友建议道:“你的文笔不错,写写歌词,练练手。”
写歌词,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刘新圈来说,并非一件易事。写诗和创作歌词虽有相通之处,但差别很大。一度酷爱诗歌的他,刚练习时,常把歌词写成了诗歌,好在网友们不断矫正,慢慢地才摸出了一点写歌词的门道。
2007年,在摸黑中走了7年的刘新圈,终于写出了第一首像样的歌词《你是土豆我是地瓜》,并卖了500元稿费。随后,第二首歌词《仰望天山》卖了2000元。慢慢地,开始有唱片公司关注他,网友们也戏称他是匹“词坛黑马”。这点成绩还不足以骄傲,刘新圈要从生活的历练中写出歌词的厚度,而不仅仅是为了发表,为了挣几个稿费。很快,他捕捉到了当时人们生活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身在职场,竞争压力大,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自己,生活都很艰难,精神上也很压抑,都想拥有一颗回归自然,过上自由、美好生活的心。“如果能写成一首草原歌词,辽阔的草原,空旷的旋律,一定会驱散每一个人疲惫而又压抑的心境。”这种想法一旦在心头闪现,刘新圈就有点把持不住了,虽然没去过草原,但这种情感上的长期积累,一旦找到了一个可以表达的点,就如一泻而下的瀑布,1个小时,歌词《套马杆》就呈现在了眼前。
《套马杆》被蒙古族歌手唱片公司收录入专辑《我要去西藏》,2009年这张专辑获得《南方都市报》主办的“最佳唱片榜年度颁奖礼”的最佳唱片奖,《套马杆》也随之迅速走红。
为了使自己的创作经久不衰,刘新圈每年外出采风20余次。一年冬天,刘新圈来到了呼伦贝尔的根河。在一个小村里,他发现,这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在家留守。在这零下40℃的高寒地区的小村庄,老人们一谈及在外打工的孩子都默默地流泪。这场景触及到了刘新圈内心的过往,当晚一气呵成地写出了歌词《呼伦贝尔的冬天》。2022年,《呼伦贝尔的冬天》被改编成大型歌舞登上了内蒙古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还被网友们封为“广场舞神曲”。此后,凤凰传奇的《天籁传奇》、腾格尔的《万马奔腾》、何静的《天边的格桑花》……都出自刘新圈之手,至今他已创作300多首歌词,并被推选为河北音乐协会副主席。
由一个草根蜕变为一匹词坛黑马,刘新圈的人生充满了传奇。他的经历再一次告诉人们: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就像句子中的顿号,只是停一停,顿一顿,顶多也是一只稍事休息的拦路虎。藐视它,跨过去,成功就在不远处。
世界不会同情弱者
50岁逐梦也不迟
文/路勇
静下来想想我们的未来:50岁,半百之年的我们开始倒数,期待退休时刻快点到来;60岁,花甲之年的我们没了工作的负担,游山玩水成为我们晚年的乐趣;70岁,古稀之年的我们步履蹒跚,坐在摇椅上回忆着光辉或平凡的岁月。
再看看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的人生经历:50岁时,25岁就出版第一本小说未获成功的他,时隔二十几年重新开始笔耕不辍的生活;60岁,他才凭借以18世纪的宗教审判隐喻葡萄牙后独裁时代的小说《修道院纪事》成名;而以作品《失明症漫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
25岁到50岁,这应该是一个作家思想活跃、文笔日臻成熟的阶段,也是非常容易出成绩的阶段。可是,老天却和萨拉马戈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第一本小说的出版让他由焊工成为作家,可是随后的20多年却没让他在文学上获得更大的成绩。这20多年,萨拉马戈开始了新闻报道和戏剧创作,虽然和文字依旧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文学的梦想却有了不小的偏离。
或许很多人都认为,萨拉马戈不会再有新的作品问世,更不会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萨拉马戈心底怀揣着追逐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这样的理想从来不曾在他的心底冷却过。当萨拉马戈50岁那年,选择重新以写作为业时,身边的亲友们吓了一大跳。只有一位非常要好的老友鼓励萨拉马戈:“50岁逐梦也不迟,加油吧,伙计!”
《修道院纪事》出版时,这位老友因病去世了,萨拉马戈无比地悲伤。在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萨拉马戈更加勤奋地写作,完成了包括《失明症漫记》在内的多部优秀作品。后来,《失明症漫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萨拉马戈获得了姗姗来迟的肯定和荣誉,当然要感谢忠实的读者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但是更应该感谢自己50岁开始逐梦的决心。或许正是死亡近在咫尺,才逼得萨拉马戈拼尽全力去爆发,去开拓自己的无限潜力。萨拉马戈曾说过:“我已经不年轻了,所以每一部新作品的开始,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写的每一本书都有可能是我的绝唱,如果我的最后一部作品不尽如人意,那会是很可怕的。”
萨拉马戈给我们的启迪是:如果想成为超级成功人士,哪怕是从50岁开始逐梦也不晚,成功的大门不会轻易关闭。其实,任何人成就一番丰功伟绩,不在于从15岁还是50岁开始逐梦,而在于是否有将梦想进行到底的热情和决心。
以上内容是关于这个世界不会同情弱者和世界不会同情弱者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