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地区的传统春节习俗简介
春节俗称新年。春节习俗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过年的习俗起源于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原本仅指农历正月一日这一天。现在泛指从农历十二月(旧称“腊月”)过“小年”起至正月十五日闹完元宵节才告结束。今天我们介绍一下鄂西北地区的传统春节习俗。
办年货
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湖北山区的农家都自家养猪喂兔,放养鸡鸭鹅鱼。每当隆冬腊月到来时,家家户户要“杀年猪”,“宰鸡鸭”,自行熏制干鱼腊肉、干鸡腊兔等农家特色土菜,还要做年糕,碾糌粑,蒸糯米泡甜酒;炒好花生、瓜子。加上自产的蜜桔、核桃、板栗、柿干等。再买回一些时兴的水果、糖果、糕点。还要给全家老小每人买一套光鲜的衣裳。一家人辛苦了一年到头,过年亲戚、朋友、邻居都互相串门,谁都想把年货办得丰盛些。
祭祀灶神爷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又称“小年节”,或称“祭灶节”。这天,传统文化网,旧有“祭灶神”的风俗。家家户户在灶前贴两匹灶君升天时骑的“纸马”,用果酒、糕饼、纸帛作祭。并敬以麦芽糖,意为粘住灶神的嘴巴,不让他在玉帝面前说话。或用酒糟涂抹灶门上,以醉灶神,在玉帝面前不能说话,就是说话,玉帝听到的也只是一些胡言乱语,不敷以信。祭礼完毕,将灶君旧像揭下烧毁,换上灶君新像,并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对联。还有横幅“一家之主”。
贴春联
每当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两侧贴上一幅春联(现在凡有门窗处都贴对联),还有横披。这样就给原来热闹祥和的节日增添了更加浓郁的喜庆气氛。在腊月里多数人家用两块桃木削成一两寸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面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形象,挂于门侧。这实际上就是将门神与春联合在一块了。
吃团年饭
除夕那天,等待外地的亲人赶回家中之后,家家户户在大年那天中午要张罗一桌特别丰盛的宴席。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十多盆美味佳肴,摆满大圆桌。白酒、啤酒、饮料款款齐备。一阵鞭炮声后,全家围席而座,谓之“吃团年饭”。席间,父子、伉俪、爷孙、兄弟、姐妹互相敬酒敬菜,欢声笑语,热闹不凡,祥和至极,只有桌上那大盘里盛的大鲤鱼是只看不动筷子的“看碟”,要待正月月朔那天到了才可以吃的。这意味着全家喜庆,年年有鱼(余)。要是动了筷子,戳烂了或吃掉了,旧年就没有鱼(余)了,新年也没有鱼(余)了。老人们就会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会弄得全家不快乐。因此,吃年饭之前,尊长们要告诉小孩们,做到人人自觉维护“年年有鱼”的局面,以长保家庭富裕幸福、和睦吉祥。团年的时间也要根据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如祖上是黄州的团年的规矩“鸡不叫,狗不咬,半夜里团年黄州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