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权达变”,从“通权达变”谈变通
被誉为亚圣的孟子和齐国著名辩士淳于髡( kun)有过一场有趣的讨论。讨论的内容是儒家“礼”规定的“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
淳于髡问:“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吗?”
孟子说:“是的。”
淳于髡又问:“那么,假如嫂嫂掉在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拉她吗?”
孟子说:“嫂嫂掉在水里而不去拉,这简直是禽兽!男女之间不亲手递接东西,这是礼的规定;嫂嫂掉在水里,小叔子用手去拉她,这是通权达变。”这就是成语“通权达变”的来历。
通权达变中的“通”和“达”是通晓,懂得;“权”和“变”:是权宜,变通。就是做事要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具体地说,通权达变就是要与时俱进,锐意改革。
变通是人的睿智和技巧。《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就是说,任何事情都有尽头,如果不变革,墨守成规,就要“盛极转衰”,走向反面。只有换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变通、变革,才能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以随机应变的智慧,迎来柳暗花明的明天。
从哲学的角度看。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所有皆流,无物常住。”并用“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来进行阐述和解释:因为今天的太阳光和昨天的太阳光是太阳在不同时段发出的光;昨天的水已经流走了,今天的水已经不再是昨天的水了。
既然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要知道,凭“那一张旧船票”,是不能登上今天的“航船”的。俗话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要让在外的将军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来制订的作战计划进行变通;
“活人不要被尿憋死”,就是激励人们进行变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权达变的心理基础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与众不同性三个特点。流畅性是指在考虑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反应的灵敏、迅速、畅通无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变通性是指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不受现有知识和常规定式的束缚,敢于提出新奇的构想。与众不同性是指发散思维的种类要新颖与众不同,能够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思维的结果具有新意、独到的特点。显然,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与众不同性都要求我们通权达变。可以说,通权达变是发散性思维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