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应战天然气征用补偿评估研究

国学论文经济论文

应急应战天然气征用补偿评估研究

未来浩劫围观:℉更新时间:12-19 10:38

应急应战天然气征用补偿评估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基于经济性、清洁性和方便性等优良特征,对于优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同时,天然气在储量和经济性方面,相对于其他能源来说具有很强的替代能力,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新的天然气资源可采量愈加丰富,国际能源署也称天然气黄金时代;即将来临[1],这些揭示了天然气资源具备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潜力。中国最早使用天然气,然而一直以来,仅限于少数地区用作生活燃料,天然气的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为 4%,远远低于亚洲其他各国 20%的水平,也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 19%[1]。可见天然气在中国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经济发展、城市化以及环保政策因素都将推高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具有广泛的基础,中国预计到 2025 年,工业用途天然气是当前约600亿立方米的用量的两倍;住宅与商业建筑用途的天然气用量将是目前的三倍;在电力市场的比重将是目前的三倍,占到发电总量的 6%,电力行业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预计增至 1170 亿立方米,约占天然气总需求的 30%[2];交通运输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增至 200 亿立方米,占总体需求的 5%[3]。

..

1.2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和储备相对有限,在应急应战天然气需求激增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天然气动员来保障天然气资源的连续供应。为了研究危机现实下的天然气征用补偿额的评估方法,需要研究天然气产业链、天然气动员和征用补偿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17 世纪中后期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4]对于企业内部分工的论述,可以视为产业链思想的萌芽。之后马歇尔[5]强调企业间分工协作的重要性,被视为产业链理论的真正起源。赫希曼[6]从上下游关系的视角论述了产业链的含义。此后多位西方学者都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进行了一定程度地分析和阐释,迈克尔•波特[7]首次提出价值链的概念,史蒂文斯[8]认为:供应链就是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从供应开始到消费者结束。马歇尔•费希尔[9]指出:供应链是指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等连接组成的链状或网络结构。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学者开始对产业链研究,起于农业产业链。在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之后,国内有学者将产业链理论与天然气产业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天然气产业链相关理论,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方面:天然气产业链含义的研究。刘毅军[10]在国内首次提出天然气产业链概念,指出天然气产业链是指把天然气及其副产品的产出、输送或投入作为纽带,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风险与评价、价格与定价机制、产业链协调发展等衔接的产业集合;白兰君[11]总结了天然气产业链的三个基本特点,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产业链的含义;郝晓晨[12]认为天然气产业链由天然气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利用等主要环节构成。

第 2 章 天然气动员与补偿基础理论研究

2.1 天然气产业链的含义

1958 年,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基于产业前后向联系的视角论述了产业链的概念。但随着资金链、价值链、供应链、生产链等理论的兴起与运用,产业链的概念相对弱化,尽管说法有些变化,但实质没变,不过是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产业的联系进行诠释。产业链的本质是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可以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垂直的供需链通常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层次,是产业链的主要结构;而横向的协作链是指产业的配套。现实社会中存在多种产业链,任何产业都能形成产业链,天然气产业链即是之一。天然气产业链是指以天然气及其副产品的产出、输送或消费作纽带,所形成的上中下关联衔接的产业的集合,主要指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储运和利用等环节。通常天然气勘探、开发称为天然气产业链的上游;天然气管道建设、储运系统为中游;天然气的消费和利用为下游。上游的业务主要可以细分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处理与加工。天然气勘探即是寻找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地下天然气气田,然后通过钻井的方式来发现和证实;天然气开发是指开钻完井,通过压井等技术工程提高气层渗透性,从而提高产气能力;天然气的处理与加工是指对开采出的天然气采取分离、回收等工艺使之成为可供销售利用的天然气产品;这三个部分决定了天然气的生产能力。我国的天然气资源集中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手中,其中,中国石油占有绝对优势。

2.2 天然气动员的来源分析

天然气动员是指国家为了满足危机现实下对于天然气资源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天然气产业的应变能力,将天然气产业由平时现实转变为十分规现实的一系列活动[27]。明确征用主体,才可以找到承担征用补偿的责任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13 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政府在应急应战现实临时征用企业或个人的财产,是企业或个人应尽的义务,而政府应对被征用主体进行补偿,是政府的责任。因此,国家作为征用主体,有利于责、权、利的统一,也有利于减少协调成本。相关的各级政府和军事部门则可作为执行主体,在中央政府的指导下具体执行征用补偿事务。我国天然气产业的集中度比较高,产业链各环节的资源主要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石油企业掌握,因此天然气动员的被征用主体以国家自身和三大石油国有企业为主。当天然气动员任务紧急时,首先考虑动用国家储备以及国有企业储备。国家储备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企业储备也是应付突发事件紧急需求的重要防线,可以应对短期市场波动。

..

第 3 章 天然气动员补偿额的核算..........20

3.1 我国的天然气价格........ 20

3.2 直接损失的核算..... 24

3.3 间接损失的核算..... 29

3.4 天然气补偿额的范围.... 31

3.5 本章小结.......... 35

第 4 章 天然气征用补偿算例计算..........36

4.1 算例内容.......... 36

4.2 算例分析.......... 37

4.2.1 天然气动员的来源......37

4.2.2 征用补偿额的核算......37

4.2.3 补偿程序分析.......41

4.3 本章小结.......... 42

第 4 章 天然气征用补偿算例计算

4.1 算例内容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北京市天然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已形成具有一定产量规模和较大发展空间的格局。根据北京市目前的天然气利用现状和今后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北京市天然气市场需求还有着很大的潜力,同时结合国家经济能源政策等因素,这都将促使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北京是全国天然气用量最大的城市,并且所需的天然气资源全靠外埠调入。自 2021年起,中国天然气气荒;现象日益明显,其中以 2021 年冬季以及 2021 年春节为甚。中国出现日益频繁的气荒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天然气需求大幅增长,而天然气供应稍显不足;二是,我国天然气冬季调峰能力薄弱,从而出现旺季天然气短缺而淡季相对充足的现象。北京天然气气源的一大重要来源是长庆油田,国家发改委在 2005 年底下发文件实行结构气价,即城市燃气为 0.77 元/立方米、化肥用气为 0.71 元/立方米、直供工业用气为 0.725 元/立方米。2021 年国家发改委发出对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调整后的长庆油田的出厂价格如下表 4.1 所示。

..

结论

目前,我国的周边环境日趋复杂,潜在的战争威胁不容忽视,同时,各类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能否满足战时和急时各类资源的供需缺口,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问题。天然气是我国重要的一次能源。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有效的天然气动员,满足其超常规需求,成为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的重要条件之一。天然气动员作为能源动员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均未形成相对成熟稳重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产业链的视角以成本核算法和征用补偿理论作为支撑,对天然气的征用补偿评估进行研究,力图构建合理有效的天然气征用补偿机制,提高天然气动员的效率。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研究了天然气产业链的内含、结构和特征,界定了天然气动员的概念和主体,分析了天然气动员模式。结合天然气产业链结构和天然气动员的特点,明确了天然气超常规供给的来源。

(2)从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时机等方面,研究了天然气动员补偿基础理论。明确了适度补偿原则的内含,提出补偿范围应包括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并指出天然气的补偿标准在补偿上限和补偿下限之间。

(3)结合天然气产业链特点,分析了我国天然气的价格,重点分析了天然气出厂价、天然气管输价、天然气城市门站价和天然气终端用户价的形成机制以及当前的相关规定与标准。

(4)应用成本加成核算方法对天然气被征用主体的直接损失进行核算,分别确定了征用造成天然气生产商、天然气管道公司、天然气配气公司和用气大户直接损失的计算公式。同时,确定各项间接损失的评估方法,再结合补偿标准确定天然气补偿额的范围。

参考文献(略)

标签:我国学者

标题:应急应战天然气征用补偿评估研究

链接:http://m.zhaichaow.cn/lunwen/jingji/43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