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判断自己或别人是否处在忧虑之中
如果自己夜中因为某一个问题老是睡不着,或者一会儿就醒了,醒来又是想着这件事,那么,是对这件事的忧虑度过高了。毛主席《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描绘的就是由于自己因思念引起的睡不着觉的忧虑。
由于忧虑影响睡眠,所以,如果看到别人的眼圈有黑晕,显然是睡眠不足所致,可能是他对某一问题的忧虑度太高了;如果自己心中老想着某件事,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扯不开肠子放不下心”,对事情很在意,是忧虑度太高了;如果在做某件事前,老想跑厕所,是忧虑度太高了;如果在和别人谈话时,看到他鼻尖冒汗、搓手等,往往是他对所谈问题感到忧虑;如果在和别人谈话时,他老插话,并且内容指向一致,那是他对这个问题比较忧虑,总想尽快找出解决的方法,因此不自觉地把话题引到他希望引起注意的问题上来。
当前,对忧虑的研究主要是针对高忧虑度进行的。由于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人确实饱尝高忧虑度的痛苦,但我们不能让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忽视了当今社会上有一个越来越大的低忧虑度的社会群体:啃老族。
所谓啃老族,是指年轻人不愿干活,整天闲散在家,经济上则完全依赖父母的一群人。
啃老族主要由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嫌工作太累太紧张的自动离岗离职者、家境优裕,父母不愿让他们当“小苦瓜”的“富二代”和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怕脏而索性在家“啃”父母的青年这几部分人组成。
啃老族一般没有多少理想,其中有的人也曾奋斗过,拼搏过,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打击,让他们体验了挣钱的艰难,知道了“小锅是铁做的”,知道了“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他们出现了心理学中的“习得性无力感”,感到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没有用处的,于是抱着“癞子跌进泥潭中,挣扎是死,不挣扎也是死”“人死肚皮朝天,活得一天算一天”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在物质越来越丰富,很多家长能够养活孩子,找如意工作比较困难的今天,如果不从青年人的思想上解决问题,要彻底杜绝啃老现象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