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办"的由来,所谓"买办"是指哪些人员?
"买办"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我国明代。买办最初是指专司宫廷供应的商人。后来,演变为凡是在官府中从事采购的人员,都称为"买办"。
不过,现在我们所说的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和经理人。
在清代时,买办的范围继续扩大,凡是官宦家族的采购人员,也都称为"买办",以后又发展为把"买办"一词当作招待外国商馆中办事人员的通称。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外国在华洋行中雇用中国人做他们的代理人,这些人便被称为"买办"。外国侵略者从雇用"买办"来进行侵略的活动中,得到了好处,便逐步形成了一种买办制度。
从此,外国侵略者与中国人打交道,都照例物色代理人。而买办也利用外国资本主义的特权和影响,自己经营工商业,从而取得直接剥削中国劳动人民的利润收入。
随着买办地位的不断提升,其构成也向多样化转变。他们的个人实力和整体实力也都在增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外来资本的作用。他们既盘剥中国的本土商人,也剥削他们的老板----外国商人。有些洋行商品的成交,首先要征得买办的同意。甚至在买办未定出价格之前,既不能买,也不能卖。“从外表看,买办几乎成为洋行的所有者了。”
买办和买办商人,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始孕育、产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迅速发展,到了19世纪末,已经在我国逐渐形成为一个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