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的渊源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和“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如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科学,从微观到宏观都概括为“阴”、“阳”两性,“阴阳”成为人们认识宇宙间所有事物的基本观点。金,木、水、火,上“五行”,在古人看来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它充盈天地,无所不在。
尽管人们对这些要领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我们从彝族的原始宇宙观中发现,古老的彝族原始先民有很发达的“阴阳”、“五行”思想,十月太阳历的发现为我们寻找“阴阳”、“五行”的起源开辟了新的途径。由于古人的认识常常带有自然朴素的性质,各种理论的产生大都与各种具体事物相联系。因此,“阴阳”、“五行”这些要领并不神秘,神秘的倒是与“阴阳”、“五行”关于的具体事物。
在十月太阳历中,大小两个新年正好将一年划分为两季,第一季从最冷变到最热,第二季又从最热变到最冷,这正符合“阴”、“阳”消长的思想。
具体地说,十月太阴历用雌雄(阴阳)把五种元素(五行)各“一分为二”,以分别表述一年十个“时段”(即一个月)及五个季节;每个季节包括同一元素中的雌雄两个月,其单月为雄,双月为雌。用“五行”划分的五个季节,代表了太阳一年在东、西、南.北、中的五个运动方位。
所以,“阴阳”、“五行”思想的产生与十月太阳历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宇宙观,反映了我们祖先洞察天地的认识事物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