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观后感

国学综合

墨子观后感

武神之路围观:℉更新时间:11-06 09:18
墨子观后感

我们可以从一些优秀的作品中吸取知识,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我们可以用一篇观后感来记录我们真实的感受。写观后感时需要围绕基本观点来摆事实、讲道理。您看过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吗?迷你句子网考虑到您的需求,准备了这份实用而有用的“墨子观后感”,建议您将本页收藏,方便日后查看。

墨子观后感 篇1

余秋雨先生曾有段话,用各色各物形容诸子百家,然他最期待的是黑色,并说墨子是黑色的珍宝,于我而言,墨子却是块黑炭。

墨子之黑,古今闻名,黑衣褴褛,黑发黑肤,黑脸黑脚,甚至至今仍有人怀疑他是印度人。但这只是黑其表,要知道黑炭是从里黑到外的。

人说,阻止脚步前进的,并不是所看见的,而是所无法看见的,什么情况下无法看见呢?深如夜的黑让人一无所见,墨家的理念正是这样黑色深入骨髓的哲学,没有哪一刻实现过“兼爱”,也没有哪一瞬彻底“非攻”。黑夜给了墨子黑色的眼睛,他孤身一人走在路上,用它来寻找这样遥不可及的信仰。因为太深遂无法正及,多数人退缩不前,但总有一些人键行不息,“一条路走到黑”。有人会质疑,“不分亲疏,爱所有的人,不去斗争,人与人之间永远和平。”这样的目的根本无法达到,还有什么意义呢?尼采说“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终极目的更多来说是一种信仰,就和树一样,它的梦想是天空,愈向高,向明,根就愈向下,向黑。墨家众人既知尚未到来的理想社会是极高极远处,就越能知道根系所处之地是极黑极暗处。

墨家是黑炭,因为它属于千千万万的黎民,它不是珍宝,珍宝只能够被王公贵族把玩欣赏,这样的黑炭却能在惊寒来临时倾倒出彻夜的温暖,而在无人知晓的火舌中燃尽自己。墨子在化解楚宋之争后动身走了,路过宋国时会天大雨,他想借个门檐躲雨,看门的人却嫌他浑身肮脏不让他进,这黑如炭的男人自嘲地笑了,这个刚刚拯救了宋国的男子被宋国拒之门外。但贪名声就没有理想,要理想就要敢于沉默,这世界如此喧嚣,让做的比说的多的人显得如此傻。墨学不在庙堂之高,它处于江湖之远,它不会为了统治者的需求委屈自己,它只为芸芸众生代言。“儒家讲仁爱”,要重兴周礼,维护秩序,这说到底最方便的是统治者,而墨家说“兼爱”,“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跳出自爱的小圈子,彼此之间不分亲疏地互相关爱,这才是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吧,可这等于间接地否定了君王高高在上的阶级地位,于是统治者嗤之以鼻,什么黑色的珍宝,一块黑炭罢了。

黑夜降临,一块不起眼的炭在周遭如高温高压般艰苦的环境中,悄然改变自己的结构和形态,听,一颗星星落地作响,人们都以为黑炭消失了,非也,它变成了漂亮坚硬的钻石,在历史的长夜中熠熠生辉。

墨子观后感 篇2

读《墨子》一书,也必须承认墨子本人的博学,因为其中包括了很多东西,例如,政治、军事、哲学、自然科学。对于政治中的兼爱非攻我感触颇深,他让我想起了民主这个名词,君臣、父子、兄弟都应平等的相互关怀,对于社会上的民生问题,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为官者与平民者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是相互缺少关怀的结果。

对于墨子的“天志明鬼”我是很不赞同的,因为可能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把这个缺点归咎为当时人们对自然认知的局限性。但是书中提到的人有能力反抗不公正的**,这让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因为从古至今,无论谁叛逆,当我们审视岳飞的一生时,都会明白什么叫愚忠。

在谈到圣贤时,我的第一印象是在我国现行的公共制度中,选拔最适合**的原则。对于“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这一主张我非常的赞同,因为我本身就是一个农民出身,现代社会中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和几千年前墨子的言论相照应。我觉得这不仅是巧合,更是历史的传承,是真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这也是对所有现在努力学习的贫困学生的一种鼓励。

这一点更符合现在提倡的节约型社会。让我们来看看富裕的第二代现代社会浪费了他们长辈们的血液的基础产业。不知道什么是节俭,难道他们忘了吗?富贵不过三代!

接着看看墨子的另一种思想,不得不承认的是他开创了中国第一个逻辑学思想。

《墨子》的守城篇,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没有想到的是,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对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能够和军事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倍感意外,唯一可惜的是这一硕果没有被传承下来。

在当今社会,我们总是强调和谐这个词。《墨子,兼爱》强调“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现在的人们,又有多少人能成为“仁者”,在经济的浪潮下更多的人想成为“利者”,而非“仁者”。

我只希望大家能多读一读《墨子》,学会做一个仁者。

我们得谈谈墨子本人,一个面色黝黑、衣衫褴褛的独行侠。曾经拜读在儒家的学派中,但是儒家的“忠孝义信”,对于拥有着反抗心理的墨子来说并不适合,因为墨子曾经是一个剑客,他所追求的是义重于一切,再看一看他自己组建的墨家军保护弱小的行为,这充分的证明了他的为人。《墨攻》这部电影就是对墨家军最好的呈现。

墨子在谈论战争中所说的不战而去屈人之兵,在未开之时把它消灭在萌芽之中,此前我总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现在改变了想法,其实最好的防守就是告诉对手我们很强大,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我钦佩他的**改造,我认为他的墨家军队是中国最早的特种部队。他的国防理念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现在我们看看春秋的几大学派,儒家太过于愚腐,又有些空想。如果遇不到明智的君主国家就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道教过于平庸,总是追求自己的修养,不利于大众,不利于国家。

法家,太重于个人的权力之争,而墨家综合各家之所长,唯一的缺点就是鬼神之说,但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在遥远的古代所谓的神灵无非就是正义的使者。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堕落的灵魂,更可以改变世界,如果汉武帝独尊墨家,现在的历史将会被改写,就不会出现中国屈辱的百年。在未读《墨子》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人,现在为了所谓的仁者而奋斗,因为我始终相信历史中传承的一句话——仁者无敌。

墨子观后感 篇3

《墨子》读后感:《墨子》

记得,从小我就听到孔子,听到人们谈到老夫子的儒学。等高中毕业后,我发现一切都不是我想的那样。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是无法仅仅用着八个字就所能形容的。

我们都知道:儒墨道法是那时最有成就的四大学派,仲尼的儒学使我们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学使我们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质朴力量;庄周的逍遥使我们聆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吟唱;至于韩非子的法家则带我们领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繁荣。

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也许是因为他那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也或许是因为那束缚女子的“三从四德”。自从读了墨子,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墨子。我太爱他了。

墨子始终站在人民利益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这一点上,墨子有着天生的优势:出生社会低下的手工业者的他,对底层百姓所受的磨难有着深切的体会。

有人曾说:墨子是儒家的叛徒,墨家的始祖。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墨子的知识慢慢发现,复杂复杂的儒家规则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利于国计民生。这些想法不适合他,所以他选择了一条他认为正确的道路。

墨子的选择是奋斗,墨子的道路是艰辛的。

将“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作为己任的墨子,在深切了解百姓疾苦后提出“强本节用”的主张。“强本”即加强农业生产,发展国民经济,“节用”即反对统治阶级过度的浪费。墨子认为:

一切不利于人民的开支都应该消除,在我看来,提出这个观点的他,是真正站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是真正为民着想的。

墨子有读到的见解。“兼爱”与“非攻”视人如己,爱利万民,这一观点完全适用于我们现在社会。中国人口众多,但欺负不比欺骗少。相反,它总是用和平手段与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

墨子的思想,于今,意义重大。

墨子观后感 篇4

原文:子墨子曰:国有七患。

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

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民力尽于无用,财宝虚于待客,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忧反,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拂,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四邻谋之不知戒,五患也。

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畜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

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故民无仰,则君无养,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地不可不力也,用不可不节也。

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不尽收则不尽御。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岁馑,则仕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

旱,则损五分之二。凶,则损五分之三。馈,则损五分之四。

饥,则尽无禄,禀食而已矣。故凶饥存乎国,人君彻鼎食五分之三,大夫彻县,士不入学,君朝之衣不革制,诸侯之客,四邻之使,雍飧而不盛,彻骖騑,涂不芸,马不食粟,婢妾不衣帛,此告不足之至也。今有负其子而汲者,队其子于井中,其母必从而道之。

今岁凶、民饥、道饿,重其子此疚于队,其可无察邪?故时年岁善,**仁且良;时年岁凶,**吝且恶。夫民何常此之有?

为者寡,食者众,则岁无丰。故曰:财不足则反之时,食不足则反之用。

故先民以时生财,固本而用财,则财足。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

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故《夏书》曰禹七年水,《殷书》曰汤五年旱,此其离凶饿甚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

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故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是若庆忌无去之心,不能轻出。夫桀无待汤之备,故放;纣无待武王之备,故杀。

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然而皆灭亡于百里之君者,何也?有富贵而不为备也。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市,所以自卫也,三个,国家也。

故日以其极役,修其城郭,**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费而不病。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赏以赐无功,虚其府库,以备车马衣裘奇怪。

苦其役徒,以治宫室观乐。死又厚为棺椁,多为衣裘。生时治台榭,死又修坟墓。

故民苦于外,府库单于内。上不厌其乐,下不堪其苦。故国离寇敌则伤,民见凶饥则亡,此皆备不具之罪也。

且夫食者,圣人之所宝也。故《周书》曰: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

此之谓国备。管理感悟:企业不积极扩展销售渠道,不创新产品及技术,不改善管理,却大力修建楼堂馆所,大力修建豪华办公场所,这是企业的第一种隐患。

竞争对手猛烈地进攻,而企业没有核心竞争能力与竞争优势,没有很多合作伙伴的支持与支援,这是企业的第二种隐患。大做没有效率、没有效果、没有利润的事,又奖励那些没有能力、没有贡献的人,资源都用在没有用的事情上,金钱都用在接待或者奖励没有能力的人,这是企业的第三种隐患。企业管理者只顾保持自己的工资待遇,高管们只顾重用自己的裙带关系,企业规章制度严苛,员工畏惧而不敢提合理化建议,这是企业的第四种隐患。

高管们自以为很聪明,不咨询下属与员工,不咨询外部顾问,自以为企业强大,不注意收集情报防范于未然,竞争对手的动态一无所知,这是企业的第五种隐患。受信任的下属对企业不忠诚,对企业忠诚的人不信任、不忠用,这是企业的第六大隐患。企业产品不畅销,现金流不能支持企业运营,管理者不能胜任管理岗位,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岗位,奖励不能让员工们欢喜,惩罚不能让员工们畏惧,这是企业的第七种隐患。

有这七大隐患的企业迟早会破产的。工资是员工赖以生存和养家糊口的基础。这也是企业管理者可以用来为员工服务的东西。

如果不给员工发工资,员工是不会供管理者役使的。如果企业遭遇困难,难以部分与全额发放工资,那么高管要主动削减自己的工资,不用**娱乐,不公车私用,不铺张地招待宾客,在企业大兴节俭之风,以节省开支成本,让企业渡过难关。企业不能全依靠借贷过日,总要留总额三分之一的现金流,来应对突发的困境或者用来企业不顺之年发放员工工资。

在企业运营得好时,员工仁义而善良,企业遭遇困境与危机时,员工也会吝啬而凶恶。因此,当有很多钱的时候,企业应该省钱,保留一些多余的钱。平时要开源节流,不要铺张浪费。不打无准备之仗。

没有长远的考虑,我们就不能应付突然的变化。企业储备现金要比依赖银行贷款好得多。按照正常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员工不会感到疼痛。

人们总是要休息,休息好,能工作好,能健康。企业尽量要在员工工作时间里,让员工高效率与高效果地完成工作,而不是超时劳动与人浮于事。现今的实际情况,是企业经常要求员工加班,而且没有加班工资,疲劳工作的员工,不过是在磨洋工,工作效率低下。

所以,还不如做科学的设计与工作安排,让员工在法定工作日内高效率高效果地完成工作,企业也不用担心员工没有休息健康受损,又不用支付加班费用,何乐而不为呢?高管们最大的错误就是用高额奖金奖励那些对企业没有信誉的人,并为他们营造豪华的办公空间。由于外部员工的辛勤工作和内部企业的大量资本消耗,这样的企业很难长期生存。

企业没有储备资金,高级管理人员随意挥霍,职工得不倒工资。奇怪的是,这样的企业不倒闭!寄语:有效的管理者,永远是结果导向,无论评价一位员工,作出一个选择,或是具体做一个项目,都必须以结果为出发点和终止点。

这样,既可以消除或减少组织内的“闲言碎语”,又可以引导组织追求更加卓越的结果。管理者的品质之一是勇气,有时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勇气。有面临变革进行自我否定的勇气,有敢挑重任而不是避重就轻的勇气,有迎着困难舍我其谁的勇气。

我记得在网上读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看公司,不喜欢员工,不要责怪他们,错在你自己;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业绩,观察一下你自己,别光是观察其他。

墨子观后感 篇5

论墨子“非攻”思想作者:施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1期

????????摘 要:墨子是先秦时代的伟大智者。其代表作品《墨子》一书,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奇丽瑰宝。所谓非攻,就是不攻无罪之国,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非攻”思想蕴含着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发掘其“非攻”的军事思想及国际关系理论,对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做好当前的政治、军事、外交工作,特别是处理当今社会冲突与解决国际争端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墨子;非攻;兼爱

????????作者简介:施超,女,汉族,江苏人,1985年出生,硕士,上海杉达学院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社会思想史。

????????[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3

????????墨子是先秦时代的一位“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思想家,是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的大家,他及其后学在政治、军事、科学、哲学、逻辑、伦理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树。2300多年以后,历代都有政治家、思想家高度赞扬墨子的人品和学说。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以后,墨学横遭封建社会统治者封禁,《墨子》一书幸存于《道藏》。尽管如此,曹操认为墨子“兼爱尚同,疏者为戚”,弥为珍贵。在现代,人们更是高度评价墨子在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墨子扬天下之理,叙万物之情,究世事之变,他所思考的许多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非攻”是墨学的重要理念,是墨子军事伦理代表思想,并且也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哲学、文化和政治思想。掌握“非攻”思想的准确含义,体会其精髓,对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做好当前的政治、军事、外交工作,特别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着重要意义。

????????墨子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在这期间,物质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由国家占有的分封制,进入到了封建领主掠夺兼并的私有制,使军事斗争非常尖锐。正如墨子所言:“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此皆砥砺其卒伍,以攻伐兼并”《节葬下》。越亡后,形成战国七雄,而夹在其间的小国如卫、鲁、宋、郑等则不断受到大国、强国的攻掠蚕食。战争问题成为当时儒、法、墨、王、臣、士、将、卒,百姓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墨子生活的鲁国是一个小国、弱国,处于楚晋争霸的必经之地,这让墨子对“大攻小,强凌弱”的形势非常不满,也使他对伐战导致的灾难体会颇深,更为伐战的借口所愤慨。他及其弟子为制止战争南下北上,奔走于各国之间,游说于君王殿前,演讲于民众中间,“非攻”思想就是适应这种环境条件的要求而产生的。Jzd365.coM

墨子观后感 篇6

《墨子》读后感

今天晚上把《墨子》读完了。对于这本书,我想写这么几句话。??? 《墨子》里面确实有许多我们学习的东西。特别是墨子的务实,节俭,兼爱,非攻的思想。不仅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一个集体的兴旺,而且对于我们个人的来说,也是再好不过的修身哲学了。还有他的一些言论,比如:“为义而不能,必无排其道。譬若匠人之斫而不能,无排其绳。”以及他的一些引言如《禽艾》上的“得玑无小,灭宗无大。”都是非常有总结性和启发性的结论,很值得我们仔细的琢磨深思。

?? 《墨子》讲理不像《论语》那样给出结论,没有证据,似乎证据不言自明,比如《论语》中有这样的话“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完了,孔子从来不会给出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也许是学生的笔记的缘故吧。总之,《论语》里面是没有例子和论述的。但《墨子》就不一样了,墨翟每讲一个道理都要用一些比喻,以把自己的学说形象化,大众化。比如“世之君子欲其义之成,而助之修身则慍,是欲其墙成,而人助之筑则慍也。岂不悖哉!”;还有在讲到自己为什么要在普天下没有人行仁义时自己还要行义的原因时,他说:“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 但是墨子讲道理时大量的用了称为先代圣王的尧、舜、禹、汤、文、武,以及先代暴君的桀、纣、幽、厉正反对比来论述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的先代圣王之所以成为圣王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处事,治国安邦所遵循的正是自己所倡导的观点。而先代暴君之所以身死国灭就是因为他们违背了自己所倡导的观点。先代圣王暴君的事迹和社会状况只是一种人们心目中的想象。墨子和这些人在时代隔了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上古的社会真的就是那么好吗?那些暴君就真的那么坏吗?这是不可考证的.只是传说.而墨子却大量的采用传说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岂不是再编故事骗人吗?当然他说的道理确实有许多是正确的(从现在来看,毕竟有那么多后来的历史为鉴).但他的用传说来做证据的说理方法不可取.???? 还有一些说法不太合理。比如他证明"万事莫贵于义"这一观点时,他举了一个例子,大意是说,给你帽子和鞋,却要看你手足,你同意吗?你一定不会同意.因为鞋帽不如手足珍贵;给你天下,而要杀了你,你愿意吗?你肯定不同意,因为天下不如性命珍贵;那么平时两个人"争一言而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为了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为什么呢?那就说明他们把义看得比生命还珍贵."这样的说法其实和儒家的见解比较一下,我还是更加同意儒家的思想.按孔子的看法 ,这种"争一言而相杀"的行为只能是匹夫之勇,或者匹夫之义,根本算不上是君子之义.因为孔子认为,"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用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怎么会这样行事呢?而孟子曾经有过"杀身成仁","舍身而取义"的说法,其杀身目觉对不会是为了一两句争吵,而更可能是为了能换来国家长远之计.????? 我觉得墨子的思想尽管有不足之处,但,值得学习的东西更多.我想再有时间细细读一下,再把所有的,,,等所有经典都看一下.

?? 如果能把这些所有的各个哲学流派的思想集合起来,为现代社会创造一个价值评价体系.其实就像是一个宗教.那么,是不是能让我们这个没有信仰的民族生活的更好些呢?

墨子观后感 篇7

墨子其实很平民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当时,周朝公信力严重不足,权威已不复存在。周王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看到周王朝的气数已经差不多了,诸侯们便争先恐后地抢占各自的地盘,割据一方,虎视眈眈。

为了争土地,甚至互相残杀。社会阶层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旧的贵族逐渐没落,新的地主和新的商人成为“新贵”,纷纷要求政治上的地位。

在墨子止楚攻宋取得成功的第二年,恰值楚惠王当政五十年,墨子为宣传“义”,专程到楚国献上自己的著作。楚惠王读了此书后,对墨子说:“您的大作很好。

请您留在楚国,做我的顾问。每年俸禄一百钟,委屈您这位贤人了。”墨子一听话说得很客气,就感觉到惠王不准备实行自己的学说,于是决意辞行回家。

墨子非常有原则性。墨子所有观点的核心或者说宗旨就是为“最大多数人”造“最大的幸福”。战争对大多数人都不好,所以我们必须反对它。

攻伐是不利于天下,且违背了“义”的原则;而非攻则有利于天下,且又合乎“义”的原则。

那么,墨子回家干什么呢?除了讲学,还自己琢磨造“飞机”。我们知道,墨子是个熟练的手工艺人,抽根烟的功夫,他就能削好三寸之木,然后很快制成一个载六百斤重的车轴。

墨子的木工技艺与鲁班不相上下。《鸿书》记载说:“公输般制木鸢以窥宋城。

”《墨子·鲁问》也说:“公输子(鲁班)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天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

”不知道为什么,韩非子一口咬定造“飞机”(木鸢)这桩伟大的创举墨子也干成过。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一天墨子看到鸢(鹰)在空中翱翔,就花了三年工夫,用木片等材料精心制作了一只木鸢,飞了三天掉下来了。他的一个**拍马屁说:

“老师您真了不起,竟然能让木头的老鹰飞起来。”墨子谦虚地说:“我差得太远了。

我的木鹰已经造了三年了,三天之内就会被折断。”

墨子生活节俭,粗茶淡饭,穿着很朴实。有一次,公孟子头戴礼帽,腰间插笏,穿着儒者服饰来见墨子,问服饰与行为有何联系。墨子说:

“从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位国君,服饰好孬贵贱不同,但作为都一样。我以为有作为不在于服饰。”用事实折服了公孟子。

墨子强调非攻。根据墨子救郑的故事,鲁阳文君准备攻打郑时,墨子听到消息立即劝阻他。文君说:

“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这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墨子说:

“郑国人残杀其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而你又要进攻郑国,说是顺天之意,这好比邻人惩罚他的坏儿子,你也举棍跟着打,说是顺其父之意,这不是十分荒谬吗?”鲁阳文君遂停止侵郑。

电影《墨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以守为攻,不攻无功。惟有《墨攻》,屡见奇功。

影片放影后,许多人不理解影片中表达的思想。特别是对于革离的矛盾性格。一方面认为自己在帮助弱小的梁为正义而战,另一方面革离对于由于战争而造成生命的痛苦深深自责,无论是己方还是敌方。

墨家思想原本提倡的就是“非攻”,既然如此,电影的名字却叫《墨攻》,是否违背了墨家的思想呢?原来,影片是改编自日本的漫画《墨子攻略》,而漫画却是根据日本作家酒见贤一的历史**《墨攻》创作而来。不过将“墨子攻略”简化成“墨攻”极易产生歧义,使得观众在中文的理解上有所偏差。

为了制止诸侯之间的战斗,墨子愿意献身并拥有一位宗教专家的热情。他看到弱者被强者欺负,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为了实践他非攻的主张,他将**们组织起来,组成一支维护和平的十字军,参与各类济弱的行动。不仅有理论,还有自己的军队(墨家军队);既是理论家又是实干家。

墨子还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和军事战略家,墨家学派与其他学派的不同,就在于它有着更加严密的组织程序和纪律要求,**们平日里学习谈辩、说书、从事三科,战时则是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

淮南子泰族篇说:“墨字**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由此可见,墨家军个个勇敢,视死如归,为了大我不惜牺牲小我。

看来,墨子训练士兵也有一套。有训练的方法,但必须有墨子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精神。墨子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墨守”之名流传至今。

墨子把墨家训练成一个严格的军事组织。

墨子以功利主义拯救世界,所以他非常重视成本会计。在他看来,战争只是少数野心家获利,绝大多数人损失惨重,损失的人不可数。因此,我们必须起来反对战争,坚决反对战争。

但这种反对是反对侵略战争的,因为它没有正义可言;但一旦战争爆发,该党被迫自卫,墨子支持,因为这是为自卫而战。

墨子尽管生在战国时期这个乱世,他依然算个长寿的人。史书记载,墨子大约活了**十岁,如果有人写一本墨子的养生术,那一定很有价值,可惜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太少了。

《墨子》的理论,非但“尚天”(崇拜天),而且也尚鬼。墨子创立的墨家,在当时被称为显学。《墨子》一书原有七十一篇,流传至尽的有十五卷五十三篇。

墨子的文章甚至简单到几乎没有文学天赋。这就是墨子,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孙诒让说他“质而不华,务申其意,而不驰骋其辞。

”(《墨子间诂》)

有一次,楚王问墨家田鸠墨子是大学生,但他的话并不丰富。为什么?

田鸠说:墨翟的言论,是宣传先王之道,论述圣人之言,要把他们明白的告诉人们,假如巧饰其辞,人们就会留意于他的文辞,而忘掉思想上的作用。

在今人看来,也许墨子的知名度没有孔子那么大,那是因为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带来的后果。在墨子所在的那个时代,可不是这样哦。那时,墨子经常出国。当他来到一个国家时,他是当时的国家元首。

历史上很多学者都拿墨子与**比较,认为他们都强调了“兼爱”。看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哲学家不少,但多数哲学家所谈的内容都涉及兵法、阴阳、道、形势、天人合

一、仁等等,很少有直接谈“爱”的哲学家,只有墨子谈“爱”,而且是孟子所谓“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那种爱。而“爱”在那个你争我抢、“杀人盈城”的恐怖时代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这正是墨子与众不同的地方。

墨子的基本精神在“救世”,为了天下太平,他劳心苦思,摩顶放踵,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诸主张。他提倡创造精神和奋斗意识。孟子曾经感叹“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

韩非子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墨子一直粗茶淡饭,他奉行知行合一,就连逍遥的庄子都表扬他说: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难怪现代大学学者梁启超说墨子是个小**。

他在《墨子之论理学》中感慨地说:“以全世界论理学一大祖师,而二千年来,莫或知之,莫或述之”。如果历史是由意识形态的争论决定的,墨子一定不亚于孔子。

我喜欢墨子,要是生在春秋,花**也要到墨家学校去念书。

墨家生活的时代是典型的乱世,天下兵灾四起,大国攻伐小国,强国欺负弱国,每个国家的国民都不踏实,缺医少药,公共安全、工作压力、贫富差距等问题哪一样都足以让人焦虑、烦恼,加上杀戮和交攻随时可能发生……这个时候,有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坚定不移地站在援助小国的立场上,以工程师的技艺,以科学家的聪明,以军事家的高超,发明了守城的**,提出防御战术,总结出“守围城之法”,还组建自己的小队伍。这个人就是墨子。

《淮南子》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墨家军大多来自社会下层,平日里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串足胼胝,面目黎黑”,以吃苦为高尚事。

墨子的心中有一个乌托邦,他发誓要在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理想社会,使人人都“兼相爱,交相利”。他们以为同为人类,皆宜兼而爱之,不应有亲疏远近之差别。为此墨子还自称兼士,称儒家的爱人为别士。

所以墨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你觉得他为什么整天都很忙?为钱吗?当然不是。

楚惠王封地五百里的厚禄,都被他拒绝,理由是他的“仁义学说不被采用,不滞留于朝廷。现在我的观点未被应用,所以我决定回鲁国去”。钱财不是他的目标。

公尚见了墨子,解释了越王的来意。墨子问:“你看越王能听我的话吗?

”公尚过说:“恐怕不一定。”墨子说:

“如果越王能听我的话,用我的道理,只要有饭吃,有衣穿,跟其他大臣一样待遇就行,何必要分封的特殊待遇呢?越王不听我的。只要我接受分封,他不让我背叛正义吗?同样出卖义,在中原国家好了,何必跑到越国?

”于是,拒绝了越国的分封。

为官位吗?他想做官的话,不少人可能会抢着给他位置。墨子与宋国之君同宗,由平民成为“北方圣贤之人”后,各国诸侯对墨子评价很高,纷纷请他为官,博取爱士的美名。

那么他到底为了什么?在今天看来,墨子是不是很天真?

墨子真是个天真可爱的人。当时很多思想家都有这样的一面,比如孔子有时天真可爱。事实上,真正的大师有非常坦率的一面。

比如说爱因斯坦吧,我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位老天真“乱糟糟的胡子,满头蓬乱的白发,尤其是下班时边走边拿雨伞在普林斯顿大学铁篱围墙上一格一格划过的可笑动作”,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幽默亲和的邻家老翁。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一代巨擘,和他身上的这种天真和单纯、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的劲头等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什么是天真?就是像天一样真。天上有什么?

有云,星星,月亮和我们的梦想。“天真”是一个很无邪的词。一个天真的人肯定不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肯定是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肯定能突破内心的小烦恼,更关注于个人之外的天空和大地。

今天我们正在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社会。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和谐不仅仅是从低矮的小平房搬进小区的楼房,买了宽大舒适的沙发,在院内和自家窗台上种上花花草草,把在农村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接过来安享晚年,一家人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也不仅仅是邻居之间搞了一个“邻里节”从此更加和睦相处;充其量,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甚至人的自身也需要和谐,也就是要自我调整心态,将其调整到最佳、最幸福的状态。

而天真的人也容易因为自己的理想而得到满足和和谐。“世界充满劳绩,人却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荷尔德林的这句名诗,告诉我们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不能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看墨子或听他的爱情课。我们只能根据史书记载来想象。我常常会设想墨子天真的样子,微笑着和**辩论,倔强地和公输盘比手艺,四处演讲、奔走,全是公益性质的,劝说天下人兼爱……多么可爱的老人啊。

墨子观后感 篇8

《墨子》一书是记载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的总集,主要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基本反映了广大劳动阶层的呼声。墨家思想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其中逻辑思想尤为突出,可以说是秦前期逻辑思想史的奠基性著作。《墨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墨子,生卒年不祥,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战略家。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建立了以套以几何、物理、光学为突出成就的科学理论体系。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又分为三派:相里墨家、相夫墨家和丹棱墨家。

其**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墨子》一书的思想极其丰富,单用两千字定是写不完的,故选取其中两方面,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两方面**一二,若有不对之处,缘我学识浅薄也。

首先,是“兼爱”,记得高中历史课本必修三第一章讲的便是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介绍到了墨子,当时只是简略的介绍,后来进了大学,从图书馆借阅了这本书,才真正知道了墨子以及他的思想。

“兼爱”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墨子的所谓兼爱就是天下人彼此相亲相爱,由此可知,墨子认为天下混乱的原因是臣不孝君,子不爱父,父不尊兄,反之,君不慈臣,父不喜子,兄不爱弟,以及盗贼四起,诸侯相攻等,“皆起不相爱”。因此,墨子指出“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在当时的贵族道德观中,墨子的爱情观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在当今社会。

兼爱分上、中、下三篇,感触最深的是上篇中的第二个,“若使天下兼相爱,人若爱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子弟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不孝亡,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

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大致意思就是,天下人相亲相爱则治,互相仇恨则乱。即使在现在,这个道理也依然实用,大家都相亲相爱,那么整个世界都是相亲相爱的,那也就没有盗贼,没有罪犯,有可能连监狱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当然,那只是一种理想社会,现在想实现还是比较困难的。

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一定的空想性。

其次,是“非攻”,“非”是非议、谴责的意思,“攻”是指非正义、侵略性的战争。他认为,大国攻打小国,强国欺凌弱国,就是不正义的“攻”,“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造**民死亡,田园荒废,天下大乱,墨子的“非攻”就是谴责这种侵略战争,但是,对于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等那样的讨伐暴虐君王的战争,墨子认为是为人民除暴安良的战争,他极为支持。

“则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曰:我非以金玉子女壤地为不足也,我欲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求诸侯也。子墨子曰:

今若有能以义名立于天下,以德来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夫天下处攻伐久矣,譬若傅子之为马然。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诸侯者,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小国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共之。

以此效大国,则小国之君说。人劳我逸,则我甲兵强。宽以惠,缓易急,民必移。

易攻伐以治我国,攻必倍。量我师举之费,以诤诸侯之毙,则必可得而序利焉。督以正,义其名,必务宽吾众,信吾师,以此授诸侯之师,则天下无敌矣,其为下不可胜数也。

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则此可谓不知利天下之臣务矣。”这是“非攻”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大致意思是若有谁挑起战争,群起而攻之,大家要互帮互助,帮助弱小的国家。

个人觉得,兼爱和非攻具有相同之处,都包含着大家要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意思,墨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多么的受欢迎,墨家学派是各派中的显学之一,它代表劳动者的利益,反对贵族的世袭特权,主张平等,兼爱,非攻,尚贤等,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力倡“节用、非乐”以发展社会生产,在各派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史上一大源流,影响极其深远。

总之,墨学内容浩瀚而深邃,墨子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彗特别是墨家追求平等、兼爰的政治理想,务实求利的经济理论、防御战争的思想以及重视科学技术的求实精神,代表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其哲学上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逻辑理论等,在先秦文化思想史上成为一面无与伦比的旗帜,是我国甚至人类思想宝库中的文化瑰宝。

墨子观后感 篇9

对于墨子,以前不说很陌生,也算是了解不多,除了在历史教科书中学过有关他的简单常识,知道些姓氏名谁生存年代和“兼爱”“非攻”等主要主张,再就是在语文教科书中学过其《公输班》一文,知道其如何跑到楚国跟公输班进行道义上的交涉技术上的演练最终让楚王取消攻打宋国计划的故事,其余则知之甚少

小时候学过“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一直以为是句成语,意思是说,你送我桃子,我用李子回报。近日在查阅学习墨子的资料资料时,猛然发现,它最先竟出自墨子,不过前面还有一句“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因此,我们对墨子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墨子曾习儒术,受过儒家思想影响,后因觉“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便决然举起叛旗,自立一宗。可见墨子最初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破旧立新的,这种实用主义精神贯穿《墨子》全书之始终,与之相适应的,墨子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定为墨家学派总的宗旨。可以说,墨子的一切主要主张,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等都是以这个宗旨为出发点和依据的。

兼爱”是墨子最核心的主张,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 、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便是墨子“兼爱”思想一种既朴实无华又形象生动的阐述。在“兼爱”思想认识的角度上去理解这句话,其含义便顿时深刻、宽泛起来: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甚至世界,就无怨恨、无争吵、无战争,社会就会和谐,世界就会大同。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重读《墨子》,深刻理解“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含义,让我更加体会到墨子思想的可贵。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百家争鸣的思想流派。

然而在这些学派中,脱颖而出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这八大家。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余学派也就慢慢沉落下去了

读《墨子》一书,也必须承认墨子本人的博学,因为其中包括了很多东西,例如,政治、军事、哲学、自然科学。对于政治中的兼爱非攻我感触颇深,他让我想起了民主这个名词,君臣、父子、兄弟都应平等的相互关怀,对于社会上的民生问题,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为官者与平民者之间的矛盾等等都是相互缺少关怀的结果。

对于墨子的“天志明鬼”我是很不赞同的,因为可能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所以把这个缺点归咎为当时人们对自然认知的局限性。但是书中提到的人有能力反抗不公正的**,这让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因为从古至今,无论谁叛逆,当我们审视岳飞的一生时,都会明白什么叫愚忠。

《墨子》的守城篇,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惊叹不已,没有想到的是,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对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能够和军事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人倍感意外,唯一可惜的是这一硕果没有被传承下来。

在当今社会,我们总是强调和谐这个词。《墨子,兼爱》强调“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值得我们深思的就是现在的人们,又有多少人能成为“仁者”,在经济的浪潮下更多的人想成为“利者”,而非“仁者”。

我只希望大家能多读一读《墨子》,学会做一个仁者。

我们得谈谈墨子本人,一个面色黝黑、衣衫褴褛的独行侠。曾经拜读在儒家的学派中,但是儒家的“忠孝义信”,对于拥有着反抗心理的墨子来说并不适合,因为墨子曾经是一个剑客,他所追求的是义重于一切,再看一看他自己组建的墨家军保护弱小的行为,这充分的证明了他的为人。《墨攻》这部电影就是对墨家军最好的呈现。

墨子在谈论战争中所说的不战而去屈人之兵,在未开之时把它消灭在萌芽之中,此前我总认为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现在改变了想法,其实最好的防守就是告诉对手我们很强大,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我钦佩他的**改造,我认为他的墨家军队是中国最早的特种部队。他的国防理念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在《墨子·修身第二》这篇文章中墨家不但认识到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而且阐述了实践、反省等修养的方法以及环境对于修身的影响作用,并将“天志”作为修身的根本准则。墨家的修身观对中国传统修身思想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仍然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墨子对言行的重视是微妙的,他今天并没有失去智慧。

“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采而讲究明白。

所以既无智慧又不能审察,加上自身又懒惰,则必背离正道而行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注意智慧。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堕落的灵魂,更可以改变世界,如果汉武帝独尊墨家,现在的历史将会被改写,就不会出现中国屈辱的百年。在未读《墨子》这本书之前,我是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人,现在为了所谓的仁者而奋斗,因为我始终相信历史中传承的一句话——仁者无敌。

墨子观后感 篇10

一直都以为自己从小接触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学,步入大学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春秋战国时代,那“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和传播是无法光用这八个字来形容的。我们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时最有成就的四大学派。仲尼的儒学是我们看到人性最温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学是我们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质朴力量;庄周的逍遥游是我们聆听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由吟唱;至于韩非的法家则带我们领略了秩序下的一片片繁荣。我个人不太喜欢孔子。也许只是因为他那一句“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也或许是因为那女子的“三从四德”论。读了墨子,我更偏爱墨子。墨子,他总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梦君为了有朝一日实现“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理想,我们就要向墨子学习,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呼吁天下所有人都相亲相爱。不为了“贪伐胜是名及所得之利”对他国发动战争则为“非攻”。墨子强谴“不义”之战,指出这种行为的实质也是一种无耻的“亏人自利”行为。为了消弭战争,他带领弟子从事实际的防御战争的研究。墨子的这一观点完全适用于我们中国。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从不以多欺少,挑衅寻事,而总是采用和平为主的手段与其他各国友好交往。

即使有时他国冒犯我国,我们也总是想用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态度来解决。可是一旦涉及我国主权与领土问题是,我们也是毫不退让的,甚至还会做出强硬的反击。《墨子》一书,文字通俗平易,却内涵有许多丰富而精粹的思想。即使在现代,它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身为21世纪年轻的一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入到现代化的建设中去,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墨子观后感 篇11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史记》记载说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墨子是一个有相当文化知识,又比较接近工农小生产者的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乡,滔滔的黄河奔流东去,墨子决心出去拜访天下名师,学习治国之道,恢复自己先祖曾经有过的荣光。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等等。

墨子最主要的主张:兼爱非攻。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墨子主张爱无等差,与儒家的博爱(“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爱人若爱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他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同时,墨子也看到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战争,因此,从兼爱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针对当时社会动乱,国与国互相攻打,人与人互相残杀,墨子急于寻找动乱的根源、救世的良方,他说:“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如果人们兼相爱,“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则干戈化为玉帛,天下必然太平。兼爱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但是墨子的兼爱和尚同思想,最后容易走向专制主义,而儒家虽然推崇等级制度,但最后却走向了平民化——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走向了民本。儒家的像孟子的思想是比较有实现的可能性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道德观建立在人之常情上,不像墨子兼爱那么难以实现。当然,孟子的义利观,舍身取义也是具有超越性的。

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这里可以看出墨子把自然界无意志的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天的意志是兼相爱,交相利。顺天意得赏,反天意得罚。

墨子的尚同尚贤主张。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同是在尚贤的前提下,要求人们与上级政长同是非,“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皆非之”,逐级逐层统一思想,最后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也就是集中统一到中央。这是一种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思想,后来在法家那里得到了发展和实际运用。墨子尚贤尚同,一方面要求突破宗法制度,给“农与工肆之人”以政治权利,一方面又要求由上而下一同天下之义,这是一个深刻的矛盾。这个矛盾,反映出小生产者思想的特点。

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提出:“尚贤是为政之本也”。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由此可以看出,墨子和孔子的为贤之道还是不同的。墨子的“为贤之道”是为民谋利,救民于水火,使他们能够各安其生。即所谓“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若饥则得食,寒则得衣,乱则得治,此安生生。孔子的“为贤之道”首要是学习和掌握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周礼,遵照周礼完善个人的修养。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克己复礼为仁”。可见,只有用周礼约束自己,虔诚维护周礼,才算得仁人、君子。

墨子的节用节葬观点。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久丧厚葬无益于社会。认为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三代圣王一样,过着清廉俭朴的生活。

墨子极其反对音乐,提出非乐观点。甚至有一次出行时,听说车是在向朝歌方向走,立马掉头。他认为音乐虽然动听,但是会影响农民耕种,妇女纺织,大臣处理政务,上不合圣王行事的原则,下不合人民的利益,所以反对音乐。墨子所以“非乐”,不是因为他不知道欣赏歌舞能使人感到愉悦和舒适,而是认为在当时财用不足、民生维艰的情况下,为政者却只顾自己寻欢作乐,这样的行为,是其该做的吗?反观孔子主张礼乐教化,这就需要看到,孔子处于春秋时期,当时礼崩乐坏,孔子推崇周礼,认为礼乐可以教化百姓,维护统治。

墨子反对儒家所说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认为这种说法“繁饰有命以叫众愚朴之人”墨子看到这种思想对人的创造力的消磨与损伤,所以提出非命。他认为,国家安危治乱,不靠天宁靠人力。他提倡充分发挥人力的积极能动作用,批判消极的命定论。墨子认为儒家的命定论是害人的懒汉哲学。其实,墨子仅仅从儒家部分言论对于儒家的命定论加以批判是有失偏颇的。纵观孔子的一生,他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墨子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判断是非真假标准的三表法: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三表法的出发点是唯物主义的,主张根据前人的间接经验、群众的直接经验和实际效果来判断是非,在认识发展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墨子的学说以实用为主,缺少深厚的理论基础,他的很多主张都是针对现实中的缺陷而发的,墨家这种突出的实用理性,不但使其著作存在很多前后矛盾之处,而且理论适应性很差,一旦时过境迁就失去了存在基础。所以荀子说“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

儒家墨家有不同的社会基础,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墨学有人民性,墨子是劳动者的圣人。

标题:墨子观后感

链接:http://m.zhaichaow.cn/z/4735899.html