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经济硕士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经济论文,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价值规律而非价格规律是经济学的核心规律。以经济为中心是以再生生产力为中心而非以钱为中心,经济发展是价值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再生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人民创新能力的发展而非GDP数字增长。(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强烈推荐一篇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优秀经济硕士论文范文第一篇第 1 章 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流通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因而它对当前刺激国内消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农村流通体系对农村经济进步具有先导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 2004 年国家就已经开始重视农村流通方面的问题,并且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到了发挥农村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2005 年国家提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政策,主要针对将城市新型流通业态引向农村,且该政策的实施在农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这是从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的,将其作为农业发展支撑之一,且商务部开通新农村商网;,是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构建完善的农村市场体系,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国家实行家电下乡;政策,促进农村市场发展,扩大内需;2009 年国家提出双百市场工程;以及信福工程; 政策,加速农村市场发展,解决农民难买难卖的问题;2021 年中央政府发布了两个对于流通业的重要文件,一个是《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另一个是《国务院对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新一届中共领导层和中央政府将会努力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更多依靠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消费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1.2 文献综述在农村流通体系概念方面,谌智凤(2021)认为农村流通体系在农村这个大环境下,运用高效的流通方式,畅通的流通渠道,新型的流通业态,连接生产、加工以及消费各个环节的流通体系。洪涛(2021)提出现代流通体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用科学高效的组织方法,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流通服务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相关学者对农村流通体系概念做出完整性阐述的文献较少,大多都是从表现形式来论述观点的。在农村流通体系构成及构建模式方面,王新利,吕火花(2006)提出农村流通体系主要由厂家、商品流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一级批发市场、城市商家、连锁店、二级批发市场、供销合作社、农村零售商店、农村集贸市场、农户等单位、组织、部门构成,其中涉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邮政等流通方式,还有消费品流通渠道,消费品从厂商流转到农村居民手中,流通途径有许多条,但主要流通渠道有四条:1、厂家-批发市场-农村零售商店或集贸市场-农户;2、厂家-商品流通企业连锁店-农户;3、厂家-城市商家-农户;4、农户-农村零售商店或集贸市场-农户。他认为只有解决农村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才能改变农民的消费方式和提高农民福利。程漱兰(2008)提出农村流通体系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供销合作社系统,该系统一直以来承担着商品流通主渠道的任务,二是商业、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李圣君(2021)提出了农村流通体系构建模式,并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第一,构建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并以批发市场和农家店为载体;第二,构建农产品进城体系,其中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农超对接为辅的模式;第三,构建农村终端零售网络,应以农家店,集贸市场,超市为主;第四,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以二手市场和以旧换新为主。文晓巍(2021)提出农村流通体系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为农村售后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农产品流通,农资和农村消费品流通。农村流通有洪涛(2021)分析了现代流通体系的构成情况,他从三个不同层次分类说明,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横向分类法,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工业品流通体系,生活服务流通体系,商务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再生资源流通体系。第二种分类方法是纵向分类法,包括流通宏观调控体系,流通管理组织体系,流通市场体系,流通组织体系以及流通渠道体系。第三种分类法财政体系,税收体系,融资体系,保险体系,国家储备体系,信息预警体系。第 2 章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2.1 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理论基础农村流通体系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实现产品或服务从商品供给者顺利转入到商品需求者手中的过程,同时包括为了完成及完善这一过程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包括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包括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流通组织机构、监管部门及企业等,软件条件包括监管制度、国家政策等。具体说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高效的流通方式及组织形式,将农村商品商流、物流、信息流和服务组织在一起的统一体。农村流通体系具体是由农村流通市场、农村流通主体、农产品流通渠道、农村流通信息网络以及农村流通监管体系和流通人才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见图 3.1)本章对农村流通体系的构成情况划分依据是从公共财政如何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角度划分的,这样便于研究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的支持领域。2.2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公共财政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进行政府收支活动,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这些市场失灵问题需要公共财政给予支持。市场失灵是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缺陷,无法有效率的分配社会资源的情况。农村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外部性问题,其表现为行为主体进行利益交易时会对其他不参与此交易的行为主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会导致社会边际成本大于或小于私人边际成本,这样会出现负的外部性问题和正的外部性效益,正的外部性促进农村流通经济的发展,负外部性会制约农村流通经济的发展,例如,农村流通大型龙头企业会给当地农村流通企业带来带动作用,带动其他流通业的发展。农村流通市场中垃圾的乱扔会给其他人带来负的外部效应。因此,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市场行为的外部性理论需要公共财政的介入。农村流通市场信息系统不完善,经营者和消费者获取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消费者知道的商品信息较少而经营者知道的又较多,因而会存在经营者未获取利益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使其利益受到损失。信息不对称还会使经营者不能及时获取正确的信息而使农民错过获利的机会。农村流通体系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村流通信息系统中平台的建设,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技术的应用等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以及政府颁布的对于流通业的法律规范制度等需要消费真与供给者及时了解,从而做到规范经营,维护每个人的利益。因此完善的农村流通信息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第 3 章 吉县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193.1 吉县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现状分析.........193.2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253.3 小结......32第 4 章 吉县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334.1 财政收入不足........3344.2 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支出结构不合理.........364.3 政府职能的缺失.....374.4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394.5 小结.......39第 5 章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策提议.........405.1 建立多元化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资金筹集渠道......405.2 建立合理化的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支出方式.....405.3 加强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投入力度.......425.4 进行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创新.....445.5 小结.......47第 5 章 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策提议5.1 建立多元化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资金筹集渠道实现多元化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机制中,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首先使政府相关部门认识到农村流通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将流通体系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传达给农民,使他们将创业方向转向农村流通业上;其次由政府相关部门发挥其主要职责和主导作用,引导多种筹资渠道。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建立贴息贷款或政策性贷款,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延长贷款时间等金融支持,激励农民去金融机构贷款,保证流通企业能够筹到足够资金建设流通企业。是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在吉县等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力有限,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展良好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也是一重要手段对于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建立具有现代流通技术的流通物流等企业。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资金是保障,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资金筹集方式是资金得到保障的关键。结论本文研究背景是我国农村问题严峻,农村流通体系的完善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而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成为必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能够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提议,意义是促进农村建设,开拓农村流通市场,提高农民收入;本文主要运用为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农村流通体系概念,农村流通体系构成,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理论以及公共财政对农村流通体系支持范围四个理论基础,并以山西省临汾市吉县为例,研究了农村流通体系现状、问题,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并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提议,为国家解决农村问题提供理论借鉴。............参考文献(略)优秀经济硕士论文范文第二篇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从小规模的零售批发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从零散单一市场到产业聚集中心;从地方到省级甚至国际市场。商品交易市场一步步不断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自弱变强。根据《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1 年底,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总额达到 9.3 万亿元,市场个数 5194 个。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态势强劲,从 2000 年的252.7 万个摊位到 2021 年的 381.9 万个,年均增长率达到 3.5%,而营业面积在 2000年为 0.83 亿平方米到 2021 年底增加到 2.79 亿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到 10.7%。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遍布城乡的分层次,多门类的网络体系。到 2021 年,东部沿海地区商品交易市场的总成交额 6.97 万亿元,而在中西部地区,商品交易市场也迅速崛起,增长速度分别为 16.5% 和 7% ,无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商品交易市场的总体指标都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发展势头迅猛。在某些地区,商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马达,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人民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在东部市场已经步入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情况下,中西部商品交易市场还较为稚嫩,未能够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中国与众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特殊的发展现实决定了我国商品交易市场有其独有的特点,它发展与繁荣通常由市场主体的发育程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息息相关。通过市场成交额和占比可以看到,截止 2021年底,东部市场总成交额为 6.97 亿万元,中部 1.35 亿万元,西部 0.98 亿万元。东部市场成交额是西部的7.1倍多,是中部的 5.1 倍。.1.2 文献综述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经济流通体制在国内得到众多的关注,对于商品交易市场的研究遍布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但专门针对其发展的动力的研究较少。本文总结了涉及到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动力相关的研究结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从这一方向研究的学者主要从商品交易市场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进程的宏观角度来解读商品交易市场的产生发展。根据国内学者对中国商品交易的研究,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伴随改革开放产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 30 年以来经历了 产生,起步,扩张,由量变转质变,规范发展,全面开放 6 个发展阶段。流通体制改革为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可能,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巨大的市场需求催发了商品交易市场的产生。因为商品交易市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发展较早,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至关重要,所以,西方学者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中总结出商品交易市场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规律。Fernand Braudel(1992)在其所著的《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对西方资本主义崛起时期,资本主义初期的小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了系统阐释,并总结出控制世界的经济大国的商品交易的特点。Hodder D.W. 和 Uwu U. I.1969 著有《西非市场》,书中对欠发达国家的交易市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Sarar,Butlesteinfield(1996)早在研究中发现,商品交易市场在传统交易中有中介作用,认为商品市场扮演了经纪人、中间商、代理等角色,在市场交易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特别是现实中的市场存在着市场规模小、信息不充分等问题时,市场中介的作用更明显;①。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在工业化早期,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制度对经济发展中逐步兴起,它推动了商业繁荣,促进了城市崛起,加速了现代化建设,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新的消费方式对流通业提出的新的要求,使商品市场逐渐衰弱,最后退出历史舞台。事实也证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完成,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营销模式转变,商品市场已经衰落或升级成超市、大型商业中心等现代城市商业业态。(PineII,B,oseph 1999,Brittnell,Richard,1994)。..第 2 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2.1 商品交易市场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缩影,是我国特殊市场条件的产物,它不仅具有作为一种流通方式应有的含义更是打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烙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含义也不断发生变化。虽然商品交易市场存续已久,很多学者通过自己的分析对商品交易市场进行了定性,但到目前为止的研究中还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概念。不同地区的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对商品交易市场的定义不同,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角度,研究内容有对商品交易市场的定义也不同。北京工商大学的洪涛教授从市场功能的角度出发,认为商品交易市场是有集聚功能的市场交易组织。杨松学者将其定义为为大量经营者集中在一起进行的公开、独立的交易提供服务的固定场所。目前,较为通用的定义是 2007年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的定义,指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有固定交易场所设施和机构,进行经常性交易,分别纳税,由市场经营管理者负责经营管理,实行集中、公开商品交易的场所。本文也选用这一定义,认为商品交易市场是包括经营者,管理者,支撑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交易场所。商品交易市场是市场的一类具体存在方式,是流通体系的一个环节,是一个交易进行的场所,是货物流转的一个空间。从组织的意义上说,商品交易市场本身是一个管理组织和服务中介,其最大的功能是为交易提供一个场地,随着新的交易模式的涌现,交易市场不再局限在有形场地这一概念,也包括网上商品交易市场这样的无形市场以及在场地的基础上配备各种交易设施,服务系统。2.2 共生理论共生是生物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不同属的生物以一种相互性的营养性联系生活在一起的现实,最早由德国真菌学家Anton debary 在1879年提出。作为生物学研究已逾百年。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扩展,共生的概念和含义也不断丰富起来,并且渐渐在医学,农业,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组织已经相互依赖形成一个共同体,尤其在经济领域更为明显,一些经济学家用共生理论来体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互作用与关系。袁纯清是我国研究共生理论的先驱,在学习了西方学者的对于共生理论的研究之后,将其向经济学领域进行了扩展。他认为共生不仅是一种自然现实,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共生单元按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①萧灼基(1998)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将其意义深化和扩展,他认为在经济范畴内,共生指经济组织间的持续性物质联系。..第 3 章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143.1 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历程.....143.2 总体发展状况........153.3 区域发展状况........17第 4 章 商品交易市场共生系统......204.1 商品交易市场共生结构......214.2 商品交易市场的共生单元.........234.3 商品交易市场的共生模式.........234.4 商品交易市场的共生环境.........254.5 共生单元间的相互关系......264.6 共生关系的破裂....29第 5 章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动力机制.....305.1 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305.2 共生环境推动........325.3 区位优势.........36第7章 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提议7.1 加大财政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强化资金扶持力度。在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扩大过程中,资金问题是一个瓶颈,始终制约着中小企业群体的发展壮大。商品市场内多为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大部分都无法满足商业银行贷款条件,面临融资难的困境。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可以减少商品交易市场在获得资金过程中的困难,并增加产业的投资吸引力,助力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有利于商品交易市场融资的优惠政策,帮助商品交易市场在建立初始面临的困境和在转型升级时需要的支持。推出支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专项贷款、利率优惠等金融政策,减免税,整顿乱摊派、乱收费现象,减少企业负担,建立良好的市场融资环境。加快金融投资体制改革,支持金融机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解决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发挥银行信贷的作用,完善投资体系,弥补金融市场不足,推出适宜商品交易市场的金融产品,加强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沟通合作。激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中,填补市场资金需求。结论目前,对于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原因的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都较少,本论文以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动力机制为主要的研究论题,将极具活力的共生理论与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流通实践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遵循研究背景、现状分析、动力机制、实证检验、政策提议的逻辑顺序。首先就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回顾,然后归纳分析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概况,以商品交易市场地域间发展差异为切入点,从共生角度详细阐释了商品交易市场与中小企业间的共生关系,共生环境,演进动力,着重分析了产生商品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文章依据分析结果对于促进商品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提出提议。............参考文献(略)优秀经济硕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