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1.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作为现代公司的基本特征之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一方面推动了公司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问题相应产生。在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影响着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各方利益相关者都希望通过盈余管理得到符合自身利益的结果。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近二十多个年头,在国民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与资本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投资者尤其中小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 自从 Fama 和 ensen(1983)对于董事会与信息披露的研究开始(独立董事比例越大越有利于企业更多的进行有效的自愿披露)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关系。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西方会计及金融学界加大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更多的学者从动机、行为、方式等角度在理论和实践中验证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盈余管理成为管理学界乃至经济学界的新的重点研究课题。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盈余管理也成为我国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随着研究的不深入国内外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和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有助于限制盈余管理的程度。 然而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的研究中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研究结果。针对不同的公司内部治理变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都有着不同的研究结果。例如,对于董事会规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杨清香、张翼、张亮(2008)的研究结果是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没有明确的相关关系,有时董事会规模越大越能抑制盈余管理的程度,然而有些时候,结果正好相反。高广阔、陈琦(2009)的研究结果却截然不同,认为董事会规模适当扩大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降低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再如,对于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高广阔、陈琦(2009)的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 U 形曲线关系,然而另一些国内的学者对这一指标进行研究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和盈余管理程度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针对股权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学者们也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高雷、张杰(2008)在研究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盈余管理三者关系时实证结果显示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然而紧随其后王生年、白俊(2009)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果,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股权机构对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有极为积极的效果。虽然研究样本会有差异,研究时间会有差异,如 2007年新的会计准则的影响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会有差异,但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即便是在相同时间段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国内很少有研究学者对这一现状做出研究并加以明确说明。..........1.2 研究方法及创新前人对于公司治理内部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已趋于成熟稳重,有着丰富的资料,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也很少有学者来指出不一致的原因。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 2021 年之后上市的沪深两市公司数据为大的研究样本,考虑行业竞争性差异,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 指数)将所有公司分为垄断和竞争两大类,分别对两类企业进行研究。从行业竞争性差异的角度,综合考虑我国现阶段国情,通过对比研究公司治理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然后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通过对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竞争理论的分析研究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得出相应的假设,然后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在行业分类中对两者的关系做出验证。最后根据各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我国国情,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给出相应的政策提议,为我国盈余管理的研究做出相关的贡献。.......2.文献综述2.1 盈余管理20 世纪 80 年代起,西方管理学界开始对盈余管理进行深入研究。较早提出盈余管理概念的学者是 Schipper atherine(1989),其通过研究发现管理者在公司经营中,会为了谋求私利对财务报告过程进行各种方式的干预,她把这种行为称为盈余管理。西方国家证券市场有着较为长得历史,证券市场较为成熟稳重,相关数据更为完善也较容易取得,基于这样条件,研究学者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盈余管理行为也更为普遍,某些盈余管理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常有序的发展。因此,西方管理学界越来越关注盈余管理,成为其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现如今,我国的证券市场已走过近 30 个年头,证券市场经历了出生、成长、低谷和活跃,尤其是 2007 年前后,证券市场尤为活跃。与此相随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也渐多,我国管理学界也逐渐重视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盈余管理最初被定义成,为达到某些人私人利益,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干预财务报告的管理行为。根据前人对于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其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atherine Shipper(1989)的研究认为盈余管理的定义应当从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和动机的角度出发,他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自身的利益而对会计信息进行粉饰;,从而误导其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影响外在投资者、股东或政府等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判断。第二,William Scott(1997)研究的关注点在于管理层对于报表操纵。他认为,在相应的会计准则制度下,管理层为了满足企业或自身的利益而自由的选择会计政策是管理层应有的权利之一,管理层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灵活的运用会计政策,使公司价值和自身利益达到最大化。..........2.2 盈余管理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关系一方面,有学者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的规模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成负相关。董事会人数增多,会造成机构过大,使得董事会自身控制能力下降,造成沟通效率、监督效率下降,使得代理成本增多,从而产生更多的盈余管理行为。Chtorou、Bedard 和Courteau(2001)、 ensen(1993)的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 另一方面认为,有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越大,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会更好.而较多学者认为,应当限制董事会的规模。当董事会规模在一个较为恰当的水平时,能够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的程度。Lipton and Lorsch(1992) 便是这一观点最早的提出者。 然而还有一派学者认为,董事会的规模与盈余管理并无直接关系(Abbott)。Fama(1980)最早提出外部董事可以提高董事会效率。董事会中如果股东数量较多,并不能够有效增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引入外部独立的董事进入董事会,这种董事会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强董事会的效率,并能对一般董事与高管间的合谋进行监督,从而有效发挥董事会的监督职能。Rosenstein 与 Wyatt(1990)的研究发现,每当有公司发布增加独立董事的消息时,其股价都会发生变化,经过统计,平均股价会上升 0.2%,经过研究得出以下观点:独立董事人数的增加能够为股东带来收益。 后续的学者对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做了大量研究,一派学者 Zahra(1992)等认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的水平越低,而另一派学者如 Yermac(1996),Agrawal noeber(1996)的观点却恰恰相反,还有的学者认为独立董事比例与董事会规模和股权集中度类似,他们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并不是简易的线性关系。..........3.理论基础及影响机制 ........... 133.1 理论基础 ..... 133.1.1 委托代理理论 .... 13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43.1.3 竞争理论 .... 153.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163.2.1 盈余管理的概念 ........ 163.2.2 盈余管理的动机 ........ 173.3 基于行业竞争性差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影响机制 ......... 184.研究设计 ....... 234.1 变量设计 .... 234.1.1 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 ....... 234.1.2 解释变量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 244.1.3 行业竞争 .... 244.1.4 控制变量的选择 ........ 25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265.实证研究 ....... 285.1 研究模型设计 ....... 28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95.3 相关性分析 ........... 305.4 回归分析 ....... 305.实证研究5.1 研究模型设计为了检验,在行业竞争性差异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首先分别对混合样本、竞争样行业本和垄断行业样本分别进行回归,验证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本文所采用 2021-2021 年三年的公司样本数据共计 6573 个,其中垄断行业 579 个样本,垄断竞争行业 1530 个样本,完全竞争行业 4464 个样本。为了了解不同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及盈余管理等方面的差异,首先,运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对模型中的相关数据分行业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从盈余管理程度来看,完全竞争行业的|DA|均值较高,说明完全竞争行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说明大型垄断企业更受到社会和公众的关注,盈余管理程度较小。两类行业的|DA|的标准差差异不大,代表波动相似。观察董事会规模,混合样本的董事会人数均值为 8.87,竞争行业董事会人数均值为 8.75,低于垄断行业。独立董事的比例接近,垄断行业的独董比例略高。在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一职的问题上,垄断行业明显好于竞争行业,大多垄断行业企业两职分离。垄断行业企业的股权集中度较高,流通股占比也较大。垄断行业公司高管薪酬远远高于竞争行业公司,然而高管占股比例却远远低于竞争行业公司。
............结论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是国内外研究的經典课题,但是很少有文章考虑到行业的差异能够改变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本文从行业竞争性的角度,将三者结合起来研究,文章以 2021-2021 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根据行业竞争性差异,分为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两类,分别研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获得以下重要研究结论: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安排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盈余管理的程度,基于行业竞争性差异,在不同的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作用则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对于整体样本研究结果而言,利用董事会治理,通过适度增加董事会人数,使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增加流通股比例,提高高管薪酬及持股比例都有助于公司降低盈余管理水平;对于股权集中度而言,适度的控制大股东持股比例,也可以降低盈余管理水平。行业竞争性差异的存在下,垄断企业与竞争企业,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所差异:竞争行业中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垄断行业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的存在;在竞争行业中,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职对盈余管理无明显的影响关系,而在垄断行业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则会对盈余管理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竞争行业中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存在 U型关系,而垄断行业股权集中度的两个指标与盈余管理均不存在显著关系。高管薪酬、高管持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对比中,虽然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结果相同,然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不同,究其原因是因为竞争性差异能够通过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相互配合产生作用。.........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