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文学小说的跨文体特征研究
这是一篇文学论文,笔者认为无名氏用作品打破了传统小说写作的禁锢,让小说呈现出如此多的不可思议,为小说形式的探索增加了一种变化的、多元的可能性。
第一章 张弛有度的小说时空
第一节 主观体验的时间
自然界的时间是遵循顺序向前发展的,日出日落,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具有不可逆性,人们既无法按照意愿停住时间,也无法让时间倒流。现实中的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小说作为虚构的艺术,这当中的时间虽会顺应自然规律,却也受作者主观感受的影响。作者可以按照叙述的需要,打破线性故事时间,寻求时间的灵活多变,定格瞬间,放大感觉,或是延长美好,缩短痛苦,或是将过去发生的事情呈现出来,创造出压缩与膨胀并存的节奏感文本。无名氏习惯把自己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以《野兽·野兽·野兽》的出版为界线,前期作品主要是以《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恋爱小说,后期作品主要是六卷《无名书》。无论哪一时期,其作品中都有对时间的多样化处理,力图用形式的更新创造新的意义。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有度日如年;之感,感官上将一天的时间放大到一年那样漫长。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会将时间放慢,甚至做短暂停留,这种时候,时间不再是叙述的基准,几乎隐身,它本身的固有意义也被作家取消了。《海艳》的情节十分简易,大致可概括为海上邂逅;西湖热恋;海滨结合;恋爱幻灭;。在这几部分的叙述里,有快有慢。体味过恋爱的极致快乐后,剧情急转直下,恋爱的幻灭感来的毫无预兆,以致于印蒂为了逃避恋爱追求自我而在新婚之前不辞而别,转变之快令人措手不及。可对于两人邂逅、热恋与结合的描绘,却是尽可能的放缓慢。两人在海上邂逅,有过短暂相处后分别,后来印蒂发现瞿萦是自己的表妹,企图倾吐自己的满腔热情,可碍于两人之前的相处,瞿萦表现得很冷淡,两人之间的感情线索几乎停滞。直到印蒂疲惫的想要放弃追求时,瞿萦才认清自己的真心,于是两人相恋。恋爱的时光太美好,大概作者也不忍心一笔带过,而是浓墨重彩的慢慢铺叙,试图用主人公的欢愉感染周围的人和物。这里的叙述不是靠时间推进向前,而是靠密密麻麻的细节与感觉。在描绘两人相互依偎时,她的眼睛有意低垂下去。有时,偶然抬起来,怯怯瞧他一眼,那双低垂的大眼睛却始终无法静止她抬起火红而黮黑的大眼睛她极妩媚而魔魅的笑了。
......................
第二节 凝聚浓缩的空间
康德在《先验美学》中把空间和时间界定为任何认识所必不可少的形式。空间是时间展现的载体与依托,叙述作品都存在于一定空间里。现代小说常借用电影学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对故事剪切、重组,形成多空间并置,从而达到消解叙述的目的。无名氏则常用第一人称叙述,着重描绘人物心理空间,又通过外部空间的变化推进故事发展,以此淡化情节,摆脱原有的叙述模式。正如《浪漫主义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合璧》一文中所认为的,无名氏融合了浪漫主义主义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形成一种新文体,传统的浪漫主义主义往往以作家自叙的形式来写作,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和表现对象的新异与众不同;而现代主义则主张淡化情节,反对摹仿外在的社会现实,侧重表现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在心理世界。无名氏的小说成功地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种新的小说样式。;
无名氏似乎偏爱华山;这个地方,将许多故事都设置在这里。作家在选择某种文体创作的时候与自身的兴趣、性格密切相关,地理环境等因素又会影响性情,因而文体也受作者所处的地域环境的影响。无名氏曾在西安居住过,与华山也有过亲密接触,他将现实的地域空间设置到自己的文本空间里,在两种空间的重合与叠加中展开神秘的叙述。《北极风情画》和《塔里的女人》立意用新奇的情节和曲折的恋爱故事吸引读者,华山;的险峻与人迹罕至无疑为故事增加了神秘感。前者在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为何要选择华山;,理由有三:一是只有在这样安静的地方才有利于根除脑病(之前有过治愈历史);二是这里的孤单冷清可以调和脾性,把性格培养的冷静一些;三是希望借养病与这个地方结一段长久的姻缘。有过之前的养病经历,选择华山静修倒显得合情合理,作者也似乎预见了在这里会有一段奇遇。华山这一空间的设置为后来的叙述奠定了基础,因为这里人迹罕至,当我;看到一个身形魁梧、衣着破旧的人时才会觉得惊讶,然后与他攀谈,倾听他的故事,同时用悬念牵引读者,调动起阅读的积极性。
.......................
第二章 突破界限的小说体式
第一节 诗化小说
诗文与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类型,诗化小说不只是文体的镶嵌那么简易,而是诗文美学原则在小说中的渗透。对于诗化;这一概念,杨义曾从文体学层面进行阐释:所谓对风格的诗化处理,指的是诗对小说艺术的渗透,指的是一篇小说作为完整的艺术世界所具有的意境和情致,或讲究白描传神,或提倡以诗作小说的素质,或追求短篇小说的‘浑然的美,从不同角度注意到小说的写意抒情须形神统一、情理统一,创造出一种深远的,气韵生动的真实境界来。;我们姑且把这种表述上倾向于诗文的直抒胸臆,注重突出故事情节以外的整体意境、风韵的小说称之为诗化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顺应五四;时期冲破压抑束缚、表述自我心声的时代需求而生,在现代抒情小说中不乏对诗化小说的追求,例如周作人曾提出抒情诗的小说;,废名也曾表示用绝句的方法写;小说。废名的小说可以说是诗化小说的代表,《桥》可以说是将诗化体现到了极致。一个个没有首尾、各有标题的小故事结合成一卷,虽习惯性的叫做小说,但却偏离了重故事、重刻画的小说规范,散漫的叙述、诗意的语言更靠近诗的领域。小林、琴子、细竹谈论的事、地方不是刻意串联起来的,而是根据表述的需要信手拈来,作者通过人物之口传递的是一个诗意的精神家园,更注重意蕴的营造。与他不同,无名氏的诗化小说注重的是抒情性,表现为一种囊括现实的史诗气质和独有的浪漫主义气息。......................
第二节 散文化小说
散文化小说是散文和小说相互渗透、结合而形成的、以小说为主导的新文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传统小说的叙述特征,突破了其单一的写作模式。清末的小说界革命,将小说推到文学的主体地位,现代小说也在逐步酝酿中诞生,随之也兴起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散文化;小说体式,如鲁迅、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师陀、孙犁等人的小说。虽然他们的创作主旨与审美趣味存在差别,但他们的小说中都存在散文化;的共性特征:注重细节描绘,淡化故事情节,抒情色彩浓厚。与具有浪漫主义传奇的诗意小说相比,散文化小说更具生活化,贴近现实生命。在叙述上结构松散,不同于传统叙述小说依靠事件一环扣一环推动故事发展的叙述结构,而是内在心理的变化的自然流露。叙述视角上多以第一人称自序,心理视角、回忆笔调和写意等与众不同笔法。抛开这些表层呈现,散文化小说更具精神内核,它从审美主体主观的个人情感出发,在不经意间到达人性灵魂的深处,使作品显出更深广的精神与文化品格。无名氏认为自己的小说具有散文的特性,他说:我可以坦白说,从未有一种小说,像我在《无名书初稿》二百六十万字里,试验过各式各样的文体,而这本书将近五百节,几乎就是五百篇左右的散文诗。;中国传统小说以故事情节为中心,将故事讲得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事件具有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而在吸收传统小说叙述原则和借鉴西方小说技巧中形成的散文化小说,明显淡化了故事情节。《无名书初稿》的关注点不在于向读者讲故事,在展现印蒂生命经历的同时作者更在意的是表述技巧,将更多的笔墨集中于人物心理描绘和环境的展现。印蒂生命历程的探索来自于他对一个事物的热爱和厌倦,在热爱的时候几乎要把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其中,厌倦后丝毫也不会留恋的离开,他对革命、恋爱、享乐、宗教的探寻都是内在感觉外化的表现。作者更在意的是对角色情绪的描绘,恨不得把感觉的细枝末节细细刻画,故事情节自然就被拆解的支零破碎,《开花在星云以外》写到印蒂在华山顶部悟道,用了 50 多页的篇幅尽可能展现他的沉思,完全是思绪的飞舞与蔓延。
..........................
第三章 别出心裁的小说语体33
第一节 抒情语体在小说中的交织34
第二节 议论语体在小说中的穿插36
第三节 多种语言风格的并存40
第三章 别出心裁的小说语体
第一节 抒情语体在小说中的交织
......................
结语
许多未来主义者认为小说正在走向终结,在昆德拉看来小说的死亡并非异想天开,它已经在发生了,但这种死亡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它的历史停滞了,之后,只是重复,小说在重复制造着已失去了小说精神的形式。;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对小说的埋怨,如今的小说不仅内容上不深刻,难以给人精神启迪,而且形式上也没有创新,只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这样的担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小说内部的确需要自我更新与完善。但也有乐观的评论者如巴赫金认为:长篇小说的体裁主干,至今远远没有稳定下来,我们尚难预测它的全部可塑潜力。;小说的文体是没有标准的,没有固定的价值判断,也不需要区分优劣,小说所要表现的契合现实的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小说有足够的空间去寻求自身的发展。俄国形式主义就曾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反对传统的内容与形式二元论,认为应从材料和手法入手,深入作品的内部结构,探究作品的文学性;。这一观点表明文学作品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甚至形式就是内容。我们常说文无定法,写文章没有固定的套路,对于小说而言,它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和封闭僵化的叙述方式,而是存在于开放包容的现实中,实时获取与现实平行的形式元素,随生存状况和时代精神的发展而与时变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