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文学视域中《群山之巅》的研究
这是一篇文学论文,本文从叙述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分析、叙述视角、叙述时间、叙述话语和叙述模式多个方面逐步分析小说。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迟子建可谓是继萧红之后最受关注的东北女作者。迟子建的创作之路始于1983年,至今已有30多年,在这30年间她一直坚持着自己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追求,不模仿他人,也不追随文学思潮的发展,坚持着自己的初衷。随着生命阅历的不断丰富和经验的积累,迟子建的作品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对于迟子建作品的研宄比比皆是也正说明了迟子建作品存在的价值。《群山之巅》是迟子建继《白雪乌鸦》、《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后的又一力作,描绘的是一个地处边塞的小镇的当代发展,整部作品迟子建立足于对底层人物的刻画,用质朴却生动的语言,在时空的维度上将叙述的元素逐步的展开。《群山之巅》中展现出的独具魅力的景色、沧桑厚重地历史、细致温暖的情感,以及对人性的关照和对生命的反思,让《群山之巅》充斥着了魅力。本文依据叙述学理论对迟子建新作的《群山之巅》这篇立足于黑土地边城小镇的长篇小说,着重从叙述语言、叙述视角、叙述结构、叙述时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与迟子建的其它作品进行对比,理清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模式的变化和创新历程,以及对中国文学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并探究其叙述领域的创新和独到之处对其小说创作的积极意义,更加深刻的展现文本本身传达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拓展迟子建研究;领域。
........................
1.2国内研究的现状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迟子建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界对迟子建小说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研究层面也越发广泛,例如:方守金的《北方的精灵一一迟子建论》;管怀国的《迟子建的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大多数的是发表在各类期刊杂志上的评论性文章以及博硕士的研究性论文。出现了许多学者或评论家对迟子建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读与探讨,如苏童、王小波、戴锦华、洪玉洁、丁帆、郭力、谢有顺等。鉴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于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迟子建创作主题的研究,分别从死亡书写、生态叙述、民间叙述、历史叙述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迟子建不同的作品,归纳出迟子建在创作主题上的共通点。很多研宄运用了叙述学理论并结合生态文学理论及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从生态叙述角度出发分析迟子建小说创作的生态视域和死亡叙述方法。如:刘志敏的《论迟子建小说的生态叙述》、董燕的《从<伪满洲国>到<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历史演绎论迟子建小说的历史叙述》等。
二是主题以及叙述视角的分析,如温情主题、人文关怀、女性视角、童言视角等。迟子建的作品中,大多以温情作为故事的主题,表述其人文关怀。很多研宄人员从女性视角、儿童视角、人性视角等多角度对迟子建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研究。如:苏童的《对于迟子建》、黄宇的《人性的博爱一一论迟子建小说的母题》、朱晓琳的《女性主义诗学视野下的迟子建创作》、刘春玲《论迟子建作品童年母题中的儿童视角》;冀艳的《论迟子建儿童视角小说的终极意义》等。
.........................
第二章《群山之巅》叙述主题与人物形象
2.1叙述主题
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创作宗旨和作者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文学作品的宗旨和思想也可以称之为文学精神,所以文章的主题含义便是文学精神的最好体现。迟子建在《群山之巅》中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和对人性的关怀,都是自觉的文学精神担当。这种担当也是《群山之巅》主题的最好体现。
2.1.1生态意识层面
迟子建是大自然培养出来的作者,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处处可以体现出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一个作者难得的创作素质,也是作者创作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迟子建在主题选择及创作主题上是一直是立足于生态层面的,无论是《白雪乌鸦》中的自然灾害、《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中边远的小镇,还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村落变迁,都是建立在自然生态之上的,同样这种生态意识《群山之巅》中得到了体现。
《群山之巅》是一部没有主人公的小说,众多人物随着情节发展,而构成整体框架、促进情节发展、贯穿作品始终的确是自然景物。迟子建在每一章节中都拿出相当大的篇幅和笔墨描绘自然景物:巍峨的龙山,雄浑的格罗江、神奇的花姥爷洞、静谧壮阔的森林、通晓人性的白马、机智聪慧的黄狗、多姿多彩的白云、流动的山风、皎洁的月光、明媚的阳光、变幻的霜花等等。对于这些自然景物,迟子建无不用温和之情,爱美之心去拥抱着它们,让人不自觉的置身于她所描绘的自然之中。《群山之巅》中有一段对于雪中的山景描绘,让人难以忘怀:雪已漫天狂舞,声响一片白茫茫的了。他朝山下望去,山是白的,小镇是白的,大地上只有一线蓝黑色,那是还没有封河的格罗江,依然激情四溢的融化着来自天庭的湖水。山顶静悄悄的,飞雪之中,安雪儿看见了樟子松焕发的不凋的绿色。这样拥有白雪和绿色松针的山顶,是冬天,也是春天!描绘没有受过污染的格罗江:格罗江是松山地区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四百多公里长。当冰排像熠熠闪光的报春花,从江上呼啸而过,格罗江的眼睛就睁开了!在中国的江河中,因为它流经之地人烟稀少,地域广大,未被工业化的废水废气污染,两岸没有冒出黑烟的大烟囱,而是一座座宁静的村落,格罗江的眼睛少有的深沉、清澈、明媚。;迟子建的描绘能够将人带入到作品中,这正是她与众不同的魅力,这种魅力来源于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赞扬与热爱。她长期致力于对自然生态主题的书写,从不吝啬笔墨和情感,她运用丰富的想象,情深意浓的用诗意化的手法去书写,将大自然的景物展现的淋漓尽致。
...........................
2.2叙述中的人物形象
迟子建以群山之上的龙盏镇;为整体的叙述框架,塑造了民间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深入描绘人物的悲喜交加,赋予了底层人物更深刻的灵魂,不论是被命运苦难折磨的底层人物,还是在世俗中自我救赎的忏悔者,或是迷失在欲望中无法自拔的人物,迟子建塑造出了人物灵魂,更加深刻的展现出了人物的内心变化。《群山之巅》分为17个章节,描绘了17个人物,却又不止17个人物,这些人物的背后影射的无数底层的人物,没有主人公,人人却又都是主人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是真真切切地活在当下的,他们隐忍又自卑、坚强又脆弱、世俗又高尚,以自己的方式攀登着自己的生命之巅。
2.2.1生活窘迫的人物
生活的苦难是人性的试金石,迟子建将人物抛在苦难的生活中锤炼他们,这些人物在命运的无情摆布下,面对着世事无常的变故,在困顿的生命中挣扎。而在《群山之巅》中,辛开溜这个人物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给予他的是众多的不幸灾难与误解:出身贫寒的他,十四岁被父母卖到东北,做了几年劳工,生活艰苦,好不容易参加了抗联队伍,以为从此有了着落,然而命运却又开了玩笑,在追狍子的过程中他脱离了队伍,与部队彻底失去了联系,因而被视为逃兵,一直备受歧视,辗转多地也没能改变这样的遭遇,本想着娶妻生子后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命运却让他爱上了一位日本女子_一秋山爱子,从此更是背负上了汉奸的骂名,秋山爱子心中一直惦记着他之前的丈夫,所以最终也弃他而去,秋山爱子所生的儿子也并非是他的亲生骨肉,他将儿子抚养成人,儿子却也因为父亲汉奸;、逃兵;的骂名而耿耿于怀。辛开溜的一生都是凄苦的,面对苦难的生命,辛开溜默默地承受,却没有向命运屈服。所以迟子建在文章最后黑珍珠;这一章节中为辛开溜这个人物安排了一个昭雪;的机会,他的意外身亡使他成为了龙盏镇;第一个被火葬的人,也正因为火葬,在他的骨灰中发现了弹片,证明了他不是一个逃兵,而是一个战士。一场战争了改变了无数人的生命,人们大多数记得英雄人物,而普通百姓和士兵的伤痛却太容易被掩埋,甚至被歪曲误解。他一生背负着无辜的骂名,对于世间的不公却无能为力,迟子建对于辛开溜这个人物塑造的极其成功,让人印象深刻。
..............................
第三章《群山之巅》叙述视角与叙述时间................15
3.1叙述视角............15
3.1.1全知视角与限制视角的结合..............15
3.1.2宏大叙述与私人叙述结合............16
第四章《群山之巅》叙述话语与叙述模式...............24
4.1叙述话语................24
4.1.1叙述话语的通俗性..............24
4.1.2叙述语言的诗意化....................25
第四章《群山之巅》叙述话语与叙述模式
4.1叙述话语
叙述话语是故事呈现的陈述形式,是叙述的基础,负责讲述一个或者一系列事件的语言,文本的逻辑是通过叙述话语来展现,所以叙述话语中的语言表述与叙述逻辑的整体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叙述语言的特点对整体的叙述逻辑构建起到很大的作用。从小说的创作角度出发,作家的创作意图普遍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模式来表述的。迟子建也不例外,在《群山之巔》中她将叙述模式构建在日常身边的琐事之上,意图是为了展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民众的日常性美感,这种日常性美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文化习俗、历史变迁、灾难与苦痛等方面。迟子建将将叙述日常化,构建出《群山之巅》独有的世界;。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