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和臭豆腐的来历

国学传统文化

王致和臭豆腐的来历

造化仙路围观:℉更新时间:12-01 10:54

王致和臭豆腐的来历

对于王致和臭豆腐的来历,虽说已无从考证,却有两段广为人知的美丽传说。

第一个传说是这样的:出身文化人的王致和,并非从开始就想做臭豆腐,也曾一心想金榜题名,可万万没想到会名落孙山。仕途无望的王致和起初欲返归故里,因交通不便,所带来的盘缠又所剩无几,于是决定留京继续攻读,准备再次应试。既然留下,总得找点谋生的营生,这样才能维持生活。

王致和的父亲以前在家乡开设豆腐坊,幼年的他跟从其父学过做豆腐的手艺,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赁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易的用具,每天做上几斗黄豆的豆腐,沿街叫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干活维持生计,用咱现在的话说是“勤工俭学”。

一次,做出的豆腐没卖完,剩下较多,时至盛夏,如不妥善处理很快就会发霉,无法食用,这可怎样办?他苦思对策,忽然想起家乡有用豆腐做腐乳的方法,便决计试试。王致和将这些白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配上盐,花椒等佐料,放在一口小缸里腌上。而此后他也就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

转眼秋风送爽,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再做豆腐来卖。蓦地想起那一小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看来只能倒掉了,不过他觉得可惜,于是试着蘸了一点送入口中,一尝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虽非美味佳肴,却也耐人寻味。于是他又送给邻居尝,大家尝后都称赞不已,一时传扬开来。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而对王致和来说,是“转过身,海阔天空”。考场失意的王致和臭豆腐生意却越做越兴隆,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放弃科考,走经商之路。1670年,王致和雇了几个人开起制作臭豆腐的小作坊。驴拉磨代替了小拐磨,以经营臭豆腐为主,兼营酱豆腐、豆腐干及一些酱菜。

臭豆腐价格低廉,能开胃促进食欲,适宜收入低的劳动人食用。吃过臭豆腐的人一传十,十传百,没用多长时间,王致和臭豆腐就打开了销路。京城的人只要一提起臭豆腐,便无人不知它的主人是王致和。由此诞生了“王致和臭豆腐”。

对于王致和臭豆腐还有另外一个传说。这个虽是传说,但却可以从《武清县志》中得到一些佐证。大概意思如下:

王致和不是安徽人,而是家在潞河畔的西河务村(今天津武清区河西务镇,明清两代为运河河务管理机构所在,故称西河务,临近北京通县)。虽然他自幼机智聪颖,十分喜欢读书,到了中年还有些小小的成就,深受乡民称道。可是,他家境十分贫寒,以卖豆腐为生。

一年炎夏的早晨,一位远地亲戚闯进王致和的家门,说家里娶媳妇需要帮忙,将正要外出卖豆腐的王致和给拽走了。离家数日回来,王致和推开屋门就阐到冲天奇臭。待他打开蒙豆腐的包布一看,豆腐已经变馊。王致和自幼以勤俭为本,实在不忍心扔掉,拿起一块,放到嘴里一尝便惊呆了。做了一辈子豆腐的王致和,还从来没有尝过这样鲜美的味道!

标题:王致和臭豆腐的来历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