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菊花的诗句欣赏,古代名人咏菊诗
最早携菊花入诗的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他的名篇《离骚》里面就写到“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通过这两句诗,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东晋诗人陶渊明爱菊一生,他辞官隐居后,在自辟的桃花源中种菊自赏,并在《饮酒》诗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郭主簿》一首中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诗人高度赞赏“霜下杰”,以这菊花的品格和气质自励,后人因陶渊明有此不慕荣利,志存隐逸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秋菊有佳色,衰露辍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天生一副傲骨的菊花,是诗人隐居中最好的伴侣,与菊花在一起,使他暂时淡忘了对世情的烦恼。
唐朝诗人元镇在他的《菊花》诗中也赞颂了陶渊明的爱菊情愫:“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丛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将自己爱菊和陶渊明爱菊并提,表明了自己情操的高洁。
“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早期所作的《题菊花》。用“西风”、“蕊寒”、“香冷”、“蝶难来”四个意象,写出了孤寒、冷寂的意境。 “青帝”的出现,使菊花改变了孤寒、冷寂的形象,能与桃花在百花争艳中的春光里一同开放。这是诗人大胆的奇想,寄托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这一政治抱负在作者另一篇咏菊诗《不第后赋菊》中更有具体的表述:“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公元880年,黄巢率军攻占长安,建“大齐”。
女词人李清照重九《醉花阴》里的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极为脍炙人口。这三句用西风吹卷帘幕,露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她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衬托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菊花在九九重阳应节而开,李清照在佳节重阳思念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因思念而消魂憔悴得比秋风摧残下的菊花还瘦。语言清丽高雅,
明人唐寅的《菊花》诗:“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菊花不仅包含着无尽的乡愁,更象征着漂泊无依的游子。菊花的“不随众草出”,“气为凌秋健”的特性常常与反抗世俗、叛逆抗争的精神联系在一起。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说:“我昔爱菊成菊癖,佳种不惮求千里”。蒲松龄还写了不少咏菊秒句:“登堂把酒对黄花,老子颠任意兴嘉”;“烂漫黄花召眼光,当晚把酒近重阳”;“堂中花满酒盈觞,妙遣花香入酒香”等等,饮酒赏菊之情,跃然纸上。
从古代名人赞扬菊花的诗词中,使我们领略到了菊花那笑傲霜天、高洁无畏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