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硕士论文范文:某省开拓低碳经济措施探索

国学论文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硕士论文范文:某省开拓低碳经济措施探索

魔路无悔围观:℉更新时间:12-19 13:15

经济发展硕士论文范文:某省开拓低碳经济措施探索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在低碳经济理论方面:日本著名学者,曾任曾担任日本环境部副部长石坂匡身(Masami Hizaa)认为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和完善社会基础设施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此应对气候问题。同时还必须要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方式与问责体制,比如说采取各种各样的预防,谁污染谁付钱,还有公众的参与,信息的透明度等等低碳经济发展与管理方法[3];D 约翰逊等学者通过对英国碳排放的研究分析,认为到 2050 年英国在碳排放量在 1990 年基础上减少 80%是能够实现的,但是前提是英国继续实行现有的低碳经济政策,不断加大对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发展投入[4]。澳大利业学者约翰(ohn)以化学的视角研究生产和消费,从经济学创新理论出发研究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问题[5]。特雷福斯等学者认为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德国在 2050 年实现 1990 年基础上减少碳排放 80%是可能的[6]。Birdsall 在对全球现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长中得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对于社会资源的需求的增加,而资源的增加则会带动能源的消耗,包括汽车尾气、垃圾焚烧、煤炭的消耗等都会增加全球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是植物的大面积开伐则会导致全球空气净化能力的下降[7]。

(2)国内研究现状

低碳经济;是中国的机遇,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机遇。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未来的能源消耗必然会进一步提高,从我国现有的整体环境而言,北方的沙尘暴、南方的旱涝灾害、全国的雾霾、都已经充分说明了全球环境的变化给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并且中国目前同时正在积极构建碳排放机制以及碳排放交易,希望自上到下,利用市场机制全面发展低碳经济。早在十一五;规划我国政府就要求单位 GDP 能耗 5 年内降低 20%,2021 年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0 亿吨的目标,同时,我国为了能够保证相关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还纷纷激励人们绿色出行推动新型电动能源车的发展以及优惠措施,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发展,对相关能源环保企业采取政府补贴以及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励和推动整个环保行业的发展。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对低碳经济概念、特征的分析提出与我国环境相符的低碳经济概念。如学者庄贵阳[8]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英国在低碳经济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英国气候变化政策中的经济工具,积极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与轨道,寻求后京都时代的中国低碳之路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激励机制的缺失,因此未来中国应该进一步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包括节能减排的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提升企业积极性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范围。付允[9]使用系统科学的理论,界定了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的含义,总结了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的特征。认为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三低三高;,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作者针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我国国情,认为未来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主体包括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咨询服务机构、公众等六类主体构成。只有上述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真正保证我国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平稳与良好。

学者徐国泉[10]等人采用指数分解法对碳排放等式分解,建立了中国人均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研究表明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的抑制作用难以抵消由经济发展拉动的中国碳排放量增长,由此说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格局若继续维持下去,未来我国的碳排放量还会进一步的增加,因此为了能够降低我国现有的碳排放量,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提议与措施:(1)增加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所占比重,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2)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3)加强碳减排等能源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与国际合作。学者宋涛[11]等通过研究发现人均 CO2排放量与人均 GDP 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呈现倒 U 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同时碳排放量的增加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以及GDP 的增速呈现成比例关系,由此说明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依然主要是资源带动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在未来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制度与技术上提升 GDP 的科技含量,发挥绿色 GDP 的作用。王铮和朱永杉[12]通过能源消耗导致碳排量的研究,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省份其能源消耗依然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而我国现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煤炭消耗所带来的。

2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基础

2.1 人地关系理论

早在 18 世纪之前人类已经对人地关系有了大量的讨论,但正式提出人地关系;概念则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即在地理大发现和产业革命以后逐渐形成和确立起来的[13]。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步开始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目前而言主要由以下两种理论观点。

2.1.1 决定论

(1)地理环境决定论

这是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1748 年,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14]。此后,这一理论思想被后人不断的发展以及延伸,其中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则是将这一思想系统化[15],深入讨论了地理环境是如何决定人类的生存环境、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从而最终影响到人的整体的思想以及社会值得的建设。作者用自然地理环境来解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是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由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人们的生活工具以及劳作方式较为传统,因此更多的是强调了客观因素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与挑战,而忽略了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自然的改造。

(2)唯意志论

这是一种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种理论观点[16]。这一理论的产生背景是基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社会的生产力由于科技的进步而大幅度的提升,解放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社会的财富大幅度的积累,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类对自然影响的强度加大、范围增广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世纪,因此,萌生了唯意志论。但是,从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而言,人类的力量在自然面前依然显得弱不禁风,显得极为渺小。而唯意志论则过分夸大了人类的力量,认为人类只要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就可以任意地改造和支配自然[17],过分强调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强大而忽略了外部因素对于人类活动的制约。

3 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现状分析 ...... 13

3.1 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状况 ............. 13

3.2 制约山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 ..... 14

3.2.1 产业结构 ............ 14

3.2.2 能源结构 ............ 15

3.2.3 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条件 ......... 16

3.3 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必要性 ........... 17

4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 22

4.1 理论假设 ......... 22

4.1.1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假设... 22

4.1.2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口情况关系假设....... 22

4.1.3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 GDP 关系假设....... 22

4.1.4 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量关系假设..... 23

4.2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 ......... 23

4.3 实证分析 ......... 25

5 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对策提议 ...... 27

5.1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 27

5.1.1 健全山西省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 27

5.1.2 构建政府、市场与企业二位一体;.... 27

5.2 推进能源高效清洁转化 ...... 28

5.2.1 高效清洁发展煤电 ............. 28

5.2.2 推进煤炭洗选和深加工升级示范........... 28

5.3 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 ........ 29

5.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9

5.5 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 30

5.5.1 加快现代能源市场体系建设 ..... 30

5.5.2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 30

5.6 建立山西省特色的低碳经济能源体系 ... 31

结论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煤炭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由于传统山西工业对于能源的巨大利用,而山西省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由于历史、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和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原因,山西环境污染程度之重,由污染、生态等问题造成的问题和矛盾相当突出,山西省也因此被冠以全国污染之最的黑帽;。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通过结合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与原理对煤炭的低碳化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区域人口总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并不呈正向关系,而其余包括人均 GDP、GDP 以及能源消费量都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提升有正向作用,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与措施。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其研究刚刚起步,主要是在国家层面的研究,在省级区域内研究的尚且不多,可借鉴的资料有限,加之数据获取难度大。因此,未来的研究除了提出一些对策提议之外,还更应该从更多的经济指标以及衡量指标出发,从而全面建设低碳经济发展衡量体系,使山西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与认可。

参考文献

[1] U Energy White 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nergy, Feb,2003[EB/OL].

[2] 靳志勇. 国实行低碳经济能源政策[].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3,(10):23-27

[3] 石坂匡身. 境政策学:环境问题と政策体系[M]. 中央法规出版,2000

[4] Ohnston, D, Lowe, R, Bell, M.An Explorationhttp://sblunwen./stjjxlw/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C02Emission Reductions in Excess of 60% Within the U Housing Stoc by the Year2050[]. Energy Policy. 2005,(33):55-58

[5] 张坤明,潘佳华,崔大鹏等. 低碳经济论[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6] Treffers, T, Faaij, APC, Sparman, , Seebregts, A.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for Settingup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 for the Long Term: Two Visions for the Dutch EnergySystem in 2050[]. Energy Policy, 2005,(33):67-73

[7] ohnston, D, Lowe, R, Bell,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AchievingCarbon Emits-sion Reduetions in Exeess of 60% With in the Ul Housing Stoe By theYear 2050[]. Energy Policy, 2005,(33):1643-1659

[8] 庄贵阳.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绿叶,2007,(8):55-56

[9] 付允,刘玫. 循环经济标准化模式的理论探讨[]. 标准科学,2021,(12):10-14

[10]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 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158-161

标签:历史

标题:经济发展硕士论文范文:某省开拓低碳经济措施探索

链接:http://m.zhaichaow.cn/lunwen/jingji/43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