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激励对企业成本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国学论文会计论文

管理层激励对企业成本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起源空间围观:℉更新时间:12-20 12:26

管理层激励对企业成本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章 导语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降,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腾飞,了不起的成就让海内外始料未及。来之不易的成绩,离不开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企业特有的一低一高;两类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高额的、以情;与权;作为纽带的、为实现体制内资源的交换而付出的交易成本。对应至实际的管理中,生产性要素成本,大致相当于会计报表中的营业成本,而交易性成本,则和销售、管理等期间化费用藕断丝连。然而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降,中国经济出现了几十年所未见的重大调整,疾风骤雨般的廉政建设下,交易成本;的作用大不如前,诸多要素成本的价格呈线性上涨,GDP 增速一定程度的持续下行也随之而来。无论对微观主体还是宏观经济,成本结构;大转型的序幕已然拉开,创新成本管理、在新的成本起点打造新的优势,成了中国企业的头等大事。从成本会计的一般分类方法和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出发,本文将企业成本绩效界定为,基于当期利润表的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的成本费用率。而企业若想通过管理创新,达到改善成本绩效的目标,则绕不开管理层(Top Management Team),这一掌握企业内要素配置的中枢。中外学者对于管理层,存在 2 种有区别的定义:部分人认为,管理层的概念在外延上,仅限于直接负责内部资源调度的、CEO 以下的顶层经理人群体;而另一些专家指出,董事、监事等人对公司业绩的间接贡献是难以度量的,这些人也应当纳入管理层的范畴。从中国企业的普遍情况看,董事、经理两个群体的重合度较高,所以本研究认可后一种说法。管理层的职能,首先是通过日常的运营(Operation),实现当期的绩效目标(Objective),更重要的是为企业立志(Mission and Vision),以企业的使命为出发点,制定长期发展的蓝图(Strategy),最后根据蓝图的需要,为企业量身定做管理的架构(Organization Measure)。企业所有人想充分调动管理层的这些效用,则务必用好激励(incentive)的办法。管理层激励的机制包含主体、要素、客体三个部分,管理层激励的主体是公司所有人,激励的要素,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之分,而客体正是董、监、高三合一的管理群体。激励对管理层具有两个方向的鞭策作用,正面看,如 Victor . H . Vroom(1964) [1]所说,合格的激励机制向人明确传递 3 条信息:工作能提供给他们需要的东西;需要的满足与业绩是相联系的;用心投入,就能提高业绩。这样一来管理人为满足自身效用,必然强化管理。从反面看,如 Stiglitz 指出,丰厚的回报,使管理人在因绩效问题被辞退时,机会成本大增,从而避免其消极怠工。.........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对企业成本绩效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学术界的探讨不可谓不全面。中外学者大致将成本绩效的影响因素划分为 3 种:治理层面的影响因素,运营层面的影响因素,企业外部的影响因素。在这一层面上,海内外普遍重视的核心因素是战略(strategy)。自从 Michael .E . Porter(1980) [2]率先提出战略的成本效应,国内研究者顺着 Michael . E . Porter的思路,对制造业和金融业、单个公司和产业链条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无一例外地证明,成本领先战略对成本绩效有决定性的影响。毛蕴诗等(2004) [3]阐释国内某微波炉领军品牌,凭借成本领先战略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三点一线的战略组合,使生产技术与生产成本达到最优均衡的成功经验。李社环、万重山、梁勤星(2005) [4]通过对十六家国内保险公司的实证研究,指出企业战略的缺陷,是造成国内保险业低下的成本效率的根本原因:一味强调规模与市场份额的发展目标,势必形成粗放的经营,造成执业人员队伍劣币驱逐良币;,代理的风险飙升。桂良军(2005) [5]把目光投向跨组织战略,解释了供应链层面的战略成本效应:选择合作式的战略,则供应链企业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确立包含共同成本目标在内的供应链目标,从而相互激励、充分挖掘成本绩效;而选择对抗式的战略,核心企业凭借其优势地位盘剥;供应商,并转移成本责任,这势必造成成本管理的失效,和战略性成本效益低下。........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一节 人性假设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关于人性假设的理念,就已是东西方社会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十八世纪以降,人性理论被逐渐引入至经济管理领域。在激励这一层面上,人性理论要求:企业及其所有人,通过制度设计,发现并适时满足雇员的潜在趋向性,从而使企业人员的这种潜在趋向性,和企业的发展大势、所有人的收益预期尽可能一致。可以说在管理层激励的所有理论基石中,人性假设理论属于基石中的基石,经济管理领域主要的人性假设论,有以下的 4 类:功利理性;的人性论。提出功利理性;人性假设的第一人,是以《国富论》著称于世的一代经济学宗师 Adam Smith。其实在这本专著中,Adam Smith 并没有直接给出诸如经济理性人之类的专有名词以及定义,Adam Smith 是在论述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合理性时,间接地道出这种功利主义的人性假设,日后由 AdamSmith 的后学者概括得之。归纳起来,这一假设包含了三层人性的规定:首先是利己性,使自身效用达到可预见的最大值,是驱使人采取行动的根本动机,如此动机的必然结果,是塑造了适宜于人的比较优势,如此一来就出现了经济角色的分工;其次是理智性,既然私利的扩大是人的基本追求,那么面临多重选择时,人自然会冷静地对不同选择的预期投入、风险和获益,做出明智的分析,以期获得最有利于自我的比较优势;再次是利他性,正因为利己之心推动形成了社会化分工,所以私利的达成,最终还要依赖于他人的逐利行为,正如 Adam Smith 所言,当一国一地的自由市场环境蓬勃起来,那里的人会讲信守时、相爱相利,个人天性的自由发展,最终保证了大多数人的权益。当然,私心膨胀导致自由秩序崩溃的可能性,Adam Smith 并不否认。20 世纪的新制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对前述假设做了补充:第一,理智性;并非无界限的(Bounded rationality),外在的不确定性,和内在的功利理性是一体的;第二,利己性;常表现为投机性;(0pportunism),即利用外在的不确定性(如信息孤岛)以诈得利。在这一经济学假说引入企业经营,形成科学管理主义后,功利人的属性,又增添了惰性;(工作中习惯性偷懒)和服从性;(领导的威权铸造员工责任心)。以这样的人性假设为原则,所形成的激励制度,首先是唯物;的,现金也好期权也罢,所有激励都是围绕人的物质利益展开;同时是个性的,既然比较优势造就分工,那就需要针对企业不同层级人员的不同特点,施以激励手段。........第二节 需求层次理论某种意义上,需求理论是对人性假设的深化和具体化。纽约出身的国际知名学者 A . H . Maslow(1943) [36]在其著作中,率先提出了体系化的需求层次理论。A . H . Maslow 归纳人的两大类需求,一类是基于自然本能的、低端的需求,另一类是随着人的进化发展而来的、高端的需求。前一类需求,通过社会或企业内部契约等外在条件,得到物理性的满足,而后一类的需求,只能于内在中得以填补,且难以达到十足的满意,也正因此,针对高端需求的激励更加有战略意义。两类需求包含的各种具体需求,对人而言是普遍存在,但由于不同人个性、所处环境的差异,人在一定阶段内,总会有某一需求的边际函数最大,当这一需要得以充分实现后,针对该需求的任何激励措施,边际效用都将大幅缩水,此时高一级的需求自然凸显出来,取而代之成为激励的重心。顺着这种由下而上、严格递进的思路,A . H . Maslow 详细论证了 3 种低端需求和 2 种高端需求。3 种低端的需求分别是第一阶段:生物性的需求(the physiological needs)。这一阶段的需求,体现为饮食男女等人之大欲,这些已不仅是人的工作,更是人的生存的根本性需要,任何较高级需要的显现,无疑问地建立在生存需求已不成问题的前提下。第二阶段:保障性的需求(the safety needs)。这一阶段的需求,可理解为对前一阶段果实的捍卫,比如人身安全的确保,私人财富的保全,工作机会的保证,针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社会化保障,以及难以量化的安全感。这种要求的实现,标志着人的需求将向非物质层面发展。..........第三章 研究设计..... 18第一节 研究假设......18第二节 样本及数据说明......... 20第三节 模型的构建..........21第四章 分析和检验.........24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24第二节 相关性分析..........31第三节 OLS 模型分析.....32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41第五章 研究小结..... 45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45第二节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46第四章 分析和检验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从表 4. 1 的信息出发,20212021 年,中国上市企业营业成本的走势,可分为两个泾渭分明的阶段。20212021 年为第一个阶段,其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率的均值,分别为 75.09%、75.70%及 75.38%,中位数则是 79.14 %、79.60 %及 79.03 %,变动幅度微乎其微,2 个极值的波动也不大,而且标准差稳稳地保持在 1617 之间,说明 20212021 年间,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企业,营业成本处于十分稳定的现实,企业间的成本压力差别较小。但进入 2021年,OER 的平均值突然增加到 80. 41%,同时极差也拉大到惊人的程度,虽然峰度值猛增至 459. 66,反映出极端值缺乏代表性,但考虑到高达 114. 25 的标准差与 21. 22 的偏度系数,我们仍会发现,半数以下的部分企业营业成本增长较快,造成了中国经济的成本压力总体上升,企业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成本分化,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序幕已然拉开。而从表 4. 2 的信息出发,20212021 期间,中国上市企业期间费用的变化,不同于营业成本骤然增长,呈稳中有升之势:20212021 年三项费用比重的平均数,分别为 15. 37%、17. 01%、17. 25%和 18. 49%,最小值、最大值各从 2021 年的- 0. 48%与 78. 97%,提高到 2021 年的 2. 09%和 262. 95%。另一方面,标准差的值保持在较低水平上,有小幅增长,峰度系数由 6. 58 不断攀升到68. 52,形成尖峰分布,表明公司之间的期间费用水平,并不存在明显的差距。这里要对以上二表中出现的、极罕见的负成本;现象加以解释。2021 年 OER低至- 15.43%的企业是绿地控股,解释成本为负现象的答案,在其资产负债表中:2021 年以前,绿地每年 4 个季度的库存水平一直是稳定的,然而 2021 年 12 月31 日,绿地账面的库存价值,由 9 月 30 日的 32. 5 亿元暴增到 55. 5 亿元;通过新闻检索可知,至晚到 2021 第 4 季度,绿地集团已面临不可逆转的退房潮,正是主营业务成本的巨额回冲,导致 2021 年绿地的营业成本为- 0.17 亿元。有趣的是,尽管主营成本出现负数,绿地控股的期间费用率,却是当年最高的 262. 95%,原因在于,营业收入由 2021 年的 8.9 亿元,急剧缩水到 2021 年的 1.1 亿元,这自然也离不开退房潮带来的巨额收入回冲。冰火两重天、看似矛盾的成本业绩,折射出的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严冬。2021、2021 连续两年 PER 为负的公司,都是广东明珠,负成本的直接原因,在于财务费用科目多达数千万元的收益,而财务费用科目实现的盈余,与当时广东明珠特殊的资本和资产构成,不无关系:持有高额的信贷投资,长期借款一度归零。

..........结论本次研究选取 20212021 年上交所 A 股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将货币报酬、股份权益、控制权力 3 层次的管理层激励方式置于 OLS 模型中回归、检验,最终的研究结论按 3 种变量,分为三个方面予以说明:1、从被解释变量的角度看,管理层激励对营业成本的改善作用,强于对期间费用的控制作用。虽然控制权激励在 10 %的显著性上,和营业成本呈正向关联,但货币报酬在 1 %的显著性上,对营业成本水平形成显著、有力的控制;反观期间费用方面,股票期权和控制权的激励,都对期间费用水平起了明显的抬升作用。2、从解释变量的角度看,货币报酬对成本绩效的影响,总体是利好的,其中非公企业的货币报酬,对营业成本绩效的改善作用更突出,国有企业的货币报酬,对期间费用水平的控制更有力;股权激励,虽然在 5 %的显著性上对期间费用水平有一定的助长,但是综合来看,其对成本指标的影响甚微;至于控制权,则不论对营业成本或期间费用都有明显且可观的抬升作用,这一作用在非公企业中尤为明显。3、从控制变量的角度看,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成本指标越低,这印证了股权集散程度提高,可加强股份出资人的实际干预能力,进而降低治理层面的代理费用的看法;发展性良好的公司,成本费用通常保持较低水平,说明企业成本绩效和企业发展周期是密不可分的。.........参考文献(略)

标题:管理层激励对企业成本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链接:http://m.zhaichaow.cn/lunwen/huiji/43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