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就是烧银子-古代的战争与后勤

国学传统文化

打仗就是烧银子-古代的战争与后勤

天地战魂围观:℉更新时间:11-30 21:13

打仗就是烧银子-古代的战争与后勤

前些年,有一本对于战争认识十分深刻的书——《战争与后勤》,是以色列的国防部长马丁•万•克列威尔德在77岁高龄时所著,这个时候的以色列已经经历了三次中东战争。在他眼里,战争的首要因素就是后勤,军人的武器弹药、伙食服装等都制约着一场战争。

同样,在中国也有着这样的认识,战争就如同一台“烧钱”的机器,一旦开动,那么要“烧”的钱,没有人可以预知。

古代的战争模式其实可以说是后勤模式,在开战动兵之前,总是会在全国征集粮草,其次是考虑如何随同军队一并出征。在汉武帝发兵十八万,远征大宛(今阿富汗),其中真正能打的也就六万,剩下的全部都是帮助运输的部队。这更加限制了我们想象古时战争的规模。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攻打孙吴,其中能上战场拼杀的也就十万左右,而另外的十万则是帮着运输粮草的,这也就造成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战争的不对等。前几年有本很流行的图书《狼图腾》,居然把这些总结为是汉民族缺乏血性,看来,这还是有些不靠谱的。

汉武帝攻打匈奴打得只能靠卖官来筹钱。与其建立自己的骑兵与匈奴人死磕,倒不如采用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方法,如让一批汉人到草原上去游牧,再以游牧对游牧,也许成本会比这样要小得多。古时的后勤可以说是建立在半路抢劫的基础上,这也许就是“兵祸”这种说法的由来吧。大军出征,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抢粮、抢钱、抢女人了(如果军纪好的,不会抢后两样,但是这样的军队太少了)。至于当地的百姓怎样样,在当时的乱世中,可以苟活下来就是造化了。

这种抢劫模式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末,到了一战时期,近代的后勤模式总算是建立了起来,这时抢劫模式之所以不好使,主要还是因为一战时期,战争对弹药的消耗量远远超过了粮草,汽车的出现,使得一个国家有能力运送大批物资到前线。

现在的好多人整天喊着开战,姑且不说人家家里整齐地放着核武器,就算没有,这场战争要花费多少钱?居然有人还说要利用打仗来拉动内需,这种把战争当做手机游戏的观点简直是把自己无知当作是一种可爱,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一个国家可以越打越富,每个国家在掀起一场战争的时候,同时也总在想着这场战争要怎样结束。那种自己埋头发展,小声发大财的思想就很好。当然,在有冲突的时候不能埋头当鸵鸟,该出手时也要出手,但是出手之前应当好好思考思考。

标题:打仗就是烧银子-古代的战争与后勤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