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谋生现象与策略

国学论文管理论文

跨境谋生现象与策略

天寻仙觅围观:℉更新时间:12-19 08:46

跨境谋生现象与策略

第一章 绪论

在历史上,部分中越边境地区的边民积极适应地理环境,形成了高山瑶,矮山苗,平地汉族住,壮侗居山槽;的分布格局。这种立体的地理环境使得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边民有更多机会密切往来。但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及社会发展,我国边民与邻邦边民之间因国际局势变化及国家政策调整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使得边民需要使用各种谋生方式在边境地区生存。通过对西南边疆边民谋生方式的认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国家政策及民族传统文化在边贸经济活动中的神奇功效。这一阐释既是对边民经济行为的深入挖掘,同时对于实现中越跨境民族村寨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节 选题的确定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中越边界线长 1347 公里。;①加之两国边民属同一文化源流的民族,在文化、习俗、宗教、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极为相似的一面。地理及历史的因素给中越边境的贸易打上了和平;的烙印,即使是在国内经济困难时期或国际关系恶化的年代,两国边民往来依旧未断。地跨中国与东南亚等国的跨国民族在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和平跨居;的模式。在诸多促成这一模式形成的原因之中,社会文化机制的动态调适起着重要的作用,边民利用各种资源,将民族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升为一种文化策略的运用与发生,并积极地运用到日常生产生活当中。

在研究生二年级期间,为完成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西南边疆项目边界、边民与国家;课题,笔者来到了广西那坡县。在导师的指导与那坡县博物馆章焕然馆长的提议下,笔者选择了距中越边境 5 公里的那孟屯作为学校毕业论文的田野点,试图把自己的学校毕业论文融入到课题当中。...........

..............

第二章 田野点概况

那坡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地跨东经 105°31至 106°5,北纬 22°55至 23°32。东及东北部与靖西县相连,南与越南高平省的河广、通农、保乐三县及河江省的苗皇县接壤,国界线长 206.5 公里,是广西陆上疆界线最长的县份之一。①县城西及西北部与云南省富宁县接壤。该县有平孟、百南、百省和百都 4 个乡、35 个村民委员会393 个村民小组(屯)与越南毗邻,这些村屯的常住人口有壮、汉、瑶、苗、彝 5 个民族,其中壮族是境内主体民族。据 2021 年底统计,全县总面积 2231.11 平方公里,合 3346665亩,总人口 200859 人。在中越边境线上,跨境民族主要为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侬族、岱族。

第一节 行政区划沿革

那坡县古为百粤地,秦属象郡,宋置镇安峒,宋政和四年(1114 年),镇安峒改为镇安州,元改为镇安路,明称小镇安。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改流官,置通判称小镇安厅,光绪十二年(1886 年)改称镇边县。民国时期沿用镇边县,其被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行政区,区下再分设团、段、甲等基层组织。民国 21 年(1932 年),根据广西省政府颁布的《各县甲、村(街)、乡(镇)、区、编制大纲》和《组织纲要》的规定,五个行政区被分为 14 个乡、131 个村(街),1458 个甲。②清朝以前,即土司行政时期,小镇安管辖二甲、五峒、三院、一寨。那孟村就被划在当时五峒之一的苟华峒(后称十蓬)。清朝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开始改流官管辖,全县分为五个行政区后,那孟村便属西乡里(原称苟华峒)管辖。民国初年,全县被划为中、东、西、南、北 5 个行政区,西乡里(原称苟华峒)被划分在西区,并改名为十蓬,下辖13 村,134 甲,所管辖村庄数目在全县中最多,那孟村依然属十蓬管辖,只是十蓬在历代行政区划上名称有所改变。

解放后,新中国对当地的行政区划做了调整。1951 年,全县 12 个乡③被置于六个区下管辖。十蓬乡归属为二区,乡建制不变。1952 年,第二区改为六十蓬自治区;1954 年该区更名为六十蓬各族联合自治区。1958 年,睦边县撤区成立人民公社,将乡改为生产大队,村庄改为生产队;1961 年,将 6 个公社划为 16 个公社、1 个镇,此时那孟屯独立为一个公社,称为那孟公社;,其下辖 7 个大队,58 个生产队。...........

................

第三章 边民跨境谋生的历史记忆.............................. 15

第一节 那孟边民赴越务工 ....................................... 15

第二节 以物易物;的古朴交换方式 ..................... 20

第三节 亲属连带下的经商模式 ...................................... 23

第四章 当代边民谋生手段的地方性表述..................... 30

第一节 越南边民赴中务工 ............................................. 30

第二节 流动银行;:两种货币的结算方式 ................ 35

第三节 双重身份 ............................................................. 40

第五章 边民谋生方式的特征............................... 44

第一节 谋生方式的连带性 ............................... 44

第二节 谋生方式的时代性 ............................... 45

第三节 谋生方式的地方性 ............................... 47

一、传统文化资本化................................... 47

二、因地制宜......................................... 48

结语

本文以边境村庄那孟屯为调查点,以边民的谋生方式为切入点,以时发表展为主题背景,基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不同层面,重点考察了边民跨境维持生计的方式,旨在总结出边民谋生方式的特殊性及其内在规律。从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后,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不稳定,边民的谋生方式深受国际局势与国内政策的影响。长期生活在边境地区的边民,经历了发展多变的生活,自主形成了灵活性较强的谋生方式。在历史进程中,边民的谋生方式逐渐吸收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特质,不断适应着时发表展的要求,并提升为一种文化策略的发生。综上所述,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边民的谋生方式是内因推力与外因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推拉理论是研究人口迁移法则的理论,由英国统计学家雷文斯坦(Ravenstein)提出。该理论认为,人口迁移存在两方面的因素,即迁出地的消极因素(推力)和迁入地的积极因素(拉力)。就推力而言,主要有生存环境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前者是推动人口迁移的基本力量,如环境恶劣、资源枯竭和灾害;后者是推动人口迁移的另一种基本力量,如政治动荡、种族冲突,以及人口过剩。

从以上章节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政策调整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及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成为边民跨境谋生的外在推力。而双方边民之间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以及由此衍生而来的同村关系及朋友关系,成为边民跨境谋生的拉力。在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促使边民跨境谋生。

标签:历史

标题:跨境谋生现象与策略

链接:http://m.zhaichaow.cn/lunwen/guanli/43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