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苗乡侗寨的防火习俗

国学传统文化

西南苗乡侗寨的防火习俗

圣堂围观:℉更新时间:12-06 19:51

西南苗乡侗寨的防火习俗

我国西南地区苗、侗民族居住的吊脚楼,全用木柱、木板构架而成。它们虽有通风、防潮和避免虫蛇之害等优点,却最怕失火。倘有一家不慎失火,往往火势蔓延,无情的大火甚至于能把整个村寨都化为灰烬。即使村民逃了出来,但烧掉了房屋、粮食、耕牛和各种财物,对于尚处贫困阶段的苗、侗村民来说,重建家园,又谈何容易呀!

为此,苗、侗民族的村村寨寨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当严密的防火、救火的传统习俗。

首先,村村寨寨都有“喊寨”的习惯。他们或推选一位责任心强、社会经验丰富的中年村民为“喊寨员”,或每天轮流由一位村民值班当“喊寨员”。每天晚安九、十点钟,喊寨员或打竹筒,或敲木梆,边游村串巷,边拉长嗓音高声喊道:“小心防火啰!把水缸挑满水啰,睡觉前要熄灭炉火啰——”村民一听“喊寨”,都会去看看水缸,把火塘里的柴火弄灭……

近年来,不少苗乡侗寨进行了饮用水的改造建设,由政府、村寨和家户共同投资,挖井、修渠,在高处建造水塔,再安装上自来水管,把清洁的河水、井水引进了家家厨房,于是,不少村寨结合改水工程,同时也进行了消防建设,或在街路上安装了消防水龙头,或在家家门前设置储水的木桶或水池,以备急时之需。

为了防范火灾,减少损失,有的村寨还把村寨的仓库建在村子外边。例如剑河县的久仰村,全村80来户人家,住房都建在向阳的山坡上,而把每家的仓库——一座座小吊脚楼,建于对面隔河背阴的地方。这样万一不慎失火烧寨,隔河的那排仓库,也是万无一失的。

有趣的是,久仰村的一座座仓库,全都不上锁,只是用木栓拴紧库门便行了。这是因为此地一来社会风气良好,无人偷盗,二则万一有人偷粮,一经发现,必依照村寨不成文法,令其加倍赔偿失主粮食。这种严厉的处罚规定,也使某些欲偷盗者胆怯了。仓库虽然不上锁,但村民开门取粮时,要举起木褪使劲敲击木栓,其“梆梆”之声,无疑是向村寨发出了开仓的信息。

万一失火烧寨,村民皆自觉前往奋勇扑火。特别是在侗族村寨,村民一听见鼓楼大鼓的“咚咚”之声,必迅速集中到鼓楼前的广坪上,听候村寨头人的指挥。于是,村民从水塘到火场排列成一支支队伍,把一桶桶水传递到火场,泼水灭火。而青壮年汉子,或挥动利斧、铁锤,或使用长长的火镰,敲的敲,劈的劈,把靠近火场周围的吊脚楼拆掉,以断其火路,阻止火势蔓延。至于老年人,他们则到村口去,一来安全一些,二则迎候和指点外寨前来帮助救火的乡亲。失火时,任何人都不得先往村外搬自己的东西,以免涣散人心,影响村民齐心协力救火。

标题:西南苗乡侗寨的防火习俗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7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