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租威海卫前后基层乡村行政管理的演进
第一章 成踊:传统的基层乡村行政
第一节 背景
几千年来,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在不断的加强,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清朝继承前朝以来的分省建制,以省为地方上的最大行政区域,下设府、厅、州、县,构成地方上的省、府、县三级基本行政系统组织。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机构的县,在清末全国设有一千三百五十八个。每县设官为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一人,主簿正九品,无定员。知县掌一县治理,主要是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猜除奸,兴养立教;县丞、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缉捕诸职;典史掌稽检狱囚。?像在闭塞的威海卫乡村,国家政权基本上还没有渗透到。而国家为了行使权力,达到对基层乡村的控制,就必然会寻求途径,也就有了地方上国家政权与士绅的二元结构,即通过对士绅的控制,达到其目的。士绅一般是指凭科举功名之士和退居乡里的官员,充当着提倡地方乡间社会建设、仲裁民间私怨纠纷、保护传统文化等角色。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很大,能左右地方事务,形成绅权。这样绅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以血缘为纽带而结合的社区里族长的权力,它是宗族或血缘的符号标志。自然,宗族就成了地方上绅权的代表,族长也就是地方的权威,它对这个社区有着最大的影响力,而国家政权的渗透力也就只能是间接的对处于乡村社会上层的族长权力的控制来实现国家控制的目的。显然,清政府在竭力通过宗族来稳定对地方的控制的同时,又担心宗族的势力会膨胀,乃至威胁其地位。于是维持基层州县治安的政府工具一一保甲制度,就更是有用武之地。从宋代始,无论国家政权如何变更,保甲制作为国家政权控制基层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到平稳发展,不仅元明清各代相沿不替,而且在清代中期规模大备,兴盛一时。
第二章 破苗:英国人的守旧;与创新
英国占领威海卫之初,由于忙于边界的划分,无暇顾及租借地内的基层农村事务,1900年正式接管之后,才开始对基层农村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划界完毕后,殖民地部于1901年1月1日正式接管威海卫,不久就颁布了《1901年枢密院法令》,作为统治威海卫的宪法性质旳根本大法。社会制度是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要达到控制的目的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来实施自己的目的。于是,在对威海卫的管理上,由起初的不干涉政策,向建立总董制和实行地方自治来逐步加深对威海卫的控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并推翻威海卫原有的制度,达到牢牢管束威海卫的目的,威海卫也在英国人的统治下维持着稳定发展的势头。这种治理政策的深化更是让威海人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抗英活动主要是反对英国人的划界埋碑,英国人白天立界碑后,当地居民竟夜里或将之拔除或偷偷向租借地内侧移动,然而多年后,却发生了当地居民偷偷向租借地外侧移动界碑的事。?态度的转变也让威海卫禁锢在自己的世界中,使它在回归祖国时还似个世外桃源;般,保留着很多旧习。
第二章 破茧:英国人的守旧;与创新.....................................12
第一节 两位行政长官与总董制.............................................13
第二节 1911年的威海卫:辛亥革命与地方自治...............................15
第三节 《选举村董及委派村董之章程》及村董选举改革.......................17
第三章 蜕变:威海卫人的民主自治抗争.....................................20
第一节 清末及北京政府时期的地方自治.....................................20
第二节 19211927年威海卫的自治提议...................................23
第四章 化蝶:回归后威海卫的地方自治.....................................25
第一节 新时代的到来.....................................................25
第二节 新政府专员在威海卫的地方管理.....................................27
结论
本文对于现下的地方自治有经验可寻。如,健全自治地区的法律体系,国家保证地方上能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行使地方立法自治权,并且保证其能发挥法的效力;增强基层公民的自治意识,提高自治能力的同时能够正确使用自治权;保证地方上党政机关和自治机关的权责明确,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等。这对于我们国家要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及建设地方自治价值重大,更是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向阳主编:《米字旗下的威海卫》,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2、朱世全:《威海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3、张建国:《越洋查寻失落的记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版。
4、[美]明恩溥:《中国乡村生活》,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年版。
5、[英]帕梅拉?艾特威尔:《英租威海卫及归还始末》,威海市档案馆译,1998年内部资料。
6、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通史?清》(第八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范忠信、晏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10、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