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国妇女是如何打扮自已的

国学传统文化

唐代中国妇女是如何打扮自已的

穹天之道围观:℉更新时间:11-30 20:36

唐代中国妇女是如何打扮自已的

唐代妇女特别讲究发饰和面饰,仅从敦煌壁画和敦煌曲子词的描绘中就足使你眼花缭乱。周少雄先生的《敦煌曲子词中的服饰民俗内容初探》有丰富的考证性研究:

唐代,中国女子发式装扮上风行“高髻”,即崇尚一种以高为美的审美观念。

所谓“高髻”,就是将一头如云的乌发,梳成高耸的发髻样式(有时还要衬以假发,以增其高),上面往往簪缀着许多珠宝或花饰,使女子走起路来珠光闪耀,危危颤颤,倍添一种婀娜摇曳的风姿。这种高髻,能改变人们视觉中的女子身材高度,强化女子体形的曲线美和突出女子的姣好面容,很受唐五代人欢迎。

“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天仙子》)曲中所谓“五陵仙娥”,实指卖笑为生的妓女之流。这些人在古代社会中,常是“领导”服饰新潮流的人物,时髦的服式乃她们的职业需要和行业标志。

这位妓女妆梳的是介于“宝髯”和“花髻”之间的一种高髻,特点为高高的发髻上,插满了昂贵的珠玉发饰和美丽芳香的鲜花,曲子词以“犀玉满头花满面”的特殊视觉形象,突出了其高髻之美而招人注目和怜爱……又如“幸因今日、得睹娇娥……朱含碎玉、云髻婆娑”(《风归云》)。曲中的“娇娥”,据其自云:“儿家本是,累代簪缨。父兄皆是,佐国良臣。幼年生于闺阁,洞房深,训习礼仪足。”显然是位大家闺秀,上层女子。她所梳的“云髻”,属典型的高髻,其状耸然如云,望之“婆娑”。“颜容二八小娘,满头珠翠影争光。百步惟阐兰麝香。”(《竹枝子》)曲中虽自夸“公子王孙女”,但只不过是泛泛美称;据曲中炫耀富贵、倚窗相许等举止看,所写乃平民女子,小家碧玉。其发式,则为宝髻一类,以珠宝妆缀,亦属高髻……

这种高髻,据敦煌曲中词描述,唐和五代女子多半是这样梳妆的,先将一头“乌云”向后梳拢并挽起,盘竖头上,然后以“青丝”绾结牢,所谓“青丝罢拢云”(《破阵子》)者即是。有的还要包束以丝碧罗,成为“碧罗冠子”;富贵者则于其上插饰种种犀玉珠宝,打扮得“满头珠翠影争光”,显示着中世纪社会“竞豪奢”的妆饰心态。

在形形色色的发式中,宝髻尤为上层女子喜爱。衍至晚唐,发髻时尚日趋既高且大,妖艳者几乎比面部高两倍而成壁状;而且头上饰物如梳、栉、簪、钗越来越多,有多至六把梳栉上下对称使用者,有长度一尺以上者。

标题:唐代中国妇女是如何打扮自已的

链接:http://m.zhaichaow.cn/chinawenhua/35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