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蒋晓云文学小说创作研究
这是一篇文学论文,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物形象、主题意旨、艺术特质三个方面入手,并与以往大陆女性作家的创作进行对比,试图对蒋晓云的小说作以系统梳理与分析,完善蒋晓云小说的研究工作。
一、基于个体关怀的人物形象抒写
(一)回归传统、宜室宜家的知识女性
蒋晓云女性形象是小说人物形象的主体,单是《百年好合》一本书中就塑造了 14 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对女性给予很大关注,认为每一个平凡的女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小说所塑造的女性,包含范围极广,她们之中有平民舞女、新新女性,也不乏官家小姐、军官太太;有无所依傍、敢闯敢拼的飘零女人,也有始于悲戚、归于偏安的名门淑女,这些女性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年龄阶段,生命轨迹不尽相同、性情禀赋亦各有千秋。其中,蒋晓云着力书写,又予人留有最深印象的是不消说那类回归传统、宜室宜家的知识女性形象。她们介于现代与传统之间,受的是新式教育,学的是独立自由的精神内核和术业专攻的生存本领,大都文化程度较高,经济条件也相对不错,但是却一心归附婚姻,以谋得一位可靠夫婿、一段理想姻缘为生命的基本目标。蒋晓云以她特有的细腻的情感体验,以及冷静客观的视角描绘了这一系列披着新式的外壳、守护着老旧思想的女性形象,令人唏嘘与沉思。这其中,未婚女性大都对自身有着清醒的认识,能够深刻明白觅得一个理想夫婿对自己而言的重要意义,在她们身上,体面的将自己嫁出去;,这则几乎贯通古今中外的普世价值,再次显现出来。金兰熹是沪上名门金家老八与早逝原配的独女,长年与祖母生活在宁波老家,直到十五岁才被接到父亲身边,进入新式学堂学习。二十岁左右,兰熹夹杂着寄人篱下的苦楚开始帮忙料理家务,凭借对数字的精明与对人事的统御,很快将大家族中的财务、庶务、人事权一并囊括。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她无疑称得上是极具个性的职场女性典范,强势、坚韧、有能力,但是当求婚者的脚步跳过她直至二妹,兰熹才惊觉自己被耽误了终身大事,陷入为媒自伤的愁绪当中。为了嫁得体面,她拒绝亲友长辈们牵强的、不怀好意的保媒,果断自谋生路,受聘美国知名钢笔品牌做形象大使,并借此机会大量置办新衣洋装,通过报纸宣传以及在各钢笔门店坐堂签字,积极为自己扩展社交范围,增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成功吸引了在异邦发家的富商子弟陆永棠的目光。兰熹将出生年份从一九一一改为一九一六,变得比对方小一岁,如愿以偿地比已有婚约的妹妹早一步嫁出家门。其实我们不难看出,金兰熹这一形象与《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极为相似,都是力图摆脱不容于自己的旧式家族和不受自己掌控的婚姻,却在挣扎与抵抗过后仍然执着于嫁人这一条出路,并为此而拼进全力。即便是胆识、魄力过人如兰熹,也逃不掉这宿命般的结局。
.......................
(二)身处困境、心怀故土的外省流民
在蒋晓云的作品中,因 1945-1949 年国共内战而被迫远离故土、旅居台湾的流亡者形象不占少数,我们也可以将这些流亡者称之为外省人或者流民。这其中既有国民党军官士兵及其眷属,也有世家子女、富商、乡绅、船厂员工、舞女、手工业者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他们怀揣各式各样的故事投身到台湾这个熔炼炉之中,却不曾料想命运的安排是要他们此去经年杳无归期,在漫长、心酸的客居与怀乡中了却一生。
这是一群命不由己的流民形象,他们抵台大都是形势所迫,包括逃难、旅游、工作、寻亲等各种原因,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走得仓促,归得艰难。军政界人士幻想着有朝一日反攻大陆,个体流民更是不谈政治,单纯地将其视为一次与以往无甚相异的局势对峙,在他们看来,民族战争打了八年,国内冲突亦不会太久。然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民党对台湾实施全面封锁戒严,阻隔与大陆的所有往来,当年赴台的流民被困在所谓的宝岛上,带着失根的苦痛客居大半生。在《凤求凰》中,韩国清由叔父介绍去上海轮船公司台湾办事处工作。然而,刚到台湾,就遭遇公司倒闭,通讯封锁,国清带着大字不识的回族妻子与五岁的黄口小儿被抛掷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失去了与大陆的所有联系。又如备受宠爱的幺小姐跟随哥嫂外出拓商路、见世面,却被硬生生阻断了回家的路,连告别的话都说不上一段就与父母永隔。正如蒋晓云自己说道难民离开了原来生活‘有靠山的根据地(家乡),漂流海外,什么名门望族的后人都成了难民的后人。余生无论经济情况好坏,恋爱事业起伏,基本都是脱离了生命原先设定的轨迹,所有打掉重来;。
这群外省流民的在台生活多半是较为苦涩与艰难的,不是受到紧张的政治压迫就是遭遇窘困的经济危机。在那个保密防谍、人人有责;的时代,毫无权势的外省难民随时会被盘查,每走一步都惊心动魄。老实本分的乡绅在台湾戒严期遭遇同乡诬告,在绿岛监狱度过二十五年;深居简出的主偶然发现家中雇佣的厨师暗藏枪支,携女连夜逃跑;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为与爱人团聚历尽千辛抵台,却被当局误抓,直接枉杀。台湾白色恐怖时期肃杀的的外界局势下,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从经济角度考虑,许多流亡的难民财产上并没有做彻底的转移,损失惨重,不用说昔日的排场难以支撑,就连基本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惨淡经营。他们必须设法找寻出路,解决最基本的生计问题。.....................
二、承接生命经验的多重主题意旨
(一)姻缘路上的世俗婚恋揭示
早在创作初期,蒋晓云受当时同辈间交往轶事的启发,将笔触深入到世俗生活中,对男女婚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和体会,创作出《掉伞天》、《宜室宜家》、《姻缘路》、《乐山行》、《随缘》等广受赞誉的作品。因此,被朱西宁认定为继张爱玲、潘人木之后无人可及的言情小说家,就连彭歌、林海音在当时谈起新兴小说家,给他们提名嘉许的也就是蒋晓云一人。她的这种书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青年男女保全自我的自私婚恋观念以及中、老年伴侣相濡以沫的朴素婚恋观。
朱西宁称蒋晓云小说所描绘的是一个无情世代;,说的就是人们自私,利己,不为别人考虑一丁点的品性。比如《闲梦》中对男女青年的描绘他这一段亏都不肯吃的毛病;、她亦不是心胸如何宽大的人;②等等。在她的作品中,女性既看中物质,现实功利,又注重精神的寄托,想要一段极致无瑕的恋爱感觉;而男性大多奉行个人主义、企图坐享其成,谈一场不用付出任何心力与责任的恋爱;女性想要理想夫婿,千方百计寄托婚姻,男性想要风花雪月,一门心思摆脱束缚,于是就上演了一出出你进我退、你追我避、权衡利益、考量得失的男女手机游戏。这群男女青年均以爱为名,找寻着自己的利益,一旦不见收益,女方就忙着哭诉讨要青春,男方则赶快推说我与你无缘;。其实,所谓的无情世代,未必无情,只不过情之为己,他们都怕受伤,都想要挣得在这场婚姻或恋爱中的主导地位,在意自己的利益,也顾忌自己的颜面。比如云梅与方一止之间爱意多少是有的,但还不够,人还是最爱自己;;再如陈清耀作为一个备胎,想到的是喜欢甚至爱并不代表了伴随而来的容忍、接受、以及责任,他看清楚了月娟善良本质之后的实际,这个女人要一个属于她的家,一个做牛做马为她出人头地的丈夫;①;更有甚者,在双方分手的时候还忙于争论这段无疾而终的恋爱是由谁引发的,以此推卸来自己的责任,直接揭示了在一场恋爱中,双方均不愿付出的真实面貌。其实,概括来讲,蒋晓云对当时青年男女自私恋爱观的否定早已蕴藉在书名《掉伞天》的哑谜;之中,本意为因预报下雨而带伞出门,结果天阴沉沉未下雨,却走到哪里都带着伞,最后随便哪里一搁就忘掉了,这种天气就叫掉伞天。这恰恰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中的心境,他们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以为做了所有对的选择,却不想生命难以预料。
......................
(二)台美两地间的移民问题反思
蒋晓云作为旅美作家的一员,不论是在 80 年代赴美初期,还是在重归写作之后,其作品中都持续传达出一种对华生命存境遇的思考。她于 1980 年外出留学,初到美国后陆续创作了《窈窕淑男》、《小花》、《青青庭草》等短篇小说,涉及同性恋、种族地位、内心诉求等多元问题;再次回归文坛后,蒋晓云仍然不忘展现华人在美国的生存现状,对移民生活进行描摹与反思。虽然蒋晓云对于移民主题的作品数量并不多,有时还显得有些粗糙和隐晦,但却依然掩盖不了她对华人境遇的整体把握和对移民问题的深入探寻。
概括地说,作家的移民书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主要表现为移民者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也就是说,先前的憧憬与希望都在赴美之后被强烈的身份认同危机所取代。早在 50 年代初期开始,台湾民众就对移民美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于美国既大力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的军事策略,又为其发展提供了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因此使得台湾政府甚至全体民众都将美国视作唯一的支撑与依靠,对其有着莫名的亲近感;此外,美国占据着世界霸主地位,经济实力雄厚,并着力宣扬自由民主理念,是最为令人歆羡的国度,在人们的集体想象中,旅美不仅能令人摆脱政治高压的环境,还能够享有更为平等多样的发展机遇,因此,无论是从政治层面、经济层面还是文化层面,美国都是台湾各个阶层人员出国的不二选择。蒋晓云将人们急于去美国创造新生活的急功近利嘴脸描摹得十分逼真,他们千方百计地谋求去美国的机会,积极展开准备活动,以经商、留学、婚嫁、探亲为名义,采用亲友、亲属间互相接力的形式尽可能长期或暂时性的居住在美国。在台湾民众的普遍认知中,赴美是一种无限的荣耀,也是一种隐形的资产,他们将在那里永生永世享受一场奢华无比的宴席,完成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定义。正是基于上述的心理期待和美好想象,台湾人一窝蜂地来到美国,追逐起各自的美国梦。
.......................三、彰显个人特色的审美艺术体验......................20
(一)环环相扣的套曲结构........................20
(二)张力喷薄的讽刺技法.....................22
(三)饱含温情的叙述语调..........................25
四、两岸女性作家的相近叙述能指.....................28
(一)对女性命运的深入探讨..........................28
(二)对社会变迁的细微洞察....................29
(三)对地域文化的强烈体认.............31
四、两岸女性作家的相近叙述能指
(一)对女性命运的深入探讨
......................
结语
一抹字字入心的文字,一程不问时间的写作。三十年来蒋晓云对人世的体察和对生命的热爱从来未曾褪却,反而渐行渐远,愈发深刻执着。她的创作谈不上丰厚,却每一篇都堪称經典,令人回味,显现出极具特色的当代价值含义。王德威先生曾说,比起历史政治论述的中国,小说所反映的中国或许更加真切实在些;,而蒋晓云的创作就恰好反映了这一点。她既能以迥异于主流社会的边缘性视角呈现出一幅幅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图景,将许多故去的、被遮盖的世相重现描绘出来;又善于对普通的寻常世相进行深刻透彻的剖析,直击人们精神的内核。可以说是兼具写作的广度与深度。
对于学界而言,研究蒋晓云的小说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女性文学的角度来看,她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并对此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她笔下的女性处于大陆与台湾、安稳与离乱、富裕与贫穷等相互杂错的境遇之下,显现出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与众不同精神追求,可以说是对女性文学创作的一大补充和说明。从民国文学的角度来看,蒋晓云的创作体现出浓重的民国叙述与民国认同。就形式而言,她的小说质朴纯净,不做任何文字实验,走的是讲故事蓄真情的路子,这种以不讲求技巧化作技巧的写作方式在当下的叙述中较为少见,是对民国初期文学的一种传承与延续;就内容而言,蒋晓云与台湾当代小说存在契合,关注那个混乱而又开阔的历史时期,以自己的记忆、想象完成一段极具个人风格的民国叙写,彰显民国韵味,对台湾文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蒋晓云的创作中存在着些许的不足,例如有某些情节过于冗长、偏多的方言使阅读稍显晦涩、主题的选择也仍需继续突破,但是不可否认,她的确是台湾作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也为女性文学乃至台湾当代文学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是值得大家推崇的地方。相信在未来,蒋晓云一定能够在已有的文学成就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