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比浅析战争与和平问题

国学论文经济论文

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比浅析战争与和平问题

官仙围观:℉更新时间:12-19 08:39

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比浅析战争与和平问题

第一章战争产生根源的论析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战争根源的论析

马克思、恩格斯:私有制是战争的根源马克思与恩格斯从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和阶级矛盾的分析出发,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暴力根植于经济制度和现实的经济利益,私有制与阶级的存在是战争的真正根源,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地,经济利益是目的。目的比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要‘基础性得多;。摆脱了前人仅仅将战争归因于人性抑或宗教等因素而忽视物质基础作用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详细考察人类战争史后,区分了阶级产生前后的战争原因,指出在阶级产生前)打仗只是为了对侵犯进行报复,或者是为了扩大已经感到不够的领土;,即战争是为占领或者保护生存条件,通过战争既为了获得财产也用来保护财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社会逐渐有了剩余产品,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私有制的产生导致阶级的分化,不同阶级间存在着利益占有方式和分配方式的矛盾,所有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气在阶级社会中,战争的目的在于剥夺被统治阶级、掠夺他人的财富。这超越了单个国家利益的范围,阶级性成为了战争的本质属性。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决定了对国家间战争的分析离不开对阶级的分析。表面看来,阶级的分化和斗争分散在各个民族国家内与国家间,但其斗争形式却广泛的存在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之中。自奴隶社会始,所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统治阶级就将掠夺积累财富和奴役压迫人民视为追求目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特定政治目的而进行财富掠夺和对外扩张。马克思提出的战争理论尤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整个十九世纪,在这个铁站上打出的欧洲;,从拿破企为现欧洲帝国的建立,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甚至德国、意大利的统一,背后都能看到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因素。更遑论欧洲之外,列强为扩大在殖民地产品与资本的出路而展开的争夺。正是这样的时代条件导致上述利益聚焦点和引起冲突爆发点的变化。私有制的产生源自经济,但在发展过程中,私有制逐渐渗透并控制了政治,这注定了国家及其官僚机构要为私有制下的经济利益服务。

第二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战争根源的论析

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传统流派,对于战争根源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从它们的研究来看,自由主义更倾向于研究战争对立面的和平,对于战争原因研究多停留于表面化,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而现实主义则对不可避免;的战争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来探究战争发生的原因。现实主义学派众多,但最主要和影响最大的是古典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学派。

1.古典现实主义:人性恶;导致战争

作为一种代表性理论,古典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从人性角度出发来解释战争根源。古典现实主义理解下的战争原因分析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前提之上,并通过将人自私性放大到国家对权力的争斗之中。而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权力政治,权力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古典现实主义人物众多、观点多有差异,但政治结论却都建立在人性的假设之上。对于战争,奥古斯丁、尼布尔和摩根索等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将之归因于人固定的人性;。在他们看来,说人类是逆人性而行,显然是荒谬的;,不了解人性,便不会有政治理论。历史上,从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伯里克利对于战争作用到二战希特勒的疯狂举动都为人性对战争的作用观点提供了大量实例。当然,这里所讲的人性;并非分析个人特性,而是指人类的共性。在现实主义看来,由于人性的高度稳定性,国际间的冲突与战争无法从根本上消除。

古典主义学派对于战争根源的研究主要从自然法则和人性本恶的角度出发展开的,其基本观点是:人的自私自利本性表现在政治上为权力意志;,人人为了权力;而争斗,国家间权力的争夺就是人的权力意志争斗在国际关系中的扩大;处在无政府现实下的国家无一例外的选择追求权力,国际政治的实质就是权力的争夺,当争夺达到白热化的阶段时,战争必然爆发;由于各国都在追求权力和国家利益,冲突与斗争就显得不可避免,战争的发生是这种国际关系特征的最高表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人的全部包括身心都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造就人对权力的追求,当追求被放大时,就上升到国家之间的权力争夺。现实主义创始人修昔底德曾说无论是在国家还是在个人间,利益的一致是最可靠的纽带言之,利益会成为冲突的源泉。由于国际社会缺乏最高权威的存在,实质上是一种无政府现实。这种情况下,在人类社会形成后,人们就处在了霍布斯所形容的自然现实;即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的环境之下。

第二章实现和平途径的构想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对实现和平途径的构想

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被西方学者看做一种激烈的革命主义,其理论也被视为暴力理论而存在。但是,我们在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和平理论就会发现,在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会根据现实国际情况提出实现和平的理论见解。

1.联合工人,反对战争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其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战争与和平理论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在他们所处的世纪中后期,对于频繁发生的国际战争,马克思和恩格斯结合国际形势,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全世界工人的联合终究会根绝所有战争,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提出团结工人,反对战争的理论构想。

战争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最终手段。世纪战火燃遍欧洲,列强为实现这样那样的政治目的而争斗不已。在这种环境中,人民渴望和平,希冀实现和平的有效手段。战争往往会激发革命,在马克思时代,革命指的是工人革命。在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已经能够生产出超额的生产、生活资料,在合理分配的情况下能够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但是,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决定了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中,产品与资料的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财富的积累和生产过剩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制度性的剥夺产生出大批极端贫穷的工人群体。阶级间激烈对抗,在战争的动荡下往往会引起革命,普法战争中的法国巴黎公社就是鲜明的实例。在马克思看来,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将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占有与分配方式的矛盾而引起战争的状况,工人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将彻底解决相对低下的社会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问题,为实现和平创造物质和制度上的基础条件,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战争与和平理论中的中心点。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虽然资本主义的战争能够带来社会革命,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因此而激励战争的发生。与此相反,他们坚决反对当时列强之间爆发的国际战争,希望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最终消灭战争,争取世界的和平。在普法战争期间,马克思就要求所有国家的工人阶级协会联合起来,一起反对这场战争。他指出如果工人们忘记自己的职责,如果他们采取消极态度,那么现在这场可怕的战争就只不过是将来的更可怕的国际战争的序幕,并且会在每一个国家内使刀剑、土地和资本的主人又一次获得对工人的胜利。;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面对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的新情况,提出不惜所有代价争取和平;的要求。因为在他看来,世界大战的爆发将阻碍工人革命的发生。因此,毫无疑问,我们将为和平而斗争。;

第二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实现和平途径的构想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最基本的两个流派,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对于实现和平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古老的均势理论到带有乌托邦性质的集体安全论,再到相互依存论,这些理论为和平的实现提供了一系列新的途径,为处在悲观境地的国际政治提供了希望的前景。

1.现实主义:均势营造和平

在现实主义者看来,要实现和平需要实现均势。均势理论作为西方国际关系最古老和影响最大的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和平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说如果有任何具有特征性的国际政治理论的话,那就是均势论。;

现实主义者认为均势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摩根索认为人对于权力的追逐导致冲突的发生,华尔兹则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现实导致冲突发生。由于人性和国际体系是高度稳定的因素,决定了冲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符合现实主义对于实现和平的前提假设:第一,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主权国家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第二,国际体系的基本结构特征是无政府现实;第三,无政府现实中的国家之间关系是一种竞争关系。

从理论上说,均势有利于保持国际间各成员和平,特别是如果政治家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效果,而且权力分配不会威胁到他们自身的安全,均势作为一种局面、规则、政策和体系就几乎可以促成永久和平。汉斯摩根索作为现实主义的创立者对于均势理论大为推崇,将其国际政治理论建立在人性恶的哲学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国家间争夺权力来解释均势的产生,若干国家为了寻求权势所进行的斗争必然会导致一种称为‘均势的格局;均势是维持和平的手段和主权国家之间必不可少的稳定因素。;均势理论的坚定实践者亨利基辛格借鉴梅特涅和卡雷斯顿的均势观点,提出符合美国实际的和平结构;主张,他认为和平作为外交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均势政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均势在通俗意义上就如同在天平上减轻较重的一头抑或是增加较轻一头的重量,使之保持平衡。在摩根索看来,均势的实现有着不同的方法,‘‘分而治之;和加强弱小国家的力量,要么分离对手的实力使之无力产生对抗的能力,要么使国家间的实力平衡,在主动和被动之间使双方顾及后果不敢轻举妄动。这两种方式在威斯特法利亚体系;之后的欧洲得到展示,为维持欧洲的和平起到明显作用。欧洲在其作用下形成一个政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国家被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虽然各个国家是独立的,但在共同利益下联合起来以共同保持秩序,保护自由。归根到底,它的意义在于,防止任何国家能够居于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来支配其他国家的自由,以此来实现和平的目的。当然,均势的实施更多时候只是大国间的进行的手机游戏,小国和弱国往往处在被动地位,所以帕麦斯顿说平衡的‘掌控者没有永远的朋友,同时他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维持均势本身这一永远的利益。;在西方政治学家看来,真正对于自由的威胁就是权力过大,当一国权力大于制约它的能力时,它就会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安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战争与和平问题核心之比较......31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战争根源问题之比较......31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平问题之比较.......35

第三节战争与和平问厘理论基础、主通、动力之比较......39

第四章结论.......43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战争与和平问题核心之比较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战争根源问题之比较

国际战争作为国际冲突最激烈的表现形式,从历史之初就与人类相伴。对战争根源的探讨,自然成为国际关系理论基本问题之一。对于战争起因,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各自见解。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来解释战争发生的原因,指出私有制经济基础及其产生的剥削制度是导致战争的总根源。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于战争的分析则分成两类:微观层面上,从人性中的自私、贪欲出发,用生物学、心理学等来论证战争的根源,其中經典现实主义就是从人性角度来解析战争发生根源的;宏观层面上,从国家制度的欠缺和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现实出发,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理论说明战争的原因。其中新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从无政府现实来分析战争的根源。他们的观点虽有不同,但都有发掘战争根源、实现世界和平的愿望。对这些观点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把握国家之间冲突的本质,为世界的和平安宁寻找可行之路。

1、马克思主义对战争根源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并非既有先验存在的,也不会持续永恒。从唯物史观出发,通过综合考查世界战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相信战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作为复杂的历史社会现象,战争通常是由于利益冲突引起的,抑或是保证自身生存和实现利益的手段,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战争的具体原因却有所不同。在原始社会阶段,基于血亲形成的部落之间发生的战争并不会带有政治目的。与这种情况不同的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剩余产品的出现和增加,导致私有制产生并引起阶级的分化,战争已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争夺,争夺的对象更多是物质产出甚至是劳动力本身。在阶级社会中战争根本上是由于对他人财富掠夺的渴望,以及对相同利益的争夺,只要有利益相互对立、相互冲突和社会地位不同的阶级存在,阶级之间的战争就不会熄灭。;到私有制经济发展的顶峰资本主义时代,战争原因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在经济贸易联系密切的背景下,贸易上的冲突往往也会导致战争的爆发帝国主义则成为现代国际社会战争的主要原因;超级大国为维护自身利益推行霸权主义成为当今时代冲突的源头。拨开上述种种具体原因,都可以看到在私有制下冲突背后都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影子。

结论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来探究战争的起因,认为战争的发生源自于私有制的产生,实现和平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在此基础之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主义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符合现实的理论观点,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战争与和平理论。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最重要的两大传统流派,由于其哲学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与马克思主义迥然不同的战争与和平理论。现实主义将权力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属点,从人性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现实来论析战争的根源。根据战争的起因,得出国际社会只有保持国家间实力的均势才能够维持和平。自由主义虽然赞同无政府现实会导致战争,但相信建立集体安全与增强国家的相互依赖就可以实现和平。

虽然三大流派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各自看法,但应当注意到,当前国际问题远非某一单独理论可以完整解释。笔者认为,通过将各流派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流派的优势所在,将这些优势集合与一体,对于我们理解战争,寻求和平之路有着重要意义。

以上是笔者对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梳理与论析。但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研究绝非只有上述三大流派,鉴于时间与篇幅限制,只能挑选最具影响力的观点来进行阐述。在后面的研究中,我将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努力找寻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战争与和平理论。

参考文献(略)

标签: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标题:马克思主义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对比浅析战争与和平问题

链接:http://m.zhaichaow.cn/lunwen/jingji/431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