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和唱《哭嫁歌》之俗

国学传统文化

土家族哭嫁和唱《哭嫁歌》之俗

民国大能围观:℉更新时间:12-06 19:55

土家族哭嫁和唱《哭嫁歌》之俗

土家族“哭嫁”和唱《哭嫁歌》之俗,解放前十分盛行。它是民间歌谣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仪式歌,是男权社会里妇女的一首怨歌,是一首有特殊色彩的花朵。对于它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宋永宁公主下嫁,要赔嫁10万,宋仁宗不允,永宁公主彻夜哭诉,乃为“哭嫁”之源。

土家姑娘出嫁,都要“哭嫁”、唱《哭嫁歌》。一般唱三五天、个把月不等。土家人认为,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兆头,哭嫁才体面,哭嫁才热闹,哭嫁才会给家庭带来兴旺发达。“哭”得好,会一辈子荣耀,“哭”得不好,还会被人鄙视。所以,土家族姑娘到了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哭嫁”。她们躲在吊脚楼里悄悄地学“哭嫁”,在山上林间打猪草时学“哭嫁”,在放牧时聚在一起学“哭嫁”。有的父母为争得荣誉,还请来远近闻名的会“哭”的

“哭嫁娘子”教女儿“哭嫁”。当娶亲的人们来到新娘家后,如新娘哭得不用劲、不感人的话,母亲还会带领女儿哭唱;如果女儿的哭唱达不到感人的程度,有时母亲还会揪痛女儿使之放声大哭。

“哭”的内容有“哭祖先”、“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 “哭叔伯”、“哭上轿”、“哭媒人”等等。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哭到谁,谁就得陪姑娘一同哭。歌词内容因人而异,但多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与兄弟姐妹们、亲朋好友的离情别绪,担心去婆家后会受虐待之苦,诅咒媒婆两头欺骗之恶,有的则表示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抗,如“哭媒人”:

你做媒人想穿鞋,

树上雀雀你哄得来。

你做媒人想喝酒,

山上猴子你哄得走。

你做媒人想吃肉,

花言巧语你说个够。

你做媒人想钱花,

口抹蜂蜜你笑哈哈。

走东家,窜西家,

又说东家茶好吃,

又说西家酒生花。

又说东家家务大,

又说西家姑娘貌如花。

又说上寨姑娘操持好,

又说下寨小伙有才华。

不怕小伙嫌,

不怕姑娘骂,

还夸自己“能说会道本领大”。

假言假语出你口,

不愁银钱不到手。

好比我家馋嘴狗,

东家吃了西家走。

姑娘出嫁前一天晚安。参加“哭嫁”的人都可分到一份由新郎家接亲的人送的“哭脸粑粑”。如谁没有得到,就会去找接亲人的麻烦,甚至在接亲人的脸上抹锅烟灰。

《哭嫁歌》唱到翌日凌晨上轿前达到高潮。当唱完苦情之后,亲人(一般都由哥哥)就用一条五尺长的红带子将新娘背到堂屋。新娘在酒席桌前又“哭桌子”、“哭筷子”、“哭凳子”,入席后对桌上摆的每一样菜都要“哭”。如见了茶即“哭”:“喝了一杯离娘茶,家也发来人也发”;见了酒就“哭”:

标题:土家族哭嫁和唱《哭嫁歌》之俗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77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