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管理分析

国学论文管理论文

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管理分析

暗之极围观:℉更新时间:12-19 15:04

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管理分析

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三大战略之一,金融合作是推进其顺利实施的关键突破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非首都功能疏解,通过精细化首都的核心功能,疏解非核心产业,塑造中国特色的解决大城市病;的成功典范。非首都功能疏解,对于疏导企业而言,将会产生庞大的信贷需求。但在京津冀地区,北京借贷易,河北借贷难且成本大,这种不对等的异地化贷款阻碍了疏解的进行。不仅如此,对于迁移的疏导企业而言,异地支付结算的成本问题也是一大困扰,他们需要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传统思维,建立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提供跨区域的一体化金融服务。而且京津冀协同发展,激起了三地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的浪潮,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很大程度上扩大三地的信贷需求量,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也迫切需要三地金融展开深入合作,提供一体化便捷的金融服务,根据三地发展需要,创新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符合京津冀发展的金融产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给三地金融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三地金融的发展,金融合作是内在要求。北京和天津在金融发展上,体现更多的是互补,天津的股权交易中心弥补了北京缺少全国性交易机构的缺陷,北京科学高效的监管机制是天津金融创新发展的安全保障;京津金融的发展需要腹地河北的支持,而河北金融的发展需要京津的拉动。通过金融合作,三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进而促进三地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搭建合作交流机制,打造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新局面。京津冀区域金融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京津的经济实力雄厚,拥有较多金融资源,承担较多的金融发展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金融的精细化发展;而且发展过多金融功能,也会分散其精力,而专攻某一金融核心职能,更能有质的提升和发展。因此疏解一部分金融功能,释放一些非核心金融资源反而会促进发展。但是由于三地合作不深入,金融资源流动受阻,三地金融发展存在制约瓶颈。在京津冀区域中,北京和天津的金融服务供给大于需求,于河北而言,由于地广人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又面临许多发展机遇,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是河北金融业发展不佳,金融服务供给不足,这一市场的不匹配也制约了三地金融的发展。京津冀金融的发展需要彼此展开金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对于区域金融的分析,国外学者的论证焦点集中在区域金融对经济的影响关系上。多数国际学者经研究均得出区域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Levine(2000)选取 74 个国家的 35 年(1960-1995)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1]。Yousif halifa Al-Yousif(2002)、Cesar Calderon 和 Lin Liu(2003)[2]、Daniela 和 Francesco (2009)[3]等均是通过选取多个国家几十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均得出金融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并且这是一种长期的影响关系。也有学者研究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相关性。Qi LIANG,ian-Zhou TENG(2005)采用 VAR 计算方法,以中国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果是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Liu 和Chen(2006)选取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为研究对象,研究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必然关系,金融对中国台湾经济起正向促进作用,对日本与韩国则相反。Dimitris(2004)选取 10 个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搜集 30 年的发展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构建了修正的动态模型进行分析,金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反过来不能成立,而且金融政策的滞后效应还会阻碍经济发展。国外学者对区域金融合作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货币一体化问题。最早始于美国诺贝尔经济获奖者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 1961 年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他指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构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原则,他强调各国应相互合作,建设共享的最优货币区;,并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和汇率以此促进区域间的合作交流[4]。在此之后,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完善。Mcinnon(1963)认为研究最优货币区;要从对外开放上着手[5];彼得·凯南(Peter enen,1969)指出抵抗国际冲突的最强力量是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因此最优货币区的标准应该是多样化程度[6];后来的爱德华·托尔(Edward Tower)和托马斯·威利特(Thomas Wilett)(1976)又提出应该将政策一体化作为最优货币区的评价标准。后来,学者们的研究开始由理论转向了实证研究,通过一些面板数据建立相对应的模型,进行分析。弗兰克(effrey.A.Franel)和罗斯(Andrew..Rose)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最优货币区检验标准间相互影响情况[7];佐菲亚·艾维(Zsofia Arvai)和卡尔·迪声(arlDriessen)(2009)则指出,在货币区域内,关联性越高的国家,对经济危机的传染越大[8]。..........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2.1 战略管理理论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战略管理理论经过学者们的研究,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有四个发展阶段,即20 世纪 70 年代的环境战略管理理论,80 年代的竞争战略理论,90 年代的资源战略理论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战略联盟理论。环境战略管理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要有两个学派,伊戈尔·安索夫是计划学派;的代表,美国的管理学家肯尼斯·安德鲁斯是 设计学派;的代表。伊戈尔·安索夫是研究战略管理理论的鼻祖。安索夫指出战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产品与市场定位、企业发展方向、竞争优势以及协同效应。安索夫认为公司战略最核心的是:定位即在动荡的内外部环境中,要明确战略主体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目标制定清晰的目标;行动落实具体行动。他将战略管理视为是一种通向未来的,从定位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被视为一个开放型的系统,通过系统内部各主体的合作以及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合作,使该系统获得最大的成长效果。设计学派;认为战略构造最重要的是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企业发展需要,分析其优劣势和所处环境中存在的机遇与威胁,也即做好自身定位。安德鲁斯指出战略的制定就是将外部环境与系统内部条件匹配的合作过程,通过合作使外部环境机遇和威胁与系统内各主体自身的强势和弱势相协调。...........2.2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古典政治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是对绝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比较优势理论的主体思想是强调每个经济主体都应该遵循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即每个经济主体不用去生产所有的商品,他们可以集中所拥有的要素和技术优势,专注生产那些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购买那些相对劣势的产品。这样,在总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身的所得。赫克歇尔-俄林认为大卫·李嘉图仅把劳动作为生产的唯一要素局限性太大,现实中,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本等也对生产率的高低有很大影响。而且俄林认为经济主体生产率的差异实质就是资源拥有量的差异,即一个区域先天的生产条件才是贸易的基础。因此,俄林指出,一个经济主体应该生产销售那些以本国富足资源要素为原材料的产品,进行出口,而购买那些以本国稀缺资源为原材料的产品。当经济发展现实表现为资源密集型而非技术密集型时,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便能解释当前的经济现象。不管是比较优势理论还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都强调了一点,即一个经济主体可能在各方面都强于另一个经济主体,但是只要存在相互间的比较优势,就有合作的基础。这些比较优势理论也可以用到区域金融合作研究中。对于京津冀区域而言,由于金融业发展的同质性和产业结构的雷同性,三地金融业的发展竞争激烈,市场发展混乱。明确三地城市金融的合作和发展方向,定位好各自功能区,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一大突破。金融的发展涉及到经济中的方方面面,其系统中的这一复杂性使得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很全面的承担所有的金融功能,所以应该结合其所拥有的资源优势,集中精力发展,最充分的利用本地资源。对京津冀区域而言,京津两城综合发展水平高,在金融各方面发展上都较为突出,但在金融发展的某些方面上,总是存在发展上的相对比较劣势,这就需要京津进行相对方面的舍弃,只专注于最核心的功能,提高发展质量;河北各城市应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和需要,发展具有相对竞争力的模块。.........第 3 章 京津冀金融合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123.1 京津冀金融合作的意义......... 123.2 京津冀金融合作现状分析....... 133.2.1 区域金融联系度分析 ..... 133.2.2 京津冀金融机构的合作分析 ...... 153.2.3 京津冀金融政策的合作分析 ...... 163.3 京津冀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173.3.1 金融功能定位模糊,缺失发展侧重点 ..... 173.3.2 合作机制不健全,金融市场化程度低 ..... 173.3.3 金融发展差异大,难以达成合作共识 ..... 18第 4 章 京津冀金融合作的战略定位 ..... 204.1 京津冀金融分部竞争力分析..... 204.1.1 金融竞争力指标构建 ..... 204.1.2 京津冀金融分部竞争力分析 ...... 224.2 京津冀金融功能定位的依据..... 254.3 京津冀金融功能定位的战略布局........ 27第 5 章 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设计 ....... 305.1 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目标....... 305.2 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路径....... 325.3 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保障....... 36第5章 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设计5.1 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目标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战略目标是通过对区域金融合作进行战略定位,进而明确各自发展方向,健全各种合作机制,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市场化程度;通过金融合作的展开和深入,三地发展差异逐渐缩小,打造了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京津冀合作战略目标根据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战略目标是强化六大功能区的定位,通过功能定位来确定各城市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解决三地因定位模糊而展开的盲目竞争问题,各城市都能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相互合作,进行错位、互补、协调发展,初步形成了京津冀六大金融功能区的战略布局。分工明确的各城市协调合作,为疏解企业和京津冀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助推非首都功能疏解顺利进行。同时以金融合作引导三地资源合理流动,带动特色产业创新改革,为三地的协同发展打下基础。中期目标是健全区域金融各种合作机制,提高京津冀金融市场化程度。通过各功能区的战略联盟,逐渐消除了金融服务的地域性限制,区域合作机制日益健全,金融发展一体化趋势明显,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及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等。随着功能区合作的深入,各资源要素在三地自由流动,市场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北京的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强化,开拓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京津冀区域成为整个环渤海区域的金融发展领头区。长期目标是通过区域金融各功能区的合作,缩小了三地金融发展的差异性,构建了三地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区域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进而推动三地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升金融和经济竞争实力,使京津冀成为全国城市群的金融经济引领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新引擎、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结论新常态下,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接一代一路及长江经济带,以此寻找我国经济增长的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金融合作是突破口;且区域金融合作不仅能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行,还是京津冀金融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分析三地金融合作的战略,以此形成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格局。经过分析,本文结论如下:第一,在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现状上,三地已经展开了一系列合作,首先是金融联系交流上,三地有一定的交流和合作,但主要体现在京津和其他城市的互动上。然后是金融机构的合作,还只是停留在表层,深层次合作还有待经过合作定位后深入展开。最后是区域金融的政策支持,为促进三地协同发展,中央及三地出台了较多的政策指引,但都太过宏观,不够细化。当前存在问题主要是定位模糊,缺失发展侧重点、合作机制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以及合作差异大,难以展开合作。第二,制定合作战略,定位是关键。经过分析,文章定位了六大功能区,即构建由北京、天津和廊坊组成的区域金融中心,由唐山和沧州组成的金融经济发展区,由石家庄、保定和衡水组成的对外发展区,以秦皇岛为代表的金融创新科技区,由张家口和承德组成的金融生态旅游区,以及区域金融功能拓展区,由邢台和邯郸组成,然后结合彼此的产业基础,研究相互间的金融合作问题。第三,以功能定位为基础,设计金融合作战略。战略的短期目标是强化各功能区的定位,明确发展侧重点;中期目标是健全合作机制,提高市场化程度;长期目标是通过合作,缩短三地发展差异,打造区域金融协同发展新局面。战略路径包括功能区内的各城市的合作以功能区间的战略联盟。合作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一定的保障,主要包括政策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和环境保障。..........参考文献(略)

标签:文章

标题:京津冀金融合作战略管理分析

链接:http://m.zhaichaow.cn/lunwen/guanli/43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