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之R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改进,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上市公司已成为活跃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份子,投资者将投资意向更多地投向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业绩也因此成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不仅如此,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决定了它对市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展示给利益相关者,也是现代经济市场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让市场对企业的业绩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够提高市场对其未来发展增强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促使上市公司正常、有序、稳定的发展。上市公司的主要评价者有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信息的需求不同,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关注点也不同。经济发展要求配套措施的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市场有效性为规范企业行为提供保障,政府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公司业绩。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等财务问题在最近几年案例频发,针对这些情况,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思考。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债权人、员工及客户等,都希望能够客观地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真实可靠的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的排名地位等信息和情况。虽然企业业绩评价的方法也在逐渐改进,力图能够适应在如此激烈竞争中的信息需求,但是其重点还是指向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评价一个企业业绩的标准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数据,还需要评价企业的真实价值,企业价值的体现可具体为未来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是长期稳定经营的可能性。平衡计分卡的优越性多年以来已得到学者和专家的认可,但是对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时并没有广泛应用。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平衡计分卡由国外发达国家引入到我国,它的指标设计和运用更适用于发达经济市场,并没有和我国经济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融合。而且平衡计分卡的一些评价指标中有很多过于复杂,而且也不适用于评价我国的上市公司。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将评价指标的设计与我国经济环境和上市公司行业特点相结合,设计出更能评价出企业特点的评价指标。
1.2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业绩评价平衡模式开始兴起,我国学者也开始对如何在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中引入综合评价方法展开进一步讨论,推动综合业绩评价体系的形成。1999 年,《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的颁布,使得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意识愈加强烈。胡奕明(2001)通过理论研究,他认为业绩评价的内容应能体现出企业价值;,即其实用性与合理性,认同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提出价值相关分析;方法,同时提出了选择非财务指标基准的着力点是看其能够创造多少价值贡献。胡志勇(2004)以经验分析的方法,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展开研究,其研究对象为国有控股 20%以上的上市公司,他发现了价值相关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投资决策的改善。胡志勇对于业绩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对国有资本金的经验分析,其结果不具有广泛说明性,而且其研究主要体现在业绩评价的价值相关性方面,并没有体现应该如何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张川、潘飞、ohn Robinson(2006) 通过对中国 76 家国有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顾客行为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显著正相关,因变量是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自变量是顾客对企业服务满意度。体现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就说明了非财务指标的存在具有理论支持,并且其必要性也经过了验证。王克敏、姬美光(2006)以财务指标评价为基础综合分析上市公司转盈为亏的原因,进一步将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等非财务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并深入分析了综合指标的可行性,提出了预测模型概念。企业业绩评价相关的研究或者是站在业绩评价的价值相关性角度,或者是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并没有从整体层面讨论如何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
2.企业业绩评价研究的相关理论及内容
2.1 企业业绩评价相关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站在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结论。企业可以看作是多种影响因素的结合体,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管理者偏好等等,这些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基本单元,这些基本单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随各自的影响因素的变化而相应改变。根据权变管理理论的思想,不存在任何普遍使用的方法,企业的任何行为都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的管理模式随着企业发展和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展,管理者则要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环境进行调整,形成最合适目标企业的管理模式。
2.2 企业业绩评价相关内容
业绩评价是以一定标准评价实际业绩的过程。业绩评价以企业计划目标为源点,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指标体系,遵循客观、公正和准确原则,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综合判断组织和员工的经营业绩。站在相关理论的角度,管理者在决策时应兼顾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利益相关者既包括管理者、经营者等现实利益主体,也包括潜在投资者、客户、员工、政府官员等潜在利益主体和决策服务主体,简言之,所有能够与企业业绩产生相互影响组织和个人都应包括在内。企业业绩评价的客体就是指要进行评价的内容,是评价主体根据需求,运用一定方法产生作用的一方。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讲,评价客体主要包括了企业整体、经营者、政府、内部业务单元、客户及员工等,评价客体有明显的层次划分,在构建业绩评价体系时,要根据属性和逻辑相关性对企业的各领域评价内容进行设计。业绩评价是处理相关评价信息从而得出评价结论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具体步骤:首先,要根据必要性、代表性和合理性设计评价指标;其次,确定指标目标值与单项分值,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的权重,第三,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第四,根据指标权重与目标值的完成程度,计算综合得分;最后,得出结论。
3.R 公司业绩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3.1 公司概况........ 13
3.1.1 公司概况......... 13
3.1.2 组织结构......... 15
3.1.3 R 公司业绩评价工作的实践........ 15
3.2 R 公司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18
3.3 R 公司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20
3.3.1 平衡计分卡的作用..... 20
3.3.2 建立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21
4.基于平衡计分卡的 R 公司业绩评价体系设计...... 23
4.1 建立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体系的框架........ 23
4.2 基于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 28
4.3 基于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思路...... 29
4.4 基于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的具体指标体系...... 32
4.5 基于平衡计分卡业绩评价的数据处理........ 35
5.基于平衡计分卡的 R 公司业绩评价测试分析....... 36
5.1 测试结果........ 36
5.2 测试对比分析...... 37
6.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评价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6.1 提高对平衡计分卡的认识
有的企业管理者会认为平衡计分卡推行工作会比较复杂,而且重新建立业绩评价体系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这些原因都可能对平衡计分卡的普及产生阻力,所以提高对平衡计分卡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要清楚施行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一是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要对企业整体的运营情况有一个综合评价,保证所有者利益不会隐形流失;再有对企业全面、整体的评价有助于制定企业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和工作重点,管理者必须清楚企业的优势有哪些,又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如果这些劣势会对企业持续发展造成影响,那么就必须拿出对策解决问题。任何项目的实施都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证其能够有效运行,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可以和激励机制挂钩,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实施平衡计分卡必不可少,公平、客观的激励机制可以增强员工对业绩评价的信心,促使管理者和员工不约而同地向目标努力,同时还会加快平衡计分卡在企业贯彻执行的速度,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平衡计分卡实实在在的在企业生根发芽。精神是需要物质做保障的,知识技术的更新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激励机制的内容不仅要有物质激励,还要有精神激励。
.
结论
企业员工是平衡计分卡的基层实施者,员工作为实施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单元,他们对评价体系的认可和配合是实施新体系过程不可或缺的支持和保障。刚开始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企业员工必然会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企业要多进行相关的培训,尤其是要正确理解自己的岗位责任是如何与平衡计分卡相联系,激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明确个人的工作努力方向。企业要开展相关讲座,持续对员工进行培训,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明确平衡计分卡的意义及优越性,清楚自身在体系中的作用,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素质,保证企业平衡计分卡的执行工作顺利展开。实施平衡计分卡以后,要定期报告业绩评价报告的运行情况,对业绩评价的运行实时监督,观察评价体系在运行时是否出现问题,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操作问题还是环境问题,如果是操作问题,那么可以通过相关学习指导来解决它,若是环境问题,则要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通过运行监督和结果反馈,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才会不断完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